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3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4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23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3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肝脏外伤合并有肝后段腔静脉损伤,极大地增加了临床处理的复杂性。本文将作者所遇5例予以报告并复习有关文献重点讨论肝后段腔静脉损伤的处理。临床资料本组男4例,女1例。年龄18~47岁。交通事故致伤4例,坠落伤1例。5例均合并有严重的肝挫裂伤。其中1例腔静脉壁破裂3处,破裂2处的2例,破裂1处的2例。裂口0.8~2.5cm 不等。5例腔静脉破裂口均在第二肝门水平以下。全组中1例合并有股骨干骨折,1例合并有助骨骨折及严重右肾挫伤,1例合并有右肺挫伤、血气胸。全组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失血性休克。5例中1例经腹切口,3例胸腹联合切口显露肝后间隙,直接修补腔静脉壁破裂口,  相似文献   
52.
王萌  王峰  管文贤  丁义涛 《腹部外科》2018,(6):379-381,386
目的通过对病例资料的回顾性研究分析胃癌根治术后非计划再次手术的原因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行胃癌根治术(包括开腹和腹腔镜)的病人资料,纳入标准:(1)年龄18~80岁;(2)胃镜病理明确诊断胃癌;(3)接受D2胃癌根治术(包括开腹和腹腔镜手术)。排除标准:(1)胃癌术中行联合脏器切除术;(2)残胃癌行胃癌根治术。共统计胃癌手术病人3 213例,其中接受非计划再次手术病人37例。按照性别、年龄进行1∶2配对,以胃癌术后未接受再次手术的病人为对照组,开展回顾性配对研究,查找非计划再次手术的原因,同时分析导致发生非计划再次手术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行非计划再次手术的中位时间为1d(0~9d),开腹术后31例,腹腔镜术后6例。手术原因包括:腹腔出血(23例,62.2%);吻合口出血(3例,8.1%);吻合口漏(3例,8.1%);切口裂开(2例);肠梗阻(2例);十二指肠残端漏(1例);急性胆囊炎(1例);脾梗死(1例);切口感染(1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非计划再次手术组与对照组的病人在术中出血量(P=0.014)、第一助手资格(P=0.042)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主刀医生资格、手术开始时间、术中输血、手术方式、手术部位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中出血量≥200ml是非计划再次手术的独立危险因素(OR=1.827,95%CI:1.034,3.026,P=0.024)。结论腹腔出血是胃癌根治术后非计划再次手术的最常见原因,术中出血量≥200ml是非计划再次手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苦参碱对大鼠原位肝移植供肝冷保存再灌注损伤中肝细胞凋亡及调控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延长保存的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大鼠8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剂量苦参碱治疗组(40mg/kg)、高剂量苦参碱治疗组(80mg/kg)和假手术组,将供肝在4℃林格液中保存5h后植入受体,各组大鼠于再灌注后4和24h后取样.采用TUNEL法分别检测移植术后肝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cl-2,FasL蛋白的表达,光镜下观察移植肝脏病理形态学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苦参碱低、高剂量治疗组术后肝脏细胞凋亡指数显著降低(6.07±1.68,6.17±0.83vs14.87±2.10,P<0.01),肝组织Bcl-2表达增加(59.32±14.09,58.90±16.70vs17.00±8.01,P<0.01),但FasL表达量无显著差异(P>0.05),肝细胞凋亡指数、Bcl-2和FasL表达在苦参碱低、高剂量组间也无显著差异.对照组肝细胞损伤的病理表现相当严重,而治疗组的病理表现显著改善.结论:苦参碱通过促进抑制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来抑制冷保存再灌注导致的肝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4.
