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94篇
  免费   1924篇
  国内免费   1252篇
耳鼻咽喉   210篇
儿科学   409篇
妇产科学   98篇
基础医学   1195篇
口腔科学   411篇
临床医学   2540篇
内科学   1681篇
皮肤病学   153篇
神经病学   347篇
特种医学   764篇
外科学   1788篇
综合类   5537篇
现状与发展   7篇
预防医学   2403篇
眼科学   239篇
药学   2365篇
  22篇
中国医学   2000篇
肿瘤学   801篇
  2024年   85篇
  2023年   213篇
  2022年   570篇
  2021年   786篇
  2020年   640篇
  2019年   347篇
  2018年   364篇
  2017年   581篇
  2016年   417篇
  2015年   758篇
  2014年   1028篇
  2013年   1250篇
  2012年   1872篇
  2011年   2027篇
  2010年   1780篇
  2009年   1584篇
  2008年   1730篇
  2007年   1636篇
  2006年   1457篇
  2005年   1094篇
  2004年   810篇
  2003年   672篇
  2002年   452篇
  2001年   351篇
  2000年   269篇
  1999年   105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 分析总结原发性睾丸淋巴瘤的CT和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睾丸原发性淋巴瘤的CT和MRI及临床表现,同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CT表现,肿物边缘清楚,平扫呈均匀等密度,增强扫描中度强化;MRI表现肿块T1WI低、等信号,T2 WI大部分呈稍低信号,部分呈稍高及等信号,DWI序列呈高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大部分均匀强化,小部分不强化或轻中度不均匀强化.结论 原发性睾丸淋巴瘤的CT和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有较好诊断价值.老年患者出现无痛性的睾丸肿大,要首先考虑到睾丸淋巴瘤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2.
目的了解内皮素A受体在颅脑创伤后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中的作用。方法对家兔致左额顶为着力部位的撞击伤,动态研究脑组织内皮素含量及内皮素A受体mRNA表达和定位变化,内皮素A受体拮抗剂BQ123治疗效应,观察对脑创伤后局部脑血流量和脑含水量的影响。结果脑创伤后局部脑组织内皮素含量显著升高,内皮素A受体mRNA表达显著增强,主要分布于脑血管内皮细胞;创伤后局部脑血流量下降、脑含水量显著升高,应用BQ123治疗的动物,脑血流量下降和脑含水量升高被明显抑制。结论内皮素在颅脑创伤后脑水肿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其作用是通过内皮素A受体调节,应用内皮素A受体拮抗剂可防治颅脑创伤后继发性脑水肿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评估经跗骨窦间隙有限切开及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关节内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 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筛选30例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为微创组及切开组,每组15例。微创组采用经跗骨窦间隙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切开组采用“L”形外侧扩大切口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拍摄X线片明确骨折愈合情况,测量B?hler角和Gissane角,记录相关并发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 AOFAS)踝与后足评分系统及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综合评估最终疗效。结果 微创组及切开组平均随访时间分别为16.9个月和19.9个月。切开组有2例发生皮肤切缘表皮坏死。两组病例均在术后3个月骨折愈合。术后微创组B?hler角平均13.1°±3.8°,Gissane角平均28.1°±7.8°;切开组B?hler角平均14.9°±4.3°,Gissane角平均26.2°±8.2°。末次随访时,微创组AOFAS和VAS评分分别为(91.2±15.9)分和(1.7±1.3)分;切开组分别为(82.4±14.7)分和(1.9±2.1)分;SF-36评分微创组[(79.5±12.1)分]优于切开组[(70.2±12.4)分]。微创组4例、切开组15例出现不同程度距下关节僵硬。结论 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关节内骨折,两种方法近期疗效无明显差异,但采用经跗骨窦间隙有限切开术后软组织并发症发生率及距下关节僵硬率低。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探讨评价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TVT-O)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至2011年9月采用TVT-O治疗SUI18例进行疗效观察.结果 手术时间15 ~45min,平均25 min,术中出血20 ~ 60ml,平均40ml.拔管后尿失禁消失15例,增加腹压后偶有尿液溢出3例.随访3~l2个月,平均6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 TVT-O治疗SUI操作简单安全,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可靠,是一种理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5.
