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52篇 |
免费 | 178篇 |
国内免费 | 117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9篇 |
儿科学 | 28篇 |
妇产科学 | 6篇 |
基础医学 | 127篇 |
口腔科学 | 49篇 |
临床医学 | 296篇 |
内科学 | 237篇 |
皮肤病学 | 3篇 |
神经病学 | 100篇 |
特种医学 | 78篇 |
外科学 | 179篇 |
综合类 | 535篇 |
预防医学 | 199篇 |
眼科学 | 13篇 |
药学 | 349篇 |
4篇 | |
中国医学 | 227篇 |
肿瘤学 | 10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6篇 |
2023年 | 24篇 |
2022年 | 90篇 |
2021年 | 98篇 |
2020年 | 71篇 |
2019年 | 38篇 |
2018年 | 38篇 |
2017年 | 76篇 |
2016年 | 37篇 |
2015年 | 80篇 |
2014年 | 98篇 |
2013年 | 148篇 |
2012年 | 173篇 |
2011年 | 185篇 |
2010年 | 211篇 |
2009年 | 178篇 |
2008年 | 146篇 |
2007年 | 176篇 |
2006年 | 202篇 |
2005年 | 128篇 |
2004年 | 85篇 |
2003年 | 68篇 |
2002年 | 50篇 |
2001年 | 53篇 |
2000年 | 32篇 |
1999年 | 18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4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1篇 |
196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5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检测肝门部胆管癌中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蛋白的表达,研究其与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特征的关系,并探讨其与p53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6例肝门部胆管癌组织、10例癌旁组织(距肿瘤边缘约1.0cm)及10例正常胆管组织中Survivin蛋白和p53蛋白的表达,结合临床病理学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6例肝门部胆管癌组织中,Survivin蛋白阳性率为82.6%(71/86),p53蛋白阳性率为76.7%(66,86),Survivin与p53在癌旁组织和正常胆管组织中均呈阴性表达,与癌组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Survivin表达与肝门部胆管癌病理分级、Bismuth分型、患者的性别及年龄和肿瘤大小均无关(P〉0.05),但淋巴结转移阳性组Survivi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蛋白在肝门部胆管癌中与肿瘤组织病理分级、淋巴结有无转移相关(P〈0.05),与其他病理学特征无关(P〉O.05)。71例Survivin阳性表达者中同时表达p53阳性者58例,15例阴性表达者中表达p53阳性者8例,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门部胆管癌组织中Survivin和p53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胆管组织,其在肝门部胆管癌的发展、转移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经冻融肿瘤抗原致敏的树突状细胞(DCs)联合应用于射频消融术(RFA)后治疗大鼠实体瘤对大鼠抗肿瘤免疫的影响。方法30只荷Walker256实体瘤SD大鼠随机分成三组,每组10只:对照组1仅行RFA治疗;对照组2行RFA+未致敏DC治疗;实验组行RFA+冻融抗原致敏DC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第4天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大鼠外周血中CD4^+、CD8^+及CD4^+/CD8^+比值;同时,超声评价治疗前后各组肿瘤体积变化,记录大鼠的荷瘤生存期,各组间比较。结果治疗后,实验组大鼠外周血CD4^+T细胞及CD4^+/CD8^+比值的升高较两对照组比明显,与对照组2比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外周血CD8^+T细胞的降低显著大于两对照组(P〈0.05)。实验组大鼠肿瘤生长速度显著慢于对照组,其荷瘤生存期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结论肿瘤抗原致敏树突状细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可有效改善大鼠的抗肿瘤免疫机能,从而延缓肿瘤生长、延长荷瘤大鼠寿命。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Survivin和C-myc在肝门部胆管癌中的表达、临床意义及相互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5例肝门部胆管癌及20例非癌胆管组织中Survivin和C-myc的表达。结果:45例肝门部胆管癌组织中Survivin和C-myc的表达率分别为68.9%(31/45)和62.2%(28/45),非癌胆管组织中Survivin和C-myc的表达率分别为0和15%(3/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门部胆管癌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C-myc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它们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及Bismuth分型无关(P〉0.05)。Survivin、C-myc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Survivin、C-myc在肝门部胆管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共同在肝门部胆管癌的发生、发展、转移中起一定作用,Survivin有望成为肝门部胆管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24.
