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533篇
  免费   6304篇
  国内免费   4754篇
耳鼻咽喉   678篇
儿科学   837篇
妇产科学   693篇
基础医学   7250篇
口腔科学   988篇
临床医学   9520篇
内科学   9028篇
皮肤病学   756篇
神经病学   3314篇
特种医学   2841篇
外国民族医学   34篇
外科学   6561篇
综合类   14881篇
现状与发展   20篇
一般理论   5篇
预防医学   5807篇
眼科学   1874篇
药学   8117篇
  89篇
中国医学   4270篇
肿瘤学   5028篇
  2024年   141篇
  2023年   725篇
  2022年   2307篇
  2021年   3136篇
  2020年   2501篇
  2019年   2082篇
  2018年   2073篇
  2017年   2218篇
  2016年   1959篇
  2015年   3094篇
  2014年   4126篇
  2013年   4093篇
  2012年   5967篇
  2011年   6538篇
  2010年   4728篇
  2009年   3894篇
  2008年   4646篇
  2007年   4326篇
  2006年   4209篇
  2005年   3619篇
  2004年   2659篇
  2003年   2545篇
  2002年   2179篇
  2001年   1681篇
  2000年   1429篇
  1999年   1206篇
  1998年   766篇
  1997年   754篇
  1996年   539篇
  1995年   493篇
  1994年   464篇
  1993年   266篇
  1992年   271篇
  1991年   247篇
  1990年   135篇
  1989年   117篇
  1988年   136篇
  1987年   95篇
  1986年   55篇
  1985年   49篇
  1984年   40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6篇
  1974年   6篇
  1972年   4篇
  194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 研究反义寡核苷酸 (ODN)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 (RPE)细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人工合成反义ODN经阳性脂质体包裹后转染人RPE细胞。采用半定量RT PCR法与ELISA法检测EGFR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显示转染反义ODN 2 4h后 ,EGFRmRNA的表达抑制率为 35 .2 % ,EGFR蛋白抑制率为 6 6 .4 5 % .4 8h后 ,反义EGFRODNs对EGFR的表达抑制作用消失。结论 EGFR反义ODN可抑制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EGFR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992.
孙刚  王竫华 《眼科新进展》2004,24(2):150-152
青光眼性损伤的形态学特征及病理机制 ,在视网膜节细胞水平及视神经水平已得到广泛研究 ;最近研究表明 ,青光眼对外侧膝状体、视皮质等中枢视路也存在相应损伤 ,并且提示青光眼的中枢损伤可能参与视功能状态的进一步恶化。我们对近年来青光眼中枢损伤的病理形态学及病理机制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探讨IL 1β在实验性视网膜脱离及复位状态下的表达改变及在实验性视网膜脱离中可能起到的作用。方法 应用HealonGV (14 g·L-1透明脂酸钠 )注入SD大鼠的视网膜下。放射免疫法检测脱离后不同时间点及复位后视网膜神经上皮的IL 1β蛋白含量。通过免疫组化定位IL 1β的表达。应用图像分析系统分析脱离区色素上皮、未脱离区及复位区色素上皮IL 1β表达的差异。 结果 在正常情况下 ,视网膜不表达IL 1β。视网膜脱离后表达于Muller细胞、胶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及色素上皮细胞的胞浆。IL 1β的表达在视网膜神经上皮于脱离后的第 7天达到高峰 ,然后下降。只要视网膜脱离存在 ,IL 1β的表达将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上。视网膜复位后 ,视网膜神经上皮IL 1β的表达比未复位组下降。在色素上皮 ,IL 1β在脱离区的表达明显高于未脱离区及复位区。 结论 视网膜神经上皮与色素上皮之间的脱离导致视网膜表达IL 1β ,视网膜复位时表达下降。IL 1β是视网膜脱离过程中起关键因素的因子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探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眼部血流动力学以及高血压对其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为我院确诊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 4 9例 4 9眼 ,其中 19例有全身高血压病史。根据是否合并高血压分为 2组 ,应用彩色多普勒成像技术检测眼动脉 (OA)、视网膜中央动脉 (CRA)和后短睫状动脉 (SPCA)的血流动力学指标 ,取年龄相匹配的正常人 18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青光眼患者的CRA及SPCA的收缩期峰值流速 (PSV) ,分别为 (7.6 4cm·s-1± 2 .6 0cm·s-1,9 2 1cm·s-1± 1.16cm·s-1)、舒张期血流速度 (EDV )(2 .0 4cm·s-1± 0 .95cm·s-1,2 .98cm·s-1± 0 .88cm·s-1)及平均流速 (MV) (3.87cm·s-1± 1 34cm·s-1,4 92cm·s-1±1 12cm·s-1)均低于正常对照组 ,阻力指数 (RI) (均为 0 70±0 0 6 )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合并高血压的青光眼患者CRA及SPCA的PSV(9 4 5cm·s-1± 2 38cm·s-1,10 2 3cm·s-1±1 2 5cm·s-1)、EDV(3 0 8cm·s-1± 1 12cm·s-1,3 5 2cm·s-1± 1 10cm·s-1)和MV (4 92cm·s-1± 1 5 2cm·s-1,5 5 4cm·s-1± 1 2 6cm·s-1)明显高于非高血压的青光眼患者。