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593篇
  免费   12935篇
  国内免费   8468篇
耳鼻咽喉   1421篇
儿科学   2090篇
妇产科学   1144篇
基础医学   8917篇
口腔科学   2689篇
临床医学   15884篇
内科学   12521篇
皮肤病学   1428篇
神经病学   3538篇
特种医学   5566篇
外国民族医学   12篇
外科学   12499篇
综合类   33044篇
现状与发展   30篇
一般理论   3篇
预防医学   13439篇
眼科学   2020篇
药学   15634篇
  181篇
中国医学   11867篇
肿瘤学   7069篇
  2024年   404篇
  2023年   1594篇
  2022年   3959篇
  2021年   5215篇
  2020年   4398篇
  2019年   2704篇
  2018年   2970篇
  2017年   3808篇
  2016年   3014篇
  2015年   5114篇
  2014年   6646篇
  2013年   7992篇
  2012年   11373篇
  2011年   12305篇
  2010年   10277篇
  2009年   9192篇
  2008年   9422篇
  2007年   9554篇
  2006年   8640篇
  2005年   6989篇
  2004年   5158篇
  2003年   4865篇
  2002年   3759篇
  2001年   3367篇
  2000年   2467篇
  1999年   1345篇
  1998年   592篇
  1997年   597篇
  1996年   431篇
  1995年   382篇
  1994年   327篇
  1993年   242篇
  1992年   267篇
  1991年   250篇
  1990年   202篇
  1989年   175篇
  1988年   148篇
  1987年   163篇
  1986年   138篇
  1985年   92篇
  1984年   64篇
  1983年   38篇
  1982年   23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26篇
  1979年   45篇
  1978年   23篇
  1975年   18篇
  1974年   20篇
  1957年   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CD59是补体的细胞膜抑制剂,它通过与C8和C9结合,可达到阻止MAC(membrane attack complex)组装的目的.而且CD59不影响补体调理素、C3a或C5a的产生.目前研究结果表明可溶性CD59(soluble forms of CD59,sCD59)对补体相关疾病的治疗作用甚微[1,2].直接将靶向补体抑制物定位至补体相关疾病位点的策略可能提高对补体的抑制效率,同时可以避免由于系统性和长期性补体抑制带来的副作用.已有研究表明,抗体-CD59靶向融合蛋白比非靶向补体抑制物能更有效保护目标细胞[3].因此,本研究拟采用可溶性CR2作为将补体抑制物(CD59)定位至补体相关疾病位置的载体,从而构建一种更有效的靶向补体抑制物,使其只对补体激活位点产生抑制,而不影响机体免疫系统正常的补体调节,为研制炎症相关性疾病新的治疗药物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微小RNA-139-3p(miR-139-3p)在低氧诱导的原代心肌细胞凋亡模型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在正常和低氧条件下,采用RT-qPCR检测乳大鼠原代心肌细胞miR-139-3p的表达水平;进一步将miR-139-3p抑制剂和miR-139-3p抑制剂阴性对照转染到心肌细胞后,将细胞置于37℃密闭的缺氧盒中(95%N_2和5%CO_2)培养12 h,采用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低氧培养12 h后,与正常培养组(n=3)比较,低氧组(n=3)心肌细胞中的miR-139-3p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低氧组心肌细胞凋亡率也显著升高(P0.05)。与miR-139-3p抑制剂阴性对照组(n=3)比较,miR-139-3p抑制剂组(n=3)的心肌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miR-139-3p在低氧诱导的原代心肌细胞凋亡模型中表达上调。抑制miR-139-3p的表达能降低低氧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对表面磁性膜血管内支架进行生物相容性研究,为该支架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通过溶血实验、动态凝血时间实验、急性全身毒性实验、皮内刺激实验、细胞毒性实验、热源实验、过敏实验、体内植入实验综合评价表面磁性膜血管内支架的生物相容性.结果 表面磁性膜血管内支架无溶血反应及凝血功能的改变,无急性全身毒性反应,无热源反应,支架材料中不存在致敏性物质;支架材料动物体内植入在初期有轻度的炎性反应,12周后炎性反应基本消失,未见炎性细胞浸润积聚现象.结论 表面磁性膜血管内支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其应用于临床具有可行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994.
梯度降温、深低温保存同种骨组织生物力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梯度降温、深低温保存同种骨组织的生物力学特性 ,为临床应用理想的同种骨移植材料修复各种原因引起的骨缺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新鲜尸体的股骨经过预处理后 ,梯度降温 (- 2℃ /min)至 - 6 0℃ ,投入 - 80℃深低温冰箱中保存。一月后取出 ,进行生物力学实验。结果 实验得出的数据与以往研究新鲜骨的数据十分接近。结论 梯度降温、深低温保存的同种骨保持与新鲜骨最为接近的生物力学特性 ,实验得出的数据也将为以后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5.
血管内皮祖细胞的体外扩增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祖细胞(EPCs)在体外扩增特性。方法:利用磁性活化细胞分选系统(MACS)系统富集CD34+细胞,在相同条件下与同批的单个核细胞(MNC)、CD34+和CD34-混和细胞进行对照培养,比较EPCs体外扩增效果。另外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传代培养对细胞分化、扩增动力学和细胞凋亡的影响。应用细胞免疫化学和流式细胞术对细胞定性定量分析。结果:MNC培养、CD34+和CD34-细胞混和培养明显高于CD34+细胞单独培养EPCs扩增率(P<0.05),一旦细胞形成线索样结构行传代培养明显低于未传代的细胞凋亡(P<0.05)。VEGF对细胞凋亡(P>0.05)无明显影响,这些分化的EPCs免疫细胞化学染色CD34、vWF、KDR、CD31阳性,并且吞噬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Ac-LDL)。培养7d流式细胞检查CD34+、AC133分别占贴壁(AT)细胞的68.2%±6.3%(n=6)、57.2%±9.8%(n=6)。结论:MNC培养、CD34+和CD34-细胞混和培养提高了EPCs扩增率,早传代使凋亡率明显降低。VEGF对EPCs体外扩增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96.
