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788篇 |
免费 | 1379篇 |
国内免费 | 838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44篇 |
儿科学 | 247篇 |
妇产科学 | 74篇 |
基础医学 | 829篇 |
口腔科学 | 241篇 |
临床医学 | 1805篇 |
内科学 | 1334篇 |
皮肤病学 | 213篇 |
神经病学 | 289篇 |
特种医学 | 528篇 |
外科学 | 1381篇 |
综合类 | 4066篇 |
现状与发展 | 4篇 |
预防医学 | 1715篇 |
眼科学 | 189篇 |
药学 | 1700篇 |
21篇 | |
中国医学 | 1539篇 |
肿瘤学 | 68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4篇 |
2023年 | 206篇 |
2022年 | 520篇 |
2021年 | 588篇 |
2020年 | 515篇 |
2019年 | 246篇 |
2018年 | 314篇 |
2017年 | 399篇 |
2016年 | 300篇 |
2015年 | 590篇 |
2014年 | 735篇 |
2013年 | 974篇 |
2012年 | 1356篇 |
2011年 | 1405篇 |
2010年 | 1256篇 |
2009年 | 1184篇 |
2008年 | 1230篇 |
2007年 | 1116篇 |
2006年 | 926篇 |
2005年 | 763篇 |
2004年 | 562篇 |
2003年 | 465篇 |
2002年 | 357篇 |
2001年 | 334篇 |
2000年 | 286篇 |
1999年 | 103篇 |
1998年 | 21篇 |
1997年 | 27篇 |
1996年 | 22篇 |
1995年 | 29篇 |
1994年 | 17篇 |
1993年 | 16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12篇 |
1985年 | 9篇 |
1979年 | 3篇 |
1964年 | 2篇 |
1962年 | 4篇 |
1960年 | 3篇 |
1959年 | 2篇 |
1958年 | 2篇 |
1957年 | 2篇 |
1955年 | 2篇 |
1954年 | 1篇 |
194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背景与目的 烟囱技术是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中重建左锁骨下动脉(LSA)的方法,Ⅰa型内漏是其主要并发症。裙边型烟囱支架(Longuette?)专为烟囱技术设计,用于重建LSA时降低Ⅰa型内漏。为评估Longuette?烟囱支架联合TEVAR治疗累及LSA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BAD)的疗效,笔者开展了前瞻性、多中心临床试验(PATENCY临床试验)。本研究总结PATENCY临床试验的1年结果和经验。方法 2018年10月—2022年3月,全国26家血管外科中心参与PATENCY临床试验,共纳入150例符合标准的TBAD患者。所有患者均在TEVAR术中采用Longuette?烟囱支架重建LSA。评估患者围手术期和术后12个月的临床效果和不良事件,并分析患者术后1年累积生存率、LSA通畅率和无内漏率。结果 患者年龄30~77岁,平均(54.48±11.12)岁,138例(92.0%)患者合并高血压病;急性、亚急性和慢性TBAD分别占74.7%,17.3%和8.0%。124例(82.7%)患者采用全身麻醉。手术成功率为99.33%(149/150),手术时间(91.67±41.47)min,X线暴露时间(31.36±16.71)min,手术出血量为(71.55±60.40)mL。围手术期内漏发生率为5.33%(8/150),包括Ⅰ型6例、Ⅱ型1例、Ⅳ型1例;1例(0.67%)患者发生Longuette?烟囱支架急性闭塞,再次实施腔内手术后恢复通畅;1例(0.67%)患者术后发生急性脑梗死;2例(1.33%)患者术后发生逆撕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其中1例术后3周死亡。术后30 d死亡2例(1.33%)。142例患者进行了密切随访,随访时间为11.67(5~16)个月。无主动脉支架和Longuette?烟囱支架移位。2例Ⅰ型内漏患者分别于术后6个月和1年进行了再次介入栓塞手术治疗,术后1年随访仍有6例患者有轻微的内漏持续存在,患者TBAD假腔保持稳定,无明显症状,均予以保守治疗。Longuette?烟囱支架内狭窄和闭塞分别发生1例和2例,逆撕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1例,假腔增大,患者均无明显症状,予以保守治疗。无发生脑卒中、截瘫、左上肢缺血等并发症。术后12个月累积生存率、LSA通畅率、无内漏率分别为97.96%、97.96%和91.91%。结论 采用Longuette?烟囱支架在TBAD腔内治疗中重建LSA简便、安全、有效,其能够有效降低围手术期Ⅰa型内漏的发生率,为微创治疗主动脉弓部病变提供新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并建立体检人群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的参考区间.方法 选取北京同仁医院健康体检人群1820例留取的随机中段尿,检测其尿微量白蛋白与尿肌酐并计算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比值,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不同组别结果的分布特征.结果 依性别分组,UACR值男性组明显低于女性组(P<0.01),依年龄分为以下... 相似文献
24.
回顾分析2021年1月至2021年6月我院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北京生物生产)接种后发生的19例急性荨麻疹的临床资料。19例患者中,男8例,女11例,最小年龄18岁,最大年龄60岁。1例患者于疫苗注射后1小时,周身出现红色风团,喉头水肿,轻微憋喘症状,其余18例均于注射疫苗24小时内周身出现风团,瘙痒明显,无发热、关节痛等伴随症状,19例患者给予相应治疗后,均痊愈。 相似文献
25.
