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989篇 |
免费 | 2169篇 |
国内免费 | 1876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56篇 |
儿科学 | 193篇 |
妇产科学 | 279篇 |
基础医学 | 2797篇 |
口腔科学 | 241篇 |
临床医学 | 3082篇 |
内科学 | 3152篇 |
皮肤病学 | 192篇 |
神经病学 | 1277篇 |
特种医学 | 856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3篇 |
外科学 | 2079篇 |
综合类 | 3701篇 |
现状与发展 | 5篇 |
一般理论 | 1篇 |
预防医学 | 1491篇 |
眼科学 | 667篇 |
药学 | 2525篇 |
31篇 | |
中国医学 | 1521篇 |
肿瘤学 | 177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3篇 |
2023年 | 394篇 |
2022年 | 975篇 |
2021年 | 1213篇 |
2020年 | 965篇 |
2019年 | 744篇 |
2018年 | 767篇 |
2017年 | 764篇 |
2016年 | 717篇 |
2015年 | 1079篇 |
2014年 | 1347篇 |
2013年 | 1138篇 |
2012年 | 1587篇 |
2011年 | 1907篇 |
2010年 | 1174篇 |
2009年 | 990篇 |
2008年 | 1166篇 |
2007年 | 1141篇 |
2006年 | 1134篇 |
2005年 | 1151篇 |
2004年 | 727篇 |
2003年 | 701篇 |
2002年 | 563篇 |
2001年 | 485篇 |
2000年 | 510篇 |
1999年 | 525篇 |
1998年 | 311篇 |
1997年 | 323篇 |
1996年 | 247篇 |
1995年 | 243篇 |
1994年 | 204篇 |
1993年 | 120篇 |
1992年 | 132篇 |
1991年 | 91篇 |
1990年 | 95篇 |
1989年 | 79篇 |
1988年 | 70篇 |
1987年 | 68篇 |
1986年 | 53篇 |
1985年 | 25篇 |
1984年 | 9篇 |
1983年 | 8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评价腹壁疝内镜下全腹膜外Sublay(TES)手术的效果并总结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国内10所医院自2016年3月至2019年7月115例腹壁疝内镜下TES手术的患者资料。分析患者情况、疝的特点、手术经过和结果。结果115例计划实施TES的患者中,因严重腹膜破损中转为IPOM修补患者1例,其余均成功手术。可以缝合缺损患者108例(94.74%),需要永久补片固定患者15例(13.16%)。放置引流患者76例(66.67%),中位手术时间为144 min,术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时间3~45个月,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0例(17.54%),其中出现血清肿患者5例(4.38%)。绝大多数患者术后仅出现轻微疼痛,未出现慢性疼痛。结论在腹壁疝的治疗中,对熟悉腹壁解剖的外科医师而言,TES是一种有效、安全的修复手段。在熟悉手术的基础上适应症可逐步拓展。 相似文献
992.
993.
Thoracolumbar fractures in patients with multiple injurie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a review of 147 cases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BACKGROUND: The initial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multiple injuries are challenging. However,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oracolumbar fractures in patients with multiple injuries. We aimed to determine the incidence of missed injuries of the thoracolumbar spine in patients with multiple injuries, to examine the reasons for the delay in diagnosis, and to study the selection of treatment options in the management and timing of surgical intervention. METHODS: One hundred forty-seven consecutive patients with acute thoracolumbar fractures and multiple trauma at the authors' hospital between 1988 and 1997 wer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The incidence of missed injuries of the thoracolumbar spine and the reasons for the delay in diagnosis were determined. All these patients were observed for a minimum of 3 years after surgery, except four who died during their hospital stay. RESULTS: Delayed diagnosis of thoracolumbar fractures was made in 28 patients (19%). There was an increased incidence of pulmonary complications (p < 0.01) and increased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p < 0.05) in patients treated nonoperatively compared with patients treated operatively. Although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recovery rate of neurologic function (p > 0.05) were noted between the groups, the surgical patients had highly significantly less pain compared with the nonoperative patients (p < 0.01).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iming of thoracolumbar surgery and complications failed to show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 0.05). Neither the severity of injury nor the timing of surgery had any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recovery rate (p > 0.05). CONCLUSION: Patients with blunt trauma caused by high-energy impact injuries are much more likely to have thoracolumbar fractures even if injuries elsewhere have been noted. Further radiographic studies of the thoracolumbar spine should be performed if there is any question related to a thorough and systematic examination. Choice of treatment options of thoracolumbar fractures in patients with multiple injuries is not different from that in patients with no associated injuries to other systems. Appropriate timing of thoracolumbar fracture fixation in patients with multiple injuries should not be dependent on a rigid protocol.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在体、体外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超声影像表现与斑块内病理成分的相关性,并对超声图像进行灰度值量化分析。方法对经过动脉内膜切除术的2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的22条血管行术前和术后标本的超声检查,记录主要斑块的形态及特点,斑块标本沿与纵轴垂直方向做不同层面的病理切片,将斑块超声影像与病理切片相匹配,分析在体、体外斑块内纤维组织、脂质、钙化、出血及血栓的超声表现,将各种病理成分的超声影像用256级灰度值进行量化。结果在体斑块中钙化、纤维组织、出血/血栓、脂质的超声影像灰度值分别为89±12、53±8、37±6和39±3,体外斑块中上述不同成分的超声影像灰度值分别为168±11、136±12、85±12和89±10,钙化、纤维组织与出血/血栓、脂质灰度值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灰度值分析可以对动脉硬化斑块中不同病理成分的超声影像进行量化处理,为判定斑块的稳定性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对耐药突变选择窗(MSW)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突变株体内选择的关系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选择前鼻腔携带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结核患者为实验组,观察含利福平(RFP)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前及治疗2、4、5周后金黄色葡萄球菌对RFP敏感性的变化,对获得性RFP耐药患者治疗前后分离的菌株进行分子分型。以前鼻腔携带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糖尿病患者为对照组。结果 实验组58例患者治疗后有5例前鼻腔携带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获得RFP耐药,脉冲场凝胶电泳和蛋白A分子分型结果表明这5例患者携带的菌株不同,但同一患者治疗前后分离的菌株同源。对照组39例患者中无耐药菌株出现。结论 耐利福平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突变株的选择性富集是在MSW内完成的。 相似文献
996.
