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6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29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0篇
临床医学   76篇
内科学   66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41篇
外科学   61篇
综合类   86篇
预防医学   32篇
药学   63篇
中国医学   20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81.
实验整合课程有利于整体优化医学课程的结构,对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能力有着重要作用。经过几年的改革与探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构建了“注重素质、夯实基础、鼓励创新、服务专业”为理念的医学功能学实验整合课程,探索确立了多元化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并制定了相应的评价量表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验教学质量。本文从考核方法与课程结构内容的关系、实施效果等方面就如何建设和优化该评价体系进行探讨和展望,以期为实验整合课程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策略性指导。  相似文献   
182.
目的探讨难治性肺结核继发肺部霉菌病的诱因及临床特点.方法根据临床表现、治疗情况及转归对自1999年以来收治的难治性肺结核继发肺部霉菌病3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难治性肺结核在病程中继发肺部真菌病后,临床症状及肺部病灶进展,导致病情恶化,病死率高(15/36).经积极抗结核同时,酌情静脉小剂量抗霉菌治疗及免疫调节等综合治疗,21例患者肺部霉菌病及时控制,为抗结核化疗争取了时间.结论继发肺部霉菌病已经成为难治性肺结核的重要死因或诱因.难治性肺结核在抗结核疗程中应该尽可能避免广谱抗菌药长程使用.临床工作中在已经给予合理的化疗的难治性肺结核患者出现病情反复、病灶扩散时应想到继发肺部霉菌病的可能,应申请深部痰液真菌培养等进一步确诊.及时诊断和治疗仍能逆转病情,挽救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183.
目的 构建基于信息化的全院联动静脉血栓形成(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防治体系,提升医护人员对VTE的防治能力,改善VTE患者疾病管理现状。方法 成立VTE防治管理团队,建立以信息化为基础的VTE防治流程,实行强制性节点管理控制,如术前强制性风险评估、快速反应智能预警系统、护理智能决策系统及结构化随访等,实现全院联动的VTE防治体系,2018年9月—12月在全院范围内实施该体系,与2017年9月—12月对比,分析该防治体系实施前后医院VTE风险的评估率、出血评估率、VTE相关措施落实率、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及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的发生率、VTE相关病死率等的变化。结果 防治体系实施前后,VTE的评估率从0.5%上升到75.5%,出血评估率从1.4%上升至75.8%;防治体系实施后VTE相关措施落实率中基础预防落实率达100%,中高危患者中使用物理预防落实率达15.7%,药物预防落实率达25.9%;全院患者的PTE的发生率从2.87‰上升至4.35‰,DVT的发生率从2.89‰上升至6.28‰,医院VTE相关的病死率从14.03‰下降至1.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信息化全院联动VTE防治体系的建立与实践能够提高医护人员对VTE的防治意识,提高临床VTE防治措施的落实率,降低患者VTE相关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4.
邱敏  黄晨 《中国医药导报》2010,7(16):198-199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经验总结。方法:对我院2000年8月~2008年12月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1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例中,4例发生并发症,占23.5%。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正规的手术操作,正确选择材料以及正规术后用药、护理是减少并发症发生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5.
原发性乳腺淋巴瘤是一种少见的结外淋巴瘤,预后相对较差,目前尚无统一治疗方案,现介绍1例经本院诊治的反复复发的原发乳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病例,该患者经过手术、化疗、靶向药物治疗、放疗等多专业联合诊治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通过对本例患者诊治进行多学科讨论,进一步探讨原发乳腺淋巴瘤的规范化诊疗流程,推动多学科间的合作。   相似文献   
186.
187.
背景:目前已有多种大鼠肾移植模型建模方式,但在移植时间、移植效果等方面都存在各种问题。目的:探讨建立稳定、可靠的大鼠原位肾脏移植模型的方法。方法:以SD大鼠为供体Wistar大鼠为受体行原位肾移植术。供体肾动脉、肾静脉在自制橡胶垫片上分别与受体的肾动脉、肾静脉端端吻合,供体输尿管膀胱瓣与受体膀胱吻合。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移植后每日腹腔内输注1mLD-hanks液;环孢素A组移植后每日皮下注射环孢素A15mg/kg。记录大鼠生存时间并于移植后第3,5,10天测定血肌酐值,移植后第10天,光镜下观察移植肾病理改变。结果与结论:大鼠原位肾脏移植成功率为85%。移植后第5,10天环孢素A组血清肌酐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环孢素A组大鼠肾移植后存活天数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移植肾病理可见排斥明显减轻。提示该模型稳定性强、重复性好,具有较高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8.
