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3067篇
  免费   39763篇
  国内免费   22958篇
耳鼻咽喉   3954篇
儿科学   6292篇
妇产科学   2231篇
基础医学   22769篇
口腔科学   7877篇
临床医学   46684篇
内科学   31909篇
皮肤病学   4203篇
神经病学   8378篇
特种医学   15734篇
外科学   34166篇
综合类   111974篇
现状与发展   86篇
预防医学   46244篇
眼科学   4516篇
药学   48938篇
  624篇
中国医学   41822篇
肿瘤学   17387篇
  2024年   1616篇
  2023年   4992篇
  2022年   12738篇
  2021年   16020篇
  2020年   13903篇
  2019年   7265篇
  2018年   7802篇
  2017年   10996篇
  2016年   8290篇
  2015年   15237篇
  2014年   19897篇
  2013年   25299篇
  2012年   36876篇
  2011年   39126篇
  2010年   35382篇
  2009年   31843篇
  2008年   32130篇
  2007年   30844篇
  2006年   27209篇
  2005年   21492篇
  2004年   15116篇
  2003年   12290篇
  2002年   9309篇
  2001年   8587篇
  2000年   6392篇
  1999年   2297篇
  1998年   459篇
  1997年   391篇
  1996年   358篇
  1995年   277篇
  1994年   312篇
  1993年   201篇
  1992年   133篇
  1991年   126篇
  1990年   103篇
  1989年   76篇
  1988年   50篇
  1987年   78篇
  1986年   82篇
  1985年   56篇
  1984年   64篇
  1983年   35篇
  1982年   35篇
  1981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71.
氯氮平对51例精神病患者骨髓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精神病女性患者51例,服用氯氮平100-350mg/d,共42d。22例骨髓象由用药前的增生活跃变为增生明显活跃,骨髓粒细胞系统所占比例明显增多;29例无变化。未见骨髓抑制者。  相似文献   
972.
骨髓炎与恶性骨肿瘤软组织改变的影像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软组织影像改变对骨髓炎和恶性骨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对57例骨髓炎和70例恶性骨肿瘤患者软组织异常CT和MRI征象进行界定、观察、记录和统计学比较。结果57例骨髓炎患者中,CT检查54例,MR检查14例。CT检查的54例中,软组织肿胀52例(Ⅰ度19例、Ⅱ度16例、Ⅲ度17例),脓肿样囊腔6例,软组织肿块5例,软组织内气体、脂液平面和窦道各1例。MR检查的14例骨髓炎中,软组织肿胀14例(Ⅰ度2例、Ⅱ度6例、Ⅲ度6例),脓肿样囊腔(扩散加权成像均呈明显高信号)3例,软组织肿块和脂液平面各1例。70例恶性骨肿瘤患者中,CT检查54例,MR检查49例。CT检查的54例中,软组织肿胀44例(Ⅰ度29例、Ⅱ度12例、Ⅲ度3例),软组织肿块49例,软组织肿块边缘残留骨壳或壳样钙化16例,软组织肿块内肿瘤骨或瘤软骨钙化25例。MR检查的49例恶性骨肿瘤中,软组织肿胀46例(Ⅰ度21例、Ⅱ度17例、Ⅲ度8例),软组织肿块43例。骨髓炎组和恶性骨肿瘤组CT图像显示的软组织肿胀程度(Uc=4.1066,P〈0.01)以及脓肿样囊腔(X^2=4.4118,P〈0.05)、肿块(X^2=71.7037,P〈0.01)、肿块边缘残留骨壳或壳样钙化(X^2=18.7826,P〈0.01)和肿块内肿瘤骨或瘤软骨钙化(X^2=32.5301,P〈0.01)出现比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R图像所示的软组织肿胀程度(Uc=2.5997,P〈0.01)以及脓肿样囊腔(四格表确切概率P=0.0092)和肿块(X^2=29.8757,P〈0.01)出现比例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软组织肿胀程度和软组织肿块对骨髓炎和恶性骨肿瘤鉴别具有一定价值。软组织肿块边缘残留骨壳或壳样钙化以及软组织肿块内肿瘤骨或瘤软骨钙化是恶性骨肿瘤的特异性征象。脓肿样囊腔、软组织内气体、脂液征和窦道是骨髓炎的可靠征象。  相似文献   
973.
自体移植脾组织VEGF、KDR表达与血管再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自体移植脾组织血管再生及VEGF、KDR表达规律,阐明VEGF、KDR对移植脾组织血管再生的调控作用,为脾脏外科临床及实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健康Wistar大鼠70只,体重100—120g,随机分为7组,每组10只中又设脾切除自体脾移植组5只,假手术组5只,分别于术后7,14,30,60,90,120,180d进行:(1)自体移植脾组织病理学检测;(2)大鼠行主动脉插管灌注墨汁,光镜观测再生血管并采用图像分析测定其密度;(3)免疫组化抗VEGF、KDR抗体染色,图像分析定量,阐明其表达规律及与血管再生的关系。结果 (1)自体脾组织移植术后7d即有血管从大网膜向脾组织内伸展,移植脾组织内血管密度逐渐增大,至术后180d血管再生接近正常;(2)自体脾组织移植术后7d、14d,VEGF、KDR阳性染色细胞密度迅速升高,术后60d达高峰,以后逐渐降低,至术后180d VEGF、KDR阳性染色细胞密度趋向正常。结论 自体脾组织大网膜内移植术是简便有效的脾移植方法;移植脾组织新生血管由大网膜再生而来;术后移植脾组织内VEGF、KDR表达量升高,促进血管形成,血管再生完成后恢复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974.
