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960篇
  免费   13776篇
  国内免费   8016篇
耳鼻咽喉   1097篇
儿科学   2066篇
妇产科学   1093篇
基础医学   9879篇
口腔科学   2289篇
临床医学   16976篇
内科学   13353篇
皮肤病学   1286篇
神经病学   3750篇
特种医学   4606篇
外国民族医学   36篇
外科学   8959篇
综合类   29891篇
现状与发展   40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12537篇
眼科学   3052篇
药学   15083篇
  220篇
中国医学   11198篇
肿瘤学   7340篇
  2024年   626篇
  2023年   1946篇
  2022年   4903篇
  2021年   6418篇
  2020年   5498篇
  2019年   3632篇
  2018年   3681篇
  2017年   4497篇
  2016年   3521篇
  2015年   5972篇
  2014年   7431篇
  2013年   8309篇
  2012年   11673篇
  2011年   12423篇
  2010年   9539篇
  2009年   7980篇
  2008年   8501篇
  2007年   8058篇
  2006年   7234篇
  2005年   5714篇
  2004年   3887篇
  2003年   3457篇
  2002年   2652篇
  2001年   2186篇
  2000年   1588篇
  1999年   998篇
  1998年   458篇
  1997年   432篇
  1996年   322篇
  1995年   315篇
  1994年   236篇
  1993年   122篇
  1992年   93篇
  1991年   81篇
  1990年   77篇
  1989年   55篇
  1988年   58篇
  1987年   37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10篇
  1977年   5篇
  1970年   7篇
  1967年   3篇
  196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目的 探讨营养风险与腹膜后肿瘤患者住院时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选取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血管外科新入院腹膜后肿瘤患者60例,采用营养风险筛查表评估患者营养风险,收集患者体质指数、围术期血红蛋白和白蛋白水平、住院天数、术后恶心呕吐发生情况、术后排气、排便时间和首次进食时间。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不同患者住院时间,采用多重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患者住院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 纳入的60例腹膜后肿瘤患者中,40例患者(66.7%)术前存在营养风险,52例患者(86.7%)术后存在营养风险;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术前、术后营养风险 (术前P<0.001,术后P=0.043)、术前白蛋白 (P=0.019)、术后血红蛋白 (P=0.019)、术后白蛋白(P=0.025) 水平以及术后恶心呕吐 (P=0.001) 均会影响患者的住院时间;患者住院时间与围术期营养风险筛查工具评分、术后首次进食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和排便时间具有相关性,且相关性强(r=0.759~0.770; 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营养风险是腹膜后肿瘤患者住院时间的重要预测因素(β=0.399)。结论 术前营养风险是腹膜后肿瘤患者住院时间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63.
64.
65.
目的:分析慢传输型便秘对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影响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普外科2010年10月1日—2017年10月1日收治的1307例行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其中无便秘组患者1128例,伴慢传输型便秘组179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患者109例,其中无便秘组92例,伴慢传输型便秘组17例。通过比较两组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发生瘘的级别等来分析慢传输型便秘对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影响;在伴慢传输便秘组中根据术后吻合口近和(或)远端肠壁是否存在神经节细胞减少(或缺失)分为两组,通过比较两组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及瘘的级别等进一步从病理学方面研究慢传输型便秘对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影响。结果:伴慢传输型便秘组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为9.50%,高于无便秘组8.16%(P0.05);但术后吻合口瘘发生时间(7.34±3.17)天,晚于无便秘组(6.08±2.55)天(P0.05);在179例伴慢传输型便秘组中,神经节细胞正常组吻合口瘘的发生率7.89%,低于神经节细胞减少或缺失组12.31%(P0.05);且瘘的发生时间短于神经节细胞减少或缺失组[(6.12±3.29)天vs(8.71±4.36)]天(P0.05)。结论:慢传输型便秘增加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且延长术后吻合口瘘发生时间;慢传输型便秘增加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可能与结直肠切除范围不够,导致吻合口近和(或)远端肠壁存在神经节细胞的减少或缺失有关。  相似文献   
66.
67.
ABSTRACT

Objectives: Limited evidence has suggested that cefoperazone-sulbactam causes coagulation disorders and bleeding.

Methods: The authors conducted a retrospective study to compare patients receiving cefoperazone-sulbactam versus those treated with cefoperazone-tazobactam or ceftazidime. Propensity-score matching was used to explore whether treatment with cefoperazone-sulbactam increased the risk of prothrombin time (PT) prolongation, coagulation disorders, and bleeding, or decreased platelets (PLT).

Results: The cohort included 23,242 patients. Among patients receiving cefoperazone-sulbactam, the risk of PT prolongation, coagulation disorders, decreased PLT, and bleeding was 5.3%, 9.2%, 15.7%, and 4.2%, respectively. Propensity-score matching analyses suggested that cefoperazone-sulbactam increased the risk of PT prolongation (aOR 2.26, 95% CI 1.61–3.18), coagulation disorders (aOR 1.81, 95% CI 1.43–2.30), and decreased PLT (aOR 1.46, 95% CI 1.25–1.72), but not increase bleeding (aOR 1.05, 95% CI 0.79–1.40) compared with ceftazidime. Patients receiving cefoperazone-sulbactam had higher risk of PT prolongation (aOR 1.53, 95% CI 1.11–2.10), coagulation disorders (aOR 1.53, 95% CI 1.21–1.95), but not decreased PLT (aOR 0.93, 95% CI 0.81–1.07) or bleeding (aOR 1.11, 95% CI 0.87–1.42), compared with those receiving cefoperazone-tazobactam.

Conclusion: Cefoperazone-sulbactam may be associated with a higher risk of PT prolongation and coagulation disorders compared with cefoperazone-tazobactam and ceftazidime.  相似文献   
68.
失眠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入睡困难和(或)睡眠维持困难的睡眠障碍,主要特征是睡眠感不满意,属于中医学"不得眠""不寐"范畴。传统多从心、肝、胆、脾、胃、肾论治该病,杜元灏教授认为脏腑机能失调,气血不和,阳不能入阴,阴不能涵阳,神不守舍而致失眠。重视"脑为元神之腑"的理论,且因督脉入络脑,夹脊穴为五脏六腑之气转输、流注之处,杜教授多强调从脑、督脉以及夹脊穴论治失眠,为针刺治疗失眠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电子线对胰岛素生长因子-1家族蛋白表达的影响,为研究辐射对肝脏的早期损伤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电子线照射小鼠,照射剂量为1、2、4 Gy,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照射后12、48和72 h小鼠肝脏中胰岛素生长因子1受体(IGF-1R)、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GFBP1)、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4(IGFBP4)和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蛋白表达水平的改变。结果:照射剂量为1 Gy时,与对照组相比,IGF-1蛋白在照射后48 h时表达增加,IGFBP1、IGFBP4和IGF1R蛋白的表达在照射后12、48和72 h均表达减少。照射剂量为2 Gy时,IGF-1和IGFBP4蛋白在照射后48 h时表达增加,其余时间点表达减少。IGFBP1蛋白在照射后12 h时表达增加,48和72 h时表达减少。IGF1R蛋白在照射后3个时间点均呈现为表达减少。照射剂量4 Gy时,肝脏中IGF-1、IGFBP1和IGFBP4蛋白均表达减少,IGF1R蛋白在照射后12 h时表达增加,48、72 h时均表达减少(均为P < 0.05)。结论:电子线照射后小鼠肝脏中胰岛素生长因子-1家族蛋白多以下调表达为主,与前期基因表达的结果相一致,有可能作为反映放射性工作人员早期肝脏损伤的生物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