晚期卵巢癌理想肿瘤细胞减灭术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晚期卵巢癌理想肿瘤细胞减灭术的可行性. 方法对22例Ⅲ、Ⅳ期晚期卵巢癌患者行肿瘤细胞减灭术,手术中尽可能多地切除盆腹腔内原发或继发癌灶,清扫盆腔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其中16例行理想肿瘤细胞减灭术(残留灶<2 cm). 结果切除前≥2 cm转移癌主要位于大网膜、盆腔和大肠;术后≥2 cm的残留灶主要位于盆腔,其次在胃结肠韧带、肝门和脾门.术后平均随访10(2~14)个月,达到理想手术的16例均无复发,未达理想减灭术的6例患者中复发及存活各1例,死亡3例,失访1例. 结论理想的肿瘤细胞减灭术对晚期及复发卵巢癌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5.
增白牙膏去除牙面外源性色素临床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测试一种增白牙膏用于减少牙面外源性色素的效果. 方法 研究对象121例,年龄21~57岁.实验组60例,对照组61例,两组年龄和性别分布差异无显著性.采用双盲法两组平行设计,根据Lobene色斑指数(LSI)和性别均衡分为两组,随机分配使用实验牙膏或对照牙膏.实验组牙膏含3 %植酸钠和1.3 %焦磷酸钠,对照组牙膏不含相应成分.临床检查分别在基线、3周和6周后进行,由同一人测定LSI.问卷询问刷牙情况. 结果 基线检查、实验3周和6周后实验组LSI分别为3.00、2.16和1.47, 对照组分别为3.10、3.08和2.18.基线检查两组LSI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实验3周和6周后两组LSI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实验组LSI在3周和6周后分别比基线时降低28 %和51 %. 结论含3 %植酸钠和1.3 %焦磷酸钠牙膏能有效减少牙面色素,效果随使用时间而增强. 相似文献
26.
丹参对梗阻性黄疸肾脏线粒体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氧自由基在梗阻性黄疸引发肾脏损害中的作用及丹参对肾脏线粒体的保护作用。方法将54只Wiste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A组),胆总管结扎组(B组),胆总管结扎+丹参治疗组(C组)。采用胆总管结扎法(CBDL)建立大鼠梗阻性黄疸模型,C组应用丹参注射液5ml/(kg·d)腹腔注射治疗21d。3组大鼠分别于术后第7天(d7)、14天(d14)、21天(d21)处死,检测血清胆红素(BIL)、肌酐(Cr)、尿素氮(BUN)以及肾脏线粒体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和线粒体膜胆固醇含量的变化,观察肾脏及线粒体病理组织学改变,并作比较。结果B组及C组大鼠肾脏线粒体膜胆固醇及MDA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但C组增高的程度低于B组(P<0.05),并且病理改变也较轻。结论氧自由基所引发的脂质过氧化作用是阻黄引起肾脏损害的重要原因之一,丹参可降低脂质过氧化作用对肾脏线粒体的损害作用,对梗阻性黄疸时的肾脏损害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7.
大鼠原位肝移植动物模型制作要点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目的建立稳定的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方法参照Kamada等法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经门静脉灌注肝脏,改进肝上下腔静脉吻合法为单线连续缝合法。结果210只大鼠原位肝移植24h存活率为91.0%(191/210),平均无肝期17min,1周生存率为85.2%(179/210)。结论改进大鼠原位肝移植肝上下腔静脉吻合法,可缩短受体无肝期,减少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并能提高原位肝移植大鼠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28.
