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831篇
  免费   6758篇
  国内免费   3927篇
耳鼻咽喉   603篇
儿科学   934篇
妇产科学   627篇
基础医学   4386篇
口腔科学   1297篇
临床医学   7478篇
内科学   6165篇
皮肤病学   587篇
神经病学   1583篇
特种医学   216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0篇
外科学   5731篇
综合类   16259篇
现状与发展   12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6370篇
眼科学   1229篇
药学   7745篇
  95篇
中国医学   6717篇
肿瘤学   3520篇
  2024年   286篇
  2023年   937篇
  2022年   2342篇
  2021年   2897篇
  2020年   2460篇
  2019年   1527篇
  2018年   1563篇
  2017年   1864篇
  2016年   1490篇
  2015年   2736篇
  2014年   3381篇
  2013年   4008篇
  2012年   5790篇
  2011年   6017篇
  2010年   5125篇
  2009年   4479篇
  2008年   4612篇
  2007年   4379篇
  2006年   3881篇
  2005年   3162篇
  2004年   2339篇
  2003年   2048篇
  2002年   1670篇
  2001年   1372篇
  2000年   1044篇
  1999年   570篇
  1998年   269篇
  1997年   234篇
  1996年   204篇
  1995年   156篇
  1994年   151篇
  1993年   83篇
  1992年   88篇
  1991年   75篇
  1990年   60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41篇
  1987年   43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3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6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5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类风湿关节炎中血管生成的分子机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吴丽  魏伟 《中国药理学通报》2004,20(10):1098-1101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滑膜中血管生成增加 ,血管增生是造成滑膜炎 ,血管翳生长 ,骨和软骨破坏及骨赘形成的原因。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组织中有许多促血管生成因子被表达 ,它们在类风湿关节炎血管生成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抑制新生血管生成 ,尤其是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62.
头孢克肟片人体药代动力学和生物等效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头孢克肟供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药代动力学和人体生物等效性。方法用HPLC法测定18名健康受试者随机交叉口服200mg头孢克肟后血药浓度,用3P97进行最佳模型拟合,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不同时间药物在血清中的浓度符合2室模型,计算所得的供试制剂和参比制剂之间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如下:Cmax为2.56±0.69,2.32±0.63 mg·L-1;tmax为3.17±0.66,3.5±0.62h,;tl/2β为3.15±0.49,3.31±0.51 h;AUC0-∞为19.91±5.18,19.09±5.36 mg·h.L-1;供试制剂对参比制剂的生物利用度为(106.22±1 8.48)%。结论供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963.
中药川芎的指纹图谱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对川芎原药材进行了提取处理,水提取物经萃取后获得化学组分。采用高效液相-质谱联用法(HPLC-MS)分析发现,在本实验条件下,用HPLC-MS能对指纹图谱的主要特征峰对应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发现有相同的分子离子峰[M+H]+(m/z 225),易形成碎片离子m/z 207,并进一步阐明洋川芎内酯成分主要碎片离子峰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964.
溴氰菊酯对大鼠脑神经细胞凋亡及Caspase-3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研究Caspase-3在溴氰菊酯(deltamethrin,DM)诱导大鼠脑神经细胞凋亡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成年雄性Wistar大鼠腹腔注射12.5 mg/kg的DM染毒,并分成不同时间观察组;以FACS420型流式细胞仪测定大鼠海马和皮层细胞凋亡率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以四肽化合物Ac-DEVD-pNa为底物测其神经细胞Caspase-3活力。结果 DM染毒后24 h、48 h、5 d组大鼠海马、皮层神经细胞凋亡率[海马:(8.45±1.02)%、(9.44±1.14)%、(7.58±0.75)%,皮层:(7.90±0.49)%、(8.01±0.87)%、(7.97±0.41)%]均高于对照组[海马:(2.97±0.36)%,皮层:(3.50±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5 h组未见明显变化;DM染毒后5、24、48 h,大鼠海马、皮层神经细胞Caspase-3活力(A405nm吸光度值,海马:0.389±0.038、0.472±0.041、0.295±0.049,皮层:0.321±0.068、0.429±0.077、0.344±0.047)与5 d组大鼠海马Caspase-3活力(0.246±0.06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海马:0.184±0.054,皮层:0.198±0.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DM染毒后5、24、48h,大鼠脑组织Caspase-3蛋白表达亦明显高于对照组,5 d组未见明显变化。结论DM可影响大鼠脑海马和皮层神经细胞凋亡率、Caspase-3活力及蛋白表达;Caspase-3活力及蛋白表达升高发生在神经细胞  相似文献   
965.
2003年5月下旬石家庄市某高校发生一起不明原因发热(体温37.5~39℃)病例,伴有咽痛,全身不适症状,后经卖验室检测证实为停乳链球菌感染所致,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患者咽拭子涂抹物17份,未发病人群涂抹物30份,均在采样后即刻划血平板5%CO_237℃培养。检测材料与方法见参考文献[1]。结果从17份患者咽拭子及2份未发病人群咽拭子中均检出形态、菌落特征、生物学性状完全相同的溶血性链球菌。鉴定结果如下:①形态特征:为革兰染色阳性球菌,无芽孢,在1%葡萄糖肉汤培养基中呈长链状排列,  相似文献   
966.
