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354篇
  免费   14410篇
  国内免费   8551篇
耳鼻咽喉   1217篇
儿科学   2477篇
妇产科学   808篇
基础医学   8752篇
口腔科学   2880篇
临床医学   18028篇
内科学   12951篇
皮肤病学   1611篇
神经病学   3187篇
特种医学   5262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13130篇
综合类   42087篇
现状与发展   38篇
预防医学   18721篇
眼科学   1766篇
药学   18642篇
  197篇
中国医学   14711篇
肿瘤学   6848篇
  2024年   716篇
  2023年   1809篇
  2022年   4569篇
  2021年   5699篇
  2020年   5126篇
  2019年   2907篇
  2018年   2926篇
  2017年   4068篇
  2016年   3127篇
  2015年   5648篇
  2014年   7666篇
  2013年   9298篇
  2012年   13333篇
  2011年   14157篇
  2010年   13100篇
  2009年   11851篇
  2008年   12028篇
  2007年   11742篇
  2006年   10585篇
  2005年   8321篇
  2004年   6217篇
  2003年   5189篇
  2002年   3977篇
  2001年   3759篇
  2000年   2677篇
  1999年   981篇
  1998年   252篇
  1997年   289篇
  1996年   249篇
  1995年   161篇
  1994年   173篇
  1993年   126篇
  1992年   79篇
  1991年   61篇
  1990年   62篇
  1989年   52篇
  1988年   39篇
  1987年   43篇
  1986年   32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30篇
  1982年   22篇
  1964年   6篇
  1959年   15篇
  1958年   19篇
  1957年   14篇
  1956年   7篇
  1955年   7篇
  1954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介绍腋臭去除术后的一种简单有效的包扎方法。方法:直视下大汗腺剪除术后分别采用3MCoban(自着性弹力绷带)、打包及优力舒加压包扎创面。结果:自2008年9月~2010年12月对22例采用优力舒包扎患者术后切口I期愈合率明显比前两种包扎方法高,并发症少。结论:使用本方法,简单实用,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92.
尚晓旭  吴景东 《中国美容医学》2011,20(11):1705-1706
目的:观察局部注射少量A型肉毒毒素(BTXA)去除上半面部皱纹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A型肉毒毒素的198例患者,其中眉间纹65例,鱼尾纹80例,额纹20例,鼻背部皱纹33例。所有患者行局部多点注射A型肉毒毒素,浓度为4U/0.1ml,并根据不同的患者调整剂量和浓度。记录患者疗效、维持时间与不良反应。结果:A型肉毒毒素治疗面部上三分之一皱纹有效率为100%,显效率94.4%。肌肉麻痹的效果通常持续3~6个月不等,不良反应主要为4例上睑下垂,3例局部水肿和4例青紫,各占2.0%、1.5%和2.0%。上述症状于3~10内自行完全消失。结论: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治疗面部上三分之一皱纹起效迅速、无创伤、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构建SD大鼠半胱氨酸蛋白水解酶(Caspase)-3的真核表达质粒和干扰质粒,探究干扰质粒对Caspase-3表达的干预效应。方法 从SD大鼠软骨终板细胞中获得模板cDNA并扩增,约834 bp。克隆至载体pEGFP-N1,获得重组质粒pEGFP-N1-Caspase-3。针对Caspase-3设计4对RNAi靶点序列,克隆至载体pcDNA6.2。成功构建pcDNA6.2-Caspase-3-1、pcDNA6.2-Caspase-3-2、pcDNA6.2-Caspase-3-3、pcDNA6.2-Caspase-3-4,构建对照质粒pcDNA6.2-miRNA。将5个干扰质粒分别与pEGFP-N1-Caspase-3(用量比为7:1)共转染至293T细胞,qPCR检测转染48h后对Caspase-3表达的干预效应。结果 通过菌落聚合酶链反应(PCR)、酶切及测序表明pEGFP-N1-Caspase-3和干扰质粒构建成功;共转293T细胞后,qPCR示pcDNA6.2-Caspase-3-2、pcDNA6.2-Caspase-3-3干预组的Caspase-3的表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3%和8%,而pcDNA6.2-Caspase-3-1、pcDNA6.2-Caspase-3-4干预组的Caspase-3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抑制效率分别为24%和67% (P <0.05)。