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962篇 |
免费 | 1079篇 |
国内免费 | 58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40篇 |
儿科学 | 114篇 |
妇产科学 | 160篇 |
基础医学 | 1273篇 |
口腔科学 | 261篇 |
临床医学 | 1452篇 |
内科学 | 2053篇 |
皮肤病学 | 299篇 |
神经病学 | 649篇 |
特种医学 | 371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6篇 |
外科学 | 1303篇 |
综合类 | 1796篇 |
现状与发展 | 2篇 |
一般理论 | 2篇 |
预防医学 | 794篇 |
眼科学 | 200篇 |
药学 | 1261篇 |
12篇 | |
中国医学 | 553篇 |
肿瘤学 | 92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1篇 |
2023年 | 169篇 |
2022年 | 418篇 |
2021年 | 542篇 |
2020年 | 401篇 |
2019年 | 372篇 |
2018年 | 419篇 |
2017年 | 389篇 |
2016年 | 354篇 |
2015年 | 532篇 |
2014年 | 598篇 |
2013年 | 653篇 |
2012年 | 802篇 |
2011年 | 854篇 |
2010年 | 551篇 |
2009年 | 465篇 |
2008年 | 636篇 |
2007年 | 692篇 |
2006年 | 723篇 |
2005年 | 605篇 |
2004年 | 402篇 |
2003年 | 430篇 |
2002年 | 336篇 |
2001年 | 249篇 |
2000年 | 269篇 |
1999年 | 285篇 |
1998年 | 201篇 |
1997年 | 182篇 |
1996年 | 125篇 |
1995年 | 112篇 |
1994年 | 89篇 |
1993年 | 54篇 |
1992年 | 119篇 |
1991年 | 72篇 |
1990年 | 74篇 |
1989年 | 39篇 |
1988年 | 57篇 |
1987年 | 52篇 |
1986年 | 40篇 |
1985年 | 35篇 |
1984年 | 20篇 |
1983年 | 18篇 |
1982年 | 13篇 |
1981年 | 21篇 |
1980年 | 11篇 |
1979年 | 21篇 |
1976年 | 15篇 |
1973年 | 9篇 |
1969年 | 7篇 |
1965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探讨等渗盐水雾化吸入诱导排痰对痰培养结果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交叉对照研究的方法,将11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A、B组各55例。A组先常规留取痰标本送检,2h后生理盐水雾化20min诱导留取痰标本;B组先用生理盐水雾化20min诱导留取痰标本,2h后再常规留取痰标本。结果A组常规留取痰标本培养阳性率为36.4%、诱导留取痰标本培养阳性率为63.6%。B组分别为21.8%、52.7%,两组诱导痰标本培养阳性率显著高于常规痰标本培养阳性率(均P〈0.01);两种方法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理盐水诱导排痰方法可提高痰细菌培养的阳性率。且临床操作安全、简单、方便、经济。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高住低练对大鼠骨骼肌PI3K/PKB/mTOR信号通路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8周龄SD大鼠适应训练后,随机分为低住安静组(LC)、低住低练组(LoLo)、高住安静组(HC)和高住低练组(HiLo)。高住组每天低氧暴露12 h(氧浓度13.6%,相当于海拔3500 m),低练组进行35 m/min、1 h/d、5 d/周、共4周的跑台训练。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大鼠腓肠肌PI3K、PKB、mTOR mRNA表达,以双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结果:低氧和运动均显著提高大鼠骨骼肌PI3K和PKB mRNA表达(P<0.01),但低氧和运动无显著交互作用(P>0.05);运动显著提高大鼠骨骼肌mTOR mRNA表达(P<0.01),低氧却显著降低mTOR mRNA表达(P<0.01),且低氧和运动有交互作用,显著降低mTOR mRNA表达(P<0.01)。结论:低氧和运动促进PI3K和PKB基因表达,低氧抑制而运动促进mTOR基因表达;HiLo训练促进PI3K和PKB基因表达,却抑制mTOR基因表达。不同条件下PI3K/PKB/mTOR信号通路基因表达水平不一致。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回顾性分析血清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pANCA)和抗酿酒酵母抗体(AScA)的表达在炎症性肠病(IBD)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间接免疫荧光生物薄片(IIFT)法检测97例IBD患者血清pANCA、ASCA表达,其中86例溃疡性结直肠炎(UC)列入UC组,11例克罗恩病(CD)列入CD组,另设36例结肠镜检查正常者为对照组.结果 pANCA在UC、CD和对照组的阳性率分别为27.9%、0%和0%,UC组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1);ASCA在CD、UC和对照组的阳性率分别为36.4%、4.7%和0%,CD组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1).86例UC患者中,重度UC 23例(26.7%),其中pANCA 6例(26.1%),ASCA 2例(8.7%),pANCA /ASCA 1例(4.4%),轻、中度UC 63例(73.3%),其中pANCA 18例(28.6%).