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7714篇 |
免费 | 2933篇 |
国内免费 | 1612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26篇 |
儿科学 | 391篇 |
妇产科学 | 154篇 |
基础医学 | 1511篇 |
口腔科学 | 604篇 |
临床医学 | 3336篇 |
内科学 | 2335篇 |
皮肤病学 | 341篇 |
神经病学 | 622篇 |
特种医学 | 1015篇 |
外科学 | 2068篇 |
综合类 | 8090篇 |
现状与发展 | 4篇 |
预防医学 | 3697篇 |
眼科学 | 226篇 |
药学 | 3275篇 |
32篇 | |
中国医学 | 2958篇 |
肿瘤学 | 137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4篇 |
2023年 | 352篇 |
2022年 | 959篇 |
2021年 | 1110篇 |
2020年 | 955篇 |
2019年 | 528篇 |
2018年 | 522篇 |
2017年 | 798篇 |
2016年 | 624篇 |
2015年 | 1126篇 |
2014年 | 1440篇 |
2013年 | 1809篇 |
2012年 | 2622篇 |
2011年 | 2834篇 |
2010年 | 2536篇 |
2009年 | 2198篇 |
2008年 | 2205篇 |
2007年 | 2123篇 |
2006年 | 1886篇 |
2005年 | 1490篇 |
2004年 | 1047篇 |
2003年 | 782篇 |
2002年 | 644篇 |
2001年 | 601篇 |
2000年 | 461篇 |
1999年 | 175篇 |
1998年 | 35篇 |
1997年 | 31篇 |
1996年 | 22篇 |
1995年 | 21篇 |
1994年 | 28篇 |
1993年 | 29篇 |
1992年 | 24篇 |
1991年 | 11篇 |
1990年 | 12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4篇 |
1964年 | 3篇 |
1962年 | 4篇 |
1958年 | 4篇 |
1957年 | 3篇 |
1956年 | 2篇 |
1954年 | 1篇 |
194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81.
目的 分析河北省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的流行特征及病原学构成,为手足口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河北省2011-2015年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上报的手足口病病例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2015年累计报告手足口病病例349 113例,年均发病率为95.91/10万,其中2012年和2014年报告发病率最高,呈现隔年高水平流行的现象。高发期集中在5~7月,10~12月间又出现一个次高峰或“拖尾”峰,患者主要为≤5岁儿童,尤其以1~3岁组婴幼儿为主。各地区发病水平存在差异,以发病率和重症率为分类指标对各地市进行聚类分析和赋值评价,得到重点防控地区为廊坊市、沧州市、衡水市、石家庄市、保定市和承德市。不同年份病原构成亦不同,在2013年和2015年其他肠道病毒分别取代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hievirus A16,CoxA16)、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成为当年主要病原体,构成比高达44.89%和66.23%。结论 河北省手足口病呈现明显的季节、人群以及一定的地区分布规律,应进一步关注手足口病病原谱的变化,加强重点地区防控。 相似文献
82.
目的:研究长春胺对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大鼠模型的潜在神经保护作用。方法: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单纯模型组、造模羧甲基纤维素钠灌胃组(NaCMC)组、长春胺组、造模PI3K抑制剂LY294002玻璃体腔注射(IVT LY)+长春胺组、造模DMSO玻璃体腔注射(IVT DMSO)+长春胺组。对各组进行眼底照相,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血清一氧化氮(NO)浓度检测,HE染色观察视网膜形态,甲苯胺蓝染色观察视神经轴突形态,免疫荧光染色计数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实时定量PCR检测p-AKT、eNOS含量。结果:rNAION大鼠(rNAION)造模成功后第1天即可见大鼠视盘水肿,边界模糊。造模后第28天,长春胺组的NO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单纯模型组及NaCMC组。与单纯模型组相比,长春胺组RGCs数量明显增加(P<0.05),pAKT、eNOS含量明显增加(P<0.05)。IVT LY+长春胺组RGCs数量及p-AKT、eNOS含量较长春胺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长春胺可能通过PI3K/AKT/eNOS信号通路发挥视神经保护作用,有... 相似文献
83.
颈部坏死性筋膜炎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临床医师对颈部坏死性筋膜炎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6例颈部坏死
性筋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结果。结果:6例患者经手术及药物治疗,5例治愈,1例因并发脓毒血症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结论:颈部坏死性筋膜炎
是一种进展迅速、病情凶险的感染性疾病,治疗上以尽早彻底清创、应用广谱抗菌素及支持治疗为主,增加对该病的认识有利于早期诊断,并有利于提高颈部坏死性筋膜炎的疗效。 相似文献
84.