早期生长反应基因1在急性胰腺炎肝脏损害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早期生长反应基因1(Egr-1)在急性胰腺炎肝脏损害机制中的作用。方法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用生理盐水,1%、3%及5%牛磺胆酸钠溶液进行相应处理,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Egr-1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并进行胰腺病理评分,检测血清AST、LDH及TNF-a和II-1β水平。从正常Wistar大鼠分离培养肝细胞,观察原代培养肝细胞在TNF-a刺激及PD98059预处理后Egr-1 mRNA表达情况。结果肝组织Egr-1表达与急性胰腺炎肝损害程度呈正相关,且原代培养肝细胞Egr-1mRNA表达水平与肝细胞损害程度呈正相关。结论Egr-1可能参与急性胰腺炎肝损害过程,并且其作用机制部分依赖于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 相似文献
997.
目的以双侧穹隆-海马伞切断制作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模型,观察脑内海马CA1区和皮层区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AchR)表达的变化,探讨与AD相关的发病机制,并观察雌激素的干预作用。方法健康雌性W 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1)穹隆-海马伞切断组;(2)雌激素治疗组;(3)假手术对照组;每组大鼠5只。在脑立体定位仪上切断穹隆-海马伞,建立模拟AD动物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AD大鼠海马CA1区和皮层区的nAchR阳性细胞表达的变化,以及应用外源性雌激素的干预作用。结果与对照组大鼠脑内nAchR表达比较,穹隆-海马伞切断组大鼠脑内海马CA1区、皮层区nAchR表达显著减少(P<0.05);与穹隆-海马伞切断组比较,雌激素治疗组海马CA1区、皮层区nAchR表达显著增加(P<0.01),但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穹隆-海马伞切断组大鼠脑内海马CA1区、皮层区nAchR的阳性细胞显著减少,补充外源性雌激素治疗后,上述各脑区内的nAchR表达显著增加。nAchR的变化与AD的病理变化过程密切相关,补充雌激素可以干预这种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998.
三康胶囊对高原移居青年体力作业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高原服用三康胶囊对移居青年体力作业效率的影响。方法对进驻海拔3 700 m 1年的10名青年在服药前和服药15d后分别用EGM-Ⅱ型踏车功量计做坐位踏车运动,初始负荷功率为50 W,每3 m in递增50 W,以60 r/m in连续踏车至200 W 3 m in后终止。用直线回归法计算每位受试者的PMC170,HR90w、功率200 W时的HR及SaO2,运动终止5 m in后恢复HR,按公式计算心功能指数。结果服药后各项检测指标较服药前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服用三康胶囊能明显提高高原移居青年的体力作业效率。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G/HDL-C)比值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将340例糖尿病住院病人,分为糖尿病肾病组(n=103)和糖尿病无肾病组(n=237),检测血清TG和HDL-C水平,计算TG/HDL-C比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糖尿病肾病组血清TG/HDL-C比值水平为(2.676±2.984),糖尿病无肾病组为(1.713±1.482),两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3.9 5 6,P<0.0 0 1)。糖尿病肾病组TG/HDL-C比值异常率(69.9%)明显高于糖尿病无肾病组(44.7%),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18.24,P<0.01),也高于TG及HDL-C单项指标的异常率。结论血清TG/HDL-C比值与糖尿病肾病相关,可能是糖尿病肾病发生的一个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00.
海拔1400m某部官兵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病率调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调查某部官兵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AHS)的患病率,为进一步了解移居不同海拔高度不同时间人群的患病情况提供参照,并为制定该病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驻守海拔1 400 m的某部官兵进行睡眠问卷调查,根据打鼾程度及日间嗜睡评分保守估计人群SAHS患病率。结果在调查的348人中打鼾的发生率为39.08%,中度打鼾者占5.17%,无重度鼾症患者。吸烟和饮酒与打鼾程度相关。有高原接触史的被调查者打鼾发生率高于未曾上过高原者(χ2=7.122,P=0.028)。不同程度的打鼾患者,日间的嗜睡评分有显著性差异(F=3.689,P=0.013)。结论如果仅依据日间Epworth嗜睡量表(ESS)评分≥9分为标准,保守估计驻守海拔1 400 m某部官兵的SAHS患病率为4.02%,打鼾及SAHS是严重危害健康的疾病之一,但未引起人们的重视,需要搞好宣传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