BrdU作为脂肪干细胞标记示踪法的可行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BrdU标记猪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的最佳剂量及时间,探讨其作为干细胞标记示踪方法的可行性.方法:自中华实验猪背部提取脂肪组织,采用贴壁法分离培养ADSCs,取第3代细胞以终浓度分别为10、15、20、25及30 μmol/L BrdU进行标记:另一孔不含BrdU作为对照组,分别培养12、24、48、72及96 h.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细胞BrdU标记率,找出BrdU的最佳标记方法,通过台盼蓝排斥试验、MTT及细胞凋亡检测,观察BrdU对ADSCs生长情况的影响.对第3代的ADSCs采用最佳标记方法后更换普通培养基继续培养,适时传代,连续检测第4、5、6、7、8代ADSCs的BrdU标记率.结果:原代培养的ADSCs的形态主要为长梭形,第3代ADSCs经BrdU标记后胞核呈红色荧光,随浓度的升高及时间的延长,BrdU阳性标记率逐渐升高,以终浓度20μmol/L BrdU标记48 h后阳性率达90%以上,且连续传5代标记率仍达40%.MTT、台盼蓝排斥试验及细胞凋亡检测发现BrdU对ADSCs生长增殖基本无影响.结论:BrdU标记ADSCs的最佳剂量和时间为20 μmol/L和48 h,该方法标记率高,对细胞影响小,可用于动态研究ADSCs在移植体内生长、分化.  相似文献   
55.
目的:建立猪肝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最适宜共培养体系,为生物人工肝的构建提供理想的细胞来源。方法:抽取中华实验猪(n=3)髂前上棘骨髓,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贴壁传代培养至第3代;采用原位两步胶原酶法分离猪肝细胞后与MSCS按1∶1,2∶1,5∶1和10∶1的比例混合培养,观察各组共培养肝细胞形态和功能的变化水平。结果:所获肝细胞纯度>99%,存活率>95%。共培养组肝细胞迅速黏附于MSCS表面,在三维空间呈球形聚集生长;肝细胞与MSCS间出现细胞连接,超微结构与正常肝细胞接近。肝细胞/MSCS 以2∶1共培养组的肝细胞清蛋白分泌水平、尿素合成能力和细胞色素P450为各组中之最佳,自第1天培养起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在第2天达到高峰,而且下降趋势较缓慢。结论:猪肝细胞/MSCS 按2∶1组成的最适共培养体系可最大程度地维持肝细胞功能,为构建功能性生物人工肝提供高效细胞材料。  相似文献   
56.
肝脏手术技术的世界史至今已超过百年,在中国国内则起步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是对肝脏解剖和术后代谢规律的研究,其后发展了许多肝脏切除技术,包括各种肝脏血流阻断技术、肝叶肝段切除技术、肝脏肿瘤局部切除技术、肝脏移植技术等.至今,肝脏外科手术技术已经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规范化治疗的雏形业已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57.
目的:改进经典的兔VX2肝癌模型瘤组织接种法,比较改良的瘤组织接种法与经典方法的差异. 方法:将3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经典的瘤组织块接种法(A组)及改良的瘤组织注射接种法(B组).于接种后第8、15、22、29d进行螺旋CT扫描,观察CT表现、计算肿瘤大小,最后予病理确认. 结果:A组和B组的接种时间分别为(9.47±2.85)min和(5.85±1.6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2组的成功率分别为53.3%和8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9).2组肿瘤生长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7).结论:改良的瘤组织块接种法操作简便,成瘤率高,优于经典的瘤组织块直接接种法.  相似文献   
58.
现在的一位医院院长要受到26个部门的管理,这要求院长们要有能力找到一条符合国情和经济规律的医疗卫生改革的路子。  相似文献   
59.
组合性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钟  丁义涛 《江苏医药》2000,26(7):544-545
自Kiley等(1958年)首次报告使用血液透析治疗肝衰竭以来,人工肝的研究已历经40多年。人工合成肝辅助装置(血液透析、吸附剂、血液灌注)和生物性肝辅助装置(肝体外灌流、人体交叉循环、血浆置换)虽能改善肝衰病人一些临床症状,但不能提高其生存率。近20年来,由于细胞培养技术的改进,出现了由人工合成材料和生物材料相结合的组合性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HybridBioartificialLiverSupportSystem,HBLSS)。近年来,该装置已用于动物和Ⅰ/Ⅱ期临床试验,取得良好效果[1]。本文就HBLSS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0.
慢加急性肝衰竭病因及其病理生理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是国内最常见的肝衰竭类型,其临床表现复杂,病死率极高.ACLF的病理生理学改变目前尚不明确,深入了解ACLF的病理生理学改变有助于临床治疗工作的改善.近年来ACLF的病理生理学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本文就ACLF的概念、病因及其病理生理学改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