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017篇
  免费   3242篇
  国内免费   1513篇
耳鼻咽喉   234篇
儿科学   425篇
妇产科学   150篇
基础医学   2131篇
口腔科学   490篇
临床医学   4168篇
内科学   2787篇
皮肤病学   645篇
神经病学   465篇
特种医学   1147篇
外科学   3248篇
综合类   9260篇
现状与发展   12篇
预防医学   3933篇
眼科学   343篇
药学   4150篇
  44篇
中国医学   2962篇
肿瘤学   1178篇
  2024年   106篇
  2023年   336篇
  2022年   988篇
  2021年   1212篇
  2020年   1123篇
  2019年   567篇
  2018年   604篇
  2017年   913篇
  2016年   658篇
  2015年   1251篇
  2014年   1742篇
  2013年   2106篇
  2012年   2993篇
  2011年   3075篇
  2010年   2894篇
  2009年   2605篇
  2008年   2773篇
  2007年   2705篇
  2006年   2430篇
  2005年   1954篇
  2004年   1325篇
  2003年   999篇
  2002年   758篇
  2001年   722篇
  2000年   498篇
  1999年   190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91.
目的探讨急性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临床特征及易感因素。方法选择本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诊治的169例急性DILI患者的临床特征、易感因素及药物变化趋势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中,女性患者占56.80%,50岁以上患者占46.15%,体重55 kg者占64.50%。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还有39例患者(23.08%)无任何症状,以肝功能异常为首发表现。肝损害以轻度(66.27%)及中度为主(22.49%);分型以肝细胞损伤型最多见(73.37%),其次是混合型(16.57%)和胆汁淤积型(10.06%)。多种给药途径均可能引起DILI,但以口服给药为主(67.46%)。多种药物可能引起DILI,以中草药(37.28%)、抗结核药物(21.30%)及抗菌药物(17.16%)最多见。其中,中草药引起的肝损害有逐年上升趋势,而抗菌药物引起的肝损害有下降趋势。经及时停药和保肝治疗,治愈81例(53.85%),好转65例(38.46%),无效17例(10.06%),死亡6例(2.96%)。结论药物性肝损伤的的致病药物种类较多,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临床医生应严格把握用药指征,严密监测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92.
993.
空间插值法在人群包虫病患病率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不同空间插值方法在人群包虫病患病率预测中的应用并比较其效果。方法以四川、西藏、甘肃和青海四省(区)青藏高原地区2012年全国包虫病流行情况调查获得的124个藏区县的人群包虫病患病率数据为基础,使用Arcgis10.0软件,采用局部多项式插值法、反距离权重插值法和kriging插值法进行空间插值,比较青海省治多县和玛多县人群包虫病患病率推算的效果。结果 3种方法预测的精度各有优势,对青海省治多县和玛多县人群包虫病患病率误差最小的为Kriging插值方法,预测的患病率分别为2.04%和5.28%。结论空间插值方法可用于青海省治多县和玛多县人群包虫病患病率预测,以Kriging插值法的预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94.
目的:研究p21 Waf1/Cip1与Skp2在涎腺良、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10例正常涎腺组织、20例涎腺良性肿瘤、33例涎腺恶性肿瘤组织中p21 Waf1/Cip1和Skp2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它们表达之间的相关性。结果:p21 Waf1/Cip1在涎腺正常组织以及涎腺良、恶性肿瘤的表达率依次降低,各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x2=11.113,P=0.006)。Skp2在涎腺恶性肿瘤中的阳性表达率(75.76%)明显高于良性肿瘤组织(35.0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19.128,P=0.001)。p21 Waf1/Cip1与Skp2在涎腺良性肿瘤中的表达呈负相关,但相关性不明显(r=-0.390,P=0.089);它们在涎腺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呈显著性负相关(r=-0.467,P=0.006)。结论:p21Waf1/Cip1低表达以及Skp2高表达与涎腺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Skp2可能通过下调p21 Waf1/Cip1蛋白的表达而参与涎腺肿瘤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995.
