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981篇
  免费   5306篇
  国内免费   3216篇
耳鼻咽喉   500篇
儿科学   1173篇
妇产科学   241篇
基础医学   3214篇
口腔科学   1067篇
临床医学   6521篇
内科学   4538篇
皮肤病学   487篇
神经病学   1009篇
特种医学   1792篇
外科学   5106篇
综合类   15392篇
现状与发展   10篇
预防医学   6030篇
眼科学   631篇
药学   6396篇
  79篇
中国医学   5357篇
肿瘤学   1960篇
  2024年   235篇
  2023年   654篇
  2022年   1645篇
  2021年   2124篇
  2020年   1805篇
  2019年   921篇
  2018年   1059篇
  2017年   1494篇
  2016年   1091篇
  2015年   2003篇
  2014年   2642篇
  2013年   3264篇
  2012年   4725篇
  2011年   5139篇
  2010年   4874篇
  2009年   4535篇
  2008年   4529篇
  2007年   4109篇
  2006年   3767篇
  2005年   3027篇
  2004年   2067篇
  2003年   1642篇
  2002年   1242篇
  2001年   1176篇
  2000年   861篇
  1999年   345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80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3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4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6篇
  1957年   13篇
  1956年   9篇
  1955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目的 研究Ki67、P53及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在大肠肿瘤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大肠肿瘤癌变的关系及作为早期癌变生物学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测定正常大肠黏膜、大肠息肉及大肠癌组织标本中Ki67、P53及MVD值,共80例,分析其变化规律及相关性。结果 在正常黏膜、大肠息肉、大肠癌组中的Ki67标记指数逐渐增高(分别为11.00±10.70、39.64±17.70、52.96±26.4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001)。正常黏膜组P53蛋白均为阴性,大肠癌组P53蛋白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息肉组(P=0.0001)。Ki67、P53蛋白表达与性别、年龄、病程、病变部位、大小、大肠癌的病理类型、Dukes分期均无相关性。正常黏膜、大肠息肉、大肠癌组的MVD值(14.80±5.10、19.70±7.84、36.56±20.40)逐渐上升,3组差别显著(P=0.0001)。大肠癌中Dukes C、D期的MVD值(40.56±3.49)明显高于A、B期(29.50±2.45)(P=0.016)。Ki67与P53在各种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5149,P=0.015)。联合检测Ki67及P53鉴别大肠良恶性病变的敏感度(70.37%)低于单侧Ki67(96.30%),但特异度(94.34%)明显增高。结论 Ki67标记指数可反映细胞增殖状态,指数高的大肠腺瘤易发生癌变。MVD值高的大肠癌易发生转移,MVD可作为判断大肠癌预后的参考指  相似文献   
162.
目的 :研究氯化锂 (LiCl)在体外对K5 6 2白血病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液体培养试验 ,四唑盐 (MTT)比色试验 ,集落培养试验为指标观察LiCl对K5 6 2细胞增殖的影响 ,采用DNA片段凝胶电泳及细胞形态学改变为指标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①不同浓度的LiCl(10~ 5 0mmol/L)对K5 6 2细胞具有抑制增殖的作用 ,这种增殖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关系。②在LiCl(30mmol/L)作用下 ,K5 6 2细胞形态学上可见凋亡细胞 ,且DNA琼脂糖凝胶电泳谱可见“梯形带”(DNAladder)。结论 :LiCl能抑制K5 6 2白血病细胞增殖和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163.
磁共振灌注成像在脑胶质瘤中的应用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评价磁共振 (MR)灌注成像在脑胶质瘤病理分级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对 2 8例脑胶质瘤患者术前行MR灌注成像 ,采用GRE EPI序列 ,重建相对脑血容量 (rCBV)彩图后 ,以肿瘤对侧对应部位和对侧正常脑白质为参照 ,分别计算出肿瘤最大rCBV1及rCBV2 ,并与病理学分级进行对照分析。 结果 :低、高度恶性胶质瘤的最大rCBV1值分别为 1.38± 0 .36和 4 .32± 3.4 1,最大rCBV2值分别为 2 .83± 0 .76和 9.71± 6 .2 3;低、高度恶性胶质瘤的rCBV1或rCBV2值与病理分级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另外 ,rCBV1、rCBV2间有高度相关性 (r =0 .736 ,P <0 .0 0 1)。 结论 :MR灌注成像对脑胶质瘤的术前分级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4.
