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7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4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115篇
内科学   45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40篇
外科学   23篇
综合类   113篇
预防医学   32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66篇
  1篇
中国医学   39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Transoral atlantoaxial reduction plate (transoral atlantoaxial reduction plate TARP) system is on the anterior cervical surgical instruments in recent years domestic self-developed, set loose, decompression, reduction and fixation function in a body, in the treatment of cervical deformity, basilar invagination and irreducible atlantoaxial dislocation has unique advantages the [1]. TARP operation by transoral approach, anatomical structure is complex, difficult surgery, perioperative nursing has its unique requirements and the difficulty of [2]. early, many studies have confirmed the peri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nursing And closely related to the occurrence, but there is no related research abroad, domestic research is les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the transoral atlantoaxial reduction plate internal fixation of perioperative nursing were reviewed,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TARP perioperative nursing.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iNPH)病人脑脊液(CSF)磷酸化tau蛋白(p-tau)、总tau蛋白(t-tau)、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变化。方法 前瞻性收集2018年6月至2020年2月经分流术临床确诊的16例iNPH为确诊组,同期行脑脊液释放试验无效的16例可疑iNPH为可疑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CSF中p-tau、t-tau、TGF-β1水平。结果 确诊组CSF中p-tau水平显著低于可疑组(P<0.01),TGF-β1水平显著高于可疑组(P<0.01)。两组CSF中t-tau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8例确诊iNPH术后7 d的CSF中p-tau、t-tau水平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5),而TGF-β1水平与术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本文结果提示CSF中p-tau、t-tau、TGF-β1在iNPH诊断、分流术效果评估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Roux-en-Y胃旁路术(RYGB)治疗不同体质指数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其对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涿州市医院外科接受Roux-en-Y胃旁路术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96例,根据体质量指数(BMI)不同分为高BMI组44例(BMI≥30.0 kg/m2)和低BMI组52例(BMI<30.0 kg/m2)。分别在术前及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检测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C肽(FC-P)、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体质量、腰围、BMI和用药情况,比较手术前后的各项指标。随访患者术后12个月的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高BMI组和低BMI组患者手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体质量、BMI、腰围的变化趋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脂代谢分析显示,高BMI组和低BMI组患者手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TC、TG、LDL-C、HDL-C的变化趋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代谢分析显示,高BMI组和低BMI组患者手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HbA1c、FC-P的变化趋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BMI组患者FPG水平术后3个月[(5.7±1.4) vs (7.0±1.8)]、6个月[(5.5±1.6) vs (6.7±2.1)]及12个月[(5.4±1.2) vs (6.7±1.6)]明显低于低BMI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BMI组患者2 hPG水平术后1个月[(9.3±1.5) vs (10.8±1.7)]、3个月[(9.0±1.8) vs (10.2±1.4)]及6个月[(7.9±1.3) vs (8.7±1.1)]明显低于低BMI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BMI组患者术后疗效为93.2%,与低BMI组的88.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1年缓解的相关影响因素为FPG、糖尿病病程及术前用药情况(P<0.05)。结论 Roux-en-Y胃旁路术对BMI≥30.0 kg/m2或BMI<30.0 kg/m2的2型糖尿病患者均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术前空腹血糖水平低、病程短的2型糖尿病患者术后1年手术缓解率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RP)患者并发白内障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力的影响因素并探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pectral 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SD-OCT)在评估视力预后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RP并发白内障患者38例(58眼),均行白内障手术治疗。根据SD-OCT下黄斑区椭圆体带的形态将患者分为3组,A组:黄斑区椭圆体带缺失(19眼),B组:黄斑区椭圆体带可见但不连续(18眼),C组:黄斑区椭圆体带完整(21眼)。