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901篇
  免费   18579篇
  国内免费   13066篇
耳鼻咽喉   1567篇
儿科学   1744篇
妇产科学   1580篇
基础医学   19583篇
口腔科学   3438篇
临床医学   23566篇
内科学   24451篇
皮肤病学   1845篇
神经病学   8605篇
特种医学   6670篇
外国民族医学   105篇
外科学   18327篇
综合类   34570篇
现状与发展   58篇
一般理论   12篇
预防医学   13306篇
眼科学   4787篇
药学   19043篇
  203篇
中国医学   12159篇
肿瘤学   13927篇
  2024年   2339篇
  2023年   3066篇
  2022年   7718篇
  2021年   9779篇
  2020年   7773篇
  2019年   6087篇
  2018年   6212篇
  2017年   6019篇
  2016年   5551篇
  2015年   8478篇
  2014年   10380篇
  2013年   9682篇
  2012年   14202篇
  2011年   15316篇
  2010年   10385篇
  2009年   8412篇
  2008年   10182篇
  2007年   9631篇
  2006年   9015篇
  2005年   8461篇
  2004年   5503篇
  2003年   4838篇
  2002年   4005篇
  2001年   3457篇
  2000年   3540篇
  1999年   3529篇
  1998年   2275篇
  1997年   2276篇
  1996年   1761篇
  1995年   1652篇
  1994年   1400篇
  1993年   891篇
  1992年   1074篇
  1991年   867篇
  1990年   740篇
  1989年   679篇
  1988年   566篇
  1987年   499篇
  1986年   433篇
  1985年   323篇
  1984年   144篇
  1983年   124篇
  1982年   73篇
  1981年   76篇
  1980年   51篇
  1979年   59篇
  1978年   4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受压前颌上颌骨缝组织细胞微观结构变化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在建立模拟临床双侧上颌前部裂及上颌前颌骨加压的定量研究实验动物模的基础上 ,探索受压骨缝组织的微观结构变化的规律。方法 :12只 3周龄雌性新西兰大耳白兔 ,随机均分为 3组 :空白对照组 ;实验Ⅰ组 ,前颌后推加较小力 ;实验Ⅱ组 ,前颌后推加较大力。分别在术后 3、6、9、12周处死动物 ,取受压迫的前颌上颌骨缝标本 ,切片用于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 :在骨缝生长发育的过程中 ,骨缝受一定程度压力后其成骨层的成骨细胞出现损伤 ,并与受力大小成正比。结论 :发育早期骨缝受压会导致该部成骨细胞出现延滞性损伤 ,在一定范围内骨缝基本结构及生长潜力不易被广泛破坏  相似文献   
82.
GIC衬垫对复合树脂粘接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应用玻璃离子粘固剂和光敏固化氢氧化钙作衬垫材料,观察其对复合树脂与牙本质间粘接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GIS衬垫后,能明显增强复合树脂与牙本质间的粘接强度,而光敏固化氢氧化钙反而降低其粘接强度。各组间差异均极显著。采用GIS衬垫方法,以距充填体表面0.5毫米组粘接强度最大,明显高于其它组。  相似文献   
83.
84.
目的检测并比较青春期龈炎的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S)临床分离株的分泌蛋白和菌体蛋白中牙龈蛋白酶K(gingipain K,Kgp)-caspase样亚基的表达强度及酶活性,揭示Kgp与青春期龈炎之间可能存在的致病关系。方法检测并记录36例14~17岁的青春期龈炎患者的牙龈指数、龈沟出血指数及探诊深度,取龈下菌斑进行Pg的分离培养,16SrRNA PCR法鉴定。将获得的10个Pg临床分离株复苏,在对数生长期末提取分泌蛋白和菌体蛋白,测定其酶活性,并用Kgp-caspaae样亚基的单克隆抗体进行Western blot检测。Kgp的表达强度及酶活性与各牙周指数之间的相关关系用等级相关系数。结果青春期龈炎的Pg临床分离株的分泌蛋白和菌体蛋白中,Kgp-caspase样亚基的表达强度及酶活性与各牙周指数的大小呈正相关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春期龈炎龈下菌斑中Pg的Kgp十分复杂,存在表现为低相对分子质量形式的caapase样活性分子,这些细胞内功能蛋白分子将影响Pg和宿主间的相互作用;Kgp对青春期龈炎有一定的致病作用。  相似文献   
85.
