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82篇
  免费   813篇
  国内免费   451篇
耳鼻咽喉   44篇
儿科学   69篇
妇产科学   32篇
基础医学   414篇
口腔科学   108篇
临床医学   875篇
内科学   537篇
皮肤病学   85篇
神经病学   175篇
特种医学   312篇
外科学   564篇
综合类   1988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795篇
眼科学   82篇
药学   797篇
  15篇
中国医学   850篇
肿瘤学   403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14篇
  2022年   239篇
  2021年   344篇
  2020年   273篇
  2019年   157篇
  2018年   152篇
  2017年   210篇
  2016年   168篇
  2015年   274篇
  2014年   370篇
  2013年   453篇
  2012年   676篇
  2011年   675篇
  2010年   581篇
  2009年   520篇
  2008年   580篇
  2007年   524篇
  2006年   506篇
  2005年   362篇
  2004年   274篇
  2003年   240篇
  2002年   135篇
  2001年   127篇
  2000年   91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入世"后中医药科技面临的机遇、挑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入世”后中医药科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认识应研究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现代中药,建立我国中药现代研究开发体系,形成我国科技先导型中药产业,培育中药跨国产业集团,培育外向型、复合型高级中药人才;并对中成药进入国际市场、另药新药研制提出了具体设想。  相似文献   
82.
毛脉酸模药材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振月  左月明  康毅华  崔红花  李瑞明 《中草药》2005,36(12):1875-1879
目的制定毛脉酸模药材质量标准,为该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生药学研究,浸出物测定法,灰分测定法,水分测定法,薄层色谱法及HPLC色谱法。结果对毛脉酸模的性状、显微特征进行了描述;对14个不同产地毛脉酸模的浸出物、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和水分进行了测定;同时进行了薄层定性鉴别和HPLC色谱的定量研究。结论通过研究制定了毛脉酸模的质量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83.
Cyclin E、CDK2和p21WAF1在食管上皮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李丽  齐凤英  左连富  李萍  王辉 《肿瘤》2005,25(2):158-162
目的探讨食管上皮癌变过程中细胞周期调控因子cyclin E、CDK2和p21WAF1的表达状况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和原位杂交方法分别检测48例食管癌组织、31例非典型增生组织和17例正常食管粘膜中cyclin E、CDK2和p21WAF1蛋白及mRNA表达.应用半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22例新鲜食管癌及相应癌旁组织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从食管正常粘膜、非典型增生组织到癌组织,cyclin E和CDK2蛋白和mRNA阳性表达率逐渐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食管癌组织中cyclin E、CDK2和p21WAF1蛋白及mRNA高表达,与癌旁组织或切缘正常食管粘膜有显著性差异(P<0.01).cyclin E、CDK2和p21WAF1基因表达显著正相关(P<0.01或P<0.05).结论食管上皮癌变过程中,细胞周期相关基因cyclin E和CDK2表达逐渐增强.cyclin E基因表达异常是食管癌变过程中的早期事件.p21WAF1基因在食管癌中高表达,可能与细胞周期调控的反馈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5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与胆囊癌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50例胆囊癌、35例胆囊腺瘤和26例慢性胆囊炎组织中p53和VEGF蛋白表达。结果胆囊癌组织中p53和VE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0%和72.0%,明显高于胆囊腺瘤的17.1%和22.9%及慢性胆囊炎的19.2%和23.1%,χ2=4.25,P=0.006,根据Nevin分期,胆囊癌S1、S2、S3期的p53阳性表达率为63.2%,明显高于S4、S5期的35.5%,χ2=7.29,P=0.009,而VEGF在胆囊癌S4、S5期的阳性表达率为87.1%,明显高于S1、S2、S3期的47.4%,χ2=4.29,P=0.007,胆囊癌中p53和VEGF的阳性表达明显相关,r=0.87,P=0.009。它们与胆囊癌病理分级均未发现明显相关性。结论p53和VEGF的过度表达可能对胆囊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判断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5.
环氧合酶-2与肝细胞癌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是前列腺素合成的限速酶,在许多恶性肿瘤中均有表达,并参与肿瘤的形成和复发转移。本文就COX-2的结构、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抑制剂对肝细胞癌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6.
