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220篇
  免费   4714篇
  国内免费   2751篇
耳鼻咽喉   466篇
儿科学   812篇
妇产科学   273篇
基础医学   2694篇
口腔科学   808篇
临床医学   5952篇
内科学   3706篇
皮肤病学   411篇
神经病学   820篇
特种医学   1610篇
外科学   3690篇
综合类   13347篇
现状与发展   8篇
预防医学   5127篇
眼科学   512篇
药学   6173篇
  83篇
中国医学   5296篇
肿瘤学   1897篇
  2024年   206篇
  2023年   611篇
  2022年   1596篇
  2021年   1822篇
  2020年   1673篇
  2019年   876篇
  2018年   930篇
  2017年   1359篇
  2016年   1004篇
  2015年   1862篇
  2014年   2424篇
  2013年   3107篇
  2012年   4502篇
  2011年   4580篇
  2010年   4150篇
  2009年   3776篇
  2008年   3722篇
  2007年   3538篇
  2006年   3091篇
  2005年   2572篇
  2004年   1731篇
  2003年   1279篇
  2002年   1022篇
  2001年   907篇
  2000年   752篇
  1999年   240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7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 探讨靶心图上心肌灌注缺损区定量分析方法的可靠性、重复性及应用价值。方法 1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行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的住院患者,于治疗前、治疗后45和90d行^99Tc^m-MIBI静息心肌灌注显像。在靶心图上勾画缺损区(在左心室靶心图中放射性计数低于40%的区域),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1)不同操作者所得ROI结果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2,P〉0.05)。(2)治疗后45d心肌灌注缺损区面积较治疗前缩小34.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3,P〈0.05);治疗后90d心肌灌注缺损区面积较治疗后45d缩小14.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1,P〈0.05)。示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对缺血心肌的恢复有一定疗效,能够缩小梗死面积,且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冠状动脉内移植治疗AMI的疗效在移植后早期(45d内)即有体现。(3)面积百分比是观察心肌灌注变化的重要定量指标。结论 该方法对心肌病变范围及严重程度能准确定量;对评价AMI骨髓于细胞移植术疗效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手术治疗方式。方法对19例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不同手术治疗方式及术后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例术后3d引流管口渗出血清样物质,加强抗感染、营养支持及换药处理后愈合。19例均获随访,时间13—58个月。复查X线片见缺损修复区内有新骨生成改变,骨折处骨愈合;1例术后20个月因外伤致股骨转子下内固定物旁骨折再次手术发现肿瘤复发,行再次刮除植骨内固定术后14个月愈合;除1例未行内固定的病例外,余患者术后患肢功能均得到良好恢复,8—12个月可弃拐行走。结论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应积极手术治疗,在彻底刮除病变和充分植骨的基础上,强调内固定的应用。  相似文献   
63.
兔肝VX2肿瘤模型的建立及影像学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VX2肿瘤细胞株是一种可移植的肿瘤细胞株,可接种到兔的肝脏、肾脏等部位,建立原位肿瘤动物模型。兔VX2肝癌模型是目前较常用的实验性动物肝癌模型,本文就兔肝VX2肿瘤模型的建立和影像学表现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P物质抑制剂-辣椒素及bFGF抗体单独或联合使用对体外培养的人体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12例增生性瘢痕组织的成纤维细胞,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辣椒素或/和bFGF抗体,培养24h后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并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结果:所有不同浓度的辣椒素(2.5,5,20,40,60,80mg/L)均能使细胞皱缩、坏死,抑制细胞增殖,其抑制作用随剂量增大而增加。中高浓度bFGF抗体(40,80mg/L)也可促使细胞皱缩、坏死,抑制细胞增殖,其抑制作用也随剂量增大而增加。辣椒素与bFGF抗体联合应用对成纤维细胞抑制作用较单独使用效果更显著(P﹤0.05)。结论:辣椒素及bFGF抗体可抑制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其抑制作用随浓度增加而增加,两者联合使用有协调作用,本研究结果可能在增生性瘢痕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手段。  相似文献   
65.
