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6859篇 |
免费 | 13186篇 |
国内免费 | 7972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199篇 |
儿科学 | 1899篇 |
妇产科学 | 735篇 |
基础医学 | 7407篇 |
口腔科学 | 2430篇 |
临床医学 | 14557篇 |
内科学 | 10546篇 |
皮肤病学 | 1177篇 |
神经病学 | 3113篇 |
特种医学 | 5665篇 |
外科学 | 10436篇 |
综合类 | 36391篇 |
现状与发展 | 28篇 |
预防医学 | 14493篇 |
眼科学 | 1709篇 |
药学 | 15988篇 |
211篇 | |
中国医学 | 14213篇 |
肿瘤学 | 582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23篇 |
2023年 | 1750篇 |
2022年 | 4361篇 |
2021年 | 5506篇 |
2020年 | 4775篇 |
2019年 | 2619篇 |
2018年 | 2647篇 |
2017年 | 3664篇 |
2016年 | 2834篇 |
2015年 | 5237篇 |
2014年 | 6600篇 |
2013年 | 8464篇 |
2012年 | 11717篇 |
2011年 | 12654篇 |
2010年 | 11555篇 |
2009年 | 10074篇 |
2008年 | 10253篇 |
2007年 | 9693篇 |
2006年 | 8739篇 |
2005年 | 6707篇 |
2004年 | 4625篇 |
2003年 | 3734篇 |
2002年 | 3006篇 |
2001年 | 2685篇 |
2000年 | 1863篇 |
1999年 | 611篇 |
1998年 | 155篇 |
1997年 | 136篇 |
1996年 | 140篇 |
1995年 | 107篇 |
1994年 | 86篇 |
1993年 | 52篇 |
1992年 | 52篇 |
1991年 | 37篇 |
1990年 | 21篇 |
1989年 | 21篇 |
1988年 | 9篇 |
1987年 | 29篇 |
1986年 | 27篇 |
1985年 | 16篇 |
1984年 | 9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12篇 |
1966年 | 2篇 |
1963年 | 3篇 |
196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并发致死性间质性肺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小儿异基因造血于细胞移植并发间质性肺炎(IP)的发病病因、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根据尸解病理检查及聚合酶键反应技术对病毒病原学检测结果,结合临床移植资料综合分析。结果14例移植患儿中并发IP3例(3/14),分别死于十19天、+76天、+150天;3例IP中2例移植前后外周血及尸解肺组织直到CMV包涵体;4例3~4应急性GVHD患儿中3例并发IP,10例0~2度急性GVHD无1例并发IP。结论IP是移植早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巨细胞病毒感染是IP的主要病原,GVHD严重程度与移植后并发IP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2.
目的探讨小儿格林-巴利综合征(GBS)病因、发病机制、防治措施。方法对青州市242例GBS患儿进行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观察、免疫学检测及微量元素检测。结果242例GBS患儿52.81%发病年龄为3~6a,75.61%发病时间在7~9月份,98.7%来自农村,年发病数3~40例,52.17%血清抗神经抗体阳性,平均血清锌含量9.12±0.56μmol/L。补锌治疗可促进康复。结论青州市小儿GBS发病年龄、季节、区域、年发病数有明显差异,患儿存在免疫紊乱及微量元素锌缺乏。 相似文献
123.
目的观察大鼠肾小球膜细胞137Cs照后PAI-1基因的表达情况,以及PPAR-γ配体Piogitazone对照射诱导的PAI-1表达的影响.方法10Gyγ线照射±10 mmol/LPioglitazone处理大鼠肾小球膜细胞,用RT-PCR方法证明PPAR-γ基因表达,用Northern blot、Westem blot方法观察PAI-1基因表达,用Gel-shift方法观察AP-1基因的活性变化(由于PAI-1基因启动子区存在AP-1结合位点,加之AP-1介导某些炎性因子的产生且AP-1是照射诱导的早期表达基因之一,因此观察照射在大鼠肾小球膜细胞能否诱导AP-1活性的升高,并进一步观察Pioglitazone对照后AP-1活性的影响).结果RT-PCR方法证明了大鼠肾小球膜细胞表达PPAR-γ基因.10Gy照后Northern blot结果显示照后24hPAI-1 mRNA的表达增加,不同剂量照后24h PAI-1 mRNA的高表达呈照射剂量依赖性.10 mmol/L Pioglitazone+10Gy照后24h的Northern blot和48 h的Western blot结果表明,Pioglitazone使照射诱导的PAI-1基因高表达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均明显降低.Gel-shift结果发现放疗后2 h AP-1活性开始升高,4 h最高,加入Pioglitazone后明显被抑制.结论PPAR-γ配体Pioglitazone使照射诱导的肾小球膜细胞PAI-1基因高表达降低,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AP-1活性来调节PAI-1的表达.Pioglitazone可能具有预防或降低放射性肾损伤的作用,这将有待于动物实验的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24.