目的评价腹腔镜与开放性肾囊肿去顶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经后腹腔镜和经腹腔镜行肾囊肿去顶术21例,其中经腹腔5例,经后腹腔16例,与开放性手术16例比较。结果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腹腔镜组均优于开放手术组,住院费用腹腔镜组略高于开放性手术组。结论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治疗单纯性肾囊肿安全、有效。应成为治疗单纯性肾囊肿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75.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上尿路结石患者368例,平均年龄57岁.其中输尿管上段结石116例,结石大小(2.1±0.8)cm;肾结石252例,结石大小(4.6±1.4)cm,其中非鹿角形结石190例,结石大小(3.2±1.1)cm,鹿角形结石62例,结石大小(7.6±1.6)cm.均采用微创经皮肾穿刺,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或联合钬激光碎石治疗,对结石清除率和并发症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68例患者中单通道取石356例(96.7%),双通道12例(3.3%).一期取石344例(93.5%),二期取石24例(6.5%).总结石取净率为88.6%(326/368).平均手术时间73 min.一期取净结石者住院时间4~8 d,平均6 d.术后发热14例(3.8%);输血5例(1.4%);2例肾结石术后出血严重者经输血及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后治愈.结论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损伤小、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及并发症少、结石清除率高、可重复取石,是治疗上尿路结石有效的微创手段.  相似文献   
976.
首例中国可视化人体心脏三维重建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对首例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的心脏进行三维重建,为心脏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和外科手术提供三维解剖学依据。方法 将首例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心脏部分的薄层断面(层厚1.0mm)输入SGI工作站,经数据分割、对位重建、平滑处理和三维显示等步骤,完成对心脏结构的三维重建。结果 本研究完整地重建出了心脏结构,重建的结构能够以多结构、多彩色实体模型方式显示,可显示心脏内部各结构的空间位置和毗邻关系,可在三维空间伴置上绕任意轴旋转任意角度。结论 重建出的三维图像清晰地显示了心脏内部和整体的结构,实现了心脏的二维可视化。  相似文献   
977.
老年患者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术式选择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目的探讨不同的内固定方式在老年患者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参照Evans分型,85例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不稳定性77例,稳定性8例,分别应用不同内固定治疗,其中Gamma钉20例、重建钉25例、动力髋部螺钉(DHS)和动力髁部螺钉(DCS)40例。结果术后随访79例,均获得骨折愈合,愈合时间4~7个月,平均5.2个月,其中大于5°髋内翻者有12例。根据患者骨折愈合、关节活动、主观感觉与生活能力恢复等因素制定疗效评定标准,优良率为84.8%(67例)。未发生因本手术所致内科合并症加重或患者死亡。结论髋内翻是老年患者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术后的主要并发症。Evans分型对选择内固定具有指导意义。结合老年患者骨质疏松情况,针对不同骨折类型选用适当的内固定器械,可以提高不稳定性转子间骨折的疗效。  相似文献   
978.
成年大鼠纹状体海人藻酸损伤后nestin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成年大鼠纹状体海人藻酸 (kainicacid,KA)损伤后不同时间点nestin的表达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向成年SD大鼠纹状体内立体定位注射 0 .5 μlKA(1mg/ml) ,分别于手术后第 1、3、7、14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纹状体内nestin表达的变化。结果  正常纹状体内可观察到微弱的淡染nestin样免疫活性阳性细胞 ;大鼠纹状体KA损伤后 1d ,nestin样免疫活性增强 ;第 3天nestin样免疫活性达峰值 ,nestin样免疫活性阳性细胞的胞体肥大 ,突起粗大 ,分支增加 ;此后nestin样免疫活性阳性细胞染色强度减弱 ,其胞体和突起逐渐变小变细。 结论  成年大鼠纹状体内注射海人藻酸可诱导nestin的大量表达 ,该表达可能与脑损伤后的自身修复相关。  相似文献   
979.
目的:探讨经支气管动脉灌注丹参联合动脉化学栓塞术治疗中晚期肺癌的近期疗效。方法:对31例经病理学确诊的原发性中心型肺癌进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并将3F同轴微导管置于肿瘤的供血动脉内灌注复方丹参注射液16ml,随之在透视监视下注入适当剂量的碘化油一顺铂乳剂。结果:临床症状改善率为100%,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1年生存率为90.32%(28/31)。结论:经支气管动脉灌注丹参联合化学栓塞术治疗中晚期肺癌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80.
重型病毒性肝炎合并急性胰腺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重型病毒性肝炎合并急性胰腺炎的病例进行分析,以找出其临床特点.方法对上述病例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治疗情况、病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少数患者表现不典型或胰腺炎的症状被重型肝炎的严重症状所掩盖,容易发生漏诊及误诊;且病情发展快、预后差.结论只有对相应患者尽早做血、尿淀粉酶的测定并反复复查,才能做到及时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