重度与轻、中度UC患者pAN-CA表达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11例CD患者中,重度CD 4例(36.4%),其中ASCA 3例(75.0%),轻、中度CD 7例(63.6%),其中ASCA 1例(14.3%).重度CD患者ASCA阳性率明显高于轻、中度CD患者(P<0.05).结论 ASCA、pANCA两种血清标志物对诊断UC和CD具有一定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eceptor for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RAGE)在远端缺血后适应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中的作用。方法:将34只8~9周龄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Sham组)、FPS?ZM1对照组(FZM1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FPS?ZM1干预组(FZM1+IR组)、远端缺血后适应组(RIPostC+IR组)和FZM1+远端缺血后适应干预组(FZM1+RIPostC+IR组)。通过结扎左冠状动脉,建立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小鼠心超仪检测小鼠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和左室缩短分数(left ventricular fractional shortening,LVFS),运用酶联免疫分析(ELISA)法和蛋白印迹法检测炎症因子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6)、核因子(nudear factor,NF)?κB P65蛋白、RAGE蛋白。结果:①与IR组相比,RIPostC能显著增加LVEF(P < 0.01)和LVFS(P < 0.01)。②与IR组相比,RIPostC能显著降低RAGE(P < 0.001)的表达。③与IR组相比,RIPostC能显著减少NF?κB P65(P < 0.001)和IL?6(P < 0.001)的表达。结论:RIPostC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该作用可能通过抑制RAGE的表达进而降低炎性反应而实现。 相似文献
105.
可调节加压抗旋式骨折整复器治疗股骨颈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介绍自行研制的可调节加压抗旋式骨折整复器及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该整复器治疗新鲜股骨颈骨折72例,对其临床资料及整复器的结构特点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72例均获随访,时间2-4年。按马元璋疗效评定标准,优62例(86.1%),良10例(13.9%)。骨折均愈合,无股骨头坏死或塌陷。结论 该整复器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新鲜股骨颈骨折,对骨折的固定既可加压抗旋,又可上下调节,简单易行,创伤小,便于推广。 相似文献
106.
107.
目的探讨护理交流委员会在提高护士人际沟通及交流能力中的作用。方法建立护理交流委员会,通过培训、角色体验、开展医院不同部门间员工的交流活动,提高临床护士的沟通能力。结果交流委员会开展的各种活动,提高了患者满意度,促进了护理人员与药技人员、医生之间的理解、合作。结论护理交流委员会的工作能提高护士与患者交流技能,加强护士与医院各部门人员之间的沟通协作,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护士职业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8.
109.
Amplatz血栓消融术治疗大块肺栓塞——附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Amplatz血栓消融器治疗大块肺栓塞(PE)的可行性。方法 对2例年轻男性经溶栓无效或贻误有效溶栓时机的大块PE患者行Amplatz血栓消融术。结果 术后肺血流灌注亚急性PE患者明显改善,慢性PE再发患者略有改善。前者PaQ2由术前53.8mmHg升至67.3mmHg,2个月后升至80.0mmHg。7个月后核素肺灌注显像大致正常。后者术中症状明显减轻,术后PaO2由66.4mmHg升至83.6mmHg。3个月后,肺动脉压由53.5mmHg降至24mmHg。仅1例术中轻微左侧胸痛。结论 对大块亚急性PE患者实施Amplatz血栓消融术技术上可行,但需进一步评价。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体外修复重建受损或畸形供肾血管对肾脏移植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对11例供。肾有血管损伤或畸形的肾移植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以同期进行的20例正常供肾肾移植病例作为对照组。体外血管重建的方法包括动脉端端吻合(3例)、端侧吻合(3例)、侧侧共干吻合(2例)、利用供体或受体髂动脉及其分支合并及延长供。肾动脉(3例)。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年,两组患者均存活;血管重建组2例而对照组3例患者术后新出现高血压或高血压加重(P=0.595),但未发现移植肾动脉狭窄;血管重建组和对照组术后肾功能延迟恢复发生率为27.3%和20%(P=0.484),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1%和10.0%(P=0.719);术后1年两组内有移植肾患者的血肌酐水平分别为(110±21)和(107±23)9μmol/L(P=0.664),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选择合适方法进行体外修复重建供肾受损或畸形的血管,不会影响肾移植的效果,并可以大大提高供体器官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