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0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1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0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9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7篇
  1篇
中国医学   17篇
肿瘤学   9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动态观察造模280d期间雌性鹌鹑高尿酸血症(HUA)模型的病理特征。[方法]选择迪法克品系雌性鹌鹑3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15只。高嘌呤食饵喂饲280d,定期检测血清尿酸(UA)、甘油三酯(TG)、血糖(GLU)、低密度脂蛋白(LDL)、总胆固醇(TC)等指标。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高嘌呤食饵喂饲雌性鹌鹑280d期间,高UA水平持续稳定;随着造模时间延长,模型动物可伴发糖、脂代谢紊乱,并出现肝、肾功能损伤的病理表现。[结论]该方法制造的高尿酸血症模型稳定。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究益气活血汤对恶性肿瘤患者癌痛及癌因性疲乏(CRF)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0 年1月至2022 年12 月间安徽省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82 例确诊发生CRF的恶性肿瘤患者(气血亏虚证),采用随机数字表余数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止痛、止吐、化痰等对症治疗及健康、心理指导,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干预的基础上联合益气活血汤治疗,4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对两组患者进行中医证候积分评估,以积分变化评估中医临床疗效;采用修订版Piper 疲乏量表(RPFS)评估CRF的改善情况;采用数字疼痛分级法(NRS)评分比较癌痛情况;检测患者外周血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评价凝血功能差异,检测患者肝、肾功能指标以评估益气活血汤治疗的安全性。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在中医证候积分、RPFS 评分、NRS评分及外周血FIB、D-D 方面的差异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在神疲乏力、面色淡白或萎黄、自汗、失眠健忘、手足麻木的证候评分及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中医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RPFS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观察组行为、情感、感觉维度RPFS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CRF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NRS评分及外周血FIB、D-D指标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肝功能、肾功能等明显异常,说明益气活血汤安全性良好。结论:益气活血汤可纠正气血亏虚之证,改善机体凝血功能,促进恶性肿瘤患者CRF及癌痛的减轻,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23.
永存动脉干病理分型及临床诊断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通过临床和心血管造影检查资料分析探讨 39例永存动脉干 (TAC)的病理分型及临床诊断。方法  39例TAC中 ,年龄 8个月至 2 5岁 ,平均 (7 9± 6 0 )岁。每例均经详问病史、常规体检、心电图、X线胸片和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及右心室和动脉干造影检查作出TAC的诊断。按Collett和Edwards分型方法分型 ,并结合VanPraagh分型进行讨论。 结果 按Collett和Edwards分型 ,Ⅰ型 4例 ,Ⅱ型 4例 ,Ⅲ型 3例 ,Ⅳ型 2 8例。结论 根据TAC定义 ,结合Tucuer的报道 ,Collett和Edwards分型的Ⅳ型可能为法洛四联症伴肺动脉闭锁 (假性动脉干 ) ,按VanPraagh分型更为合理。体循环侧支造影或电子束CT检查 ,在确定Collett和Edwards分型的Ⅳ型TAC是否为假性动脉干方面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DE)在冠状动脉瘘(CAF)封堵术中的价值。 方法应用CDE选择10例CAF实施封堵,封堵术后应用CDE判定疗效。 结果根据CDE选择10例CAF,9例成功实施封堵。其中8例首次封堵术后CDE复查瘘口处分流束血流信号消失,1例首次封堵术后CDE复查瘘口处显示少量残余分流束血流信号,再次封堵术后CDE复查瘘口处分流束血流信号消失。另外1例因瘘口直径过大封堵失败又行开胸手术治疗。 结论CDE在CAF封堵术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封堵术前CDE明确指出哪一支冠状动脉瘘至哪个心腔、瘘口直径及除外合并畸形是成功实施封堵的关键;封堵术后CDE判断疗效重点观察封堵器位置及瘘口处是否有残余分流束血流信号。  相似文献   
25.
先天性心脏病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 75例先天性心脏病感染性心内膜炎 (IE)的临床资料 ,为其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分析 75例住院患者中各类先天性心脏病IE的并发率、临床特点、心内膜受累、血培养和治疗情况。结果 :①各类先天性心脏病中主动脉瓣受累的发生率最高 ;②手术证实心内膜可有多个瓣膜及多种病变的损坏 ;③本组中尿检查改变、肝大和脾大的发生率及血培养阳性率下降 ,可能是抗生素广泛应用的结果 ;④ 75例患者中手术治疗 45例 ,治愈 44例 ,死亡 1例 ,其余内科治愈 13例 ,因动脉栓塞或心功能恶化而出院 14例 ,死亡 3例。结论 :①先天性心脏病的早期诊断 ,结合临床心功能的状况 ,早期手术根治 ,是减少IE发生的主要预防措施 ;②赘生物侵犯主动脉瓣的机率高于二尖瓣 ,多起病急 ,短期进展为顽固性心力衰竭 ,唯有尽早行瓣膜替换术。  相似文献   
26.