探讨肝移植术后新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2003年10月至2012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移植中心定期随访的肝移植患者中发现1例APL患者,回顾性分析该例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后情况.检索Pubmed、万方医学数据库等国内外数据库,分析肝移植术后白血病患者,特别是APL患者的年龄、性别、原发病、免疫抑制方案、术后发病时间、白血病分类、染色体变异类型、治疗、预后及死因等特点.结果 本例患者于肝移植术后52个月门诊随访时发现外周血白细胞减少,无明显症状和体征,无感染与出血倾向,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无效,经骨髓穿刺检查诊断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M3型,即APL.经维A酸和复方黄黛片(主要化学成份为二硫化二砷)联合治疗,患者获得完全缓解.检索文献共报道肝移植术后白血病34例(包括本例),其中22例诊断为AML(成人18例,儿童4例),术后发病时间中位数为26个月(38 d至8年).18例AML中,以APL最多见(8/18,44%)且伴有异常染色体核型t(15; 17),治疗采用维A酸、三氧化二砷及联合柔红霉素、阿糖胞苷等化学药物治疗(化疗)药物.22例AML死亡13例(59%),主要死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感染、肝衰竭和心力衰竭.APL和非APL患者中分别有2例(2/8)和11例死亡(79%,11/1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L患者中6例化疗后完全缓解,另2例死于DIC和败血症.结论 肝移植术后新发AML总体预后不佳,其中APL的预后好于非APL.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肝移植术后APL疗效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总结甲状腺切除+中央区淋巴清除中甲状旁腺保护的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于我院行甲状腺切除+中央区淋巴清除的患者,统计术后患者出现低甲状旁腺激素血症、低钙血症、症状性低钙血症的发生率。结果:术后暂时性低甲状旁腺激素血症发生率35.29%(36/102);低钙血症发生率69.61%(71/102);症状性低钙血症发生率36.27%(37/102);无一例出现永久性低钙血症。结论:各种甲状腺术式对甲状旁腺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手术范围越大,术后并发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可能性越大。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预防,就在于术者必须秉承高度负责的态度,术中仔细识别甲状旁腺,精细化操作,注意对甲状旁腺动脉及回流静脉的保护,采取以原位保留为主,自体移植为辅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7.
脂肪肝单能CT定量诊断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兔脂肪肝模型中肝脏脂肪含量与肝脏CT值之间的相互关系 ,为CT定量诊断脂肪肝提供理论依据。材料与方法 对造成不同程度脂肪肝的实验组 16只家兔和正常对照组 4只健康家兔分别行单能CT检查 ,测定肝脏的CT值。心脏穿刺取血 ,测定血清丙氨酸转氨酶 (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 (AST)、碱性磷酸酶 (ALP)的水平。对肝脏进行组织学检查 ,用图像分析系统测量并计算肝脏脂滴占肝脏单位体积的百分比 (VP值 )。结果 实验组的VP值与CT值之间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意义的线性负向相关关系 (r =- 0 .90 ,t=7.5 4 ,P <0 .0 0 1) ;重度脂肪肝组血清ALT、AST、ALP水平较正常组、轻度脂肪肝组、中度脂肪肝组高 (P <0 .0 1)。结论 单能CT的肝脏CT值可以定量诊断脂肪肝的肝脏脂肪含量 ,判断脂肪肝的程度 ,效果优于血清ALT、AST、ALP等指标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了解西藏高原土壤厌氧芽胞细菌的种类、数量及其对药物敏感情况 ,为平战时感染提供诊疗依据。方法 按照Bergey’s手册对土样进行厌氧培养分离及生化反应鉴定。结果 每克土壤中厌氧芽胞梭菌数为 :30~ 1 6 2 0 0 0、细菌总数为 :0 .1 1× 1 0 7~ 88.6× 1 0 7;同一地区不同地点、同一地点不同深度细菌数和梭菌数相差甚大。未开垦地区不能培养出厌氧细菌 ,75cm以下不能检出厌氧细菌。分离出的 2 7种 93株厌氧芽胞梭菌中主要为产气荚膜梭菌占 2 0 4 %。结论 西藏地区土壤存在有能产生气性坏疽的厌氧芽胞梭菌及其它厌氧菌 ,但大部分来自人或动物的粪便 ,其对常用抗生素的敏感率均在 90 %以上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胃印戒细胞癌耐药基因特征与CEA,nm23表达的关系,方法:对53例胃印戒细胞癌的病理标本进行耐药基因人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P170免疫组化检测,同时进行CEA,mm23免疫组化染色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癌细胞呈现三种形态,单核细胞样,浆细胞样及印戒细胞样,免疫组化检测观察:53例胃印戒细胞癌组CEA均呈阳性(100%),nm23表达43例(81.13%),GST-π表达38例(71.69%),P170表达11例(20.75%);GST-π与CEA,mm23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P170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GST-π在印戒细胞癌中的高表达与印戒细胞癌CEA分化具有密切的相关性,GST-π与P170负相关提示在印戒细胞癌中两种耐药基因表达具有不均一性,二者与nm23表达的关系不同,可能与CEA高度活性致组织转移抑制状况降低,加速癌细胞浸润转移,诱导产生耐药有关。  相似文献   
110.
左冠状动脉瘘的影像诊断与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左冠状动脉瘘的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价值。方法 :2 7例均行X线平片和彩色多普勒检查 ;行升主动脉造影者 4例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者 2 3例 ;3例行介入治疗 ,16例于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瘘修复术。结果 :5例X线平片和 15例彩色多普勒检查基本上能提示诊断 ,血管造影均能明确诊断 ,血管造影显示左冠状动脉瘘通过左前降支和左回旋支形成较粗大的瘘口者 16例 (5 9.3% ) ,左冠状动脉细小分支瘘者 11例 (40 .7% ) ,其中发生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细小分支者 6例、发生于左回旋支的细小分支者 4例、同时源于左前降支和左回旋支的细小分支者 1例。在这 2 7例中 ,瘘入右心室 13例 (48.2 % ) ,瘘入肺动脉者 7例 (2 5 .9% ) ,瘘入左心室 5例 (18.3% ) ,瘘入左房者 2例 (7.4 % )。 3例患者行介入治疗 ,经 6个月随访观察 ,未见异常改变。结论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状动脉瘘的最佳方法 ,在治疗方面目前除手术治疗外 ,介入治疗亦是一种较好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