结论 青光眼患者的球后血管的血流速度明显下降 ;无高血压的青光眼患者的血流速度低于合并全身高血压的青光眼患者。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探讨银杏叶提取物 (达那康 )对视网膜脱离术后视网膜功能改变的干预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将 5 0例 ( 5 0眼 )视网膜脱离患者分为达那康用药组和对照组。应用视网膜电流图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观察术后第 1、2、4和第 8周视网膜功能和形态的改变。结果 视网膜脱离术前对照组和用药组的年龄、性别和视网膜脱离病程均具有可比性。与术后第 1周的ERGb波相比较 ,用药组第 2周ERGb即有显著的改变 ,而对照组在第 8周ERGb波才有显著的改变。OCT检查黄斑部视网膜厚度的改变用药组在术后第 4周才有显著的改变 ,而对照组在术后第8周才有显著的改变。结论 达那康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视网膜脱离术后视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探讨orbscan Ⅱ的测量误差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使用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测量lasik 113例226眼及lasek 14例27眼,使用orbscan Ⅱ系统和A超角膜测厚仪,分别于手术前及手术后1月测量角膜厚度、角膜曲率及角膜后表面屈光力。并对测量值进行分析。结果 lasik组和lasek组,Orbscan Ⅱ术前测量的角膜厚度均较A超值高,而术后均较A超值低;术后lasik组和lasek组的角膜后表面屈光力较术前均有增加.结论 Orbscan Ⅱ测量的准确性较高,但对于角膜较薄的患眼,要进行测量误差的校正。  相似文献   
997.
眼眶外伤的CT表现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评价眼眶外伤的CT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55例眼眶外伤均行眼眶横断位及部分行冠状位扫描CT检查。结果 55例全部呈现眶壁骨折。有的尚伴有邻近部位或颅脑的损伤及骨折。尚有眼球突出、复视、视力丧失等表现。结论 眶CT改变和临床表现密切相关,具有重要的早期诊断价值。眼外伤后应及时施行眼部CT检查。  相似文献   
998.
外伤性眼内炎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外伤性眼内炎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效果 ,并分析相关因素。方法 因外伤性眼内炎接受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 2 1例 ( 2 1眼 ) ,其中硅油填充 18眼 ,C3 F8填充 2眼 ,无填充物 1眼。术前视力光感至 0 1。眼压平均为 7mmHg( 5~ 2 5mmHg) ( 1mmHg =0 13 3kPa)。平均随访 18月 ( 3~ 43月 )。结果 术后视力无光感至 0 8,视力提高 15眼 ( 71 43 % ) ,不变 4眼( 19 95 % ) ,视力下降 2眼 ( 9 42 % )。眼压平均为 18mmHg( 10~ 2 2mmHg) ,显著高于术前眼压 (P <0 0 5 )。并发症主要包括前房炎性渗出 ( 19眼 ) ,术后短暂高眼压 ( 4眼 ) ,视网膜脱离 ( 3眼 ) ,眼球萎缩 ( 2眼 )。结论 玻璃体切除手术是治疗外伤性眼内炎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9.
玻璃体切割手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玻璃体切割手术对角膜内皮细胞影响的相关因素。 方法 回顾分析21 3例玻璃体切割手术患者213只眼手术前及手术后1周、1、3个月时角膜内皮镜检查结果。其中单纯玻璃体切割手术78只眼,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白内障摘除手术135只眼;硅油填充34只眼,C3F8填充53只眼,无眼内填充物者126只眼。 结果 单纯玻璃体切割组、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摘除后囊完整组手术前后不同时期角膜内皮细胞数差异无显著性的意义(P均>0.05);无后囊且眼内填充C3F8或硅油组手术后较手术前角膜内皮细胞数明显减少,其差异有显著性的意义(P<0.05)。 结论 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摘除且晶状体后囊不完整者,眼内填充C3F8或硅油对角膜内皮细胞有一定的损伤作用。(中华眼底病杂志,2004,20:101-103)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探讨P13K抑制剂Wortmannin、P38 MAPK抑制剂SB202190及ERK1/2抑制剂PD98059对表皮生长因子(EGF)诱导的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VSMCs)迁移的影响.方法 以1%FCS血清孵育为对照,用EGF(10ng/ml)刺激,平行加入PD98059(PD组)、SB202190(SB组)和Wortmannin(WT),划痕损伤实验分析VSMCs迁移情况.结果 划痕后24 h,EGF组VSMCs迁移较对照组明显(P<0.01),WT组、SB组及PD组与EGF组相比都明显抑制VSMCs迁移(P<0.01),但三个抑制剂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划痕后30 h,EGF组VSMCs迁移仍较对照组明显(P<0.01),WT组、SB组及PD组与EGF组相比则明显抑制VSMCs迁移(P<0.01),且三个抑制剂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SB组较WT组和PD组抑制VSMCs的迁移更明显(P<0.01).结论 EGF诱导VSMCs迁移可能通过P13K、P38 MAPK及ERK1/2途径起作用,且P38 MAPK途径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