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585篇 |
免费 | 1273篇 |
国内免费 | 752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54篇 |
儿科学 | 174篇 |
妇产科学 | 119篇 |
基础医学 | 873篇 |
口腔科学 | 269篇 |
临床医学 | 1885篇 |
内科学 | 1195篇 |
皮肤病学 | 157篇 |
神经病学 | 209篇 |
特种医学 | 320篇 |
外科学 | 813篇 |
综合类 | 3705篇 |
预防医学 | 1946篇 |
眼科学 | 172篇 |
药学 | 1783篇 |
2篇 | |
中国医学 | 1508篇 |
肿瘤学 | 42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篇 |
2024年 | 102篇 |
2023年 | 130篇 |
2022年 | 303篇 |
2021年 | 459篇 |
2020年 | 461篇 |
2019年 | 236篇 |
2018年 | 223篇 |
2017年 | 420篇 |
2016年 | 286篇 |
2015年 | 594篇 |
2014年 | 773篇 |
2013年 | 993篇 |
2012年 | 1522篇 |
2011年 | 1567篇 |
2010年 | 1400篇 |
2009年 | 1101篇 |
2008年 | 1133篇 |
2007年 | 1003篇 |
2006年 | 833篇 |
2005年 | 636篇 |
2004年 | 429篇 |
2003年 | 283篇 |
2002年 | 204篇 |
2001年 | 190篇 |
2000年 | 164篇 |
1999年 | 48篇 |
1998年 | 12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13篇 |
1994年 | 20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3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4篇 |
1970年 | 1篇 |
1965年 | 2篇 |
1960年 | 1篇 |
1957年 | 2篇 |
1956年 | 6篇 |
1955年 | 2篇 |
195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RASSF1A基因转染对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增殖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外源性RASSF1A基因对人肺腺癌细胞A549增殖及NF- κB亚单位P65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脂质体转染技术将真核表达重组体pcDNA3.0-RASSF1A质粒和空载体pcDNA3.0质粒分别导入A549细胞,经G418筛选后获得稳定转染细胞克隆,Western blotting检测RASSF1A基因表达。采用MTT(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流式细胞仪分析转染细胞的生物学行为。 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基因转染对P65表达的影响。结果:经脂质体转染和筛选,建立了稳定表达RASSF1A基因的A549细胞系。与未转染组和转染空白载体组比较,转染RASSF1A基因的细胞生长速度明显减慢(P<0.05),细胞周期中G1/G0期比例明显增加(P<0.05),而S期比例减少;转染组细胞核内P65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而全细胞P65蛋白及mRNA表达未见明显变化。结论:RASSF1A基因可能通过抑制P65活性而抑制人肺腺癌细胞A549的生长。 相似文献
52.
对8 665例孕妇行妊娠期糖尿病筛查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1,自引:2,他引:61
目的探讨50 g葡萄糖负荷试验 (GCT) 筛查妊娠期糖尿病( GDM) 的阈值、适宜孕周,孕妇年龄和体重因素对GDM发生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1995年1月至2001年3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行GCT的8 665例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8 665例孕妇 GCT 1 h平均血糖水平为(6.8±1.7) mmol/L,以7.8 mmol/L为切点,GCT异常率为25.2%,GDM漏诊率为5.3%(17/321);以7.2 mmol/L为切点,GCT异常率为36.5%,GDM漏诊率为2.8 %(9/321);以8.3 mmol/L为切点,GDM漏诊率为15.9%(51/321). (2)GCT 1 h血糖≥11.2 mmol/L者中,GDM发生率为55.8%(92/165),其中62.0%(57/92)根据空腹血糖水平可以做出诊断.(3)孕24周以后,不同孕周间GCT异常率无差异.(4)GCT异常率和GDM发生率不同年龄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25岁以下无GDM高危因素的孕妇GDM发生率为0.3%,显著低于年龄≥25岁的孕妇.(5)孕26~28周时孕妇的平均体重指数(BMI)为(24.9±2.9) kg/m2(±s),当BMI≥27.8时,GCT异常率和GDM发生率均显著增高.结论 (1)GCT筛查GDM以7.8 mmol/L为切点是合理的; GCT 1 h血糖≥11.2 mmol/L 时,应先行空腹血糖检查确诊是否为GDM.(2)孕24周后尽早行GCT是恰当的,但对于有明显高危因素者应在孕24周前行GCT.(3)孕妇年龄和体重与GDM的发生密切相关,25岁以下无高危因素者可以不行GDM筛查. 相似文献
53.
