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501篇
  免费   4953篇
  国内免费   2755篇
耳鼻咽喉   458篇
儿科学   708篇
妇产科学   293篇
基础医学   2800篇
口腔科学   828篇
临床医学   5330篇
内科学   3698篇
皮肤病学   580篇
神经病学   993篇
特种医学   1895篇
外科学   4193篇
综合类   12909篇
现状与发展   15篇
预防医学   5362篇
眼科学   626篇
药学   5931篇
  95篇
中国医学   4931篇
肿瘤学   2564篇
  2024年   288篇
  2023年   644篇
  2022年   1553篇
  2021年   1983篇
  2020年   1739篇
  2019年   928篇
  2018年   1020篇
  2017年   1404篇
  2016年   1072篇
  2015年   1822篇
  2014年   2441篇
  2013年   3094篇
  2012年   4438篇
  2011年   4446篇
  2010年   4083篇
  2009年   3565篇
  2008年   3850篇
  2007年   3689篇
  2006年   3269篇
  2005年   2462篇
  2004年   1687篇
  2003年   1399篇
  2002年   1109篇
  2001年   929篇
  2000年   674篇
  1999年   260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3篇
  1972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5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01.
目的 通过对60例3~6岁感音神经性耳聋小儿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与小儿游戏测听(play audiometry,PA)测试结果比较,综合评估小儿听力.方法 选择60例3~6岁门诊患儿,均经声导抗测试及耳声发射测试排除传导性耳聋及听神经病,将60例3~6岁小儿120耳分别进行ABR测试.根据ABR测试结果.选择ABR波V反应阈为50~90 dB nHL的小儿30例为A组,ABR最大输出97 dB nHL未引出波V反应阚的小儿30例为B组;之后两组小儿分别进行游戏测听,将两组的ABR反应阈与游戏测听测试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A组ABR的波V反应阈与小儿游戏测听中2 kHz~4 kHz最小听闻相差均无显著差异:B组ABR最大输出97 dB nHL未引出波V的小儿,游戏测听绝大部分均能获得行为听阈.结论 ABR的波V反应阈与小儿行为测听的高频听阈一致性较好;ABR最大输出97 dB nHL未引出波V的不等于无听力.  相似文献   
902.
目的:探讨择区性颈清扫术治疗复发性鳃裂畸形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复发性鳃裂畸形病例资料.根据鳃裂畸形的胚胎学和解剖学特点,选择不同类型的择区性颈清扫术式治疗.手术解剖、保护重要的血管神经,应用整块切除原则根除病变组织、瘢痕、炎性肉芽.结果:18例患者中,16例切口Ⅰ期愈合,2例术后切口局部感染,经换药后愈合.1例复发性第一鳃裂瘘管术后出现暂时性面瘫, 术后2个月完全恢复.1例复发性第四鳃裂瘘管,术后出现暂时性声带麻痹,1个月后恢复.随访12~78个月,平均35个月,所有病例未见复发.结论:择区性颈清扫术治疗复发性鳃裂畸形,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03.
目的研究载荷条件下跟骨距下后关节面骨折后,接触面积的改变对后距下关节的影响。方法取6具包括完整足和胫腓骨远端15~20 cm的新鲜标本。剔除皮肤、肌肉和跟腱,保留除外距下关节后方的关节囊部分,保持韧带和关节囊的完整。将压敏片插入距下关节的后关节面,中立位状态下分别在500N载荷下,对6具标本的距下关节进行加载,完成完整足的测试。然后模拟原始骨折线用微型摆动锯将跟骨后关节面分为前内和后外两块,按解剖复位、后外侧骨折块向跖侧移位2、51、0 mm等条件重复上述实验,记录后距下关节接触面积的改变。结果完整距下后关节面平均接触面积为(275.67±46.02)mm2。跟骨后外侧骨折块向跖侧移位2 mm时,后关节面平均接触面积为(167.67±25.09)mm2,较完整跟骨接触面积显著下降(P<0.01)。结论跟骨距下关节后关节面骨折移位≥2 mm其接触面积显著下降,应手术复位。  相似文献   
904.
目的探讨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63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别进行动力髋螺钉、Gamma钉固定。结果随访63例,随访时间6~18个月,骨折愈合62例,总优良率为85.7%。其中动力髋加压螺钉固定39例,发生髋内翻2例,钉尖穿破股骨头并不愈合1例;Gamma钉固定24例,髋内翻1例。结论应用动力髋螺钉和Gamma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905.
目的 探讨载5-氟尿嘧啶(5-FU)聚乳酸纳米微粒(5-FU-PLA-NPs)对体外培养的人眼球筋膜囊成纤维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 为实验研究.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不同剂量(0.1、1.0、10.0、100.0和1000.0 mg/L)的空载聚乳酸纳米微粒(PLA-NPs)在不同时间点(48和72 h)对人眼球筋膜囊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MTT比色法检测不同剂最(0.1、1.0、10.0、100.0和1000.0 mg/L)5-FU纳米药物和5-FU原药在1~7 d内共7个时间点对成纤维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计算并比较两者在7个时间点对成纤维细胞的抑制率.RT-PCR分别检测剂量为100.0 mg/L的5-FU纳米药物和5-FU原药作用成纤维细胞1、5、7 d后Ⅲ型前胶原蛋白mRNA的表达情况.对同一天各浓度A值的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同一天相同浓度5-FU原药组A值与5-Fu-PLA-NPs组A值的比较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分别比较不同时间点各组COI3的相对A值.结果 空载聚乳酸纳米微粒对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没有影响.载5-FU纳米微粒和5-FU原药均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并使Ⅲ型前胶原蛋白mRNA的表达水平降低,该抑制作用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作用初期各剂量组5-FU纳米微粒的抑制作用低于原药,随时间延长抑制作用超过原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聚乳酸(PEA)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与安全性,可作为眼部用药的载体.载5-FU聚乳酸纳米微粒具有一定的缓释功能,可长期释放药物,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5-FU纳米药物对成纤维细胞的抑制作用超过原药,其可作为靶向缓释药物载体.(中华眼科杂志,2009,45:26-31)  相似文献   
906.
