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1008篇 |
免费 | 3661篇 |
国内免费 | 171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26篇 |
儿科学 | 452篇 |
妇产科学 | 121篇 |
基础医学 | 1939篇 |
口腔科学 | 518篇 |
临床医学 | 3650篇 |
内科学 | 2652篇 |
皮肤病学 | 339篇 |
神经病学 | 583篇 |
特种医学 | 1516篇 |
外科学 | 2913篇 |
综合类 | 8518篇 |
现状与发展 | 13篇 |
预防医学 | 3794篇 |
眼科学 | 432篇 |
药学 | 3674篇 |
49篇 | |
中国医学 | 3611篇 |
肿瘤学 | 127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1篇 |
2024年 | 512篇 |
2023年 | 609篇 |
2022年 | 1258篇 |
2021年 | 1415篇 |
2020年 | 1275篇 |
2019年 | 756篇 |
2018年 | 680篇 |
2017年 | 930篇 |
2016年 | 694篇 |
2015年 | 1267篇 |
2014年 | 1561篇 |
2013年 | 1985篇 |
2012年 | 2952篇 |
2011年 | 2969篇 |
2010年 | 2721篇 |
2009年 | 2428篇 |
2008年 | 2484篇 |
2007年 | 2248篇 |
2006年 | 2007篇 |
2005年 | 1618篇 |
2004年 | 1044篇 |
2003年 | 915篇 |
2002年 | 646篇 |
2001年 | 624篇 |
2000年 | 465篇 |
1999年 | 131篇 |
1998年 | 26篇 |
1997年 | 26篇 |
1996年 | 24篇 |
1995年 | 15篇 |
1994年 | 13篇 |
1993年 | 14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14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5篇 |
1982年 | 1篇 |
1959年 | 2篇 |
1956年 | 1篇 |
1953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血管新生与脑缺血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缺血后,由于缺血、缺氧引起神经细胞变性、坏死,而导致神经功能缺损。因此,尽快恢复缺血区的血液供应,对缺血后神经功能的恢复至关重要。血管新生(angiogenesis)是改善脑组织血流供应的一种有效方法,对卒中患者的预后十分关键,也是近年来卒中研究的热点之一。现就近年来有关脑缺血后血管新生的研究作一总结。 相似文献
32.
目的比较筛查新生儿苯丙酮尿症(PKU)的2种检测苯丙氨酸(Phe)的方法——细菌抑制法(B IA)和荧光法。方法参加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质量评价,分析B IA和荧光法的批内、批间误差及相对偏差,比较2种方法的结果。结果用CDC质控品测得BIA批内变异系数(CV)为14.29%,荧光法为5.85%;用不同浓度质控品测得B IA批间CV分别为25.34%、20.86%、34.78%和25.72%,荧光法为16.46%、13.22%、19.53%和15.41%;B IA的PKU阳性检出率为5.04/10万,荧光法为7.79/10万。结论荧光法较B IA具有更灵敏、准确、可定量、费时少的优点,国内今后应顺应其发展趋势,普及推广运用荧光法筛查新生儿PKU。 相似文献
33.
霍奇金淋巴瘤病理学方面的进展包括分类和R -S细胞的来源 ,其病因还不清楚 ,主要是与EBV感染有关 ,也有EBV阴性且其他一系列病毒也阴性的报道。尽管HL的发生率低于NHL ,但误诊率在国内、外报道均很高 ,故就其病因、发病机理及诊断等问题作以论述 相似文献
34.