比较所有患者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组内手术前后BCVA和组间手术前后BCVA;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SD-OCT检测指标的临床意义;并进一步对术后BCVA与黄斑中心凹厚度之间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术前BCVA和黄斑区椭圆体带长度是影响术后视力的主要因素。手术前后BCVA之间、术后BCVA与黄斑区椭圆体带长度之间均呈直线相关(r=0.855、-0.622,均为P<0.01)。A组、B组和C组术前BCVA分别为(2.41±1.05)logMAR、(1.17±0.64)logMAR和(0.83±0.59)logMAR,术后第1天BCVA分别为(1.16±0.90)logMAR、(0.52±0.27)logMAR和(0.21±0.19)logMAR。各组患眼术后第1天BCVA均好于其术前视力(t=5.246、4.632、6.198,均为P<0.01)。3组患眼术后第1天BCV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760,P<0.01)。A组、B组和C组黄斑区椭圆体带长度分别为(0.00±0.00)mm、(1.16±0.57)mm和(4.04±1.26)mm,黄斑中心凹厚度分别为(100.84±45.49)μm、(203.44±33.33)μm和(248.19±37.79)μm。术后BCVA与黄斑中心凹厚度之间呈直线正相关(r=-0.754,P<0.01)。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RP并发白内障可有效改善视功能。术前视力差、黄斑区椭圆体带结构的破坏以及黄斑中心凹厚度变薄是患者手术后视力不良的指征,SD-OCT对评估视力预后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速度向量成像(VVI)分层应变技术评价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左心室心肌即时纵向应变功能变化的价值。方法 对35例接受高通量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分别于透析前和透析后2 h行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常规测量并采集图像后,应用VVI软件分析二维动态图像,获得左心室17个节段3层心肌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LPS)。结果 透析后左心房收缩期前后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和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和收缩末期容积、每搏输出量均较透析前减小(P均<0.05),左心室射血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3)。与透析前比较,透析后2 h左心室整体全层、内层,基底段全层、内层、中层、外层,中间段全层、内层心肌收缩期LPS均较透析前减低(P均<0.05);左心室整体外层、中层,中间段外层、中层,心尖段全层、内层、中层、外层心肌LP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VVI分层应变技术可敏感、准确地评价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即时左心室心肌整体及局部收缩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与自体骨髓移植治疗CR1期急性髓性白血病(AML)的临床疗效。方法:用APBSCT治疗AML患者27例,用非净化自体骨髓移植(ABMT)治疗AML患者13例,用净化自体骨髓移植(PABMT)治疗AML患者25例。结果:(1)APBSCT组造血重建校其他两组显著加快;(2)APBSCT组的3年无病生存率(DFS)和复发率(RR)分别为51.%和42.2%,与ABMT组的46.2%、46.7%相当,但与净化ABMT组的72.9%、23.7%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3)三组的移植相关死亡率(TRM)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死亡的主要原因为感染和内脏出血。结论:APBSCT治疗CR1期AML,其造血重建显著快于ABMT,其疗效与ABMT相当,而显著低于PABMT。  相似文献   
17.
张苗 《工企医刊》2014,(3):854-855
优质护理服务在三级质量控制监督指导下开展,提高住院患者对优质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提高护士的专业护理水平,提高医生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哮喘是一种异质性的慢性气道性炎症反应,在儿童中较为常见,给社会、医疗和家庭都带来极大负担。其主要临床表型为过敏性哮喘与非过敏性哮喘,二者间区别主要在于患者是否为过敏体质。目前,临床上过敏性哮喘及非过敏性哮喘均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且很难控制,导致患者反复住院,严重危害患者健康。气道炎症表型是哮喘临床表现和对治疗的反应性决定的,然而不同类型哮喘患者气道炎症表型并不完全一致。早期明确不同类型患者的气道炎症表型差异和特点,可尽快评估患者用药剂量和方法,制订个性化哮喘治疗方案,从而尽快缓解患者症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CTP)联合CT血管造影(CTA)对超早期脑梗死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超早期脑梗死患者,均于发病6 h内行CT平扫、CTP及CTA检查,分析平扫及灌注成像表现,测量缺血区的脑灌注参数值,并重建颈段和脑内动脉CTA图像。结果30例患者中10例头颅CT平扫发现早期脑梗死征象,20例常规CT平扫未发现异常,CTP均发现灌注异常区。CTP表现为脑血流量及脑血容量减低、达峰时间延迟;梗死区的脑血流量、脑血容量与对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半暗带区脑血流量、达峰时间与对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脑血容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重建CTA图像显示17例脑梗死患者一侧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13例一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结论CTP能够早期快速、准确反映缺血部位及程度,预测半暗带;CTA可以显示病变血管的部位和程度,对早期诊断缺血性脑卒中和指导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静息态功能MRI(rs-fMRI)全脑信号对左侧基底节区脑梗死患者低频振幅(ALFF)及分数ALFF(fALFF)的影响。方法 纳入21例左侧基底节区脑梗死患者(梗死组)及26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于去除和未去除全脑信号2种预处理条件下,根据rs-fMRI数据计算ALFF及fALFF,分析梗死组发病7天内(急性期)与3个月(恢复期)之间、后者与对照组之间ALFF及fALFF存在差异的脑区。结果 未去除全脑信号条件下,梗死组恢复期大脑双侧额上回、后扣带回(PCC)和健侧壳核ALFF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健侧额下回眶部及颞上回颞极ALFF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梗死组患者恢复期健侧楔叶、颞下回、枕中回ALFF明显高于急性期(P均<0.05)。去除全脑信号条件下,梗死组恢复期健侧额上回、PCC及壳核ALFF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健侧额下回眶部及颞上回ALFF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梗死组恢复期健侧颞下回ALFF明显高于急性期(P<0.05)。梗死组恢复期与对照组、梗死组内不同时期之间各脑区fALFF未见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 左侧基底节区脑梗死患者随运动恢复而发生脑皮质功能代偿;未去除全脑信号条件下可显示更多ALFF存在差异的脑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