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991篇
  免费   2948篇
  国内免费   1771篇
耳鼻咽喉   200篇
儿科学   510篇
妇产科学   202篇
基础医学   1959篇
口腔科学   651篇
临床医学   3755篇
内科学   2602篇
皮肤病学   279篇
神经病学   619篇
特种医学   1155篇
外科学   2762篇
综合类   8778篇
现状与发展   7篇
预防医学   3814篇
眼科学   331篇
药学   3728篇
  45篇
中国医学   2967篇
肿瘤学   1346篇
  2024年   115篇
  2023年   407篇
  2022年   974篇
  2021年   1206篇
  2020年   1092篇
  2019年   564篇
  2018年   559篇
  2017年   762篇
  2016年   565篇
  2015年   1162篇
  2014年   1491篇
  2013年   1972篇
  2012年   2766篇
  2011年   3028篇
  2010年   2774篇
  2009年   2507篇
  2008年   2546篇
  2007年   2475篇
  2006年   2201篇
  2005年   1805篇
  2004年   1196篇
  2003年   1012篇
  2002年   773篇
  2001年   722篇
  2000年   501篇
  1999年   215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59年   7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4年   2篇
  194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2型糖尿病伴糖尿病肾病患者应用福欣康林(46例)和维生素B12(46例)治疗4周。福欣康林改善自发性疼痛、肢体麻木、神经反射和神经传导速度的好转率均明显高于维生素B12且未引起明显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2.
胸膜孤立性纤维瘤的CT表现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分析胸膜孤立性纤维瘤的CT表现,以提高其认识和诊断水平。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的胸膜孤立性纤维瘤的CT表现。结果:12例中,CT平扫示肿瘤边界较光整,肿物中央可见低密度区9例。增强扫描肿物CT值增加15~46HU,均匀增强3例,不均匀增强9例,其间可见增强的血管。结论:胸膜孤立性纤维瘤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典型病例可做术前诊断,CT后处理重建对病变的显示及诊断可提供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43.
影响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疗效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影响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疗效的原因。方法采用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92例,行术后抗炎、泪道冲洗、定期复查等处理。结果随访1a,治愈83例(占90.2%),好转3例(占3.3%),无效6例(占6.5%)。结论泪囊的大小、术后定期复查、提高操作技术是保证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疗效的几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4.
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目的:建立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体外分离培养方法,并对大鼠MSCs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方法:分离5~8周龄的大鼠股骨骨髓进行体外培养,取5代以后的MSCs观察形态特征,绘制生长曲线,进行细胞化学染色,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标志和进行细胞周期分析。结果:大鼠MSCs细胞形态呈长梭形或多边形,细胞生长曲线呈S形,群体倍增时间为30h,细胞化学染色显示碱性磷酸酶(ALP)、过氧化物酶(POX)、苏丹黑B(SB)阴性,而*醋酸萘酚醋酶(α-NAE)与糖原(PAS)阳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CD29、CD44、CD90表达阳性,而CD34、CD38、CD45表达阴性;细胞周期分析显示,G0/G1期:79.48%,G2/M期:6.10%,S期:14.42%。结论:本方法分离纯化出的是MSCs,其在体外具有生长稳定,增殖较快的特点,是组织工程研究中良好的细胞来源,也是转基因研究优良的载体细胞。  相似文献   
145.
王雪晨  姚永忠 《海南医学》2003,14(12):30-31
目的 探讨全胃切除术后保留幽门间置空肠代胃术的临床应用。方法 1987年至今,对60例胃癌患者临床应用保留幽门的间置空肠代胃术式,评估其疗效。结果 60例患者无手术死亡,术后幽门舒缩功能及代胃的食糜搅拌、贮存功能良好,无返流性食管炎、倾倒综合症、营养不良等并发症。结论 保留幽门的间置空肠双腔代胃术能明显地改善全胃切除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6.
观察15个固定心脏标本、12个非固定心脏标本二尖瓣瓣环三维形态,运用动态三维超声心动图重建了11名健康成年人的二尖瓣瓣环。发现二尖瓣瓣环为非平面的“马鞍”形,在心动周期中二尖瓣瓣环始终保持着程度不同的“马鞍”形。结果认为用硬质人工二尖瓣瓣环作瓣环成形术后的某些并发症,可能与改变了二尖瓣瓣环的天然三维形态有关。  相似文献   
147.
