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730篇
  免费   4396篇
  国内免费   2683篇
耳鼻咽喉   380篇
儿科学   557篇
妇产科学   215篇
基础医学   2733篇
口腔科学   735篇
临床医学   4951篇
内科学   3713篇
皮肤病学   521篇
神经病学   737篇
特种医学   1652篇
外科学   3776篇
综合类   12031篇
现状与发展   17篇
预防医学   5230篇
眼科学   629篇
药学   5406篇
  76篇
中国医学   5007篇
肿瘤学   1443篇
  2024年   168篇
  2023年   663篇
  2022年   1549篇
  2021年   1850篇
  2020年   1656篇
  2019年   854篇
  2018年   925篇
  2017年   1248篇
  2016年   957篇
  2015年   1717篇
  2014年   2178篇
  2013年   2770篇
  2012年   3997篇
  2011年   4212篇
  2010年   3779篇
  2009年   3404篇
  2008年   3430篇
  2007年   3394篇
  2006年   2863篇
  2005年   2227篇
  2004年   1589篇
  2003年   1211篇
  2002年   965篇
  2001年   878篇
  2000年   699篇
  1999年   248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8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目的评价非肌松、深麻醉状态下,双频谱指数(BIS)反映麻醉深度的准确性。方法选择ASAⅢ级的冠脉搭桥术患者59例,麻醉诱导:静脉注射异丙酚2 mg/kg、舒芬太尼1μg/kg、罗库溴铵0.6 mg/kg,术中麻醉维持采用静脉持续输注异丙酚3-4 mg·kg-1·h-1、舒芬太尼1μg·kg-1·h-1。于麻醉诱导前、麻醉诱导开始后1、2、3、4 min、气管插管后即刻、气管插管后1 min、切皮后即刻和劈胸骨后即刻记录BIS、状态熵(SE)和反映熵(RE)。结果与麻醉诱导前相比,麻醉诱导开始后1、2、3、4 min和气管插管后即刻、气管插管后1 min、切皮后即刻及劈胸骨后即刻BIS、SE和RE均下降(P<0.05)。与SE相比,RE在各观察点均升高(P<0.01)。麻醉诱导期间BIS与SE和RE各时间点观察值之间呈明显正相关,r分别为0.898、0.908(P<0.01)。结论在非肌松、深麻醉状态下,BIS对舒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静脉麻醉深度的监测不受肌电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2.
丁酸对人结肠癌细胞株SW1116增殖及分化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结肠中膳食纤维的酵解产物丁酸对人结肠癌细胞株生长、增殖及分化状态的影响。方法:将传代人结肠癌SW1116细胞株接种于不含及合不同浓度(2、3、4、7、10 mmol/L)丁酸的培养基中。经6、24、48和72h后,用四唑蓝(MTT)法测定细胞增殖率、细胞匀浆中癌胚抗原(CEA)及和碱性磷酸酶(ALP)的表达;同时用电镜观察细胞形态的改变。结果:丁酸对SW1116细胞株的生长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在所观察的丁酸浓度及时限内,最高抑制率达53.9%。同时丁酸能大大增加SW1116细胞CEA和ALP的表达;当丁酸浓度≥7mmol/L和培养时间≥48h时,二者增加最为显著(P<0.001)。电镜显示丁酸能使细胞表面微绒毛明显增多。结论:丁酸能抑制SW1116细胞株的生长并诱导其分化。  相似文献   
133.
黄花倒水莲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对民族药黄花倒水莲(Polygala fallax HemsI.)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MeOH提取,经EtOAc萃取,用柱色谱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鉴定了8个化合物:1-羟基-2,4-二甲氧基Shan酮(I),1,2,3-三甲氧基Shan酮(Ⅱ),1-甲氧基-2,3-亚甲二氧基Shan酮(Ⅲ),1,7-二羟基-2,3-亚甲二氧基Shan酮(Ⅳ),6-羟基-1-甲氧基-2,3-亚甲二氧基Shan酮(V),常春藤皂苷元(Ⅵ),豆甾醇(Ⅶ),β-谷甾醇(Ⅷ)。结论:化合物I是新天然产物,化合物V是新化合物,鉴定的8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黄花倒水莲中获得。  相似文献   
134.