目的:调查2008—2011年上海市5岁儿童患龋状况,为分析评价儿童口腔健康状况和服务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等容量随机抽样方法,从每个区县随机抽取1所幼儿园5岁儿童(男女各半),2008、2009年各950名,2010、2011年各900名,检测患龋率、龋均、龋失补充填构成比、SiC指数。应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和χ2检验。结果:2008-2011年5岁儿童患龋率分别为63.47%、64.00%、64.89%和64.44%,龋均分别为2.96、2.99、3.23和3.09,SiC指数分别为7.10、7.20、7.74和7.37,龋失补充填构成比分别为10.93%、12.76%、16.96%和20.63%。患龋率及龋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龋失补充填构成比逐年提高(P<0.01),SiC指数是龋均的2倍多。各年间的患龋率及龋均市区均低于郊区(P<0.01),龋失补充填构成比市区显著高于郊区(P<0.01),乳牙龋集中发生在1/3儿童中。结论:上海市5岁儿童乳牙患龋率、龋均指数变化不大,龋失补充填构成比逐年上升,应采取更为积极的措施,控制儿童龋高危人群,进一步改善儿童口腔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比较纳米陶瓷与普通陶瓷的表面粗糙度并探讨烧结次数对每种陶瓷的表面粗糙度的影响.方法 根据瓷粉种类及烧结次数不同分为10组,每组5个.A~E组为普通陶瓷组,烧结次数依次为4、6、8、10、12次.A′~ E′组为纳米陶瓷组,烧结次数分别与A~E组相对应.各组的烧结次数中均包括不透明瓷烧结2次,自身上釉烧结1次,其余为体瓷的烧结次数.采用2205型表面粗糙度仪分别测定每个试件的表面粗糙度值,求取每组试件的平均值.结果 体瓷不同烧结次数处理后,纳米陶瓷的表面粗糙度值均明显小于普通陶瓷(P<0.001),而每种陶瓷的表面粗糙度值均与体瓷烧结次数无关(P>0.05).结论 纳米陶瓷较普通陶瓷表面光滑,经自身上釉烧结处理后,纳米陶瓷和普通陶瓷的体瓷烧结次数对其表面光滑度均无影响.  相似文献   
997.
目的:评价生物玻璃/纳米羟基磷灰石(nHA/BG)涂层与Bio-Oss骨粉在种植体骨缺损中引导骨再生的效果。方法:选取6只Beagle犬,拔除两侧下颌前磨牙。3个月后预备种植窝,同时颊侧制造裂隙状骨缺损(2.25 mm×3 mm×4 mm)。按照分组植入种植体和骨粉,A组为nHA/BG+Bio-Oss,B组为nHA/BG+血凝块愈合,C组为微米级HA+Bio-Oss。术后2周、处死前2周和3 d分别进行四环素、钙黄绿素和茜素红荧光标记。术后8周和16周处死动物,行大体观察和组织学测量。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组骨-种植体结合率(BIC)在8周时分别为30%、18%、21%,16周时分别为61%、53%、46%;缺损区新骨面积(RA)在8周时分别为(2.1±0.6)mm3、(1.4±1.0)mm3、(0.6±0.1)mm3,16周时分别为(4.2±0.7)mm3、(2.2±1.2)mm3、(1.2±0.6)mm3。各组8周与16周的BIC和RA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8周时,A、C 2组的BIC和RA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16周时,A、B 2组的RA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种植体周围2.25 mm骨缺损区,nHA/BG涂层能促进种植体-Bio-Oss替代骨-骨的骨结合。  相似文献   
998.
单侧唇裂红唇微结构成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晓燕 《口腔医学研究》2012,28(2):176-177,180
目的:提出单侧唇裂红唇微结构成形的设计原则和整复方法。材料:18例单侧孵裂患儿,年龄3-6个月,其中单侧完命唇裂6例,单侧不全唇裂12例。方法:18例单侧唇裂患儿在唇裂一期整复术时均按照红唇微结构成形的设计原则同期整复红唇。分别于术后即刻、术后1个月及术后6个月进行随访评估。评估方法包括主观视觉效果和干性黏膜高度恢复率。结果:远期红唇主观视觉效果评估,88.9%的患者为好的结果;远期干性黏膜高度恢复率为99.6%。结论:红唇微结构成形不仅可再造唇弓嵴的连续性。而且可恢复于性黏膜正常的高度及唇吻线,最理想地整复红唇结构形态。  相似文献   
999.
基因芯片分析NTD小鼠细胞周期和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筛选神经管缺陷(NTD)发生过程中与正常组织差异表达的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并作初步功能分析.方法 用含有1 100余个已知基因的中密度芯片比较了胚胎9.5d、10.5 d正常与同期NTD小鼠神经管组织的基因表达差异.结果 通过比较正常E9.5d与E10.5 d获得138个差异表达基因,E9.5 d-NTD获得20个差异,El0.5 d-NTD获得29个差异表达基因,根据基因功能分类包括细胞周期与凋亡相关基因,信号转导基因,转录与翻译调控,能量与代谢基因,热休克基因,基质与骨架蛋白等多种种类.而细胞周期和凋亡相关基因分别占差异基因的25.80%(32/124),45.00%(9/20)及28.57%(8/28).结论 实验证实多类基因参与了NTD的发生、发展过程,细胞周期和凋亡相关基因在神经管异常发育中具有重要作用,对该相关基因群的进一步研究有助于阐释NTD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探讨腰大池引流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44例,19例行腰大池引流设为引流组,25例未行脑脊液引流或仅行单独的脑室外引流设为对照组.分析2组患者新发脑梗塞的发生率及引流组的并发症.结果 CT影像比较表明,引流组新发脑梗塞的发生率(5%)少于对照组(32%),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积水的发生率2组无区别,腰大池引流组并发症很少且可进行良好的控制.结论 严格掌握适应症和正确操作,腰大池引流具有较少的并发症和良好的安全性,可有效减少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血管痉挛及其相关梗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