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0357篇 |
免费 | 2830篇 |
国内免费 | 1767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92篇 |
儿科学 | 484篇 |
妇产科学 | 195篇 |
基础医学 | 1915篇 |
口腔科学 | 529篇 |
临床医学 | 3595篇 |
内科学 | 2547篇 |
皮肤病学 | 271篇 |
神经病学 | 602篇 |
特种医学 | 1121篇 |
外科学 | 2662篇 |
综合类 | 8543篇 |
现状与发展 | 7篇 |
预防医学 | 3901篇 |
眼科学 | 327篇 |
药学 | 3703篇 |
46篇 | |
中国医学 | 2973篇 |
肿瘤学 | 134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62篇 |
2023年 | 412篇 |
2022年 | 972篇 |
2021年 | 1220篇 |
2020年 | 1115篇 |
2019年 | 596篇 |
2018年 | 552篇 |
2017年 | 762篇 |
2016年 | 566篇 |
2015年 | 1161篇 |
2014年 | 1462篇 |
2013年 | 1926篇 |
2012年 | 2686篇 |
2011年 | 2940篇 |
2010年 | 2697篇 |
2009年 | 2413篇 |
2008年 | 2448篇 |
2007年 | 2387篇 |
2006年 | 2110篇 |
2005年 | 1734篇 |
2004年 | 1159篇 |
2003年 | 986篇 |
2002年 | 763篇 |
2001年 | 710篇 |
2000年 | 488篇 |
1999年 | 214篇 |
1998年 | 43篇 |
1997年 | 34篇 |
1996年 | 40篇 |
1995年 | 20篇 |
1994年 | 27篇 |
1993年 | 21篇 |
1992年 | 11篇 |
1991年 | 12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12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10篇 |
1984年 | 8篇 |
1983年 | 9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4篇 |
1959年 | 7篇 |
1958年 | 4篇 |
1957年 | 2篇 |
1956年 | 2篇 |
1954年 | 2篇 |
1941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在脑电头皮电位的测量技术中,零参考点的选取一直是一个争论的焦点,研究人员都希望找到一个可行的通用参考零点,以方便研究成果间的比较和借鉴。针对脑电头皮电位质心的计算问题,用仿真和实际数据计算比较了平均参考、连接耳参考、头顶参考和新近出现的近似零参考技术(REST)方法的差异,结果表明,采用REST可使得电位质心的计算误差在多数情况下更小。说明在进行质心等与脑电波形相关的计算时,采用近似的REST可以获得更为真实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992.
目的:了解昆明市居民自杀问题的检出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按照分层容量比例概率随机抽样法,以昆明市≥15岁5033人为调查对象。在复合性国际诊断交谈检查2.1版(Composite InternationalDiagnostic Interview-version2.1,CIDI-2.1)回答后进行自杀相关问题调查,并分析人口学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调查5033人中有自杀意念者占5.89%(95%CI,5.24%~6.54%),计划自杀1.71%(95%CI,1.35%~2.06%),曾有过自杀行为者0.76%(95%CI,0.52%~1.00%)。女性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及行为的发生率均高于男性(7.50%vs.4.15%,2.65%vs.0.84%,1.32%vs.0.24%;均P0.001)。城镇居民更易出现自杀意念(6.27%vs.3.42%;P0.001);离婚、分居、丧偶、受教育程度低者更易出现自杀计划(P0.05)。各年龄段、汉族和少数民族自杀问题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有焦虑障碍、物质使用障碍、情感障碍、躯体形式障碍者多易出现自杀相关行为。结论:昆明市居民中自杀问题突出,患有几类精神障碍是发生自杀问题的危险因素,应针对自杀行为进行有效干预。 相似文献
993.