目的 探讨内斜视性弱视儿童多焦VEP(mfVEP)和多焦ERG(mfERG)的特征及治疗后的改变.方法 对30例4~8岁内斜视弱视儿童治疗前及治疗后行mfVEP和mfERG检测,并与同龄正常儿童比较.结果 治疗前内斜视弱视眼mfERG及mfVEP各环P1波振幅密度降低,中心区域差异显著;mfVEP峰潜时延长,且鼻颞侧存在差异.治疗后,mfERG及mfVEP P1波振幅密度上升,mfVEP峰潜时较治疗前缩短,鼻颞侧差异缩小.结论 治疗后较治疗前内斜视弱视眼多焦电生理结果改善,其可作为弱视疗效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85.
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实现健康老龄化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必然途径。随着老龄人口的急速增加,老年人群自杀问题越发严峻。老年人的自杀发生率高于其他年龄段人群,且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上升,呈现农村高于城市、男性高于女性的特点,同时自杀意图强烈、采用方式致死率高。老年自杀的影响因素包括躯体因素、心理精神因素及社会因素三个方面。因自杀是个体与社会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可从个体、社区、社会三个层面进行预防干预。 相似文献
86.
目的观察化学疗法及核素153Sm-EDTMP、89SrCl2治疗骨转移癌的疗效。方法对骨转移癌患者分别予以化学疗法及核素153Sm-EDT-MP、89SrCl2治疗,观察不同方法的疗效。结果化学疗法治疗组中骨痛的缓解率分别是完全缓解(CR)0%,部分缓解(PR)8.3%;骨显像的变化是CR0%,PR7.7%,稳定0%;而核素治疗骨转移癌的疗效明确,骨痛的缓解率达到70.3%,骨显像异常浓聚点虽然CR为0%,但PR为45.9%,稳定为43.3%。结论核素153Sm-EDTMP、89SrCl2治疗骨转移疗效明确,其中153Sm-EDTMP疗效更优于89SrCl2。 相似文献
87.
目的 探讨穿透性胎盘植入的诊断、处理和预防.方法 对我院1999年1月~2007年2月穿透性胎盘植入7例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 7例穿透性胎盘植入,其中有剖宫产史3例,刮宫史5例,盆腔手术史1例.7例均为术中诊断,术后病理确诊.合并中央性前置胎盘4例,宫颈妊娠1例,宫内感染1例.其中5例行剖宫产加子宫切除术,其中2例再加化疗,2例加膀胱修补术,1例加右卵巢囊肿剔除术.产后出血约605~3000ml.结论 穿透性胎盘的产前诊断较为困难,产后较为明确.治疗首选全宫切除或次全宫切除术.要加强对胎盘植入的预防. 相似文献
88.
临床药师促进普外科预防性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苏玉严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8,14(2):60-62
目的 通过临床药师对普外科预防性抗生素使用现状的调查,促进预防性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方法 临床药师对267例普外科病人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合理使用预防性抗生素的情况,提出合理使用措施并参与后续1 2 4例病人临床用药指导.结果 267例病人中预防性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率为81%,术后感染率为9.2%,提出合理措施后124例病人预防性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率为1.8%,术后感染率为1.2%(P<0.05).结论 通过临床药师对普外科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现况分析,提出相应措施,不合理使用情况明显下降,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9.
脊柱侧弯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畸形,可能会增加发生背痛的风险,导致肩部不平衡和胸部畸形,甚至影响到患者的心肺功能或对神经造成不可逆的损伤。褪黑素可以改善骨代谢平衡和增加骨密度,目前关于褪黑素干预骨代谢有许多假说,对于褪黑素缺乏是否会导致脊柱侧弯的发生仍存在争议。血清褪黑素水平较低的脊柱侧弯患者,使用褪黑素进行补充,或许在一定程度上能防止脊柱侧弯的发展,并存在一定的治疗效果。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褪黑素缺乏与脊柱侧弯的关系的相关研究,以期为脊柱侧弯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探讨减重步行训练对卒中后遗症期偏瘫患者步行功能、下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康复科自2009年5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58例卒中后遗症期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减重步行训练组30例及对照组2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减重步行训练组除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外另接受减重步行训练.在治疗前后采用功能性步行量表(FAC)、FugI-Meyer量表(FMA)、Barthel指数(BI)及生活质量量表(SF-36)分别评价患者步行功能、下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FAC、FMA、BI、SF-36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FAC、FMA、BI、SF-36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减重步行训练组FAC、FMA、BI、SF-36评分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减重步行训练较常规康复治疗能显著提高卒中后遗症期偏瘫患者的步行功能、下肢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