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10篇
  免费   320篇
  国内免费   217篇
耳鼻咽喉   50篇
儿科学   41篇
妇产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237篇
口腔科学   96篇
临床医学   579篇
内科学   305篇
皮肤病学   71篇
神经病学   94篇
特种医学   172篇
外科学   342篇
综合类   1097篇
预防医学   475篇
眼科学   52篇
药学   474篇
中国医学   287篇
肿瘤学   161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83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171篇
  2014年   284篇
  2013年   292篇
  2012年   405篇
  2011年   495篇
  2010年   316篇
  2009年   354篇
  2008年   396篇
  2007年   399篇
  2006年   272篇
  2005年   243篇
  2004年   120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目的:评价3D-CEMRV对上矢状窦旁脑膜瘤侵犯静脉窦的部位、程度、肿瘤相关静脉及侧支静脉循环通路的显示能力。方法:10例上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患者进行3D-CEMRV和DSA检查。两位放射学医师共同阅片取得一致意见,在原始图像、MPR像和MIP像上记录肿瘤侵犯静脉窦的部位、程度、肿瘤相关静脉及侧支静脉循环通路并和DSA及术中记录进行比较。结果:术中见上矢状窦壁侵犯1例、部分闭塞2例、完全闭塞7例。10例窦旁脑膜瘤静脉窦受侵部位3D-CEMRV所见与DSA和术中所见一致。对上矢状窦受侵犯程度的显示,3D-CEMRV和DSA所见具有高度的一致性(u=0.0000,P=1.0000),而且MIP联合MPR及原始图像优于单独应用MIP(u=-1.8796,P=0.0301)。3D-CEMRV多种后处理技术联合应用对肿瘤相关静脉和侧支循环通路的总体显示率为78.26%(36/46),DSA的总体显示率为97.83%(45/46,P=0.0016)。结论:3D-CEMRV可以对上矢状窦旁脑膜瘤侵犯静脉窦的部位、程度在术前做出准确评价,但是对肿瘤相关静脉及侧支静脉循环通路的总体显示能力仍低于DSA。  相似文献   
992.
抗精神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甲状腺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邱玲  查显友 《检验医学》2007,22(1):44-46
目的 研究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的影响。方法 将精神分裂症患者分成2组,其中25例使用氯氮平和利培酮等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25例使用氯丙嗪和氟哌啶醇等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8周。以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观察疗效,测定治疗前、后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L)、甲状腺素(T4)、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并与30名健康人比较。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治疗前与正常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T3、T4水平均降低,TSH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非典型或典型抗精神病药物都能引起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因此在治疗过程中要定期监测甲状腺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993.
抗精神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甲状腺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的影响。方法将精神分裂症患者分成2组,其中25例使用氯氮平和利培酮等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25例使用氯丙嗪和氟哌啶醇等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8周。以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观察疗效,测定治疗前、后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并与30名健康人比较。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治疗前与正常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T3、T4水平均降低,TSH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非典型或典型抗精神病药物都能引起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因此在治疗过程中要定期监测甲状腺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994.
目的:研究同型半胱氨酸能否通过内质网应激的途径诱导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方法:用不同浓度的同型半胱氨酸作用于经神经生长因子诱导的PC12细胞,以及同一浓度不同时间点的同型半胱氨酸干预PC12细胞,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细胞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半定量RT-PCR分析caspase-12表达的变化。结果:PC12细胞经同型半胱氨酸处理后发生凋亡,24h检测凋亡率呈浓度依赖性增高,经5mmol/L同型半胱氨酸处理的PC12细胞活力呈时间依赖性下降。随PC12细胞凋亡率增高和活力的下降,caspase-12表达同步增强。结论:同型半胱氨酸可以通过内质网应激途径诱导体外多巴胺能神经元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荨麻疹的致病因素,了解荨麻疹与过敏原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酶免疫法过敏原体外检测试剂盒,对288例荨麻疹患者和35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特异性IgE抗体进行测定。结果288例荨麻疹患者中有212例.73.6%)至少有一项过敏原阳性,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的11.4%(P<0.01)。食入性和吸入性过敏原同时阳性占28.1%,2种或2种以上过敏原阳性占47.9%,吸入性过敏原中屋尘和尘(粉)螨阳性率最高,食入性过敏原则以螃蟹、虾、龙虾最敏感。少儿组对屋尘和尘(粉)螨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成人组(P<0.01)。结论荨麻疹与接触性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96.