目的:利用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观察静息态下抑郁症注意网络的功能连接。方法:26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单相抑郁症诊断标准,同时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学手册》第四版(DSM-IV)重性抑郁诊断标准抑郁症住院患者及25名年龄、受教育年限匹配的健康对照者参与了静息态fMRI扫描。分别分析抑郁症患者前、后注意网络内区域相互之间低频fMRI信号波动的相关性,以观察抑郁症注意网络的功能连接。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抑郁组双侧前扣带回与丘脑[左侧Z分:(0.58±0.10)vs.(0.64±0.06),P=0.012;右侧Z分:(0.53±0.13)vs.(0.61±0.13),P=0.025]、双侧基底神经节与丘脑[左侧Z分:(0.66±0.07)vs.(0.70±0.05),P=0.043,右侧Z分:(0.64±0.07)vs.(0.71±0.07),P=0.002]、左侧额叶皮层与前扣带回[Z分:(0.51±0.16)vs.(0.63±0.12),P=0.003]、左侧额叶皮层与基底神经节[Z分:(0.59±0.07)vs.(0.65±0.11),P=0.029]、右侧辅助运动区与基底神经节[Z分:(0.57±0.11)vs.(0.64±0.11),P=0.024]、右侧前扣带回与辅助运动区[Z分:(0.54±0.10)vs.(0.61±0.11),P=0.043]、右侧额叶皮层与辅助运动区的功能连接减低[Z分:(0.64±0.10)vs.(0.70±0.10),P=0.028]。结论:静息态抑郁症患者注意网络的功能连接存在异常,可能与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尤其是注意力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994.
成年大鼠基底前脑隔-斜角带复合体的巢蛋白免疫阳性神经元至海马的纤维投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大鼠基底前脑巢蛋白(nestin)免疫阳性神经元的纤维投射。方法 先用荧光素逆行追踪法显示基底前脑内投射至海马的荧光素标记神经元,观察摄片后再进行nesti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比荧光照片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照片,辨认荧光素和nestin双标神经元。结果 在基底前脑注射侧的内侧隔核(MS)和斜角带核的垂直支(vDB)和水平支(hDB)均存在荧光素标记细胞,其中一部分为nestin免疫阳性。在MS、vDB和hDB,双标细胞占逆行标记细胞的比例分别为21.3%、25%和20.6%;占nestin阳性细胞的比例分别为26.6%、15.7%和16.3%。结论 大鼠基底前脑的nestin免疫阳性神经元发出神经纤维向海马投射。提示在基底前脑有一个平行于隔-海马胆碱能投射和GABA能投射的第3条通路。 相似文献
995.
秋水仙素对大鼠基底前脑Nestin阳性神经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侧脑室注射秋水仙素后基底前脑巢蛋白 (Nestin)阳性神经元的表达情况。方法 4 8只成年SD大鼠侧脑室注射 1%秋水仙素或生理盐水 10 μl,分别于术后 12h、2 4h、3d、5d、7d和 14d处死动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基底前脑Nestin阳性神经元的表达情况。结果 秋水仙素注射后的 2 4h基底前脑的Nestin阳性神经元急骤减少到最低 ,然后逐渐恢复 ,至术后第 14天基本恢复正常。结论 秋水仙素可导致基底前脑的Nestin阳性神经元一过性减少 相似文献
996.
放线菌素D/TNF-α诱导大鼠肝干细胞凋亡及HGF的拮抗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TNF-α、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在肝干细胞的增殖、分化调控及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用大鼠肝干细胞系WB F-344细胞进行实验,用MTT法检测细胞毒作用;用DNA凝胶电泳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磷酸化MAPK及PI3K蛋白的表达。结果 发现TNF-α单独对WB F-344细胞无明显作用;而TNF-α对放线菌素D(ActD)致敏的WB F-344细胞有明显细胞毒作用。进一步,发现TNF-α能够诱导ActD致敏的WB F-344细胞发生凋亡,在作用9h即出现细胞凋亡(13.60%),48h达高峰(51%),并且这种凋亡呈剂量效应关系。我们还发现,HGF可以明显拮抗ActD/TNF-α诱导的WB F-344细胞凋亡,并且呈剂量效应关系。Western blot结果显示,HGF刺激后,磷酸化MAPK蛋白高表达,表明HGF激活了MAPK途径。我们进一步用PI3K特异的抑制剂WT阻断PI3K途径,发现HGF的抗凋亡作用被阻断;然而,用MAPK特异抑制剂U0126阻断MAPK途径后,却并不影响HGF的抗凋亡作用。结论 TNF-α能诱导ActD致敏的肝干细胞发生凋亡,而HGF则对这种细胞凋亡有明显的拮抗作用;虽然HGF能够激活PI3K及MAPK 2条途径,但其抗凋亡作用是由PI3K途径传导的。 相似文献
997.