目的观察通过光动力方法诱导鼠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模型(rAION)与正常鼠的血浆内皮素-1(ET-1)的浓度变化,探讨不同时间段血浆ET-1水平及与rAION水肿的关系,观察血浆ET-1的浓度变化与临床表现是否有同一性。方法依据光动力方法诱导rAION模型,应用SD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2组:正常对照组20只和模型组20只,模型组再按照不同时间段分组各4只,造模后大鼠自由进食饮水,按第1天、第3天、第5天、第7天、第14天等时间段处死大鼠,心脏采血,离心后分离血浆,通过放射免疫法(RIA)测定血浆ET-1的浓度变化。结果对照组与模型组之间血浆ET-1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第1天、第3天、第5天、第7天、第14天时间段血浆ET-1值不同时间组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D大鼠造模后血浆ET-l水平短期升高,第7天达到高峰,随后有所下降,但持续在一个高水平。血浆ET-1早期高表达可能是导致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视盘水肿增加的一个原因。血浆ET-1的浓度变化与临床表现具有同一性。  相似文献   
27.
目的设计并实现了基于Web的手术麻醉管理系统。方法 采用B/S结构,基于Microsoft Visual Studio.NET 2003工具,以及XML、Web Services等先进技术进行系统设计。结果该系统已成功应用到手术室,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结论该系统的建立,提高了手术麻醉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并且能和HIS系统、LIS系统、PACS系统实现无缝连接。  相似文献   
28.
差示光谱法测定六味地黄丸中丹皮酚的含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用差示光谱法测定六味地黄丸中丹皮酚的含量。方法:采用乙醇浸出提取,缺丹皮酚样品为空白样品。以蒸馏水和0.01mol·L-1氢氧化钠溶液分别定容,选择352nm为测定波长,370nm为参比波长。结果:丹皮酚浓度在6~18μg·ml-1范围内ΔA与溶液浓度呈线性关系(r=0.9998),回收率为101.7%。结论:该法能有效地消除六味地黄丸中其它成分对丹皮酚含量测定的影响,而且简便、快速,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29.
目的:观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大剂量分割的疗效与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大剂量分割3D-CRT的NSCLC32例,90%剂量线包绕PTV,单次分割剂量4Gy-9Gy,5-10次不等,隔日,DT35-54Gy。结果:全部患者均能完成治疗计划,32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7例,部分缓解(PR)19例,总有效率(CR+PR)81.2%,1、2年生存率分别为68.8%、28.1%,统计分析表明肿瘤体积为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全组病例无严重的急性放射副反应。结论:3D-CRT对NSCLC有较好的近期疗效,可改善症状,早期并发症可以耐受,更远期的疗效尚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30.
HMGB3, an X-linked member of the high-mobility group (HMG) superfamily of HMG proteins, has been shown to affect numerous tumorigenic progression. However, the expression and the prognostic role of HMGB3 in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ESCC) remained unknown. In this study, we examined the HMGB3 expression in ESCC tissues and adjacent nontumorous tissues by qRT-PCR and immuohistochemistry. Statistical analyses were applied to test for prognostic and diagnostic associations. The mRNA levels of HMGB3 were found to b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umorous tissues than in the adjacent normal tissues. We found that the HMGB3 expression was higher in tumorous tissues than in the adjacent non-tumorous tissues by immunohistochemical analysis of paired tissue specimens (P < 0.001). Moreover,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HMGB3 expression and gender (P = 0.037), clinical stage (P = 0.038), T classification (P = 0.013) and N classification (P = 0.017). Patients with higher HMGB3 expression had shorter overall survival than those with lower HMGB3 expression. Multivariate Cox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HMGB3 expression is an independent prognostic factor for overall survival (HR = 0.591, 95% CI = 0.379-0.793, P = 0.039). In summary, these findings demonstrate that HMBG3 may be a potential molecular marker for predicting the prognosis of ESCC pati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