目的 分析原发于眼外肌肿瘤的临床特征,为其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的帮助.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至2006年7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诊治的9例原发于眼外肌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表现、病理类型、影像学检查及临床治疗方法.结果 原发眼外肌肿瘤9例,累及内直肌6例,外直肌2例,下直肌和下斜肌1例;累及肌全长3例、肌腹及前部肌腱2例,肌腹及后部肌腱3例,单纯肌腹1例;静脉性血管瘤3例,纤维血管瘤2例,神经鞘瘤2例,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副神经节瘤1例;影像学表现受累眼外肌高度肿大,边界清楚,B超、彩色超声多普勒血流成像、CT和MRI检查结果的表现各有特点;手术摘除肿物,部分病例切除眼外肌后行直肌移位术.结论 原发于眼外肌肿瘤以血管性肿瘤多见;临床特点为肌止点充血水肿,眼球突出并向受累肌肉对侧移位;病变内部影像学特性与其病理类型有关;手术切除肿物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07.
目的 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和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EPOR)在大鼠脱离视网膜中的表达情况。方法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视网膜脱离(RD)后1、3、6、12、24、48、72 h组,每组6只大鼠12只眼。视网膜下腔单次注射1.4%透明质酸钠致上半侧视网膜隆起建立RD模型,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测定不同时间点EPO和EPOR的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EPO和EPOR在视网膜中定位表达的情况。结果 EPO和EPOR的mRNA表达水 平在RD后均上调,均于RD后48 h达到高峰,分别于RD后6、12 h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样,EPO和EPOR的蛋白表达水平也在RD后均增高并在RD后48 h达到高峰,均于RD后3 h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正常视网膜自神经节细胞层至光感受器细胞的内外节均有EPO弱表达,RD后48 h视网膜相应部位呈强阳性表达;正常视网膜自神经节细胞层至光感受器细胞的内节均有EPOR表达,RD后48 h视网膜相应部位呈强阳性着染。结论 RD后大鼠视网膜EPO和EPOR表达均逐渐增强,48 h达到高峰;大鼠神经视网膜大部分层次能表达EPO和EPOR。  相似文献   
908.
目的 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全视网膜光凝(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PRP)治疗后黄斑区视功能的变化及其与黄斑形态改变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DR患者24例(41眼),行PRP治疗后随访3个月,对比分析患者PRP治疗前后患眼的中心视力,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phy,mfERG)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测黄斑区视功能的变化与黄斑形态改变,探讨PRP治疗后黄斑区视功能的变化及其与黄斑形态改变的相关性.结果 DR患者PRP治疗后3个月的中心视力和黄斑中心凹厚度分别为0.52 ±0.28、(257.55±124.30)μm,与治疗前的0.57±0.32、(241.15±103.43)μm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27,P=0.22;t=-1.00,P=0.33).mfERG N波4、5环及P1波3、5环的反应密度较PRP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8、3.69、2.23、2.40,均为P<0.05),但各波潜伏期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叉(均为P>0.05);黄斑中心凹厚度与mfERG的测量结果无相关性(均为P>0.05).结论 PRP治疗虽然没有引起DR患者中心视力及视网膜厚度的变化,但导致了邻近未接受光凝区域的视网膜功能障碍,表现为mfERG反应密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909.
视觉对比敏感度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朱超  宋跃 《眼科新进展》2006,26(6):466-469
视觉对比敏感度比标准视力表检查能够更加敏感、真实地反映及评估视功能情况。目前研究已显示其在白内障、青光眼、屈光不正、斜视、弱视及视网膜病变等眼病的早期诊断和疗效评价等诸多领域具有应用价值。本综述结合新近相关文献,概述了视觉对比敏感度在上述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910.
目的 探讨骨髓中出现噬血现象患儿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其与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2008年间骨髓发现噬血现象的53例住院患儿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原发病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 共53例纳入统计,其中男35例,女18例;中位年龄3岁(2个月~16岁).出院诊断噬血细胞综合征(HLH)20例,肿瘤9例,再生障碍性贫血1例,幼年性特发性关节炎2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例,郎格罕斯组织细胞增生症2例,尼曼匹克病1例,黄色肉芽肿1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例,原发败血症1例,病情恶化自动出院或死亡时未明确诊断13例.根据国际组织细胞协会HLH诊断指南-2004标准重新评估,符合HLH诊断标准22例.是否存在脾肿大、外周血≥二系细胞减少、高三酰甘油血症或低纤维蛋白血症及骨髓噬血现象对HLH诊断意义较大.激素治疗组患儿预后较好,是否符合HLH诊断标准与预后相关性不大.结论 骨髓噬血现象并非某个疾病的特异性表现,噬血细胞综合征的诊断也缺乏特异性指标,在治疗的选择上不应仅仅依靠诊断标准,而应综合考虑每个患儿的具体情况.早期开始激素治疗对预后有一定帮助.完善分子学诊断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