Effect of brucine on mouse nonspecific immune responses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镇痛有效剂量的布鲁生(Bru)对正常小鼠及Cyc所致免疫低下小鼠非特异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测定小鼠碳粒廓清能力、免疫器官重量及外周血WBC,小鼠PM吞饮中性红及产生IL1能力.结果:Bru对正常鼠碳粒廓清能力、免疫器官重量、外周血WBC、PM吞噬功能及产生IL1能力仅有轻微促进作用(P>005),而对被Cyc降低的上述非特异免疫反应,Bru呈剂量依赖性的增强作用(P<005或P<001),作用以10mg·kg-1时最好.结论:Bru在镇痛有效剂量ip时,对小鼠非特异免疫功能有剂量依赖性及功能依赖性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4.
55.
目的评价Tecan Freedom Evolyzer-2200全自动酶联免疫仪与手工操作后BIO-RAD680酶标仪检测临床标本结果的一致性。方法用高浓度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了解仪器的交叉污染情况,采用1IU/mL的HBsAg质控血清检测其孔间重复性和板间重复性,随机抽取50份临床标本经该仪器和手工加样操作BIORAD680酶标仪测定乙型肝炎病毒5项指标,测定结果进行比对。结果经试验该酶联免疫仪器的拖带污染在低水平,与手工操作比对50个项目指标检测结果总的符合率达96.4%。结论该仪器可以满足临床实验需要。 相似文献
56.
支气管哮喘患者死亡原因的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死亡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9年 1月~ 2 0 0 1年12月支气管哮喘死亡患者的情况。结果 死亡 2 0例 ,青壮年占 5 5 % ,在转运途中和急诊室死亡90 % ,其中 5 0 %死于转运途中 ,35 %入急诊室后 2 4h内死亡。住院死亡 10 % ,占进行机械通气 (MV)患者的 11 8%。 2例分别经尸检和临床检查证实合并急性肺水肿。老年患者多合并慢性支气管炎和慢性消耗 ,常因院内感染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结论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主要病死原因是猝死和抢救不及时。老年人合并感染和营养不良以及急性肺水肿也是常被忽视的死亡因素。 相似文献
57.
目的 探讨拟做体外授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妇女的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应对方式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由心理学专业人员分别对99例拟做IVF-ET妇女和98例止常育龄妇女进行测试.结果 ①应对方式问卷中,IVF-ET妇女组的解决问题冈子分明显低于iF常育龄妇女组(t=-2.42,P<0.05),而幻想因子分明显高于正常育龄妇女组(t=2.79,P<0.05);②在SCL-90中IVF-ET妇女组的躯体化、强迫、恐怖、焦虑和精神病性的因子分显著高于正常育龄妇女组(P<0.05,P<0.01).③解决问题与SCL-90总均分旱显著负相关,自责、幻想和退避与SCL-90总均分显著正相关.结论 IVF-ET妇女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心理健康水平与应对方式密切相关,可通过改善她们的应对方式提高她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58.
消化系统肿瘤严重威胁着我国居民健康,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居于我国第二位。研发高效安全的抗肿瘤药物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植物类提取物的抗癌功效已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川芎嗪是活血药川芎的有效成分,其抗肿瘤作用日渐受到关注。从影响肿瘤细胞增殖与凋亡、侵袭与转移、逆转耐药等方面对川芎嗪的抗肿瘤作用进行了综述,为进一步探索川芎嗪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抗癌机制研究和新药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比较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血浆、红细胞内氯氮平及其代谢物浓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 5 9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氯氮平治疗 8周 ,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患者血清、血浆和红细胞内的氯氮平、去甲氯氮平和N 氧化物氯氮平浓度。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血浆、红细胞之间的氯氮平及其代谢物浓度呈两两正相关。血清氯氮平、去甲氯氮平、N 氧化物氯氮平浓度分别比血浆低(11± 13) % ,(15± 17) % ,(2 2± 2 9) % ;红细胞内氯氮平、去甲氯氮平、N 氧化物氯氮平浓度分别为血浆浓度的 (2 7± 5 ) % ,(5 0± 10 ) % ,(2 8± 18) % ;血清、血浆、红细胞内去甲氯氮平 /氯氮平比值分别为(6 2± 17) % ,(6 4± 15 ) % ,(12 1± 2 3) % ,N 氧化物氯氮平 /去甲氯氮平比值分别为 (18± 11) % ,(18±8) % ,(17± 15 ) %。结论 在氯氮平的血药浓度监测中 ,测定血浆浓度可以减少误差 ;红细胞内浓度与血浆浓度相关良好 ,去甲氯氮平在红细胞内分布较多。 相似文献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