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变迁   总被引:36,自引:8,他引:36  
目的了解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抗生素耐药性变迁. 方法采用纸片扩散确认试验和双纸片协同试验,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 结果 4年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超广谱β-内酰氨酶(ESBLs)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从1999~2002年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总的ESBLs菌的发生率分别为15.9%、14.8%、20.2%、29.6%;产ESBLs菌对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和磺胺类交叉耐药,且呈逐年上升趋势;产ESBLs菌株70%发生于重症监护病房. 结论实验室应尽早开展ESBLs的检测,合理使用抗生素,有效控制ESBLs的传播和流行.  相似文献   
967.
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感染监测及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21  
目的了解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感染的发病情况,探讨其危险因素,以便预防和控制产 ESBLs细菌感染的流行和暴发. 方法分析我院2002年2月~2003年2月间产生ESBLs细菌感染的病例. 结果检出产ESBLs细菌67株,其中肺炎克雷伯菌31株,大肠埃希菌29株,阴沟肠杆菌6株,产酸克雷伯菌1株;分析研究发现,患者长期使用三代头孢菌素、入住ICU、长期住院、转院,免疫功能低下与感染有密切关系. 结论产ESBLs细菌的日益增多,其中以下呼吸道、皮肤粘膜感染较多;与患者病情严重、长期使用广谱高效抗生素、免疫功能低下有关;隔离ESBLs患者、严格控制广谱抗生素的应用、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广泛开展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监测是预防和控制ESBLs细菌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68.
常压低温等离子体APPJ对大肠埃希菌的杀灭机制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初步研究探讨APPJ等离子体对大肠埃希菌的杀灭作用其灭菌机制. 方法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标准株ATCC8099经DBD及RF两种APPJ等离子体处理,研究其存活曲线,进而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其细胞壁、膜等外部结构的变化. 结果两种APPJ等离子体对大肠埃希菌均有较强的杀灭作用,但RF-APPJ的杀灭效果(D值约2s)明显好于DBD-APPJ(D值约10s,前15s内),且大肠埃希菌的细胞壁在APPJ作用下有明显破损. 结论 APPJ氩气常压低温射频等离子体可快速有效地杀灭大肠埃希菌,在消毒灭菌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灭菌机制可能与微生物细胞壁、膜的破裂有关.  相似文献   
969.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特征及其临床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以249例NAFLD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辨证分为湿浊内停证、肝郁脾虚证、湿热蕴结证、痰瘀互结证、脾肾两虚证共5种证型,探讨各中医证型与年龄、性别、BMI及血清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①证型占比:湿浊内停证30.1%,肝郁脾虚证28.1%、湿热蕴结证25.7%、痰瘀互结证8.8%、脾肾两虚证7.2%;②男女比例约1.39∶1,湿热内蕴、湿浊内停证患者以男性为主(P<0.05);肝郁脾虚证者则以女性为主(P<0.01);③湿热内蕴证组ALT升高最为显著,与湿浊内停证、肝郁脾虚证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湿浊内停证TC升高最为显著,与肝郁脾虚证、湿热内蕴证、脾肾两虚证组相比,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NAFLD中医证型以湿浊内停证、肝郁脾虚证、湿热内蕴证最为常见;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湿热内蕴证患者更易出现ALT损伤;湿浊内停证更容易出现TC升高。   相似文献   
970.
  目的  研究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 LM)感染对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 DC)免疫功能的影响,探讨细菌型(WT)和L型(L-form)LM对DC的免疫活化能力差异。  方法  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WT组、L-form组,3组小鼠分别经尾静脉感染PBS液、细菌型LM和L型LM,电镜观察脾脏DC超微结构特征;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脏DC的数量、共刺激分子表达、胞内细胞因子分泌、脾脏T细胞亚群及其活化程度。  结果  透射电镜可观察到对照组小鼠脾脏DC表面有大量丝状伪足,胞浆均匀,细胞核大而偏于一侧;吞噬细菌后,表面丝状伪足减少,胞质内空泡增多;小鼠感染后第1天脾脏中DC绝对值无明显升高或降低(P>0.05),但成熟表型特征性分子表达上调(P < 0.05),L-form感染组DC表面CD80和CD86分子均高于WT组(P < 0.05);小鼠感染LM后TNF-α+DC比例明显升高,L-form感染组分泌TNF-α的DC高于WT组(P < 0.05);感染LM后第7天,3组小鼠脾脏CD4+T细胞和CD8+T细胞在淋巴细胞中所占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L-form组CD69+ T细胞比例高于WT组(P < 0.05)。  结论  L型LM可介导相对高水平的TNF-α,促进DC成熟以增强其抗原递呈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