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446篇
  免费   4069篇
  国内免费   1959篇
耳鼻咽喉   275篇
儿科学   474篇
妇产科学   192篇
基础医学   2645篇
口腔科学   606篇
临床医学   4857篇
内科学   3500篇
皮肤病学   688篇
神经病学   686篇
特种医学   135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3810篇
综合类   10280篇
现状与发展   13篇
预防医学   4451篇
眼科学   426篇
药学   4852篇
  55篇
中国医学   3702篇
肿瘤学   1603篇
  2024年   209篇
  2023年   618篇
  2022年   1553篇
  2021年   1865篇
  2020年   1625篇
  2019年   943篇
  2018年   929篇
  2017年   1232篇
  2016年   945篇
  2015年   1688篇
  2014年   2140篇
  2013年   2505篇
  2012年   3485篇
  2011年   3518篇
  2010年   3181篇
  2009年   2815篇
  2008年   2945篇
  2007年   2817篇
  2006年   2527篇
  2005年   2033篇
  2004年   1363篇
  2003年   1025篇
  2002年   779篇
  2001年   741篇
  2000年   509篇
  1999年   197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李晓东  曾进 《江苏医药》2003,29(6):422-423
目的 观察血管生成抑制剂TNP 4 70与α IFN干扰素 (α IFN)联合应用对裸鼠模型中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抑制作用。方法 将 2 5 3J BV膀胱移行细胞癌株 2 0× 10 6个细胞 / 0 2ml注射于裸鼠膀胱壁内形成膀胱癌动物模型 ,第 3天起分别给予TNP 4 70 ( 4 0mg·kg 1·0 2ml 1隔日皮下注射 )、α IFN(每天 1 0× 10 5U/只皮下注射 )、TNP 4 70 ( 4 0mg·kg 1·0 2ml 1隔日皮下注射 ) +α IFN(每天 1 0× 10 5U/只皮下注射 ) ,第 31天处死裸鼠 ,解剖膀胱肿瘤并称重 ,对肿瘤标本进行微血管密度检测。结果 TNP 4 70 +α IFN联合用药组膀胱肿瘤重量、微血管密度计数均明显减少 ,与单独用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结论 TNP 4 70 +α IFN联合用药与单独应用TNP 4 70或α IFN相比 ,能更明显地抑制膀胱移行细胞癌血管生成 ,其抑制肿瘤生长的效果也更显著  相似文献   
192.
HPLC-ELSD法测定贝母中异甾类生物碱及糖苷类成分的含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贝母中5种异甾类生物碱——peimissine, imperialine, sinpeinine A, imperialine-3β-glucoside和yibeinoside A含量的HPLC分析方法。方法C18柱;流动相:乙腈-水(含0.1%二乙胺);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器:Alltech 500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结果线性范围为peimissine 13.1~288.2 mg·L-1(r2=0.997 5), imperialine-3β-glucoside 7.7~169.4 mg·L-1 (r2=0.999 3), yibeinoside A 7.3~160.6 mg·L-1 (r2=0.999 7), imperialine 16.5~363.0 mg·L-1 (r2=0.999 2), sinpeinine A 8.7~191.4 mg·L-1 (r2=0.994 2)。 5个化合物的精密度和重现性RSD均<5%。结论本方法简便、有效、可行,可用于贝母中5种异甾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93.
袁氏生脉成骨片HPLC指纹图谱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袁氏生脉成骨片的指纹图谱.方法色谱柱: Hypersil ODS2;流动相:甲醇- 1 %冰醋酸(梯度洗脱);柱温: 20 ℃;检测波长: 268 nm;分析时间: 55 min;流速: 1.0 mL/min.结果总共标示出 25个共有峰,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各批样品均是以牡荆苷为最强吸收峰,其峰面积在 22 %~ 25 %,各批样品间差异不大,具有指纹图谱的特征意义.结论 该方法简便、重复性好,为袁氏生脉成骨片的指纹图谱质量控制提供了初步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94.
术中超声引导切除不可触及的乳腺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术中超声引导技术切除 65例女性患者 83处不可触及的乳腺病变 (nonpalpablebreastlesions ,NPBL) ,并对切除新鲜标本超声扫描确定NPBL是否已切除。 48处采用放射状切口 ,3 5处采用乳晕旁切口。切除标本最大直径10~ 3 0mm (平均 17 5mm) ,标本NPBL最大直径 5~ 17mm (平均 10 7mm) ,超声NPBL最大直径 6~ 19mm (平均11 9mm) ,NPBL的超声最大直径与标本最大直径呈高度一致 ,P <0 0 0 1。 83处NPBL首次切除标本中 ,4处超声未探及病灶 ,立即再切除获得成功。病理检查 :良性 78处 ,分别为 61处纤维腺瘤 ,5处管内乳头状瘤 ,12处纤维囊性乳腺病 ;恶性 5处 ,其中 2处为病理早期癌。恶性 5例追加改良根治术乳房标本无癌组织残留。良性患者术后 3~ 10个月随访 ,乳晕旁切口较放射状切口瘢痕更轻微 ,超声未发现复发病灶。初步研究的结果提示 ,术中超声引导切除NPBL是一种准确可行的手术方法 ,可以发现早期乳腺癌  相似文献   
195.