异种脱钙骨基质颗粒的生物相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制备的异种脱钙骨基质(demineralized bone matrix,DBM)植入体内的生物相容性,为进一步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取猪四肢长管状骨皮质骨经理化处理后,制备脱脂脱钙(材料A)和脱脂脱钙去细胞(材料B)两种粒径为250~810 μm的DBM颗粒和浸提液,骨颗粒脱脂脱钙后测钙、磷含量.采用标准的毒理学方法进行急性毒性实验、皮肤刺激实验、热原实验、溶血实验、细胞毒性实验和肌肉植入实验.结果 未脱钙皮质骨钙、磷含量分别为(189.09±3.12)mg/g和(124.73±2.87)mg/g:DBM颗粒的钙、磷含量分别为(3.48±0.09)mg/g和(3.46±0.07)mg/g;DBM颗粒钙、磷含量分别为未脱钙皮质骨的1.87%和2.69%.急性毒性实验:各组小鼠活动正常,7 d内小鼠无死亡,各组动物未见中毒症状或不良反应;7 d后各组小鼠体重日平均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皮内刺激实验观察显示,注射材料A、B浸提液和生理盐水处无明显红斑、水肿和皮肤坏死,极轻微刺激.热原实验两组动物体温升高最高均为0.4℃,符合<0.6℃的国家标准.材料A浸提液的溶血率为1.14%,材料B为0.93%,符合<5%的国家标准.异种DBM的细胞毒性为0~1级.肌肉内植入实验显示动物术后生存良好,各植入部位均未见组织坏死、积液及化脓感染.术后不同时间点植入材料A、B组局部细胞免疫定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BM颗粒的毒性程度为无毒,皮肤无刺激,无热原性,溶血率<5%,对细胞无明显毒性,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一定的骨诱导性. 相似文献
29.
目的: 研究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在治疗经皮肾镜术后出血中的效果及失败原因。方法: 对65例伴有血液动力学改变的经皮肾镜术后出血患者行肾动脉造影,用微导管行超选择性插管,用微弹簧圈栓塞损伤动脉。若首次肾动脉造影无阳性发现,则采用以下措施以防止遗漏病灶:(1)腹主动脉造影;(2)重复肾动脉造影;(3)造瘘管走行区域肾动脉分支超选择造影;(4)保留穿刺通道,拔除肾造瘘管后造影。对肾动脉出血的造影表现进行总结,并对栓塞止血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65例患者中,造影有阳性发现的60例(62个肾脏), 均经超选择性栓塞成功止血。肾动脉造影的阳性表现包括:假性动脉瘤形成、斑片状造影剂外溢、假性动脉瘤合并动静脉瘘、造影剂进入集合系统、造影剂弥散至肾被膜下。一次栓塞成功53例(55个肾脏), 成功率88.71%,两次栓塞成功率96.77%。首次栓塞失败的原因主要是遗漏病灶(4例,57.10%)和栓塞的受损血管再通(2例,28.57%)。5例患者肾动脉造影无阳性发现,经保守治疗血尿停止。所有患者介入治疗后3、6、12个月随访,均未再次出现血尿,且未发生持续、严重的肾功能损害。结论: 超选择肾动脉栓塞是治疗经皮肾镜术后出血的有效方法,肾动脉造影遗漏病灶是造成止血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讨柠檬桉油自微乳递送系统(SMEDDS)的制备及其药剂学性能.方法 通过改变处方配比,制备不同的柠檬桉油自微乳,绘制伪三元相图确定微乳液的有效自乳化区域;以自微乳平均粒径为响应值,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对柠檬桉油自微乳处方进行优化,筛选柠檬桉油自微乳处方中的乳化剂和助乳化剂并验证;取最佳处方制备所得的柠檬桉油自微乳超纯水稀释10倍,观察外观,采用马尔文激光电位粒度仪测粒径大小、分布情况及Zeta电位.结果 柠檬桉油SMEDDS的最佳处方是柠檬桉油(45%)为油相、巴斯夫15-羟基硬脂酸聚乙二醇酯(HS15,36.7%)为乳化剂、无水乙醇(18.3%)为助乳化剂、乳化剂及助乳化剂比例为2:1,滴加纯水9 mL,得外观呈半透明带蓝色乳光的柠檬桉油SMEDDS,激光粒径电位仪测得平均粒径为(49.05±0.33)nm,Zeta电位为(4.66±0.18)mV.结论 柠檬桉油SMEDDS制备方法简便,重复性好,所得柠檬桉油SMEDDS外观良好,理化性质稳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