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594篇
  免费   10351篇
  国内免费   6307篇
耳鼻咽喉   1144篇
儿科学   1288篇
妇产科学   1033篇
基础医学   12297篇
口腔科学   1981篇
临床医学   12359篇
内科学   14304篇
皮肤病学   1741篇
神经病学   5023篇
特种医学   4963篇
外国民族医学   34篇
外科学   10407篇
综合类   17722篇
现状与发展   36篇
一般理论   10篇
预防医学   7620篇
眼科学   3047篇
药学   12036篇
  101篇
中国医学   6627篇
肿瘤学   8479篇
  2024年   302篇
  2023年   1451篇
  2022年   3259篇
  2021年   5410篇
  2020年   3959篇
  2019年   3298篇
  2018年   3528篇
  2017年   3410篇
  2016年   3385篇
  2015年   5094篇
  2014年   6215篇
  2013年   6134篇
  2012年   8975篇
  2011年   9424篇
  2010年   6313篇
  2009年   5321篇
  2008年   6463篇
  2007年   6162篇
  2006年   5789篇
  2005年   5015篇
  2004年   3754篇
  2003年   3853篇
  2002年   3174篇
  2001年   2272篇
  2000年   1814篇
  1999年   1586篇
  1998年   983篇
  1997年   876篇
  1996年   729篇
  1995年   653篇
  1994年   607篇
  1993年   407篇
  1992年   469篇
  1991年   406篇
  1990年   372篇
  1989年   311篇
  1988年   226篇
  1987年   223篇
  1986年   170篇
  1985年   116篇
  1984年   73篇
  1983年   50篇
  1982年   44篇
  1981年   32篇
  1980年   30篇
  1979年   32篇
  1978年   12篇
  1974年   9篇
  1973年   11篇
  1972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31.
Gastric cancer, one of the most common disease, has become a major public health problem worldwide. Cisplatin (DDP) has been a widely used drug for the treatment of cancer, also usually applied in gastric cancer in clinic. However, the side effects including toxicity and drug-resistance restricted the usage of DDP in clinic, so we prepared a DDP-complexed hydrogel (DDP-Gel) and investigated its efficacy in gastric cancer. For in vivo studies, MKN45-Luc cells were injected into BLAB/C node mice subcutaneously to establish gastric cancer with orthotopically grown tumors. Mice bearing tumors were treated with normal saline, DDP and DDP-Gel. Body weight and survival condition were observed and recorded. The treatment efficacy in vivo was detected by luciferase imaging and histological evaluation was performed by H&E staining of different organs. Additionally, normal ICR mice were treated with different doses of DDP/DDP-Gel to calculate their LD50 in vivo.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DP-Gel prolonged survival time and ameliorated body weight changes of mice bearing tumors. DDP-Gel exhibited higher efficacy to inhibit tumor growth and metastasis, compared to DDP. Besides, LD50 of DDP-Gel was 166.0?mg/kg, 13.2 folds higher than DDP. As a conclusion, DDP-Gel showed a more effective and safer function than DDP in gastric cancer, which indicating that DDP-Gel might be a novel strategy for gastric cancer therapy.  相似文献   
32.
刘士鑫  吴瑾 《现代肿瘤医学》2022,(18):3423-3428
卵巢癌是妇科肿瘤领域内的一个热点主题。该种恶性肿瘤疾病的发病率高且隐匿,缺乏有效的早期发现及时诊断并治疗的方式,病情容易加重发生远处转移。因此罹患卵巢癌的女性5年生存率比较低。外泌体属于一类典型的囊性泡样的小体,参与肿瘤的发病及转移机制且在肿瘤疾病的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篇综述主要介绍癌细胞外泌体在卵巢恶性肿瘤疾病的诊断、转移及治疗中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33.
目的 了解医学生学习《健康教育》课程的满意度、需求度现状及差异,为《健康教育》课程优化提供参考。方法 以某医科大学在校临床医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医学生对课程内容的需求度和满意度及二者差异。课程内容包括服药依从性、戒烟干预、合理膳食、心理压力管理、中医康复技术、慢性传染病健康教育、急性传染病健康教育、移动健康技术教育、运动康复指导及健康促进理论。采用频数和构成比指标进行统计描述,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健康教育课程学习情况与专业/ 学制之间、相关课程内容学习的需求度与学制的差异,相关课程内容学习需求度与满意度的关联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 < 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戒烟干预、合理膳食、心理压力管理、中医康复技术、慢性传染病健康教育、急性传染病健康教育、移动健康技术教育及健康促进理论八项的学习需求度在长学制医学生与五年制医学生中的总体分布位置不同(U = 2.4、2.2、2.5、2.3、2.4、2.4、2.3、2.0,P 均< 0.05);服药依从性、戒烟干预、合理膳食、心理压力管理、慢性传染病健康教育、急性传染病健康教育、移动健康技术教育及运动康复指导八项的满意度与需求度之间的总体位置分布不同(U = 6.2、5.2、7.2、9.2、5.9、6.1、2.1、3.2,P 均< 0.05);不同学制的医学生对于慢性病人、老年人、孕产妇、传染病人、高危人群和职业暴露人群的健康教育重点关注人群侧重有所不同,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 8.9、14.2、9.9、6.9、23.9、17.8,P 均< 0.05);在教学方式上,不同学制的医学生对于教师课堂讲授和小组讨论的偏好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3、9.5,P 均< 0.05)。结论 当前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结构未能完全满足不同学制、年级医学生的学习需求,需要对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开设时间进行进一步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34.