Dendritic cells (DC) not only initiate T cell responses, but are also involved in the induction of tolerance. The functional properties of DC are strictly dependent on their state of maturation. It has been shown that immature DC can induce immune tolerance and prolong allograft survival. Interleukin-10 (IL-10) is an important immunosuppressive cytokine which inhibits maturation and function of DC.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olerogenicity of DC, we and others showed that adenovirus vectors can effectively mediate IL-10 genetic modification of DC, and IL-10 genetic modification can inhibit MHC II, B7.2, and CD40 expression, IL-12 secretion and the T cell stimulatory capacity of DC. The primary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examine the in vivo effects of this approach on allograft survival in a murine cardiac allograft transplantation model. To our surprise, we observed that infusion of immature DC genetically modified to express IL-10 (DC-IL-10) via the tail vein could not prolong allograft survival in the recipients, but shortened their survival. More interestingly, portal venous infusion of DC-IL-10 markedly prolonged allograft survival. The diverse effects of DC-IL-10 infusion through different routes may be due to the different immune responses to alloantigens in recipients that received DC-IL-10 via either the portal or the tail vein. Decreased cytotoxicity, polarization of Th2 response, poor T cell stimulating activity of liver DC and enhanced incidence of donor DC in the recipients may contribute to the more efficient prolongation of allograft survival observed after portal venous infusion of DC-IL-10.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portal venous infusion may be an effective approach for immature DC to induce immune tolerance or hyporesponsiveness against donor antigens, and prolong allograft survival.Abbreviations APC Antigen-presenting cells - CTL Cytotoxic T lymphocytes - DC Dendritic cells - DC-IL-10 IL-10 gene-modified immature dendritic cells - iDC Immature dendritic cells - IL-10 Interleukin-10 - MLR Mixed leukocyte reaction - MOI 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  相似文献   
997.
衰老大鼠急性肺损伤诱导肾功能受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衰老大鼠的急性肺损伤(ALI)是否可进一步诱导肾功能受损。方法:Wistar雄性大鼠40只, 复制成衰老模型, 然后再随机分成对照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ALI组(静脉注射脂多糖, LPS)及LPS组(左心室内注射LPS), 后两组再分2h及6h组。每组8只。注LPS后2h或6h收集血并取肺、肾。制备肺、肾组织匀浆待测。结果:ALI组在注LPS后仅至6h时血中肌酐(Cr)、尿素氮(BUN)含量才有显著升高(均P<0.01)。而LPS组Cr、BUN含量均无显著升高。ALI组血中乳酸(LD)、丙二醛(MDA)及一氧化氮(NO)含量在注LPS后2h时均显著升高(P<0.05, P<0.01);而肺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Na+-K+-ATPase活性均显著下降(均P<0.01);上述变化持续至观察的6h时。ALI组在注LPS后仅至6h时, 肾组织中MDA、NO含量才有显著升高(均P<0.01)及GSH-PX、Na+-K+-ATPase活性显著下降(P<0.01)。而在LPS组, 除注LPS后2h时的血中和2h、6h的肺组织中NO含量显著升高(均P<0.05)及2h时的肺组织中Na+-K+-ATPase活性显著下降(P<0.05)外, 其它均无显著变化。结论:给衰老大鼠静脉内注射5mg/kg的LPS可致ALI, 并可进一步诱导肾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998.
180例根管治疗术失败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管治疗术是治疗牙髓病、根尖周病,保留患牙的最重要的治疗方法。临床上由于医务人员对牙体解剖形态以及根管治疗术的常规操作掌握不够熟练,操作失误常常导致患牙治疗失败。本文总结了我院自2002年5月至今接诊的156例病例,对180例根管治疗失败病例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噬菌体治疗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疗效.方法以BALB/c小鼠为实验动物,建立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全身感染模型,应用体外试验所筛选的宽噬噬菌体进行治疗.结果噬菌体在感染复数(multiple of infection,MOI)≥0.01时能有效杀灭铜绿假单胞菌,显著提高小鼠生存率.延迟治疗3 h仍有40%的生存率.结论通过对小鼠生存率、噬菌体在体内分布及机体对噬菌体的免疫反应等指标的观察分析,噬菌体制剂简捷高效,对机体正常组织无毒副作用,从而为临床治疗全身或局部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00.
正常国人腰间盘纤维软骨粘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正常国人急性外伤致死的成人新鲜尸体10个腰间盘L3-4、14-5纤维软骨的力学性质。以一维拉伸的方法得出了L3-4、L4-5腰间盘纤维软骨的破坏载荷、伸长比、Lagrange张应力、Lagrange张应变等数据。以多项式,用回归分析方法得出椎间盘L3-4、L4-5纤维软骨的应力-应变关系表达式及应力-应变曲线。还对椎间盘L3-4、L4-5纤维软骨进行拉伸应力松弛、蠕变实验。得出了椎间盘L3-4、L4-5纤维软骨的归一化应力松弛函数、蠕变函数G(t)、J(t)表达式。以冯元桢教授的软组织大变形准线性理论,构建了L3-4、L4-5椎间盘纤维软骨的松弛函数K(λ,t)=G(t)T^(e)(λ)的表达式,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