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973篇
  免费   19757篇
  国内免费   13221篇
耳鼻咽喉   1600篇
儿科学   2636篇
妇产科学   1624篇
基础医学   16321篇
口腔科学   3652篇
临床医学   24190篇
内科学   21400篇
皮肤病学   1977篇
神经病学   6823篇
特种医学   8295篇
外国民族医学   41篇
外科学   17935篇
综合类   49672篇
现状与发展   45篇
一般理论   2篇
预防医学   19278篇
眼科学   3576篇
药学   23634篇
  284篇
中国医学   18122篇
肿瘤学   11844篇
  2024年   945篇
  2023年   2958篇
  2022年   7222篇
  2021年   9108篇
  2020年   7394篇
  2019年   4947篇
  2018年   5070篇
  2017年   5736篇
  2016年   4922篇
  2015年   8385篇
  2014年   10590篇
  2013年   11805篇
  2012年   16565篇
  2011年   18377篇
  2010年   14890篇
  2009年   12641篇
  2008年   13724篇
  2007年   13441篇
  2006年   12536篇
  2005年   10290篇
  2004年   7384篇
  2003年   6763篇
  2002年   5569篇
  2001年   5004篇
  2000年   3898篇
  1999年   2658篇
  1998年   1428篇
  1997年   1504篇
  1996年   1154篇
  1995年   1011篇
  1994年   869篇
  1993年   539篇
  1992年   659篇
  1991年   558篇
  1990年   470篇
  1989年   417篇
  1988年   338篇
  1987年   315篇
  1986年   278篇
  1985年   195篇
  1984年   111篇
  1983年   77篇
  1982年   50篇
  1981年   54篇
  1980年   28篇
  1979年   39篇
  1963年   4篇
  1933年   3篇
  1929年   2篇
  192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81.
丹参和黄芪治疗气虚血瘀型心力衰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91例气虚血瘀型心力衰竭(心衰)病人选用丹参和黄芪治疗作用。16例作气囊漂浮导管监测,发现黄芪明显增加心排出量、每搏量及心脏指数,而丹参无此作用,提示黄芪有正性肌力作用;30例给黄芪加党参,治疗后心功能分级及某些异常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改善;44例先丹参,继之丹参加黄芪,治疗后心功能分级有明显改善,且能改善异常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抑制血小板聚集功能。提示丹参具有活血化瘀改善血液流变学及抑制血小板的聚集性,黄芪有补气强心改善心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882.
催经止孕药Ru-486的临床药代动力学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研究了抗孕激素药,Ru-486的临床药代动力学。六名志愿受试者,一次口服Ru-486 50毫克后测得该药的药代动力学各项参数,血药半寿期t 1/2 33.0小时,一级消除速率常数Kel 0.021 hr~(-1),血药表观容积Vd 120.1 Liter,体内血药总廓清率Cl2.5 Liter/hr,药-时曲线下面积Auc 19825.1 ng/ml/hr。实验表明,服药后一小时血药浓度迅即达高峰,随后转入消除期,血浆药物浓度在消除相的头4~8小时消除较快,而后逐渐减慢,持续24小时,到48小时血药浓度已较低(0.15±0.07μg/ml)。  相似文献   
883.
"Spontaneous" remission of leukemia has been observed in both humans and animals. Bierman et al2 in 1953 reported 11 cases of remis- sion in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ALL) of childhood following acute infectious disease. In 1979 we saw a case of ALL remission in a child following a severe attack of respiratory infection.  相似文献   
884.