目的研究不同的干燥方法对定量光导荧光系统(guantitative light-induced fluorescence,QLF)分析病损脱矿程度的影响,探讨最适合QLF临床检查使用的干燥方法.方法选择新鲜拔除的人无龋前磨牙8个,颊面用指甲油封闭留窗口大约3mm×3mm,置于脱矿液中,37℃摇床中7d形成脱矿病损.标本分别采用三种不同的干燥方法放置于空气中使之自然干燥、压缩空气干燥30s和棉卷干燥30s,然后进行QLF检查并采用盲法分析病损脱矿的严重程度.设置△Q(荧光损失量)值变化5%为病损入口,得出的数据导入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釉质脱矿病损随着干燥程度的增加,在QLF荧光图像中均表现为脱矿严重程度的增加.病损放置自然干燥564.386(±87.542)s后,QLF能够检测到最大荧光损失,压缩空气干燥30s和棉卷干燥30s后,能检测最大荧光损失的时间分别为39.250(±7.778)s和139.375(±13.212)s.压缩空气吹干30s后,QLF图像中病损表现出明显的荧光损失,与其他两种干燥方法有统计学差异(P=0.000).结论压缩空气干燥30s后,病损表现的荧光损失可以用来反映该病损的最大荧光损失值.临床使用压缩空气对早期病损吹干30s是达到可靠干燥效果的最快速而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86.
OLP中TNF-α、TGF-β1及其受体与细胞凋亡的关系和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其受体TNFR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其受体TGFβR1在口腔扁平苔藓(OLP)的定位表达,以及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定位检测OLP组织和正常口腔粘膜(NOM)TNF-α、TNFR1、TGF-β、TGFβR1的蛋白表达;应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技术,检测OLP、NOM组织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TNF-α、TNFR1在OLP组织(上皮层和固有层)内表达均有增强,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在OLP上皮内可分布于上皮细胞,TNF-α多见于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TNFR1则主要分布于部分巨噬细胞。TGF-β1在OLP固有层以及TGFβR1在上皮层和固有层的表达均有增强。TGFβR1可见于OLP全层上皮细胞,在固有层,TGF-α、TGFβR1则主要分布于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部分巨噬细胞内,二者在淋巴细胞内少见。细胞凋亡在OLP上皮层高于正常。上皮层中其阳性细胞集中分布于下部或全层上皮细胞。上皮层TNF-α表达与凋亡指数呈高度正相关。结论 TNF-α、TNFR1可能是促使上皮细胞凋亡的因素之一。TNFR1、TGF-β1、TGFβR1在OLP淋巴细胞内表达缺失,可能导致OLP痛程慢性迁延。  相似文献   
87.
人体微生物组是指人体体表及内部的微生物的遗传信息总和,与人类健康与疾病状态存在密切关系。口腔和肠道微生物是最具多样化的微生物群落,两者可以交互影响,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共同发挥作用,并可以实时反映机体的健康与疾病状态。2型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引起的代谢紊乱,最近的研究指出微生物与糖尿病存在关联。本文结合近期的研究进展,就2型糖尿病患者口腔微生物和肠道微生物的特征进行综述,有望为探索基于微生物组特征的2型糖尿病风险预测、诊断和预后预测的疾病模型的建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8.
Some patients who have heterotrophic ossification (HO) in a postburn scar are occasionally seen in the clinic. The occurrence of HO following hip and abdominal surgery is common in males, whereas females are frequently affected following burns. The HO of skin grafts in burn scars of the superior body parts is uncommon, especially on the face. We report a recent case of a male patient in whom HO arose on skin grafts on his chin. The patient presented with a history of a painless chin mass for 48 years. Computed tomography scan suggested that the mass was located within subcutaneous tissue away from the lower jaw. The density of the mass was almost the same as the cortical bone of the lower jaw. The mass was completely resected under general anesthesia. It was a rectangular mass of 3× 0.5× 0.3 cm. Histological examination gave the diagnosis of HO, which was also confirmed by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s for vimentin. Recurrence was not found in this case by clinical and radiologic follow-up at 1 year after surgery.  相似文献   
89.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