结论 成功构建了Caspase-3的表达质粒和干扰质粒,并证实pcDNA6.2-Caspase-3-4对Caspase-3的表达具有明显的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观察特异结合唾液酸化LewisX (SLeX)抗原DNA适配子抑制HepG2细胞与E-选择素黏附能力及其体外抑制HepG2细胞浸润转移能力.方法 采用黏附实验、Transwell体外侵袭实验,检测该适配子对HepG2细胞与E选择素黏附及对HepG2细胞体外侵袭的影响.结果 该DNA适配子可有效抑制HepG2细胞与E-选择素黏附,黏附细胞数随适配子浓度的增加而减少(P<0.01),20 nmol浓度的适配子与单克隆抗体CSLEX-1效果相似;Transwell侵袭实验中,5、10、20nmol适配子组的侵袭细胞数分别为159.00±3.27、142.00±5.50、115.00±5.07,与对照组(178.00±4.6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特异结合唾液酸化LewisX抗原DNA适配子可以抑制HepG2细胞与E-选择素黏附,阻断Lewis-selectin途径,抑制HepG2细胞体外侵袭转移.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观察肿瘤相关钙信号传导蛋白-2(TROP-2)基因小干扰RNA (siRNA)对乳腺癌细胞黏附和侵袭力的影响.方法 培养人乳腺癌Bcap-37、LCC1、MCF-7、MDA-MB-231、MDA-MB-435、MDA-MB-468及ZR75-1细胞株,以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TROP-2基因mRNA表达;筛选出TROP-2表达最高者.采用TROP4基因siRNA转染乳腺癌细胞,分别以荧光实时定量RT-PCR和免疫荧光方法观察TROP-2基因mRNA和蛋白水平,然后以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黏附性,以Transwell方法检测癌细胞侵袭能力.结果 人乳腺癌Bcap-37、LCC1、MCF-7、MDA-MB-231、MDA-MB-35、MDA-MB-468及ZR75-1细胞株TROP-2 mRNA分别是1.362±0.057、2.207±0.056、2.997±0.052、0.136±0.045、0.122±0.025、0.194±0.028和2.706±0.039,以MCF-7细胞最高;以TROP-2 siRNA转染乳腺癌MCF-7细胞后,癌细胞TROP-2基因mRNA和蛋白水平明显下降,且呈浓度依赖性;黏附实验结果显示,5、10、20 nmol/L siRNA组黏附率分别为(52.9±2.5)%、(25.6±2.3)%、(12.8±2.2)%(P<0.01);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5、10和20 mol/L siRNA组穿过滤膜的细胞分别为78±17、39±15、19±16,而对照组分别为136±25、139±21(P<0.01).结论 TROP-2基因在乳腺癌细胞黏附和侵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siRNA转染乳腺癌细胞,可抑制乳腺癌细胞黏附和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观察脊髓电刺激对大鼠坐骨神经切断后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和脊髓神经元的影响.方法 建立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n=15)和对照组(n=15);实验组行脊髓电刺激,对照组行假治疗.观察不同时期两组大鼠DRG神经元和脊髓神经元计数和超微结构;测定再生神经纤维髓鞘厚度及传导速度(NCV).结果 术后1、4、8周,实验组DRG神经元计数为15.74±1.47、14.17±1.20、13.33±0.47;对照组为10.99±1.38、10.33±0.78、9.20±0.5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脊髓神经元计数为17.16±0.50、15.86±1.27、11.55±0.95;对照组为12.16±0.92、10.27±0.44、9.24±0.7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脊髓电刺激对周围神经损伤后DRG神经元和脊髓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在体外对肺泡Ⅱ型细胞( ATⅡ)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人ATⅡ来源的A549细胞株为对象,应用化学性缺氧模拟剂CoCl2建立体外缺氧复氧损伤模型.研究分为空白组、对照组及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组(5、10、20、30、50、100μmol/L).应用CCK-8 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率;AV/PI流式细胞双染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ATⅡ特异性标志表面蛋白C(SP-C)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在A549细胞缺氧前应用低剂量辛伐他汀(5~20 μmol/L)预处理30 min,可促进A549细胞的增殖并显著抑制CoCl2引起的凋亡,同时显著增加SP-C和PCNA的蛋白表达;而高剂量辛伐他汀组(50~ 100 μmol/L)并没有观察到促进增殖、抑制凋亡的保护作用.