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7352篇 |
免费 | 4824篇 |
国内免费 | 3502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439篇 |
儿科学 | 655篇 |
妇产科学 | 183篇 |
基础医学 | 3088篇 |
口腔科学 | 772篇 |
临床医学 | 5573篇 |
内科学 | 4135篇 |
皮肤病学 | 512篇 |
神经病学 | 1313篇 |
特种医学 | 1972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4674篇 |
综合类 | 12867篇 |
现状与发展 | 11篇 |
预防医学 | 5252篇 |
眼科学 | 759篇 |
药学 | 6206篇 |
78篇 | |
中国医学 | 4806篇 |
肿瘤学 | 238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64篇 |
2023年 | 648篇 |
2022年 | 1541篇 |
2021年 | 2019篇 |
2020年 | 1808篇 |
2019年 | 1001篇 |
2018年 | 1066篇 |
2017年 | 1410篇 |
2016年 | 1130篇 |
2015年 | 1900篇 |
2014年 | 2503篇 |
2013年 | 2961篇 |
2012年 | 4103篇 |
2011年 | 4305篇 |
2010年 | 3975篇 |
2009年 | 3486篇 |
2008年 | 3556篇 |
2007年 | 3486篇 |
2006年 | 3117篇 |
2005年 | 2486篇 |
2004年 | 2069篇 |
2003年 | 1902篇 |
2002年 | 1558篇 |
2001年 | 1299篇 |
2000年 | 920篇 |
1999年 | 389篇 |
1998年 | 129篇 |
1997年 | 130篇 |
1996年 | 89篇 |
1995年 | 65篇 |
1994年 | 68篇 |
1993年 | 52篇 |
1992年 | 36篇 |
1991年 | 30篇 |
1990年 | 21篇 |
1989年 | 18篇 |
1988年 | 17篇 |
1987年 | 13篇 |
1986年 | 21篇 |
1985年 | 4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13篇 |
1969年 | 4篇 |
1965年 | 3篇 |
1964年 | 3篇 |
1962年 | 3篇 |
1959年 | 6篇 |
1958年 | 7篇 |
1957年 | 4篇 |
1956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胆囊结石病与代谢异常相关。胆囊切除术仍是目前胆石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但其对机体特别是脂质代谢如胆汁酸、三酰甘油、胆固醇代谢会产生影响,甚至导致代谢疾病如增加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的发生风险。本文对胆囊切除与脂质代谢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92.
植物提取物抗抑郁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抑郁症是较常见的疾病,影响着不同肤色、种族、性别、年龄以及不同经济地位的人们。为寻找更有效的抗抑郁剂,从我国传统植物中,发展安全、有效的抗抑郁剂已经成为了研究热点。目前已经发现不少植物提取物具有抗抑郁作用,它们从不同的方面发挥抗抑郁作用。现就植物提取物的抗抑郁作用及可能的相关机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993.
994.
前列腺偶发癌51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前列腺偶发癌的发病情况及治疗效果.方法 分析1993年1月-2005年12月诊断为良性前列腺增生在本院行耻骨上(后)前列腺切除术或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的患者1 473例,其中检出前列腺偶发癌51例.35例行内分泌治疗,16例未予治疗,随访观察.结果 1 473例患者中,前列腺偶发癌的检出率为3.46%;行耻骨上(后)前列腺切除术患者的检出率为3.61%,与行TURP患者(3.15%)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0,P>0.05);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4μg/L者的检出率为2.75%,显著低于PSA≥4μg/L者(6.11%,χ2=8.26,P<0.05).43例前列腺偶发癌患者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45±23)个月.32例内分泌治疗的患者中,14例死亡,其中3例死于前列腺癌复发转移;11例未予治疗的患者中,6例死亡,其中1例死于前列腺癌复发转移.结论 前列腺偶发癌的检出率为3.46%,治疗方法包括观察等待、内分泌治疗、放疗及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等,多数患者可选择观察等待或内分泌治疗. 相似文献
995.
中医证候的组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后基因时代的到来,“组学”研究成为了生命科学领域的新热点。而广大的中医工作者通过应用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组学”技术,对中医证候的生物学本质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996.
目的调查河南新乡汉族群体D3S1358、D5S818、D7S820、D8S1179、D13S317、D16S539、D18S51、D21S11、CSF1PO、FGA、TH01、TPOX、vWA共13个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分布。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及银染技术检测STR基因座各等位基因及其基因型。结果13个STR基因座的基因型频率分布符合Hardy-W einberg平衡。13个STR基因座的个体识别力、杂合度、多态性信息含量、非父排除率分别为0.799 1~0.970 8、0.616 0~0.886 2、0.586 8~0.881 1、0.475 3~0.890 5,累计个体识别力为0.999 999 999,累计非父排除率为0.999 999 8。结论13个STR基因座在群体遗传学研究和法医学个人识别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应用于法庭科学中的个体识别和亲权鉴定。 相似文献
997.