35.
Mammary carcinoma (MC) is one of most common malignancy in women, and ring finger protein 2 (RNF2) possesses various roles in vast human tumors. In MC tissues as well as in cell lines RNF2 exhibited high expression, had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with tumor size, lymph node status, TNM stage, patients’ poor survival, and promoted cell proliferation, colony formation, cell migration and invasion of MC cell lines which was mediated by downregulation of E-cadherin protein. These data reveal that RNF2 protein plays a vital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MC and may be a potential therapy target of MC.  相似文献   
36.
目的通过线性法测量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SIVD)患者脑萎缩,分析其与认知功能损害的相关性。方法共纳入SIVD组50例,健康对照组50例。所有入组对象均完成一般情况评定、Mo CA量表评估认知功能、头颅MRI检查,线性法进行脑萎缩测量。结果 SIVD组代表脑室系统横径的测量值及脑沟测量值,除桥池宽度外,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大(P 0. 05)。SIVD组的脑萎缩测量相对值除脑干指数外,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SIVD组双侧侧脑室两额角间最宽距离、双侧侧脑室额角两侧尾状核头间最小距离、第三脑室宽度、双侧侧脑室腰部外侧壁最小距离与Mo CA评分呈显著负相关(P 0. 05)。SIVD组脑萎缩测量相对值中的额角指数、尾状核指数、哈氏值、第三脑室宽度与视空间能力、计算力、延迟记忆和定向力均呈负相关(P 0. 05)。结论 SIVD患者存在明显的皮质和皮质下萎缩,并与认知功能损害相关。哈氏值、额角指数、尾状核指数、第三脑室宽度可作为SIVD患者脑萎缩的预测指标,提示执行功能/视空间及计算力、记忆力的损害。  相似文献   
37.
38.
目的 观察“调任通督法”针刺治疗围绝经期潮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2例围绝经期潮热患者,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针刺组)和对照组(等待组)。治疗组取穴百会、印堂、神庭、关元、气海、中脘、阴郄、太溪、复溜、三阴交。针刺治疗每次持续30 min,每周2次,连续治疗6周。对照组为等待组,试验期间仅给予同针刺组相同的健康宣教,两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第3周、治疗第6周以及第10周随访评估其潮热频率和程度,以及更年期生活质量量表(Menopause-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Men-QoL)的变化情况,同时记录针刺不良事件的发生。结果 ①潮热频率及潮热程度:在治疗后及随访时,针刺组较等待组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与治疗前相比,针刺组第3周即出现了潮热频率明显下降的趋势(P < 0.01),治疗后以及随访期针刺组潮热频率及潮热程度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 < 0.01)。而等待组在各时间点潮热频率及潮热程度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 > 0.05)。②围绝经期生活质量量表:治疗后针刺组在Men-QoL总分、血管舒缩功能评分、社会心理、体能状况较等待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 < 0.01)。在随访期,针刺组在Men-QoL社会心理以及体能方面明显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P < 0.05)。两组Men-QoL性功能在治疗后及随访期均无统计学差异(P > 0.05)。与治疗前相比,在治疗后及随访期,针刺组Men-QoL总分、血管舒缩功能、社会心理、体能状况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 < 0.05),在Men-QoL性功能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 > 0.05)。等待组在Men-QoL总分及四个域方面均无明显改善,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结论 调任通督法针刺治疗围绝经期潮热安全有效,且对围绝经期生活质量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39.
40.
目的建立中国成年患者的替考拉宁(teicoplanin,TEC)群体药动学(population pharmacokinetics,PPK)模型,考察TEC药动学参数的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收集139例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患者静脉注射TEC后的222份常规监测血药浓度和相关信息,采用一级消除的一室模型进行数据拟合,并应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nonlinear mixed effect model,NONMEM)程序建立PPK模型。采用Bootstrap、正态预测分布误差法(normalized predictive distribution error,NPDE)进行最终模型评价。利用蒙特卡洛模拟法对给药方案进行优化。结果确定了肌酐清除率(creatinine clearance,CLcr)、白蛋白(albumin,ALB)为影响TEC清除率的主要因素。最终模型为:CL(L·h^-1)=1.24×(CLcr/77)0.564×31/ALB;V(L)=69.2。验证表明,模型稳定、有效,且有较好的预测效能。对于不同ALB和CLcr的多数患者起始负荷剂量400 mg/q12h,iv,3次,维持剂量400~800 mg·d^-1的给药方案可达有效治疗谷浓度。严重感染者需调整负荷剂量至800 mg/q12h,iv,3次,维持剂量400~800 mg·d^-1的给药方案来确保血药浓度达到15 mg·L^-1以上。结论本实验报道了CLcr、ALB对TEC清除率有显著影响,所建模型对TEC在中国成人患者中实现个体化给药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