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85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 研究(Hp)耐药菌株与敏感菌株之间raxA基因的DNA差异.方法 取胃镜活检标本,微需氧环境培养,收集Hp菌株.进行甲硝唑药敏试验,筛选出12株耐药菌株(MTZR菌株)和9株敏感菌株(MTZS菌株).从MTZR菌株、MTZS菌株和Hp11637中扩增rdxA基因;将PCR产物进行DNA测序,测序结果采用DNA Star和NCBI Blast分析,探讨临床菌株和标准菌株的DNA序列差异.结果 临床分离菌株与Hp标准菌株26695比较rdxA基因同源性,MTZR菌株为93.25%±1.93%;MTZS菌株93.79%±1.14%,P>0.05;Hp MTZR菌株的rdxA基因突变数高于MTZS菌株;Hp MTZR菌株与MTZS菌株之间点突变的形式没有显著性差异,也缺乏明确的突变规律和突变热点,MTZR菌株与MTZS菌株之间的突变形式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rdxA基因突变(改变)以点突变为主,rdxA基因点突变与Hp耐药有关,但具体的rdxA点突变形式与耐药表型的关系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2.
老年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老年人胰腺炎的发病率逐渐增多,急性重型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比例较高。现将我院收治AP患者的5年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老年AP患者与非老年AP患者临床特点,探讨老年患者的临床特征,为改善老年AP患者的预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3.
目的 探讨影响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2000年1月-2006年12月因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首次住院且随访资料完整的肝硬化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预后以死亡为终点,随访时间截至2009年8月31日.记录患者入院时生命体征、实验室检查等结果,计算Child-Pugh评分和分级、终末期肝病模型(M...  相似文献   
64.
目的 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后10年间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胃溃疡(GU)发病情况.方法 选择胃癌高发区山东烟台高陵镇随机抽样自然人群进行内镜普查,其中Hp阳性者552例均分为治疗组和安慰剂组,治疗组276例予以奥美拉唑20 mg、克拉霉素0.5 g和阿莫西林1.0 g,每日2次口服,疗程7 d.停药1个月后治疗组行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证实根除成功.此后对两组在10年期间进行内镜随访(第1、5、8和10年),观察两组患者消化性溃疡发病率的变化及复发情况,同时观察两组Hp感染状态的变迁.结果 治疗组消化性溃疡第1、5和8年的发病率分别为3.70%、5.86%和4.40%,均明显低于安慰剂组(12.85%、14.93%和9.39%,P值分别=0.0002、0.0017和0.0440).随访10年间,治疗组消化性溃疡新发病例数及复发病例数均低于安慰剂组,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治疗组Hp再感染率较高,第10年时Hp阳性率达46.4%.根据Hp感染状态重新进行分组,结果显示随访10年间Hp阴性组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均低于Hp阳性组(P值均<0.05).结论 根除Hp治疗后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和复发率均明显降低,消化性溃疡患者根除Hp是必要的.成功根除Hp后再感染率仍较高.  相似文献   
65.
目的 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后10年间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胃溃疡(GU)发病情况.方法 选择胃癌高发区山东烟台高陵镇随机抽样自然人群进行内镜普查,其中Hp阳性者552例均分为治疗组和安慰剂组,治疗组276例予以奥美拉唑20 mg、克拉霉素0.5 g和阿莫西林1.0 g,每日2次口服,疗程7 d.停药1个月后治疗组行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证实根除成功.此后对两组在10年期间进行内镜随访(第1、5、8和10年),观察两组患者消化性溃疡发病率的变化及复发情况,同时观察两组Hp感染状态的变迁.结果 治疗组消化性溃疡第1、5和8年的发病率分别为3.70%、5.86%和4.40%,均明显低于安慰剂组(12.85%、14.93%和9.39%,P值分别=0.0002、0.0017和0.0440).随访10年间,治疗组消化性溃疡新发病例数及复发病例数均低于安慰剂组,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治疗组Hp再感染率较高,第10年时Hp阳性率达46.4%.根据Hp感染状态重新进行分组,结果显示随访10年间Hp阴性组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均低于Hp阳性组(P值均<0.05).结论 根除Hp治疗后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和复发率均明显降低,消化性溃疡患者根除Hp是必要的.成功根除Hp后再感染率仍较高.  相似文献   
66.
