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2401篇
  免费   48905篇
  国内免费   28926篇
耳鼻咽喉   4890篇
儿科学   7923篇
妇产科学   3736篇
基础医学   31874篇
口腔科学   9332篇
临床医学   58697篇
内科学   44652篇
皮肤病学   5287篇
神经病学   12627篇
特种医学   19986篇
外国民族医学   34篇
外科学   45402篇
综合类   131864篇
现状与发展   120篇
一般理论   16篇
预防医学   53303篇
眼科学   6598篇
药学   58974篇
  771篇
中国医学   49863篇
肿瘤学   24283篇
  2024年   1720篇
  2023年   6064篇
  2022年   15302篇
  2021年   20050篇
  2020年   16879篇
  2019年   9731篇
  2018年   10629篇
  2017年   13865篇
  2016年   10659篇
  2015年   19358篇
  2014年   24763篇
  2013年   30892篇
  2012年   44867篇
  2011年   47279篇
  2010年   41572篇
  2009年   36813篇
  2008年   38793篇
  2007年   38110篇
  2006年   33396篇
  2005年   26559篇
  2004年   19067篇
  2003年   16157篇
  2002年   12784篇
  2001年   11412篇
  2000年   8811篇
  1999年   3895篇
  1998年   1341篇
  1997年   1266篇
  1996年   1122篇
  1995年   904篇
  1994年   857篇
  1993年   540篇
  1992年   676篇
  1991年   563篇
  1990年   504篇
  1989年   428篇
  1988年   345篇
  1987年   338篇
  1986年   300篇
  1985年   223篇
  1984年   154篇
  1983年   139篇
  1982年   94篇
  1981年   75篇
  1979年   73篇
  1972年   41篇
  1965年   42篇
  1964年   41篇
  1959年   63篇
  1958年   5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41.
42.
目的 建立苏州市肺结核发病的SARIMA模型并预测发病,为苏州市肺结核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新)中苏州市2010年1月—2018年12月肺结核月发病数,通过时间序列分析建立SARIMA模型并预测苏州市2019年肺结核的发病情况。结果 苏州市肺结核发病数具有明显的季节周期性,每年的发病最高峰为5月,发病最低谷为2月。苏州市肺结核发病数的最佳拟合模型为SARIMA (0,1,1)×(0,1,1)12,AIC=9.590,SBC=9.644,模型参数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模型残差为白噪声序列,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际值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7.943%,模型预测精度较高。预测苏州市2019年肺结核发病数为3 467例,月发病数平均值为289例,发病水平较2018年略有下降。结论 SARIMA(0,1,1)×(0,1,1)12模型能较好拟合出苏州市肺结核发病数的时间变化趋势,可应用于苏州市肺结核月发病数的短期预测。  相似文献   
43.
发作性睡病是致残性白天睡眠增多的最常见原因之一,其治疗旨在减少白天睡眠增多和猝倒,改善夜间睡眠紊乱、睡眠瘫痪及与睡眠有关的幻觉。2019年,组胺H3受体拮抗剂替洛利生(Pitolisant)和多巴胺及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索利氨酯(Solriamfetol)分别在欧盟和美国上市,前者具有促醒和抗猝倒作用,后者也有促醒作用,且戒断症状和滥用的发生率更低。目前,控释型羟丁酸钠(FT218)、低钠型羟丁酸盐(JZP-258)、选择性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瑞波西汀,又称AXS-12)以及莫达非尼联合氟卡尼制剂(THN102)等药物仍在开发和测试中,均可作为治疗发作性睡病相关白天睡眠增多和猝倒的潜在药物。本文重点介绍这些最近研发的发作性睡病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ADC值与年龄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30例AD患者(AD组)和年龄与之相匹配的30名志愿者(对照组),按年龄段各分为6个亚组[55~59岁(n=3)、60~64岁(n=4)、65~70岁(n=9)、71~74岁(n=5)、75~80岁(n=6)、>80岁(n=3)],测量双侧海马、红核、尾状核、杏仁体、壳核ADC值,并进行配对t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AD组红核左、右侧ADC值有统计学差异(P=0.022)。AD组不同年龄亚组右侧海马、双侧尾状核、右侧壳核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不同年龄亚组双侧海马、壳核、尾状核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D组右侧海马(r=0.615,P<0.001)、右侧壳核(r=0.653,P=0.001)及双侧尾状核(左侧:r=0.397,P=0.030;右侧:r=0.429,P=0.020)ADC值与年龄呈正相关。结论 AD患者右侧海马和壳核、双侧尾状核ADC值随年龄增加而增大。ADC值可为临床预测和早期诊断AD脑内右侧海马和壳核、双侧尾状核神经退行性病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分析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患者的胃肠功能和C反应蛋白所造成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乃是我院肝胆外科于2017年4月-2019年4月期间收治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62例,按照患者就诊的先后顺序对其进行平均分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C反应蛋白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腹腔镜手术组患者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13.6±3.5)小时、肛门排气时间(16.5±2.7)小时以及排便时间(25.7±3.3)小时,均明显少于开腹式手术组患者(P<0.05);腹腔镜手术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45%)明显低于开腹式手术组患者(25.80%)(P<0.05);腹腔镜手术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水平为(10.4±2.5)mg/L,少于开腹式手术组患者(P<0.05)。结论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确认,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可以促使患者的胃肠功能在术后更快的恢复,提高患者的C反应蛋白,从而有效避免患者出现并发症。  相似文献   
46.