目的对比宫腔镜检查(HS)与阴道超声检查(TVS)诊断子宫腔内病变的价值。方法对235例患者同时采用HS和TVS,并与最后的病理结果对照。结果HS对子宫内膜息肉和子宫内膜增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94.37%、81.7%和90.74%、98%;均高于TVS的71.2%、63%和77.2%、94%。TVS对子宫内膜癌诊断的敏感性是100%,高于HS的敏感性84.62%,但其特异性仅为66.67%,低于HS的敏感性91.67%。结论HS结合直视下活检是宫内疾病诊断的金标准。而TVS因其无创、低价、重复性好,可作为初筛方法。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稀释造影剂增强的Dyna CT评估直接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direct carotid-cavernous fistula,DCCF)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16例外伤性单瘘口DCCF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3D旋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及稀释造影剂增强的Dyna CT对DCCF的诊断价值,包括对瘘口、软脑膜静脉逆流、引流静脉及海绵窦分隔信息的展示.结果 与3D-DSA相比,Dyna CT多显示了15例(93.75%)患者的21个信息,包括显示瘘口8个,软脑膜静脉的逆向引流2个,引流静脉2个,海绵窦分隔9个.其中,在显示瘘口及海绵窦分隔方面,Dyna CT与3D-DS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显示软脑膜静脉的逆向引流和引流静脉方面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3DDSA相比,Dyna CT能更有效地显示DCCF的瘘口及海绵窦分隔,利于指导其临床诊治.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肾集合管癌的CT表现,以加深对肾集合管癌的认识,提高肾集合管癌CT诊断的准确性.方法:结合相关文献,回顾性分析两例病理确诊的肾脏集合管癌病人的临床及CT影像资料.结果:病例1 CT表现为:左肾上极一低密度病灶,边界不清,最大层面约70 mm×62 mm,其内多发钙化灶,增强后病灶轻度强化;另见左肾门旁淋巴结肿大,最大直径约24 mm,增强后环形强化.病例2 CT表现为:右肾下极一低密度灶,边界不清,最大层面约53 mm×48 mm,其内多发钙化灶,增强三期病灶CT值稍有变化,考虑病灶有轻度强化,另见多发腹膜后淋巴结肿大,最大直径约30 mm.结论:肾集合管癌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充分认识到这些特征性有助于提高该病的CT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外伤性硬膜下积液形成机制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通过采用脑室镜观察假膜腔、病理特点和对手术组和非手术组脑容积变化进行分析后推测硬膜下积液机制,根据推测机制采用小骨窗开颅明胶海绵填塞增加假膜壁层脏层粘连而消灭死腔治疗硬膜下积液,术前术后对IL-6和IL-8检测评价手术效果。结果脑中线移位、基底池受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萎缩、蛛网膜下腔出血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脑容积与硬膜下腔之间压力不平衡导致脑脊液通过撕裂蛛网膜进入硬膜下腔,采用小骨窗开颅明胶海绵填塞治疗慢性硬膜下积液有效率为93%,术后IL-6和IL-8因子浓度高于术前(P0.05),在长期随访中所有病例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小骨窗开颅明胶海绵填塞增加假膜壁层脏层粘连治疗硬膜下积液是一种安全、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8.
目的以中国汉族癫痫儿童为研究对象,探讨多药耐药基因1(MDR1)基因C3435T和C1236T多态性对抗癫痫药苯巴比妥药物浓度的影响。方法符合癫痫诊断标准的癫痫患者90例,服用苯巴比妥,抽取受试者外周静脉血,采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对服用苯巴比妥癫痫患者进行MDR1基因C3435T和C1236T分型,同时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苯巴比妥的血清浓度,比较不同基因型间苯巴比妥(PB)血清浓度差异。结果 MDR1基因C3435T多态性中,PB在基因型CT、CC和TT基因型中血清浓度分别为7.02±0.89μg·m L-1,8.12±1.0μg·m L-1,6.32±0.78μg·m L-1;3基因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DR1基因C1236T多态性中,苯巴比妥在CT、CC和TT基因型血清浓度分别6.72±0.91μg·m L-1,7.13±0.8μg·m L-1,8.2±0.63μg·m L-1;3基因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DR1基因C3435T和C1236T多态性不影响抗癫痫药苯巴比妥药物浓度。 相似文献
39.
目的研究与分析品管圈活动在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构建品管圈活动小组,明确活动主题,调查分析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相关情况,针对其所存问题,制定相应的对策且予以实施。结果经品管圈活动的应用,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饮食依从性、SAS以及SDS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应用前后数据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分娩率和纯母乳喂养率明显上升。结论从本次研究的结果来看,在改善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饮食依从性中应用品管圈活动,不仅可有效提高患者饮食依从性,改善患者SAS和SDS评分,提高阴道分娩率和纯母乳喂养率,同时还可进一步提高医护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增强其综合素质和实践操作能力。 相似文献
40.
??OBJECTIVE To research the effect of new L-phenylalanine derivatives on acetylcholinesterase(AChE) activity. METHODS New L-phenylalanine derivatives were synthesized from substituted 2-bromo-1-acetophenones by four steps reaction, and their inhibitory activities on AChE were measured by Ellman method in vitro. RESULTS The evalu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most derivatives possessed AChE inhibitory effect and the activity of compound 8b was the most potent with an IC50 value of 8.73??10-6 mol??L-1, which was more potent than that of rivastigmine; moreover, compound 8b had no inhibitory activities to BuChE. CONCLUSION The inhibitory activities of new L-phenylalanine derivatives on acetylcholinesterase are worth studying further.
相似文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