目的 调查河南省儿童青少年遗尿症的情绪和行为问题的现况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从2019年10月—2020年3月,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河南某县5所中小学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长处和困难问卷及儿童睡眠调查表进行调查,对影响遗尿患儿情绪和行为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 结果 实际发放问卷4 500份,回收4 120份,有效问卷3 912份,有效回收率为94.95%。调查结果显示有7.82%儿童患有遗尿症。遗尿组的情绪症状、多动和困难总分得分明显高于正常组(P<0.001),两组品行问题、同伴交往和社会行为得分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遗尿儿童和青少年的困难总分与打鼾、夜间呼吸问题、嗜睡、注意力缺陷、睡眠总分均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睡眠呼吸紊乱、照顾者文化程度低、便秘、学习成绩较差是遗尿患儿情绪和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 结论 遗尿患儿情绪和行为问题的检出率高,影响因素是睡眠呼吸紊乱、照顾者文化程度低、孩子学习成绩差、便秘,应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885.
目的 了解云南省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病学特征和趋势。 方法 收集2010—2020年云南省各地报告的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资料,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2010—2020年共发生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260起,发病6 600人,死亡2人,总体呈下降趋势。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高峰期为第二、四季度,占总起数的66.54%(173/260);暴发场所多发生在小学,占总起数的58.08%(151/260)。报告明确或可疑致病因子的185起事件中由微生物或可疑微生物引起的占40.00%(74/185),毒素引起的占46.49%(86/185);明确致病因子的118起暴发事件中,60.17%(71/118)是由4种致病因子引起的,其中蓖麻毒素导致的最多,达22起(18.64%),发病人数428人,其次是蜡样芽孢杆菌20起(16.95%),原因食品被归因为一类食品植物类,主要是大米、三明治、面包。导致暴发污染环节最多的是生产加工环节(50.77%,132/260)。 结论 关注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特征,在学生开学季时,加强对小学食堂植物类食品的生产加工环节管理和监督。微生物、毒素感染是学校食源性疾病主要的致病因素,且原因查明率低,进一步强化医疗机构食源性疾病微生物、毒素检测能力,提高原因查明率,最大限度地降低学校食源性疾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886.
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暴发以来,研究发现COVID-19康复患者在出院后在14 d隔离管理或健康监测期间有样本采集核酸检测再次出现新型冠状病毒阳性(复阳)的情况,国内外相关研究报道越来越多。本研究采用文献查阅综述的方法,旨在综合描述COVID-19复阳者临床人口学特征、可能影响因素以及传播风险,为COVID-19患者出院管理、医疗资源救治分配和传播风险控制提供综合科学的建议。  相似文献   
887.
目的 了解长沙地区无偿献血人群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ccult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OBI)流行情况,探讨HBV基因型分布特征和S区氨基酸突变的情况。方法 对长沙地区检测结果为HBsAg-/HBV DNA+的无偿献血血液样本进行HBV血清标志物检测,对其中的OBI样本进行HBV病毒载量检测和S区基因扩增,分析血清学标志物抗HBs与病毒载量检出与否的关系,并对扩增产物进行HBV基因分型和突变位点分析。结果 2019年1月—2020年1月长沙地区173 893份无偿献血标本共确认58例OBI样本,OBI流行率为0.033%;共发现7种血清学模式,抗HBc单独阳性最多,占38.98%,所有样本中抗HBc阳性率为89.83%;16例样本能检测出病毒载量,其中14例样本浓度小于100 IU/ml;抗HBs阳性组和阴性组间的病毒载量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75.0%(12/16)样本扩增出S区序列,基因型均为B型,均发生突变,其中11例的HBsAg抗原决定簇及周边主要亲水区域(major hydrophilic region, MHR)发生氨基酸突变。结论 长沙地区无偿献血者中的OBI感染率在全国属于偏低水平;HBV基因型主要是B型,MHR区的氨基酸突变可能是造成OBI的原因,突变有本地特点。  相似文献   
888.