目的对比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治疗和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方法纳入本院收治的45例采用PFNA固定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组,研究时间为2017年11月-2018年11月;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2017年11月在我院采用DHS治疗的45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记录两组的相关手术指标,观察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疼痛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研究组(P<0.05)。结论PFNA固定治疗比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更加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借鉴和应用。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急性应激障碍发生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斯坦福急性应激反应问卷对349例脑卒中住院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共163例(46.70%)患者发生急性应激障碍;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性格、是否存在偏瘫及是否吞咽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发生急性应激障碍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脑卒中患者急性应激障碍发生率较高,内向性格及存在偏瘫和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更容易发生急性应激障碍。医护人员应及时为高危患者提供个体化治疗及预见性护理,防止脑卒中患者发生急性应激障碍。  相似文献   
48.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是老年男性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其发病与前列腺慢性炎症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感染因子、尿液返流、代谢综合征、衰老过程和自身免疫应答在内的几种刺激,通过相应分子途径引起前列腺免疫细胞的组织定位和组成成分发生广泛改变,从而导致免疫系统失调,之后引发的组织损伤和缓慢愈合,导致了BPH发生和进展。本文通过总结良性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慢性炎症的相关性的临床研究结果,前列腺免疫细胞在病理生理机制层面与前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抗炎药物对BPH-LUTS的干预作用,以其为BPH-LUTS的药物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9.
观察并评估角膜电刺激对糖尿病大鼠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ION)模型的影响。方法:实验 研究。健康雄性Sparague-Dawley大鼠40只,随机分组后抽出8只作为正常大鼠组。余下32只先予 以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抽出8只作为糖尿病组,余下 24只糖尿病大鼠采用孟加拉玫瑰红联合532 nm激光方法建立AION大鼠模型。将24只造模成功的 AION大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8只,分别为AION模型组,不予任何处理;电刺激组,予以角膜电刺 激(刺激参数为:电流1 mA,频率20 Hz,波宽1 ms/phase,刺激时间1 h,隔日1次,刺激2周);假电 刺激组,电极安放位置与电刺激组相同,仅不接通电源。2周后5组大鼠进行眼底照相、光学相干断 层扫描和视觉诱发电位,然后处死,行视网膜及视神经冰冻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数据采用 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正常大鼠组视盘上半部视网膜厚度为(211±13)μm, 糖尿病大鼠组为(206±16)μm,AION模型组为(240±54)μm,假电刺激组为(216±11)μm,电刺 激组为(198±4)μm,5组视盘上半部视网膜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54,P=0.038)。其中AION 模型组视盘上半部视网膜厚度高于正常组、糖尿病组、电刺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正常组与糖尿病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ION模型组与假电刺激组未见明显差异。视觉诱发电位示 AION模型组N1潜伏期较电刺激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P<0.001);AION模型组P1潜伏 期较正常组、糖尿病组、假电刺激组、电刺激组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1、2.5、2.6、3.2, P<0.05);电刺激组N1-P1波幅大于假电刺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P<0.001)。结论:角膜电 刺激能促进糖尿病大鼠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模型肿胀的视盘变薄,加速视盘水肿的消退,同时在 一定程度上改善视功能。  相似文献   
50.
通过对中医古籍中有关升降散论述的文献梳理,全面探讨其内涵。本方是在大黄、僵蚕为雏形的基础上增加蝉蜕、姜黄而成方,几经易名,终在杨璿《伤寒瘟疫条辨》中为后人所熟知。本方广泛用于治疗瘟疫,以丸剂、散剂为主,方便携带,便于服用;重用大黄旨在祛邪、逐秽;应用时视人之体质强弱和量其毒之轻重而判断用药多寡,并辅以米酒、生蜜等以顾护正气。杨璿将其由治疗“热疫”的专方扩展为治疗“表里三焦大热”的通用方剂,扩大了本方治疗疾病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