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膀胱部分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7月间5例单孔腹腔镜膀胱部分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Olympus公司Triport经腹膜外腹腔途径实施单孔腹腔镜下膀胱部分切除术,手术操作包括膀胱部分切除及完全腔内膀胱缝合。结果5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30~50min,平均40min;术中出血10~20ml,平均15ml。清醒后即可饮水。1d后进食;住院时间3~5d。伤口引流管术后第2天拔除。导尿管引流5d后拔除。术后无继发出血、尿漏、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瘢痕不明显,美容效果满意。术后肿瘤病理分期:pT11例,pT22例,pT32例;肿瘤分级:G12例,G22例,G31例。病理报告均为高级别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结论单孔腹腔镜膀胱切除术手术具有微创、患者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一种治疗膀胱肿瘤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9.
目的探讨血清抗-HBc半定量水平联合早期病毒学应答在预测干扰素初治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8周HBeAg血清学转换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月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就诊的干扰素初治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6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48周。治疗前及治疗期间每隔12周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检测核心抗体水平。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和Kruskal-Wallis H检验,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预测效能。结果实现血清学应答的患者基线抗-HBc水平为11.92(10.07~12.80) s/co,未发生血清学应答患者为10.61(9.49~11.47)s/co。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基线抗-HBc水平(OR=1.469,95%CI:1.137~1.898,P0.01)和早期病毒学应答(OR=3.507,95%CI:1.051~11.69,P=0.041)与干扰素治疗血清学应答具有独立相关性,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基线抗-HBc水平(OR=1.831,95%CI:1.299~2.582,P0.01)及早期病毒学应答(OR=2.161,95%CI:1.595~7.851,P=0.024)对干扰素治疗的血清学应答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当基线抗-HBc水平cut off值为11.6 s/co时,ROC曲线下面积最大(AUROC=0.72,95%CI:0.59~0.86,P=0.004),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3.42%和64.71%。将基线抗-HBc水平根据预测48周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的cut-off值11.6 s/co和是否发生早期病毒学应答进行分层,基线抗-HBc≥11.6 s/co且实现早期病毒学应答时,48周HBeAg血清学转换率最高为42.86%(9/21);仅满足基线抗-HBc≥11.6 s/co或仅满足早期病毒学应答时,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18.18%(2/11)和12.12%(4/33);当基线抗-HBc11.6 s/co且未实现早期病毒学应答时,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为0.06%(2/31)。结论基线核心抗体的半定量水平联合早期病毒学应答,可以作为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初治患者干扰素治疗效果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90.
文宁  孙煦勇  秦科  农江  赖彦华  董建辉  黄晨 《实用预防医学》2011,18(8):1392-1394,1415
目的本研究在建立免疫抑制小鼠内毒素血症模型的基础上,观察机体肺损伤的现象以及发生机制。方法免疫抑制小鼠内毒素血症模型建立,选取Blb/c小鼠,腹腔内注射甲基强的松龙30 mg/kg连续3 d,随后静脉注射内毒素,10 mg/kg剂量,于注射后26、h时点取血浆,在此基础上,50只小鼠分为免疫抑制内毒素血症模型组(模型组)以及甲基强的松龙对照组(激素组)与空白对照组,检测指标分别:①肺部病理学改变,采用HE染色;②肺组织细胞因子表达检测:分别用免疫组化与ELISA检测肺组织中TNF-α与IL-10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检测肺组织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情况,肺组织一氧化氮(NO)水平采用化学比色法检测;③是采用化学比色法与ELISA检测血浆一氧化氮、TNF-α、INF-γ、IL-10等细胞因子水平。结果免疫抑制小鼠内毒素血症模型小鼠出现急性肺损伤的病理改变,TNF-α、IL-10与iNOS在肺间质浸润的炎性细胞中阳性表达;在2 h与6 h时点,肺组织与血浆TNF-α与NO的水平明显高于激素组与空白组(P〈0.05);在6 h时点,模型组小鼠肺组织与血浆IL-10的水平明显高于激素组与空白组(P〈0.05)。结论免疫抑制内毒素血症模型小鼠急性肺损伤与机体巨噬细胞过度活化而释放大量炎性细胞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