神经电生理检测对多灶性运动神经病诊断价值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查在多灶性运动神经病(MMN)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6例MMN患者及16名健康对照进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检查,记录刺激引出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的波幅、波宽、面积、位相和时限,进行对比分析,判定是否有运动神经传导阻滞(CB)或暂时性离散(TD),并有选择性地进行常规肌电图检查。结果16例患者均可见有一根以上运动神经或至少一根运动神经的一个以上部位出现CB或CD。其中13例双上肢正中神经,尺神经出现CB,3例以正中神经、尺神经的远端出现CB首发,随病情进展出现下肢腓深神经CB。仅有2例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稍有减慢,波幅略有降低。16例患者神经受累区域以下所支配肌肉肌电图检查见有神经源性损害。结论MMN是一种以远端神经受累为主的不对称性周围神经病,神经电生理检查对诊断和鉴别诊断.MMN起重要作用,CB是MMN的主要神经电生理表现。  相似文献   
165.
目的探讨超排卵周期中血清雌、孕激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与临床妊娠率的关系。方法56例不孕患者经普通IVF-ET(包括ICSI)过程,于注射FSH或HMG(启动日)、启动后4~7天、注射HCG日测定血清雌、孕激素、FSH、LH水平,于停经后6~8周行腹部B超检查示宫腔内孕囊存在并伴HCG上升则确认为临床妊娠。将临床妊娠组(23例)及非临床妊娠组(33例)的上述3日雌、孕激素、FSH、LH水平作一回顾性的分析对比。结果雌、孕激素、FSH水平随周期天数增加而增加,LH水平随周期天数增加而减少;临床妊娠组比非临床妊娠组雌、孕激素、FSH、LH水平略低,以HCG日较为明显,但两组雌、孕激素、FSH、LH水平间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IVF周期中, 临床妊娠率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雌,孕激素的水平对胚胎着床的影响将有待我们提高样本量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6.
金尔伦治疗急性颅脑损伤的剂量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金尔伦(盐酸纳洛酮)在治疗大鼠液压脑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和病理损害程度的剂量效应.方法将104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伤后早期分别腹腔注射0.03 mg/Kg(小剂量组)、0.3 mg/Kg(中剂量组)、3 mg/Kg(大剂量组)金尔伦和等量生理盐水(对照组),连续7 d.结果中、大剂量组动物伤后脑神经功能恢复、脑水肿减轻程度及光、电镜检查显著优于对照组及小剂量组.结论伤后早期使用中剂量和大剂量金尔伦(盐酸纳洛酮)对大鼠液压颅脑损伤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7.
采用连续延伸PCR方法克隆到粗糙脉孢菌(Neurospora crassa)漆酶基因,并将其克隆到表达载体pPIC9k,重组质粒经线性化、电激转化Pichia pastoris KM71,部分阳性克隆的PCR结果表明:漆酶基因已整合到巴斯德毕赤酵母染色体上,重组菌经甲醇诱导后3~5d产漆酶量最高,为2-3U/mL。  相似文献   
168.
静脉肾盂造影病人肠道准备中的整体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静脉肾盂造影术(IVP)前行肠道准备病人实施整体护理和常规健康指导的临床效果。方法对96例IVP术前行肠道准备病人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48例)实施整体护理,对照组(48例)进行常规健康指导。结果两组肠道准备效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病人满意度(93.8%)与对照组(72.9%)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可以明显提高护理质量,增加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9.
伴有炎性改变的腓骨肌萎缩症二例病理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报道2例经基因诊断明确的腓骨肌萎缩症患者的病理特点.方法 对2例经基因诊断明确为连接蛋白32(connexin 32,Cx32)基因突变所致的腓骨肌萎缩症患者进行腓肠神经和腓肠肌活检,肌肉切片采用HE染色,腓肠神经半薄切片采用美蓝染色,另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腓肠神经是否有炎症细胞浸润.所用抗体为抗CD68抗体和抗白细胞共同抗原(LCA)抗体.结果 2例患者腓肠肌活检均可见肌间质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脂肪增生.腓肠神经半薄切片未见明显洋葱球样结构形成,可见有髓纤维密度明显减少,大量薄髓鞘有髓神经纤维和有髓神经纤维再生簇形成.免疫组织化学见2例患者腓肠神经CD68和LCA表达均呈阳性.结论 腓骨肌萎缩症患者可表现为炎性病理改变,临床上要注意与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等鉴别.  相似文献   
170.
茶氨酸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观察茶氨酸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为临床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24只健康家兔随机分为四组:假手术组、脑缺血组、茶氨酸予处理组和茶氨酸治疗组。麻醉后分离血管,采用基底动脉、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制备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假手术组仅分离动脉不结扎,予处理组在缺血前应用茶氨酸,治疗组在缺血后应用茶氨酸,缺血组不作特殊药物处理。各组分别在规定时间点即缺血前、再灌注后30min、1h、2h采血测定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取脑组织活检观察超微结构,处死动物测定脑含水量。结果茶氨酸予处理组和治疗组以上各项指标均较脑缺血组有显著的改善,提示茶氨酸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实验还显示茶氨酸予处理组在再灌注30min时NSE含量与假手术组比较无差异,提示用茶氨酸予处理后可能使缺血后脑损害的发生延迟,为进一步的治疗争取了宝贵时间。结论茶氨酸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