[背景]探讨经椎弓根椎体内人工骨植骨加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效果.[病例报告]选择26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病例,给予经椎弓根椎体内人工骨植骨加内固定术治疗作为观察组,与同期29例经单纯内固定治疗的同类骨折病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疗效.观察组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6个月,2例Cobb角加大2°,1例出现内固定物松动;对照组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4个月,22例患者椎体前缘高度较术后3 d时下降6~8 mm,Cobb角加大7°~9°,10例出现内固定物松动,3例出现断钉.观察组患者伤椎前后缘高度、Cobb角的改变、螺钉松动及断钉情况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讨论]经椎弓根椎体内人工骨植骨术可恢复伤椎椎体正常的骨小梁结构,恢复伤椎的生物力学强度,降低后期内固定松动、断裂及矫正度丢失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比较人肺腺癌细胞SPC-A1与耐多西紫杉醇细胞系SPC-A1/多西紫杉醇(Docetaxel)经多西紫杉醇诱导后凋亡的差异,研究抗凋亡机制在肺腺癌多西紫杉醇耐药中的作用。方法:以AnnexinV/PI双染法检测SPC-A1/Docetaxel细胞与SPC-A1细胞经不同浓度多西紫杉醇诱导后的凋亡率,免疫组化法及RT-PCR法分别检测SPC-A1/Docetaxel细胞与SPC-A1细胞bcl-2、bax在蛋白和mRNA水平的表达。结果:SPC-A1/Docetaxel细胞与SPC-A1细胞的自然凋亡率分别为(7.5±1.1)%和(4.7±0.7)%;经5、10和20μg/L的多西紫杉醇作用48 h后,SPC-A1/Docetaxel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7.8±2.1)%、(11.3±3.1)%和(25.6±4.5)%,SPC-A1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23.7±4.5)%、(44.2±5.0)%和(40.9±2.8)%;各组SPC-A1/Docetaxel细胞的早期凋亡率均显著低于SPC-A1细胞(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SPC-A1/Docetaxel细胞中bcl-2蛋白表达较SPC-A1细胞明显升高(P<0.05),而bax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RT-PCR结果显示,与SPC-A1细胞相比,SPC-A1/Docetaxel细胞的bcl-2 mRNA表达升高(P<0.05),而bax mRNA表达降低(P<0.05)。结论:抗凋亡是肺腺癌SPC-A1/Docetaxel细胞多药耐药的机制之一,且与抗凋亡因子bcl-2表达上调和促凋亡因子bax表达下调相关。 相似文献
999.
大鼠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及其抑制剂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大鼠移植肾组织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及iNOS抑制药氨基胍(Aminoguanidine,AG)和免疫抑制药他克莫司(FK506)对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同基因移植组(5只,供、受鼠均为SD大鼠)和异基因移植组,后者又分为急性排斥组、AG治疗组和他克莫司治疗组(各组大鼠均为5只,供鼠为SD大鼠,受鼠为Wistar大鼠)。术后第7 d取移植物进行病理检查,观察排斥反应发生情况,并运用RT-PCR、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移植肾组织中iNOS的表达水平。结果:急性排斥组iNOS表达呈强阳性,与AG治疗组、他克莫司治疗组、同基因移植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AG治疗组、他克莫司治疗组、同基因移植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在大鼠原位肾移植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时,iNOS表达明显增高,增高程度与排斥反应的强度移植物损伤有明显关系。应用AG和他克莫司可抑制iNOS的表达,从而减轻移植肾组织的急性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建立树鼩粪便沙门氏菌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检测方法,并对此方法进行初步应用。方法根据沙门氏菌种属特异性基因inv A(侵袭蛋白基因A)的保守序列,设计合成特异性LAMP引物。分别设定十个反应温度即57℃~66℃和十个反应时间即24~42 min进行优化,并测定本方法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同时进行普通PCR实验,作为本方法的验证和比较。用建立的LAMP法对91份野生来源的树鼩稀便样品进行检测。结果优化反应条件选出反应温度为62℃,反应时间34 min;该方法对沙门氏菌的灵敏度可达3.36×101CFU/m L,比普通PCR方法高10~100倍;对10种树鼩来源的肠道细菌进行LAMP检测,只有沙门氏菌属的肠炎沙门氏菌和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检测为阳性,其余为阴性;对91份野生树鼩粪便样品进行LAMP检测,阳性检出率为20.88%;LAMP法的所有反应可在40 min内完成。结果可通过肉眼观察颜色变化直接判定。结论所建立的LAMP方法具有便捷、快速、灵敏、特异等特点,可用于树鼩粪便中沙门氏菌的大规模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