26.
喜树碱类药物作为公认抗肿瘤药,其机制与抑制肿瘤细胞DNA复制过程中拓扑异构酶I(topoisomerase I,Topo-I)的活性有关。因此,分裂增殖活跃的肿瘤细胞对该类药物更为敏感。近年来,实验及临床研究均有报道,喜树碱对不具有分裂增生特性的神经元也显示出较明显的毒性作用,可引起神经元凋亡,但其机制目前并不明确。在深入分析喜树碱类药物药理作用的基础上,结合目前其神经毒性的研究进展,提出喜树碱对神经元的毒性机制可能依然与抑制Topo-I活性有关,可能是通过干扰DNA转录过程中Topo-I的活性,导致DNA转录障碍,最终引发神经元凋亡。并在该研究思路的基础上,初步提出下一步的工作设想。 相似文献
27.
目的:采用不同孔径钛铝金属间化合物多孔材料(TAICPM)分离大黄虫丸,探讨经不同孔径TAICPM处理后的大黄虫丸抗动脉血栓形成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选择7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7组,其中正常组、模型组、对照组各10只,TAICPM组40只:1-5μm组、5-10μm组、10-15μm组、15-20μm组,每组各10只。血栓干重、血小板计数、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作为观察指标,评价经TAICPM分离后大黄虫丸抗动脉血栓形成的效果。结果:①对照组及TAICPM组血栓干重、血小板计数明显少于模型组(P<0.05),TXB-2和6-keto-PGF1α也较模型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TAICPM组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TXB-2和6-keto-PGF1α也较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③1-5μm多孔材料组血栓干重明显低于其它3个多孔材料组(P<0.01),血小板计数、TXB-2和6-keto-PGF1α也较其它3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经TAICPM处理后的大黄虫丸在抑制动脉血栓形成方面优于未处理的大黄虫丸,其中孔径为1-5μm的多孔材料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精制大黄(廑)虫丸抗动脉血栓形成作用及机制,观察钛铝金属间化合物多孔材料对药物作用的影响.方法 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大黄(廑)虫丸组、精制方组、多孔材料组,每组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大鼠通过三氯化铁诱导动脉血栓形成模型,大黄(廑)虫丸组给予大黄(廑)虫丸,精制方组大鼠给予精制大黄(廑)虫丸,多孔材料组大鼠给予通过钛铝金属间化合物多孔材料处理的精制大黄(廑)虫丸方药,各给药组根据体重按1ml/100g灌胃,每天2次,共1周;模型组、正常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大鼠颈动脉血管组织病理变化,记录各组大鼠血栓干重,检测血小板计数、血液流变学、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的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大黄(廑)虫丸组、精制方组和多孔材料组血栓干重减轻(P<0.05);多孔材料组较精制方组和大黄(廑)虫丸组血栓干重降低明显(P<0.05).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血小板计数、TXB2水平明显增加,6-keto-PGF1α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大黄(廑)虫丸组、精制方组和多孔材料组均可以明显降低血小板计数和TXB2水平,升高6-keto-PGF1α(P<0.05);多孔材料组较精制方组和大黄(廑)虫丸组降低血小板计数和TXB2水平明显(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液黏度增高、APTT和PTT缩短(P<0.05);与模型组比较,大黄(廑)虫丸组、精制方组和多孔材料组血液黏度降低,APTT和PTT均明显延长(P<0.05).结论 精制大黄(廑)虫丸能明显抑制大鼠动脉血栓形成,能改善血液流变性,明显延长APTT和PTT,其机制可能与升高6-keto-PGF1α的水平、降低TXB2的水平有关.钛铝金属间化合物多孔材料可应用于中药的分离筛选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9.
单细胞测序提供了大量样品测序所不能提供的异质性等信息。然而由于细胞生长发育受多种因素调节,仅依靠基因型或者表型信息无法全面、准确地说明问题。因此,开发单细胞基因组转录组共测定技术为研究基因变异与表型变异间的关系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目前,单细胞基因组与转录组共测定技术主要分为全细胞裂解法(如:G&T-Seq、DR-Seq),细胞膜裂解法(如:SIDR、微流控芯片法)以及其他方法(如:Simul-Seq、Gel-Seq)。本文对这几类技术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0.
乌索酸诱导K562/DNR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体外细胞实验,证实乌索酸对柔红霉素(DNR)诱导的K562耐药细胞株(K562/DNR)有细胞毒和诱导凋亡作用,并摸索出作用的最佳浓度和时间,为乌索酸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利用WST-8分析,研究不同浓度和作用时间的乌索酸对K562/DNR细胞的体外细胞毒作用情况;利用流式细胞仪技术,研究不同浓度和作用时间的乌索酸诱导K562/DNR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乌索酸对K562/DNR细胞增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诱导凋亡作用亦显著,并呈现一定的时间、浓度依赖性。结论乌索酸对于K562/DNR细胞具有确切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