目的 评价在接种两剂已上市新冠病毒灭活疫苗的人群中序贯加强免疫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CHO细胞)后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为制定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加强免疫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开放性试验设计,筛选入组360例已接种两剂新冠病毒灭活疫苗3~4个月、6~8个月、11~13个月的18周岁及以上研究对象并接种1剂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CHO细胞)。采集所有研究对象研究用疫苗接种前、接种后14 d血样,用于体液免疫检测,收集研究用疫苗接种后1个月内的所有不良事件。 结果 本研究入组360例研究对象,按研究对象加强免疫与基础免疫间隔时间分3组(A组91~120 d,B组181~240 d,C组331~390 d),各组120例,无研究对象脱落。三组年龄均值分别为38.13、40.22和45.73岁,各组间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516,P<0.001),A、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8),C组和A、B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三组 IgG GMC(几何平均浓度)免疫前分别为4.81、4.23、2.12 A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054,P<0.001),C组和A、B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A、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0);三组免疫后 IgG GMC 分别为106.69、124.05、80.04 AU/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028,P=0.133)。三组 IgG 抗体阳转率分别为84.17%、87.50%、79.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81,P=0.214)。免疫前血清针对Delta变异株和原型株不同组别的中和抗体滴度比较,三组原型株中和抗体GMT(几何平均滴度)为1∶2.18、1∶2.18、1∶2.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11,P=0.990);三组Delta变异株中和抗体GMT为1∶2.09、1∶2.17、1∶2.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78,P=0.686)。免疫后血清三组原型株中和抗体 GMT为1∶31.09、1∶34.90、1∶21.9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262,P=0.106);三组Delta变异株中和抗体GMT为1∶61.46、1∶77.44、1∶43.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105,P=0.123)。序贯加强免疫后血清对新型冠状病毒Delta变异株和原型株的中和抗体阳转率分别达到82.78%、83.33%。三组 SARS-CoV-2原型株中和抗体阳转率分别为86.67%、87.50%、75.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20,P=0.026),其中C组低于A组和B组;三组 SARS-CoV-2 Delta变异株中和抗体阳转率分别为87.50%、84.17%、7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183,P=0.075)。发生不良事件人数为124人,不良事件总体发生率为34.44%。各组发生率分别为35.83%、40.83%和2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487,P=0.064),所有研究对象出现的不良事件以接种部位不良事件为主,主要表现为疫苗接种部位疼痛(23.89%);全身不良事件主要表现为疲劳/乏力(6.94%),未发生与疫苗接种有关的SAEs。结论 接种两剂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后序贯加强免疫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CHO细胞)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较长间隔期的免疫前IgG和免疫后原型株中和抗体阳转率较低,不同间隔期的免疫后IgG 、Delta变异株和原型株中和抗体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建议基础免疫后6~8个月为最佳的接种间隔。  相似文献   
889.
目的降低终末期肾病患者动静脉内瘘成熟不良率。方法成立品管圈圈组,通过现状调查、原因解析明确问题真因,从制定动静脉内瘘院前指导规范,建立多学科协作模式;实施“VAP”评估模式,制定围手术期标准化管理流程;构建“互联网 +”智能宣教模式,优化院外延伸服务三方面进行改进。结果终末期肾病患者动静脉内瘘成熟不良率由10.6%降低至3.3%。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了终末期肾病患者动静脉内瘘成熟不良率。  相似文献   
890.
【目的】 分析农业科技论文中的信息安全问题,指出信息安全关键点,为防止因学术传播泄露国家(企业)机密和保护信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编辑工作实践,对农业科技期刊论文发表中的信息安全关键点进行分析。【结果】 总结出农业科技论文中的信息安全关键点,即全国性的农业基础数据、涉密的科研项目、生物育种技术、食品安全、动物疫情、植物病害、地理信息、气象信息等。针对信息安全问题提出如下应对策略:提高编辑人员信息安全意识和涉密数据识别能力、建立完整的信息安全审查机制、联合探索信息权限控制技术手段、对作者加强信息安全知识宣传、增加行业期刊间的沟通与交流。【结论】 编辑部应将国家安全和利益放在重要位置,以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农业农村部的有关规定为依据,把控农业科技论文信息安全关键点,确保发表论文的信息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