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210篇
  免费   3658篇
  国内免费   2524篇
耳鼻咽喉   379篇
儿科学   590篇
妇产科学   125篇
基础医学   1949篇
口腔科学   575篇
临床医学   4271篇
内科学   2614篇
皮肤病学   332篇
神经病学   846篇
特种医学   1483篇
外科学   3300篇
综合类   9905篇
现状与发展   9篇
预防医学   4147篇
眼科学   523篇
药学   4711篇
  59篇
中国医学   4028篇
肿瘤学   1546篇
  2024年   237篇
  2023年   542篇
  2022年   1234篇
  2021年   1608篇
  2020年   1405篇
  2019年   668篇
  2018年   712篇
  2017年   1050篇
  2016年   790篇
  2015年   1400篇
  2014年   1870篇
  2013年   2324篇
  2012年   3218篇
  2011年   3408篇
  2010年   3262篇
  2009年   2797篇
  2008年   2841篇
  2007年   2694篇
  2006年   2392篇
  2005年   1900篇
  2004年   1326篇
  2003年   1046篇
  2002年   802篇
  2001年   783篇
  2000年   580篇
  1999年   234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6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3篇
  1962年   3篇
  1959年   6篇
  1958年   7篇
  1957年   4篇
  1956年   3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袁丹  张燕  李一平  李玲  周玚  苏玲  叶黎  杨洪  梁姝 《现代预防医学》2021,(21):3967-3973
目的 分析四川省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6~12个月病毒学失败患者的耐药影响因素和耐药特征。方法 对2016—2019年接受治疗6~12个月且病毒学失败患者进行HIV-1基因型耐药检测,采用统计学logistic回归和卡方检验分析病毒学失败患者耐药发生的影响因素,以及不同地区和亚型毒株间耐药突变特征。结果 3626例患者符合调查标准,成功获得序列2915例(80.39%),其中1246(42.74%)例耐药,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注射吸毒者的耐药突变是异性性传播患者的1.90倍;艾滋病的耐药突变是HIV感染者的1.75倍;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个/μl和200~349个/μl的耐药突变是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的0.76和0.64倍;初始治疗方案含洛匹那韦/利托那韦(LPV/r)的二线治疗方案的耐药突变是是含齐多夫定的0.37倍;感染CRF01_AE亚型毒株的耐药突变是感染CRF07_BC亚型毒株的1.34倍。成都平原、川东北、川西北、川南和攀西地区耐药率分别为45.41%、37.47%、54.84%、43.38和34.34%,卡方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流行亚型CRF07_BC、CRF01_E、CRF08_BC和CRF85_BC耐药率分别为39.60%、48.55%、34.17%和44.27%,卡方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四川治疗6~12个月艾滋病患者病毒学失败的耐药率较高,耐药突变状况复杂多样,感染途径、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病程、感染毒株亚型、初始治疗方案是治疗6~12个月病毒学失败患者发生耐药的影响因素,且各地区耐药发生和各亚型耐药突变特征不同。  相似文献   
142.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是一种多发于青壮年的母系遗传性疾病,可导致双眼严重的急性无痛性、且一般是永久性的双侧中心视野缺失.3个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原发突变ND4 G11778A、ND1 G3460A和N06 T14484C是其致病的主要因素,但家族问及家族内不同成员之间的表型差异表明存在其他的修饰因子,包括核及线粒体遗传修饰因子、环境因素.本综述主要阐述mtDNA继发突变对LHON表型表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3.
目的:探讨大学生自我表露、主观幸福感现况及二者的关系.方法:根据浙江大学164名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对Jourard SM自我表露问卷进行修订,用修订的自我表露问卷和幸福感指数量表对浙江大学的356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不同信息类别的自我表露评分差异显著(F=50.24,P<0.001),其中品味和兴趣(1.85±0.41)、学习(工作)(1.87±0.43)的自我表露评分均高于态度和看法(1.70±0.32)(t=7.870、8.256)、金钱(1.60±0.41,t=10.517、11.429)、个性(1.70±0.39)、身体(1.71±0.42)(P均<0.001).目标人的主效应显著(有男/女朋友者、无男/女朋友者的自我表露问卷评分差异均有显著性,F=21.14、13.88,P<0.001),信息类别和目标人的交互作用显著(F=76.15,P<0.001).在金钱、身体、学习或工作方面大学生向父母表露多于向男、女性朋友(如金钱上:母亲1.81±0.59、父亲1.73±0.58,男朋友1.42±0.44,女朋友1.40±0.44;F=116.84,P=0.000).女性的表露程度高于男性(1.79±0.31/1.71±0.32,t=2.03,P=0.044).自我表露与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r=0.16,P=0.003).分层回归显示自我表露对预测主观幸福感作出了新的贡献(△R2=0.021,P=0.006).结论:信息类别、目标人、被试性别会影响自我表露的程度,提升表露水平有助于改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44.
羟苯磺酸钙对血液流变及血栓形成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国产抗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药物羟苯磺酸钙对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血液粘滞度、红细胞脆性以及出血时间等影响 ,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与结果羟苯磺酸钙0.15、0.21和0.30g/kg,灌胃 ,每日1次 ,连续3d ,可明显抑制ADP和胶原引起的大鼠血小板聚集 ,其抑制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明显降低大鼠血液粘滞度及改善大鼠红细胞中间脆性 ,其作用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羟苯磺酸钙0.15、0.30和0.60g/kg灌胃 ,一次给药 ,可明显抑制大鼠颈动静脉旁路血栓形成 ,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 ,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P<0.05) ;对于小鼠 ,羟苯磺酸钙0.15、0.30和0.60g/kg 灌胃 ,一次给药 ,可明显对抗胶原诱导的血栓形成 ,其降低血栓引起的死亡和偏瘫率呈剂量依赖性 ,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P<0.05) ;能明显延长小鼠出血时间 ,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羟苯磺酸钙对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相关的血液学指标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45.