近年来胃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在西方国家虽然有所下降,但仍为世界上第二位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为第一位的恶性肿瘤,且发病率及死亡率呈上升趋势。由于胃癌的症状元特异性,大多数患者诊断时已属中晚期,预后很差。但能得到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其预后甚好,绝大多数可以治愈,其5年生存率在90%以上。目前,胃癌的筛查仍是早期诊断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在发病率及死亡率均较高的日本,自6O年代以来应用X线系统进行胃癌筛查,使其死亡率明显下降。自80年代初我国学者对胃癌筛查方法进行系统研究,现就国外应用较多且比较可靠的评价方法进…  相似文献   
67.
急性胰腺炎102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目的总结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尤其是重症AP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消化科病房2007年收治的80例轻症AP患者和22例重症AP患者的病因和诱因、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治疗和转归。结果轻症AP患者和重症AP患者的首位病因为胆源性,分别占62.5%(50/80)和59.1%(13/22)。在实验室检查中,除Ranson指标外,重症AP患者C反应蛋白〉150 mg/L的比例(53.3%)显著高于轻症AP患者(7.7%)。在治疗方面,重症患者需要更加积极的药物治疗、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RCP)、超声引导下腹腔穿刺引流术、空肠营养等微创治疗以及重症监护病房的支持。治疗后除1例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放弃治疗外,无一例死亡,仅2例重症AP患者经保守治疗不佳转外科行开腹手术。结论测定C反应蛋白〉150 mg/L有助于判断AP病情轻重。对于重症AP患者,应积极开展ERCP、超声引导下腹腔积液穿刺引流术、空肠营养以及重症监护病房的支持,可最大限度地降低开腹手术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68.
区域性门脉高压(regional portal hypertension,RPH) 是由多种原因引起单纯性脾静脉梗阻导致门静脉脾胃区压力超过正常,又称"脾胃区门脉高压"、"左侧门脉高压"、"局限性门脉高压"等,其中多数由于胰腺慢性炎症或肿瘤引起,因此又常称"胰源性门脉高压".肝外型门脉高压占全部门脉高压的5%~10%,而RPH约占肝外型门脉高压的5%[1],因此本病临床少见,常导致误诊.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CDX2在术前胃镜下胃黏膜活检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预后的关系。方法从2005年1月-2009年11月在北医三院普外科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胃癌,并行胃癌根治术的病例中,选取术前于该院消化科行胃镜检查,并取得活检标本的病例,共67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CDX2在67例胃癌术前胃镜下活检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胃癌预后及其他临床病理变量的关系。应用Image pro Plus 6.0软件计算累积光密度值(integrated op-tical density,IOD)。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DX2在胃癌中的表达与病理类型有关,在管状腺癌中表达高于其他类型的胃癌(P=0.001)。CDX2表达与预后相关,高表达组总体生存率显著高于无表达或低表达组(P=0.034)。CDX2表达与肿瘤大小、浆膜浸润状态、淋巴结转移状态、脉管浸润状态、幽门螺杆菌感染无关(P>0.05)。结论 CDX2在胃癌中的高表达提示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70.
目的:评价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住院并接受内镜治疗的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223例的临床资料,记录内镜诊断、病变部位、大小及近期出血征象等。病变出血征象采用Forrest分级,对所有患者进行Rockall再出血和死亡危险性评分。内镜止血治疗方法包括喷洒药物、注射治疗、热凝治疗、机械止血和联合止血。结果: 进行内镜治疗的病变均为Forrest Ia~Ⅱb级,214例患者(96.0%,214/223)首次内镜止血成功,其中34例(15.2%,34/223)发生再出血,首次内镜治疗成功率为80.7%(180/223),因内镜治疗不成功而手术或死亡共17例,内镜治疗总有效率为92.4%(206/223)。Rockall高危组、中危组和低危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0%(40/50)、95.7%(156/163)和100%(10/10)。注射肾上腺素和联合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92.6%(137/148)和77.6%(38/49),再出血率分别为14.2%(21/148)和18.4%(9/49)。联合治疗占二次内镜治疗的65.0%(13/20),治疗成功率为61.5%(8/13)。结论: 内镜下止血治疗起效迅速、疗效确切,是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首选急救治疗方法;Forrest Ia~Ⅱb级的出血病变应该进行内镜治疗;Rockall低危组通过内镜治疗均可止血,Rockall评分对内镜治疗效果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