经腹膜外通路造设人工肛门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后 ,经腹膜外通路人工肛门造设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85年 5月~ 2 0 0 2年 12月间 4 34例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后 ,经腹膜外通路 337例 (称腹膜外组 ) ,经腹膜内通路 97例 (称传统组 )分别造设人工肛门的结肠造口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 ,对有关数据作统计学处理。结果 :腹膜外组有 2例患者 (0 . 5 % )发现造口狭窄 ,5例患者 (1 4. 8% )发现造口周围炎 ,1例患者 (0 . 3% )发现造口旁疝 ,87例患者获排便感觉 ,并发症发生率为 2 . 1%。腹膜内组造口狭窄 11例 (11. 34% ) ,发现造口周围炎 3例 (5. 5 % )、造口回缩 2例 (2 .16 % )、造口脱垂 4例 (4. 12 % ) ,并发症发生率为 2 9 98% ,患者没有排便感觉。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排便感觉上都有明显差异 (P <0 .0 5 ,P <0 .0 5 )。结论 :直肠癌APR术后经腹膜外通路造设人工肛门术 ,较传统手术并发症少 ,手术操作简单 ,便于护理且可获排便感觉。  相似文献   
87.
目的:建立突变型人白细胞介素-2(rhIL-2)基因大肠杆菌表达系统,为rhlL-2的生产及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自人胎盘组织中提取总RNA,逆转录PCR(RT-PCR)扩增突变型人IL-2基因cDNA,通过对下游引物的设计将编码125位半胱氨酸(c125)的密码子TGT更改为编码丝氨酸的密码子TCT。构建表达型重组质粒pBV-IL-2,温度诱导表达.表达产物行SDS一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SDS-PAGE)及WesternBlot鉴定。结果:DNA序列分析证实,重组质粒pBV-IL-2含有突变型人IL-2编码序列及正确的开放读码框架。SDS-PAGE显示,诱导表达碎菌后的沉淀中有分子质量大小约为16.5ku的外源蛋白产生。经Western印迹(WesternBlot)证明为rhlL-2。结论:成功构建了突变型人白细胞介素-2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表达产物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于碎菌后的沉淀中。  相似文献   
88.
目的 评价甲磺酸帕珠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治疗临床常见细菌性感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用随机单盲平行对照多中心同步试验法。甲磺酸帕珠沙星氯化钠注射液(试验组)每次500mg,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对照组)每次400mg,均每日1次,静脉滴注,疗程均7~14天。共入选病例251例,其中:试验组122例,临床疗效评价病例115例,安全性评价例数122例;对照组129例,临床疗效评价病例122例,安全性评价例数129例。结果 2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6.5%和98.4%;细菌清除率分别为98.9%和98.0%;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1.5%和9.35%。结论 甲磺酸帕珠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治疗临床常见细菌性感染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9.
目的制备注射用氯诺昔康并考察其稳定性。方法以含量、有关物质、pH值为指标,筛选处方及制备工艺;考察3批样品的稳定性。结果最佳处方为氯诺昔康4.0g、丙二醇4.0g、甘露醇100g、氢氧化钠1mol/L适量,以该处方制备的3批样品在市售包装条件下经加速、室温留样试验考察,质量稳定。结论处方设计合理,工艺可行。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兔缺血再灌注纤溶活性、内皮血管活性物质的变化及胺碘酮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大白兔6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2只,Ⅰ组:假手术组,Ⅱ组: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组,Ⅲ组:缺血再灌注(ischemicreperfusion,IR)组,Ⅳ组:IR+利多卡因组,Ⅴ组:IR+胺碘酮组;各组(除Ⅰ组外)分别结扎冠状动脉左室支中点,缺血60min,再灌注240min(Ⅰ,Ⅱ组不进行再灌注),分别取结扎前、再灌注前、再灌注240min血测定内皮素(endochelin,ET)、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浓度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issuetypeplasminogenactivator,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plasminogenactivatorinhibitorPAI)活性。结果冠状动脉结扎后,血浆ET,NO浓度和PAI活性显著高于结扎前(P<0.01),tPA活性显著低于结扎前(P<0.01),再灌注后,血浆ET,NO浓度和PAI活性进一步升高,tPA活性进一步下降,与再灌注前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再灌注后,与IR组对比,胺碘酮能显著降低血PAI活性和ET浓度(P<0.01);利多卡因组无显著变化。结论胺碘酮可抑制缺血再灌注过程中PAI活性、抑制内皮细胞释放ET的有益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