目的:分析大段同种异体骨移植在治疗四肢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中的疗效。方法:对30例四肢骨肿瘤.按Enneking分期原则确定切除范围,进行瘤段广泛切除,大段异体骨移植修复骨缺损,平均移植骨段13.6cm,并辅以坚强内固定,对高恶性骨肿瘤进行术前、后化疗。结果:随访4~53个月,治疗满意率为85%,主要并发症是感染、局部复发、肺转移死亡,其发生率为20%,保肢率为80%。结论:大段同种异体骨移植,在治疗四肢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方面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6.
李龙  桑惠君  曾欣巧 《中国肿瘤》2004,13(4):218-220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碘油化疗栓塞术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近期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肺癌治疗功能评价量表FACT-L中文版对33例使用超选择支气管动脉碘油化疗栓塞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近期生活质量进行测定,分析介入术前、术后1个月及3个月患者生活质量的变化,并与同期采用全身化疗的3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比较.[结果]化疗栓塞组术后1、3个月的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1).与全身化疗比较,化疗栓塞组在临床疗效和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程度方面优于全身化疗组(P<0.05).与疾病症状和治疗副作用有关的项目评分(分别为生理状况和附加关注)显示,化疗栓塞组在分项评分中同样优于全身化疗组(P<0.05).[结论]超选择支气管动脉碘油化疗栓塞术比全身化疗更能提高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7.
目的观察转入 bak 基因对膀胱癌多药耐药(MDR)细胞的杀伤效果,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用脂质体将 bak 基因导入 MDR 细胞,通过原位杂交法检测 bak mRNA 的表达,同时用 SABC 免疫组化法分析 bak 和 Bcl-2的表达。采用细胞计数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形态。结果转入 bak 基因后,MDR 细胞的生长明显受抑制(P<0.05)。细胞周期分析可见凋亡峰,凋亡率35%。细胞中可见 bak 阳性表达(P<0.05),Bck-2表达显著减少(P<0.05)。凋亡细胞在荧光显做镜下形成凋亡小体。结论转入 bak 基因可显著促进 MDR 细胞的凋亡,其作用机制与下调 Bcl-2基因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8.
胃癌患者术后NDV-ATV治疗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新城鸡瘟病毒修饰的自体肿瘤疫苗(NDV—ATV)治疗胃病术后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36例胃病术后(术后2、3、4、5周)NDV—ATV治疗患者外周静脉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变化情况,并以15例术后未接受NDV—ATV治疗的胃癌患者作对照。结果 对照组术后CD3^ 、CD4^ 、NK细胞所占百分比和CD4^ /CD8^ 逐渐升高,以术后3周内升高最为明显。NDV—ATV治疗组,术后CD3^ 、CD4^ 、NK细胞所占百分比和CD4^ /CD8^ 上升速度更快,持续时间更长。治疗结束后与治疗前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且明显高于未接受NDV—ATV治疗的对照组患者(P<0.05)。第1次治疗后和治疗结束后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NDV—ATV可同时视为1种免疫调节剂,能明显改善胃癌患者术后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抗肿瘤能力。  相似文献   
199.
306例肺癌的淋巴结转移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可切除性肺癌的胸内淋巴结转移规律。方法 从l992年1月至2000年l2月,对306例肺癌患者施行根治性切除术和系统性胸内淋巴结清扫,分别记录各区淋巴结的数量、大小、颜色和质地,并进行病理检查。结果 全组共清扫胸内2456个区的46l4个淋巴结,平均每例15.1个。经病理检查证实其中521个区的954个淋巴结存在转移癌。胸内淋巴结的转移率高达61.8%,纵隔淋巴结的转移率高达43.5%。围绕肺门或肺根部的11、10、7、5和4区淋巴结的转移频度比远离肺根部的9、6、3、2、l区淋巴结高。小细胞肺癌的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非小细胞肺癌(P<0.01)。淋巴结转移率与淋巴结的大小、颜色和质地均有密切关系(尸<0.00l,P<0.00l,P<0.001)。结论 多数肺癌的淋巴结转移遵循由近及远、自下而上、由肺内经肺门再向纵隔的顺序转移规律,少数纵隔淋巴结转移呈“跳跃式”。肺切除术时施行系统性胸内淋巴结清扫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0.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地非三唑及其注射液的含量,为其质量控制提供快速、有效的分析手段。方法:采用汉邦公司Lichrosper ODS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以甲醇-10 mmol·L-1磷酸二氢钾(pH 7.5)缓冲液(6.5:3.5)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应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AD),检测波长:235 nm,进样量:20μL。结果:地非三唑浓度在0.02~0.20 m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6),平均回收率为99.98%,日内RSD为0.43%,日间RSD为1.3%,最低检测量为15 ng;样品中有关物质与主成分基线分离,中间体和降解产物不干扰测定。结论:该法专属性强,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作地非三唑及其注射液含量测定和有关杂质控制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