目的 比较CCl4 法和PS法两种肝纤维化制模方法在肝纤维化形成进程中时效关系和病理学特征。方法 采用CCl4 和PS法制作SD大鼠肝纤维化模型 ,分别观察在造模第 6、10、14、2 0周时肝脏组病学特征 ,Masson三色染色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分析。结果 CCl4 法于制模第 6周即可见肝脏假小叶形成 ,于第 10周始最为典型 ;随着假小叶的形成和造模方法停止 ,肝脏病理结构变化趋于稳定 ;肝细胞脂肪变性尤为突出 ,与模型制作进程相平行。PS法于造模第 10周即造模结束时方见纤维间隔形成 ,造模虽已停止但肝纤维化进程加速完成 ,肝组织分隔严重 ,假小叶形成较多并进展到第 2 0周 ;制模自始至终 ,肝细胞未见明显脂肪变性。结论 CCl4 和PS两种制模方法在肝纤维化形成进程中所表现出的时效关系和病理特征有所不同 ,提示两种制模方法在形成肝纤维化机制方面有所不同。结合使用两种方法研究肝纤维化更为合理 ;以抗肝纤维化干预因子进行干预研究时 ,干预因子的持续时间宜延长至肝纤维化形成之高峰期或之后 ,持续时间至少 14周 ;预防和治疗用药干预研究时 ,其起始时间宜分别以造模开始前 4周和造模停止前 4周为宜  相似文献   
148.
异丙酚预处理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异丙酚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成年雄性 SD 大鼠1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I-R 组、50μmol/L 异丙酚预处理组(P组),每组6只。建立Langendorff 离体心脏灌流模型,平衡35min 后 I-R 组和 P 组均停灌30min,然后复灌120min。其中 P 组停灌前用含50μmol/L 异丙酚的 K-H 液灌流10min,并用无异丙酚的 K-H 液冲洗10min。C 组不停灌,也不用异丙酚处理。灌流结束后,制备心肌组织匀浆,测定 NO 含量、总 NOS 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用免疫组化 SABC 染色检测诱导型 NOS(iNOS)蛋白与血红素氧化酶-1(HO-1)蛋白表达水平,同时行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结果病理学显示 C 组正常,I-R 组心肌组织严重损伤,P 组轻度损伤;与C 组相比,I-R 组和 P 组 iNOS、HO-1蛋白表达量和 iNOS 活性均升高,cNOS 活性均降低(P<0.05或0.01);I-R 组总 NOS 活性和 NO 含量、Cu.Zn-SOD、Mn-SOD 和总 SOD 活性均降低(P<0.05或0.01),但P 组无变化(P>0.05)。与 I-R 组比较,P 组除 iNOS 活性不变外,其余指标均升高(P<0.05或0.01)。结论 异丙酚预处理对心肌 I-R 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在于抑制或清除氧自由基以降低氧化应激水平,并通过恢复 cNOS 活性而增加 NO 的含量。  相似文献   
149.
酒精染毒后大鼠睾丸生精小管超微结构的改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酒精染毒后大鼠睾丸生精小管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将48只W istar雄性性成熟健康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染毒组(B组),每组24只,B组用50度酒精(6 m l/kg)每天灌胃染毒1次,连续39 d,A组用生理盐水灌胃(6 m l/kg);在第14、27、40 d分别从A、B两组中各处死8只大鼠,取睾丸组织,常规电镜制片,透射电镜观察大鼠睾丸生精小管超微结构。结果:透射电镜发现:对照组各时间段睾丸生精小管超微结构无明显变化,基膜平滑、致密、厚薄均匀,支持细胞胞质丰富、粗面内织网及线粒体较多,核大、核质均匀、核仁清楚,精原细胞与基膜和支持细胞之间连接紧密,紧密连接层次清楚。染毒组第1生精周期末(相当于第14 d)超微结构开始变化;第2、3个生精周期末(分别相当于第27、40 d)超微结构变化最明显,主要表现为:①支持细胞溶酶体增多,线粒体肿胀空泡化,细胞器模糊且数量减少,支持细胞内出现较大空泡,甚至支持细胞出现萎缩;②精原细胞与支持细胞及生精小管的基膜之间出现较多较大空泡;③精原细胞凋亡,凋亡小体边集;④生精小管内的精子有过多的胞质且有大小不一的空泡,尾部断面线粒体排列不整齐、缺失或堆积;⑤紧密连接层次改变、模糊不清;⑥基膜厚薄不均,基膜外胶原组织疏松增厚,成波浪式皱褶,可见基膜断裂。结论:酒精可引起大鼠睾丸生精小管的基膜、紧密连接、支持细胞等超微结构异常,并可引起精原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50.
目的:研究前列腺病变中E-钙粘素、p16和雌激素受体(ER)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状况及其与临床资料的关系,探讨基因过甲基化在前列腺癌(PCa)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石蜡包埋前列腺全切术标本:良性前列腺增生(BPH)13例,高级别前列腺上皮内瘤(HGPIN)10例,有随访记录的PCa 20例。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技术对E-钙粘素、p16和ER基因CpG岛甲基化进行检测。结果:E-钙粘素、p16和ER基因过甲基化在PCa中的发生率分别为30%、25%和65%。非恶性病变(BPH和HGPIN)很少发生DNA过甲基化。结论:PCa的发生及进展与E-钙粘素、p16和ER基因过甲基化密切相关,检测甲基化状况对HGPIN与PCa的鉴别诊断可能有辅助作用。E-钙粘素和ER基因过甲基化可能提示预后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