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229篇
  免费   9851篇
  国内免费   6721篇
耳鼻咽喉   1197篇
儿科学   1258篇
妇产科学   657篇
基础医学   9446篇
口腔科学   1752篇
临床医学   11888篇
内科学   11995篇
皮肤病学   1276篇
神经病学   3517篇
特种医学   4835篇
外国民族医学   8篇
外科学   12471篇
综合类   25293篇
现状与发展   30篇
一般理论   3篇
预防医学   10548篇
眼科学   1884篇
药学   12272篇
  131篇
中国医学   9111篇
肿瘤学   6229篇
  2024年   402篇
  2023年   1337篇
  2022年   3299篇
  2021年   4324篇
  2020年   3633篇
  2019年   2561篇
  2018年   2697篇
  2017年   3086篇
  2016年   2837篇
  2015年   4619篇
  2014年   5864篇
  2013年   6868篇
  2012年   9951篇
  2011年   10271篇
  2010年   8617篇
  2009年   7537篇
  2008年   8026篇
  2007年   7821篇
  2006年   6992篇
  2005年   5698篇
  2004年   4295篇
  2003年   3885篇
  2002年   3325篇
  2001年   2552篇
  2000年   1788篇
  1999年   924篇
  1998年   439篇
  1997年   445篇
  1996年   336篇
  1995年   254篇
  1994年   221篇
  1993年   130篇
  1992年   120篇
  1991年   126篇
  1990年   78篇
  1989年   69篇
  1988年   63篇
  1987年   62篇
  1986年   45篇
  1985年   45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24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13篇
  1978年   11篇
  1975年   8篇
  1974年   8篇
  1973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81.
982.
目的:分析医院病原菌的结构和耐药的变迁趋势,探讨病原菌的变迁与临床抗菌药物使用的关系。方法:对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1995年以来11年临床标本病原菌的分离鉴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合同期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分析病原菌变迁与抗菌药物使用的相关性。结果:11年间从临床标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15914株。①G 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和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的构成比上升趋势明显,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和肠球菌属的构成比波动幅度较大,但变化趋势不明显。G-菌中,铜绿假单胞菌的构成比虽有波动,但始终维持在高水平;大肠杆菌和变形杆菌的构成比明显下降,不动杆菌的构成比明显上升。②1995年构成比最高的3种病原菌依次为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金葡菌,2005年变为铜绿假单胞菌、金葡菌和不动杆菌。③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在2005年达70DDD/100人天,使用最多的药物种类为喹诺酮类、二代头孢菌素和含酶抑制剂的三代头孢菌素;单一品种药物为左氧氟沙星、头孢呋辛和阿奇霉素。④大环内酯类、糖肽类、碳青霉烯类和3代头孢/抑制剂等药物的使用强度变化与多种病原菌构成比的变化呈显著正相关,MR-SA构成比的变化与多种药物使用强度变化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常见病原菌的耐药水平逐渐升高,将会增大抗感染治疗的难度;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变化有可能导致病原菌结构和耐药水平的变化。  相似文献   
983.
目的 探讨膝骨性关节炎合并股骨髁间窝撞击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关节镜下确诊合并股骨髁间窝撞击症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37例43膝.采用镜下清理骨赘、股骨髁间窝扩大成形术治疗.结果 43膝均获随访,时间6~24个月.术前Lysholm评分平均61分(41~80分) ,术后平均85分(75~100分),关节功能均获明显改善(P<0.05).结论 关节镜检查及镜下微创手术对膝骨关节病性髁间窝撞击症的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的价值,镜下股骨髁间窝扩大成形术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84.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腹腔引流管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腹腔引流管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月至2006年6月1650例L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650例中1487例(90.1%)术中未放置腹腔引流管,恢复顺利,放置腹腔引流管的163例中159例(97.5%)引流管无明显液体引出,或仅有少量腹腔冲洗液,术后24~48h拔除,康复好,4例患者术后发生胆漏。结论:应严格掌握放置腹腔引流管的指征,多数LC术中不放置腹腔引流管是合理可行的,更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985.
依达拉奉在脊髓型颈椎病围手术期应用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在脊髓型颈椎病围手术期应用的价值。方法: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58例脊髓型颈椎病,治疗组30例患者围手术期应用依达拉奉,术前30min静脉滴注(30mg),术后连续使用6d(30mg/次,2次/d);对照组28例,未应用依达拉奉。采用电子自旋共振(electronspinresonance,ESR)检测患者术前30min、减压后30min脑脊液自由基含量;术前及术后1d、1周、3个月采用JOA评分评定神经功能,观察术后症状反跳发生率。结果:脑脊液自由基含量术前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减压后30min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术前、术后1d、术后3个月治疗组与对照组JOA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周治疗组JOA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症状反跳的发生率、持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围手术期应用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能降低脑脊液自由基浓度,减少术后症状反跳,提高术后短期疗效。  相似文献   
986.