给予L-甲羟戊酸竞争性抑制辛伐他汀,可逆转辛伐他汀对ATⅡ细胞的保护作用.结论 低剂量辛伐他汀可逆转ATⅡ细胞缺氧复氧损伤,其保护机制与抑制甲羟戊酸代谢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检测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1,SDF-1)、CD34、微血管密度(MVD)在缺氧缺血型狭长窄蒂皮瓣组织的不同时间、不同面积的表达,以及SDF-1在狭长窄蒂皮瓣组织血管新生中的作用。方法在5头家猪两侧背部各制作蒂部长宽比为4:2,携带皮瓣面积分别为2cm×2cm(A组)、3cm×3cm(B组)、4cm×4cm(C组)、5cm×5cm(D组)和6cm×6cm(E组)共5组的窄长蒂皮瓣模型。对5组皮瓣进行大体观察、皮瓣成活情况、光镜下检测MVD、免疫组织化学及酶联免疫技术(ELISA),检测皮瓣远端组织在术后0、3、5、7、14d时,SDF-1和CD34表达。结果(1)同一组狭长窄蒂皮瓣,随着时间推移,SDF-1、CD34及MVD表达也随之增加,SDF-1在第5天达最高值(A组124.80±4.05,B组137.85±3.03,C组166.53±2.98,D组72.80±2.63,E组62.79±2.20);CD34在第7天达最高值(A组16.76±0.62,B组17.60±0.72,C组18.48±0.55,D组12.70±0.60,E组11.51±0.70);MVD在第7天达最高值(A组52.45±2.78,B组59.34±3.12,c组61.14±3.35,D组25.25±3.78,E组24.46±7.46),随后逐渐下降。(2)不同组狭长窄蒂皮瓣,随着皮瓣面积的增大,SDF-1、CD34及MVD的表达也随之增加,当面积达5cm×5cm时,各项指标不再增加,皮瓣远端出现部分坏死。结论SDF-1对狭长窄蒂皮瓣成活中的新生血管起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探讨游离腓骨(皮)瓣移植修复上肢长段骨缺损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 自2000年6月至2010年12月,应用游离腓骨骨瓣修复上肢长段骨缺损12例,其中携带皮瓣4例.男11例,女1例;年龄19~ 55岁,平均35岁.修复肱骨缺损2例,尺骨缺损6例,桡骨缺损4例.腓骨瓣切取范围1.5 cm× 2.0 cm~ 12.0 cm× 16.0 cm,腓骨移植长度6.0~ 20.0 cm.结果 12例均成功并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年5个月.4例携带皮瓣全部存活;创面Ⅰ期愈合11例,Ⅱ期愈合1例,愈合时间12~18 d;腓骨移植骨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4个月.应用Enneking上肢功能标准评分为22~29分,平均27分;供区无功能障碍.结论 游离腓骨(皮)瓣移植修复上肢长段骨缺损可一期完成骨缺损修复,且可同时解决软组织缺损.虽难度大、风险高,但仍是一种很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探讨并鉴定骨膜细胞经骨形成蛋白7(BMP7)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的基因表达和细胞功能.方法 成人胫骨骨膜常规体外细胞培养法,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加入BMP7加成骨辅助剂和单纯成骨辅助剂进行体外培养.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第5、10、15和20天分别采用Real Time-PCR检测骨钙素基因表达,ELISA法检测上清液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骨钙素(osteocalcin,OCN)及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的水平,甲苯胺蓝染色检测糖胺聚糖(GAG),Real Time-PCR检测Ⅱ型胶原基因,比色法检测细胞ALP活性,ALP染色法检测ALP,Yon Kossa染色法检测钙结节.结果 两组骨钙素基因表达及上清液ALP、骨钙素、骨桥蛋白的含量均增高,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细胞的ALP和钙结节染色阳性率增高,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苯胺蓝染色阳性率及Ⅱ型胶原基因表达表现为先高后低,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膜细胞在BMP7诱导下体外大量增殖和分化成骨,表达出明显的成骨特异基因,并具有合成分泌成骨特异蛋白的功能;成骨化过程中,除直接分化成骨外,还存在部分细胞先经软骨形成再钙化成骨的现象;经骨膜细胞-BMP7途径在体外获取大量成骨细胞可用于组织工程的体外构骨及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