本文介绍一种新型双泵复苏装置的控制系统。此控制系统采用了上下位机结构,上位机采用奔腾以上的PC机,32位Windows操作系统为工作平台;下位机采用16位的80C196KC单片机,并由两片82C55实现上下位机之间的并行通讯。上位机主要是设置和调节双泵复苏的控制参数,并把设置好的参数通过并行通讯传递给下位机,以实现对下位机的控制,同时对下位机产生的控制脉冲波形进行监测;此外还具有心电等生理信号进行实时的采集、监测、存储和波形回放等功能。下位机主要是根据内置的或上位机传递下来的控制参数,以特定的算法产生双泵复苏所需的控制脉冲序列,去控制气阀的动作实施双泵复苏术。  相似文献   
146.
147.
目的 探讨肝移植后再灌注损伤和排斥反应时,肝窦内皮细胞的变化。方法 利用抗肝窦内皮细胞的单克隆抗体对大鼠肝移植后定期采取的肝组织标本染色。结果 对照组(LEW-LEW)于第4天在肝窦壁内可见ICAM-1的强染色,但是昆布氨酸、第Ⅷ因子相关抗原在实验基间均未见到。高度排斥反应组(ACI-LEW)移植后第1在开始发现ICAM-1的强染色。中度排斥反应组(BN-LEW)移植后第1天开始发现ICAM-1的强染色,移植后1个月开始肝窦壁出现第Ⅷ因子相关抗原。结论 说明慢性排斥反应引起的肝损伤,不仅是以肝动脉为中心的血管损伤,同时也损伤肝窦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148.
目的 观察哇巴因与地高辛对大鼠肝脏钠泵基因表达的影响 .方法 分别给大鼠注射哇巴因 (2 0 μg· kg- 1·d- 1 )、地高辛 (32 μg·kg- 1·d- 1 )和生理盐水 (1m L· kg- 1·d- 1 ) ,观察给药后 6wk大鼠血压的动态变化 ;并分别应用分子生物学 RT- 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探讨各组大鼠肝脏钠泵 α1 ,α2 及 α3 亚单位 m RNA及蛋白水平基因表达的改变 .结果 给予哇巴因 2 wk后大鼠血压开始升高 ,至 6 wk时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 (17.7± 1.2 ) vs(15 .4± 1.1) k Pa,P<0 .0 1) ,而实验过程中地高辛组血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明显 .无论是在 m RNA水平还是在蛋白水平 ,哇巴因对大鼠肝脏钠泵α1 亚单位表达无影响 ,而地高辛使α1 亚单位表达增强 ;两组大鼠 α2 亚单位表达均无改变 ;哇巴因使 α3 亚单位蛋白水平表达减弱 ,而 m RNA水平增强 ,地高辛组大鼠肝脏钠泵 α3 亚单位无论在 m RNA水平及蛋白水平表达均增强 .结论 哇巴因在高血压发病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哇巴因与地高辛可导致不同的钠泵基因表达改变 ,为进一步揭示内源性哇巴因生理与病理作用以及洋地黄类药物药理与毒理作用的分子机制提供了理论及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9.
袁志  马平  胡蕴玉  罗卓荆  赵广跃  吕荣  孙梁  李丹 《医学争鸣》2001,22(18):1633-1636
目的:研制新型具有诱导成骨活性的异种骨植骨材料。方法:在重组合异种骨(RBX)基础上,以基因重组人BMP2(rhBMP2)取代从牛皮质骨中提取的牛BMP,与去抗原牛松质骨载体(BCB)复合,制成复合rhBMP2的异种骨(rhBMP2/BCB),并采用小鼠股部肌袋模型,通过组织学、骨计量学方法检测rhBMP2/BCB的诱导成骨活性。结果:实验组(rhBMP2/BCB组)术后7d在小鼠肌袋可诱导软骨生成,14d形成纺织骨,21d改建成板状骨并形成大量骨髓;对照组(BCB组)于术后各时间点均未见有软骨成骨形成。实验组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和钙含量均高于对照组,有非常显性差异(P<0.01)。结论:rhBMP2/BCB具有较好的骨诱导能力,是一种较理想的植骨材料。  相似文献   
150.
贵阳市花溪区高坡乡不明原因疾病病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索一起以多神经炎症状为主的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流行的病因,预防控制类似疾病的发生与流行。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现况调查及实验室检测进行了连续5年的调研。结果:该不明原因疾病的发病率为8.51%;从病人粪便标本中分离出1株柯萨奇B组2型病毒,并与其双份血清中和抗体反应呈两倍变化,另有5例病人血清中和抗体滴度大于1:160或1:320;病区煤、土壤、大米、辣椒及病人发砷含量均超过国家标准;病人血红蛋白(Hb)及维生素B。(VitB1)值在正常范围。通过抗病毒治疗病人基本痊愈。结论:病因调查结果认为,此次多神经炎暴发流行不排除病毒感染,不排除环境介质中砷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