目的评价全自动血培养仪 (BACTEC90 5 0 )临床应用情况。方法对BACTEC90 5 0全自动血培养仪检测的 4 6 8份标本 ,捡出阳性的时间、细菌种类及阳性率进行了评估。结果BACTEC90 5 0最短检出时间 4小时 ,最长 96小时 ,2 4小时以内阳性率为 6 0 .8% ,4 8小时以内阳性率 82 .4 % ,72小时以内阳性率 94 .1% ,细菌种类 12种 ,阳性 10。 9%。结论BACTEC90 5 0无论从出现阳性的时间、检出细菌种类和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本室往年传统方法的结果 ,而且操作简便、结果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66.
糖尿病肾内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糖尿病肾病不同时期肾内分级动脉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方法:用脉冲多普勒方法分别测量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正常蛋白尿阶段,隐匿性肾病.临床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代偿期及糖尿病肾病肾功失代偿期各组肾内分级动脉Vmax、Vmin、TAMX、PI、RI血流参数.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糖尿病不同时期Vmax均增高.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Vmin随着病程的发展.逐渐减低;PI、RI随病情的进展逐渐增高.尤以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代偿期及肾病肾功失代偿期明显。结论:多普勒超声是一种简便、直观、快速非创伤性检查糖尿病血流动力学改变的方法.通过对肾内分级动脉血流参数的观察.尤其是PI、RI的变化,判断糖尿病肾损害的程度。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靶基因人类斯钙素1(hSTC—1)在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以及与肿瘤微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69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中的人类斯钙素1(hSTC—1)mRNA,12例健康成人、4例妊娠期妇女、14例消化道炎症疾病患者,并检测12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手术中新鲜组织标本中的hSTC—1 mRNA。结果:69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中,食管癌组hSTC—lmRNA的阳性率为52.9%(9/17例),胃癌组的阳性率为57.7%(15/26例),大肠癌组的阳性率为53.8%(14/26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手术中新鲜组织标本的阳性率为100%(12/12例);而健康成人、妊娠期妇女、消化道炎症疾病患者外周血中无1例出现阳性。将肿瘤患者hSTC-1 mRNA检测结果与临床病理结合分析发现:外周血中的hSTC-1m RNA的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深度、临床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相关性。结论:应用RT—PCR方法检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中的hSTC—1m RNA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成为检测肿瘤外周血微转移的一个新指标。  相似文献   
68.
目的 :探讨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及彩色血管三维超声在颈动脉疾病的诊断价值。材料方法 :疑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80例 ,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其中 2 8例同时做彩色血管三维超声成像 ,5 5例经临床、CT、MRI证实为脑梗死。结果 :①本组 5 5例脑梗死 ,彩色多普勒超声发现 4 9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②有脑梗死的彩色血管三维血流图呈“串珠”状 ,而非脑梗死的彩色血管三维血流图呈连续“圆锥”状。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有良好的价值 ,三维彩超是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69.
May钢板在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May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效果及治疗要点。方法 对 2 7例股骨转子间骨折用May钢板治疗 ,按Evans分型 ,Ⅰ型 2例 ,Ⅱ型 4例 ,Ⅲ型 9例 ,Ⅳ型 12例。结果  2 7例平均随访 2 9个月 (15~ 36个月 ) ,骨折全部愈合。根据Harris髋关节评分 ,优良率达 96 %。结论 May钢板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较好选择之一 ,可使骨折达到解剖复位和牢固的内固定 ,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70.
目的 探讨门静脉淤血对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及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检测家兔肝脏原位冷灌注30 min后淤血的门静脉中内毒素含量,观察清除门静脉淤血对血清内毒素、丙氨酸转氨酶(ALT)、透明质酸(HA)、肝组织匀浆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肝脏组织学改变的影响.结果 门静脉阻断30 min后,每去除2.5 ml淤血可使血清内毒素含量显著下降(F=52.698,P<0.01),但去除7.5 ml后淤血中内毒素含量不再明显下降(F=1.243,P>0.05).去除门静脉淤血能降低复流后血清内毒素、ALT、HA和肝组织匀浆中MDA,SOD含量,改善肝脏病理学变化.其中,去除门静脉淤血在5 ml与10 ml时效果最为明显,与不去除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35,P<0.05);去除门静脉淤血2.5 ml、15 ml时与不去除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275,P>0.05).结论 首批放出的5 ml门静脉淤血中内毒素含量极高,可能是引起肝脏损伤的主要原因;放掉门静脉淤血可以减轻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和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