IL-4对DC产生IL-12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研究白细胞介素 4 (IL 4 )对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cell,DC )产生白细胞介素 1 2 (IL 1 2 )p70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 ,将小鼠骨髓细胞在含GM CSF和IL 4的培养液中培养 6d ,加入成熟诱导剂脂多糖 (LPS )或TNF α、CpG ODN继续培养 2d以获得成熟DC。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面CD80和MHCII类分子 ,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DC促进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 ,ELISA法检测不同诱导剂诱导DC产生IL 1 2p70的能力 ,RT PCR和荧光定量PCR检测IL 1 2p35和p4 0mRNA的表达及其变化。结果显示小鼠骨髓细胞在含GM CSF、IL 4和成熟诱导剂的培养液中培养后可以获得成熟的DC ,成熟DC高表达CD80和MHCII类分子 ,具有较强的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 ,LPS、CpG ODN、TNF α、PolyI:C在促进DC成熟的同时能诱导DC产生有活性的IL 1 2 ,IL 4对IL 1 2的产生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RT PCR和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LPS诱导IL 1 2产生以及IL 4对其的促进作用与IL 1 2p35基因的转录水平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998.
人源腺病毒伴随病毒Ⅱ型单克隆抗体Fab段及其全抗体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运用噬菌体表面表达技术,获得基因工程抗腺病毒伴随病毒抗体Fab、IgG。方法 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阳性的人外周血中分离淋巴细胞。提取总RNA,逆转录cDNA,聚合酶链反应扩增人IgG Fab轻、重链基因,利用pComb3载体构建噬菌体抗体库。用纯化的腺病毒伴随病毒为固相抗原筛选抗体Fab段,并在E.coli中进行分泌性表达。通过ELISA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筛选和鉴定Fab抗体,并进行序列测定。然后将其重链和轻链基因克隆到全抗体表达载体pAC-L-Fc上。转染昆虫sf-9细胞,利用杆状病毒,昆虫细胞系统实现全抗体的分泌型表达,免疫沉淀试验鉴定它的抗蛋白。结果 分离到一株Fab克隆AAVs-31,腺病毒伴随病毒抗原和抗Fab抗体直接ELISA检测阳性,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呈阳性,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是一新的序列,所获得的基因为人源IgG Fab基因。由Gamma链和Kappa链组成。表达的全抗体ELISA反应、免疫荧光反应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均为阳性,免疫沉淀试验结果显示它结合病毒颗粒,不结合任一VP1、VP2、VP3单独衣鞘蛋白。结论 用噬菌体表面表达技术首次获得了抗腺病毒伴随病毒Ⅱ型单克隆抗体Fab段,并在真核系统中表达了其全抗体,它们识别的可能是衣鞘蛋白组装时形成的表位。 相似文献
999.
淫羊藿甙对小鼠T淋巴细胞体外中期和晚期活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淫羊藿甙(ICA)对刀豆蛋白A(ConA)刺激的小鼠T淋巴细胞体外中期和晚期活化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CM)结合双色荧光抗体染色技术分别检测中期和晚期活化标志CD25和CD71分子的表达; 取中期活化的细胞上清, 利用LuminexTM100分析上清中IL-2、 IL- 4、 IL-10、 TNF-α、 IFN-γ的含量变化.结果:ICA在终浓度0.3、 1.5、 3.0 μmol/L时明显抑制CD25的表达而对CD71没有明显影响; 下调Th2型细胞因子及上调Th1型细胞因子的分泌量, 但没有剂量依赖效应.结论:ICA下调CD25、 IL-2和Th2型细胞因子水平, 抑制T细胞活化, 同时有一定程度的促进细胞免疫反应, 因此ICA可能具有双向调节免疫平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6(IGFBP2、IGFBP6)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活化后的肝星状细胞中的表达变化。方法:大鼠肝星状细胞株(HSC-T6)体外培养,分别设立空白对照组(加入等量PBS)、不同浓度的TGF-β1处理组,处理因素作用24 h,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Western blotting检测IGFBP2、IGFBP6在HSC-T6中的表达。结果: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及Western blotting结果发现,TGF-β1各处理组IGFBP2、IGFBP6的表达均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增强。结论:IGFBP2、IGFBP6在TGF-β1诱导活化后的HSC-T6中表达明显增强,IGFBP2、IGFBP 6可能参与了肝纤维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