Cdx2和PTEN在胃粘膜肠上皮化生及肠型胃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Cdx2及PTEN在胃粘膜病变中的表达。方法:以正常胃粘膜作为对照,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Cdx2和PTEN在胃粘膜肠上皮化生和肠型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Cdx2在正常胃粘膜中没有表达,在肠上皮化生和肠型胃癌组织中明显增高,在肠型胃癌组织中Cdx2和PTEN水平显著低于肠上皮化生,两者表达模式相似。在不同类型肠化生中,小肠型肠化生Cdx2水平明显高于结肠型肠化生,而PTEN没有显著差异。结论:Cdx2为肠上皮化生的特异性标志物,并与PTEN在肠型胃癌的多步骤多阶段过程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而PTEN可能对Cdx2的表达起到正相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5.
目的 从中医“肾虚”理论出发,观察中药龟丝补骨片对绝经后早期妇女骨转换指标和骨密度的影响。方法 将63例加岁以上的自然绝经1年以上但不超过5年的健康妇女,先完成中医肾虚证症状量化表调查、并采用DEXA测量BMD,根据骨密度值T-score低于-2.0为标准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组(OP)和非骨质疏松症组(NO),依就诊次序按1:2比率序贯进入尼尔雌醇组(n)和龟丝补骨片组(g)。单盲观察尼尔雌醇和龟丝补骨片的治疗作用6个月。成功随访率达93.65%。治疗前和后第3、6个月分别检测骨转换标志物血清BGP和尿Dpd/Cr,治疗结束时复查BMD。结果 采用龟丝补骨片治疗后,第6个月无论NO组还是0P组,血清BGP水平均显著升高;尿Dpd/Cr比值更早、更显著地降低,在OP组治疗第3、6个月时降低分别有显著和极显著性意义,OP-g组尿Ca^2 /Cr排出明显下降。干预治疗第6个月,龟丝补骨片和尼尔雌醇都有增加骨量的作用,各组BMD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且发现对治疗的反应性似乎骨质疏松者比非骨质疏松者好,腰椎较股骨好,其中椎体部分最好,股骨颈最差。结论 龟丝补骨片具有保护绝经早期妇女的骨丢失作用,我们认为,这一保护作用主要与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36.
目的 近年来产生了一些用于分析基因表达数据的聚类算法,却很少有关于评价聚类算法方法的研究。本研究的目的是尝试建立一个定量的评价基因表达数据聚类结果的方法。方法 本研究提供了一个系统的评价聚类结果的方法,利用我们提出的实验均方误差F值对几个常见的聚类算法进行比较。结果 利用F值对类质量的评价和利用已有的生物学知识对类进行分析的结果一致。结论 实验均方误差F值可以定量地评判用于基因表达数据的聚类算法。  相似文献   
137.
[目的]探讨关节镜治疗化脓性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5例患者,通过关节液生化和常规诊断,在关节镜下清理并滑膜切除,术后持续对冲引流3周。ESR、CRP和功能随访1~4a。[结果]术后11.2 d ESR正常,术后9.1 d CRP正常,5例术后1个月功能完全恢复正常,7例术后2个月功能完全恢复,3例术3个月后功能完全恢复,1例功能恢复正常3个月后再发急性化脓性炎。[结论]关节镜下清理并滑膜切除治疗急性化脓性踝关节炎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8.
目的:探讨右侧肾上腺肿瘤的手术技巧。方法:术中切断8例患者的部分肝脏韧带,向左旋转肝脏,充分显露肿瘤及肝后腔静脉。结果:8例均获完整切除,效果较好。结论:切断部分肝脏韧带,有助于显露肿瘤,可免除胸腔联合切口,提高切除率,降低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139.
小切口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树海  付国权  王刚  石蛟  颜国飞 《中国骨伤》2006,19(11):679-679
胫腓骨骨折在长管状骨骨折中是较为常见的一种,胫骨全长的内侧1/3面仅位于皮下而无肌肉组织保护,骨折易成为开放性,污染常较严重。对胫腓骨骨折的治疗有多种方法,我科自1998年至2005年5月对324例胫腓骨骨折中的86例应用小切口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固定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0.
目的 比较他汀类药物和阿司匹林联合用药与单用阿司匹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及纤维蛋白原的影响。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后72h内开始接受药物治疗,他汀组(40例)应用他汀类药物加阿司匹林治疗8周,对照组(16例)单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两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敏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8周后,他汀组各指标显著降低,面对照组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下降。他汀类药物降低高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的程度与其降脂作用无关。结论 他汀类药物与阿司匹林联合用药降低高敏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的作用可能优于单用阿司匹林,并与其抗炎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