刘勇  胡有谷  宁斌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7,17(5):376-379,I0003
目的:比较体外单层培养和旋转微载体立体培养人退变腰椎间盘髓核细胞的生物学活性指标,探讨更加有效的椎间盘髓核细胞体外培养方法.方法:对获取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24个椎间盘按年龄分为A组(20~25 岁)、B组(26~30 岁)、C组(36~45 岁)及D组(>45岁),分别利用酶消化法进行单层细胞培养和旋转微载体立体培养系统进行立体培养,观察细胞生长形态,检测细胞生长曲线及速度、细胞生长活性、细胞分裂指数及胶原含量.结果:单层培养的髓核细胞贴壁后为多角形或梭形,伸出伪足;立体培养的细胞在微载体上呈梭形或不规则形,呈立体状生长.立体培养的细胞生长速度较快,1周内两种培养方法各时间点及各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立体培养的髓核细胞活性提高,随年龄增加细胞活性下降;指数生长期细胞分裂指数与单层培养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型胶原含量与单层培养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分别与B组、C组及D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旋转立体培养人退变椎间盘髓核细胞的活性保持良好,较单层培养能够大量、优质收集种子细胞,可用于椎间盘组织工程中种子细胞的研究.  相似文献   
987.
经皮穿刺颈椎髓核成形术治疗多间隙颈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颈椎髓核成形术(percutaneous cervical nucleoplasty,PCN)治疗多间隙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对颈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03年7月~2005年6月因颈椎间盘突出症住院行PCN治疗的6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手术间隙分为两组:单间隙组(A组)34例,多间隙组(B组)30例。临床效果评价采用JOA评分标准(17分制并计算改善率),颈椎稳定性评价采用Katsumi标准。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及颈椎稳定性。结果:随访6~24个月,A组平均14.1±3.7个月,B组平均13.9±3.8个月,A组术前JOA评分为9.19±2.64分,术后为14.37±1.42分,改善率为66.3%;B组术前JOA评分为8.89±2.31分,术后为14.33±1.28分,改善率为67.1%,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两组患者的JOA评分改善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颈椎稳定性与术前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CN治疗多间隙颈椎间盘突出症效果优良,对颈椎稳定性影响小,不会造成颈椎失稳。  相似文献   
988.
目的:观察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ercutaneous laser disc decompression,PLD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腰椎关节突关节和椎间高度的变化。方法:应用半导体激光系统对3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PLDD治疗。29例患者为单节段突出,其中L3/4 3例,L4/5 18例,L5/S1 8例;3例患者同时合并IA/5和L5/S1节段突出。利用Macnab标准评价随访患者的疗效,并观察术前、术后椎间盘突出节段关节突关节角的形态,测量L3,4、L4/5和L5/S1椎间高度指数和椎间盘突出节段关节突关节角的角度。结果:所有患者无术中和术后并发症。随访14~22个月,平均17个月,按Macnab标准评价:优14例(43.75%),良13例(40.63%);可3例(9.37%),差2例(6.25%),优良率84.38%。术后L5/S1椎间高度指数与术前相比显著性下降(P〈0.05),但L3/4和L4/5椎间高度指数无显著性改变;关节突关节无明显退变;L4/5和L5/S1椎间盘突出侧的关节突关节角角度显著性下降(P〈0.05),但L3/4椎间盘突出侧的关节突关节角度无显著性改变。结论:经皮激光腰椎间盘减压术后患者的L5/S1椎间高度和腰椎间盘突出侧关节突关节角角度下降.有可能增加腰椎滑脱的风险。  相似文献   
989.
脊柱前路手术髂前嵴取骨并发症相关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脊柱前路手术髂前嵴取骨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05年9月取髂骨行脊柱植骨融合术的154例患者,取骨部位均为髂前嵴,统计供骨区并发症,分析其相关因素。结果:术后随访时间均超过1年。28例(18.2%)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其中14例(9.1%)出现轻度并发症,12例(7.8%)出现中度并发症,2例(1.3%)出现重度并发症。127例(82.5%)患者接受了问卷调查,其中17例(13.4%)患者诉取骨处疼痛,疼痛自我感觉评分为1-6分(平均2分),其中3例(2.4%)患者需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以减轻疼痛;7例(5.5%)患者诉取骨处有麻木感;无患者诉取骨处的疼痛及麻木感影响其日常活动;122例(96.1%)患者对供骨区切口外观满意。结论:髂前嵴取骨并发症中供骨区疼痛及麻木发生率较高,尤其是疼痛,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990.
目的:探讨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的各类脊髓畸形与脊椎畸形之间的关系。方法:对我院2003年~2005年收治的211例已确诊的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脊髓畸形、脊椎畸形的发生率及其好发部位,观察两者间的关系。结果:211例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中脊髓畸形44例(20.85%),其中脊髓空洞症25例次(11.85%),脊髓纵裂30例次(14.22%),马尾终丝栓系28例次(13.27%),低位圆锥12例次(5.69%),其他类型少见,多种畸形常并发存在;脊髓畸形好发于脊柱胸段、胸腰段、腰段、腰骶段。44例伴有脊髓畸形的先天性脊柱侧凸病例中不良分节34例(77.27%),孤立性半椎体1例(2.27%),非孤立性半椎体21例(47.73%),脊柱裂30例(68.18%),混合型41例(93.18%);脊椎畸形好发于脊柱胸段、腰段、腰骶段。结论:先天性脊椎畸形常合并脊髓畸形,总体上脊髓畸形与脊椎畸形的好发部位相似,但各种脊髓畸形、脊椎畸形间缺少显著的、特定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