背景:干细胞的分化潜能与培养条件有密切关系,改变支架材料的表面特性,三维结构,增加生长因子均可实现对干细胞增殖分化的控制.目的:制备适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附着生长的、具有最佳孔隙率和孔隙结构的药物缓释组织工程支架--三维大孔支架,提供能促进多能干细胞生长的微环境.设计:重复测量设计.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解剖教研室.材料:实验所用健康成年 SD 大鼠由广州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壳聚糖、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购自Sigma公司.方法:实验于2003-03/2006-12主要在广州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解剖教研室完成.采用冷冻干燥的方法,用不同比例的壳聚糖.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明胶依次混匀,通过控制冷冻、复温和干燥时间处理使其具有最佳孔隙率和孔结构,制备具缓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功能的三维大孔支架.取SD大鼠股骨和胫骨骨髓,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移植于缓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三维大孔支架上进行三维培养,与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支架对照.实验过程中对动物的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主要观察指标:用ELISA和扫描电镜观察支架的三维结构和缓释性能,用苏木精-伊红染色、MTT、细胞计数及扫描电镜方法观察缓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三维大孔支架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状态和细胞活力的影响.结果:含有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三维大孔支架有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缓释性能,孔隙尺寸与不含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支架三维结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含有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三维大孔支架能提高在支架上立体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存活率,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黏附、增殖和活力,与不含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支架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含有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三维大孔支架能缓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有利于在支架上立体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存活,为其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97.
输尿管息肉的磁共振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输尿管息肉的MR表现,探讨MR对输尿管息肉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输尿管息肉的MRI表现,包括SE T1WI、FSE T2WI、True fisp(真稳态自由进动快速成像)、MRU(磁共振水成像)及Gd-DTPA增强检查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11例中发生于左侧6例,右侧4例,双侧1例。发生于肾盂输尿管交界处1例,中上段6例,中下段4例。单纯性输尿管息肉4例,输尿管结石合并息肉7例。多发息肉3例,息肉数目3~6个不等。息肉呈结节状5例,长条状3例,不规则类似菜花状3例,表面光滑,5例有蒂显示,息肉借蒂漂浮于输尿管内,6例输尿管壁增厚,但外壁光整,病变以上肾盂及输尿管扩张,MRI平扫T1WI呈等信号5例,稍低信号6例,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增强息肉呈轻到中等强化。结论MRI能明确输尿管息肉的部位、形态及信号特点,有助于和其他上尿路梗阻性病变鉴别。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分析北京市东城区吸毒人群人口学、行为学、HIV感染的现状和变化情况,为行为干预工作提供针对性措施.方法 采用全国哨点监测工作方案,数据采用EPI和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年与2005年相比,监测的吸毒人群中年龄、文化程度、地区来源及职业构成上发生了一些变化;注射吸毒者的比例虽有所下降,但静脉注射吸毒者比例上升,共用注射器的情况没有差别.Logistic检验结果显示,影响东城区吸毒人群HIV感染的主要风险性因素仍为注射吸毒、共用注射器及梅毒感染.结论 吸毒行为在社会成员中有向多层次及低龄人群中缓慢蔓延的趋势,应提高社会群体的防病意识;对于高危人群应重点针对注射吸毒及相关危险行为开展长期、人性化的政策指导和转介服务,提高干预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9.
目的进一步探讨JakSTAT信号途径在血管紧张素Ⅱ介导的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效应的作用。方法培养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并行免疫组织化学鉴定,用血管紧张素Ⅱ以不同时间梯度刺激传代培养的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采用BrdU法测定细胞增殖,裂解细胞后提取细胞总蛋白,分别经免疫共沉淀、Western印迹和细胞免疫荧光化学等方法分析胞内NFκB和Jak/STAT信号分子激活及表达的情况,行不同组间并与阴性对照组做对比。结果在6~30h的平滑肌细胞增殖实验中,6、12h时间段增值最明显;其中12h时AngⅡ组490nm处吸光度值(0.590±0.029)显著高于AG490 AngⅡ组(0.381±0.019),PDTC AngⅡ组(0.481±0.024),氯沙坦 AngⅡ组(0.519±0.026)和SerumFree组(0.30±0.02),P<0.01。Western印迹显示AngⅡ组中NFκB及磷酸化的Jak2、STAT1分别在5、15、60min表达明显达高峰;免疫荧光则表明NFκB及STAT1分子随时间梯度可逆的由胞浆转至胞核,在AngⅡ刺激15min组中STAT1表达水平比对照组(P<0.01)及刺激60min高(P<0.05)。结论AngⅡ能导致VSMC增殖,同时NFκB和磷酸化的Jak2,STAT1表达增加并随刺激时间梯度改变。因此可说明在NFκB和Jak/STAT信号通路激活参与了血管紧张素Ⅱ导致的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酸反流与食管运动功能障碍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背景:异常酸反流和食管运动功能障碍与胃食管反流病(GERD)密切相关。目的:研究GERD患者的食管运动和酸反流与食管黏膜损害的关系,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有反酸、烧心、胸痛等典型胃食管反流症状的患者72例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食管测压和24hpH监测。根据pH〈4总时间百分比〈4.5%且DeMeester计分〈14.7的标准。将食管炎患者分为生理性酸反流组(pH^-组)和病理性酸反流组(pH^+组)。结果:内镜下食管炎组24hpH监测各项指标较无食管炎组显著增高(P〈0.05),病理性酸反流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无食管炎组(P〈0.01)。两组食管测压各项指标无显著差异,食管炎组pH^+者的食管下括约肌压力(LESP)较pH^-者显著降低,食管体部蠕动波传导速度减慢,湿咽成功率减少(P〈0.05)。结论:GERD患者食管炎的发生与酸反流密切相关,有病理性酸反流的GERD患者易见食管运动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