全人源肝癌噬菌体单链抗体的筛选及特异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全人源肝癌噬菌体单链抗体库进行鉴定,筛选肝癌抗体,同时对抗体的活性及特异性进行鉴定。方法PCR鉴定阳性重组菌TG1中人肝癌ScFv的插入率。先以人成纤维细胞吸附后再以体外培养的肝癌细胞SMMC7721为抗原对所建抗体库进行3轮“吸附洗脱扩增”的亲和筛选。将筛选后的ScFv进行PCR鉴定及双酶切鉴定;通过ELISA法及FCM鉴定其与人肝癌细胞及正常细胞的结合活性。结果ScFv基因插入率为70%。在亲和筛选过程中,肝癌噬菌体单链抗体得到富集,收获率逐轮得到提高,第3轮为第1轮的214倍。筛选后的ScFv进行PCR鉴定及双酶切鉴定,均可检测到目的基因。ELISA分析结果显示18个克隆与SMMC7721呈阳性反应,阳性率为90%,15个克隆与成纤维细胞有交叉反应。得到3株肝癌单链抗体。ScFv的FCM鉴定表明,以正常胎肝细胞L02为对照,ScFv与肝癌结合比率为41.3%。特异性鉴定表明,其与肝癌细胞结合活性明显高于正常细胞。结论利用噬菌体抗体库技术结合减数筛选得到了肝癌噬菌体单链抗体及其基因,且筛选后的抗体片段与人肝癌细胞有特异性的结合活性。 相似文献
125.
支气管扩张症中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及肥大细胞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支气管扩张症中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异常和肥大细胞(MC)在该病发病中的作用及关系。方法:应用组织化学、免疫组化、组织化学与免疫组化结合的方法和形态计量学方法进行观测。结果:支气管扩张症中,支气管上皮蛙皮素(Bombesin)阳性细胞、固有膜S-100蛋白和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阳性神经纤维、IgE阳性细胞、MC和IgE阳性MC均显著增多,且在支气管相关淋巴组织(BALT)增生的区域上述肺内分泌细胞、神经纤维和IgE阳性细胞增多尤为显著,S-100蛋白和NSE阳性神经纤维分布于弥散淋巴组织和BALT中,MC与S-100蛋白阳性神经纤维紧密接触.MC表面有IgE阳性环状带,MC和IgE阳性细胞出现在支气管上皮间和肺泡壁。结论:支气管扩张症的发病与局部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异常有关;MC可能作为感受器、分泌细胞或靶细胞参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在支气管扩张症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6.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为主的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恢复期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以运动疗法为主配合中频治疗、作业治疗、电针、心理疏导对94例脑卒中患者瘫痪肢体进行康复治疗。结果94例患者的瘫痪肢体的功能有不程度的恢复,应用Brunnstrom偏瘫肢体功能评定法评定,发病后≤1个月的恢复较理想,与发病后1~3个月和3~6个月的进行肢体功能恢复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和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7.
目的测定儿童口服复方氯胺酮的血药浓度并探讨血药浓度与药效学的关系。方法用高效液相方法测定用药后不同时点氯胺酮(KET)、咪达唑仑(MZ)、阿托品(AT)的血药浓度;观察药物显效时间、镇静止痛效果。结果KET的tmax=(30±15)min,Cmax=(633±121)ng·mL-1;MZ的tmax=(30±15)min,Cmax=(105±35)ng·mL-1。患儿服药(10±4)min,血中可测到KET、MZ的含量;(30±20)min达峰;未检测到AT。结论复方氯胺酮口服液起效时间与其血药浓度高峰期相近。 相似文献
128.
药品说明书是药品获批准上市后的重要证明文件之一,是对被批准的适应症、用法、用量等有关用药重要信息的详细说明,是指导医患用药的关键依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以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23号令等法律、法规和条例中,对药品说明书及相关内容明确了其要求和责任等,这对认识说明书的作用和地位,并且对其进行制订和核准都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9.
130.
电针太阳穴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方法:将70例符合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2周后,分别对眩晕的主观评定和眩晕症状量表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有效率77.14%,对照组51.43%,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疗后眩晕的主观评定和眩晕症状量表评分,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电针太阳穴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