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7893篇 |
免费 | 6499篇 |
国内免费 | 3346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493篇 |
儿科学 | 915篇 |
妇产科学 | 419篇 |
基础医学 | 3537篇 |
口腔科学 | 1237篇 |
临床医学 | 6493篇 |
内科学 | 4761篇 |
皮肤病学 | 644篇 |
神经病学 | 1312篇 |
特种医学 | 2409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5433篇 |
综合类 | 16316篇 |
现状与发展 | 16篇 |
预防医学 | 6790篇 |
眼科学 | 727篇 |
药学 | 6838篇 |
95篇 | |
中国医学 | 6633篇 |
肿瘤学 | 266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3篇 |
2024年 | 969篇 |
2023年 | 1033篇 |
2022年 | 2087篇 |
2021年 | 2483篇 |
2020年 | 2178篇 |
2019年 | 1254篇 |
2018年 | 1249篇 |
2017年 | 1696篇 |
2016年 | 1257篇 |
2015年 | 2177篇 |
2014年 | 2864篇 |
2013年 | 3691篇 |
2012年 | 5329篇 |
2011年 | 5538篇 |
2010年 | 5135篇 |
2009年 | 4304篇 |
2008年 | 4593篇 |
2007年 | 4396篇 |
2006年 | 3881篇 |
2005年 | 3058篇 |
2004年 | 2185篇 |
2003年 | 1767篇 |
2002年 | 1412篇 |
2001年 | 1347篇 |
2000年 | 1009篇 |
1999年 | 359篇 |
1998年 | 68篇 |
1997年 | 60篇 |
1996年 | 66篇 |
1995年 | 67篇 |
1994年 | 53篇 |
1993年 | 22篇 |
1992年 | 30篇 |
1991年 | 17篇 |
1990年 | 16篇 |
1989年 | 18篇 |
1988年 | 14篇 |
1987年 | 14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7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1962年 | 1篇 |
195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Tissue engineering heart valves (TEHV) may be the most promising valve substitute, but the study has been relatively stagnant in the recent five years due to the special position, function and mechanical property of heart valves. It is one of the key factors to select an ideal scaffold material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EHV. And this article will briefly review the current research and progress on the scaffolds of TEHV, especially based on Chinese works. 相似文献
993.
994.
胆囊后三角应用解剖及其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索胆囊后三角的解剖结构,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提供胆囊后三角解剖学基础。方法2005年9月至2008年1月山东省泰安卫生学校、山东省立医院、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荣成市人民医院选用81例成人尸体标本,模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囊后三角入路,观察胆囊后三角的组成边界、穿行结构及毗邻关系。结果胆囊后三角由胆囊颈部后壁、胆囊管、胆总管上段和肝右叶脏面组成;胆囊管的长度(3018±219)mm,直径为(302±036)mm,其形状有直线型和弯曲型;胆囊动脉的直径为(168±035)mm;胆囊管较胆囊动脉粗,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例(74%)于胆囊后三角后下方见异常胆囊动脉,自胆囊颈及胆囊体后方入胆囊,胆囊动脉自胆囊管后方走行进入胆囊8例(99%),胆囊动脉走行于胆囊管前方5例(61%);5例(61%)发自肝右叶脏面的副肝管通过胆囊后三角经胆囊管和肝总管汇合处后下方入胆总管。结论熟悉胆囊后三角的组成结构及毗邻关系,是避免手术时损伤血管和胆管的关键,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开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5.
猪附红细胞体半巢式PCR诊断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能够更加准确、敏感的检测出猪附红细胞体(Mycoplasma suis,M.suis),本试验建立一种新的诊断方法—半巢式聚合酶链反应(hemi-neste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hemi-nested PCR)。方法利用Oligo 6.0和Primer 5.0软件设计筛选出合适的PCR引物,经酶切分析和半巢式PCR进一步鉴定后进行序列测定。同时与普通PCR诊断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测得的猪附红细胞体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发表的猪附红细胞体基因序列(AJ504999)同源性为100%。特异性试验结果表明本实验设计的PCR引物不能从弓形虫、链球菌、大肠杆菌、猪肺炎支原体和猪伪狂犬病病毒的基因组DNA中扩增出条带。通过敏感性试验,半巢式PCR诊断方法最低能够检测出0.12fg的标准模板DNA。通过与普通PCR比较,证明本试验建立的半巢式PCR更具敏感性和实用性。结论本试验建立的半巢式PCR诊断方法具有特异、敏感、实用等特点,为猪附红细胞体的检测提供了一种可靠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epatocelluar carcinoma,HCC)组织中DNA甲基转移酶1(DNA methyltransferase 1,DNMT1)、人白细胞DR抗原α(HLA-DRα)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1991年1月至2002年6月实施根治性肝切除、经病理证实的具备完整临床和随访资料的234例HCC患者,患者的随访时间为1.43~158.8个月[(30.04±26.61)个月],将患者的HCC石蜡组织制备成组织芯片,免疫组化检查采用Envision二步法,统计软件分析DNMT1和HLA-DRα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结果:HCC组织中DNMT1的阳性表达率为27.4%(64/234),其阳性表达与门静脉癌栓、甲胎球蛋白(AFP)水平、TNM分期具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与淋巴结侵犯无明显相关(P0.05).HCC组织中HLA-DRα的阳性表达率为39.3%(92/234),HLA-DRα的阳性表达与淋巴结侵犯、TNM分期具有明显的负相关性(P<0.05),与门静脉癌栓、AFP水平等无明显相关(P0.05).DNMT1表达阳性的患者术后的中位存活时间为6.87个月,1年、3年、5年存活率分别是(38.89±6.63)%、(19.92±5.48)%、(17.58±5.31)%;DNMT1表达阴性患者的中位存活时间为40.33个月,1年、3年、5年存活率分别为(80.0±3.32)%、(51.63±4.30)%、(35.61±4.95)%(P<0.001).HLA-DRα表达阳性患者的术后中位存活时间为40.33个月,1年、3年、5年存活率分别为(81.01±4.41)%、(50.78±5.84)%、(38.04±6.09)%;HLA-DRα表达阴性患者的中位存活时间为12.43个月,1年、3年、5年存活率分别为(51.72±6.56)%、(26.44±5.91)%、(13.71±6.83)%(P<0.01).结论:DNMT1和HLA-DRα可能是影响HCC预后的重要分子,有望成为准确预测HCC预后的分子预后标记物.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分析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狗、猫上皮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的阳性结果,对其他气传变应原的反应性,并进一步探讨环境接触与其相关性.方法 总结1 022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采用阿罗格○ R17种气传变应原标准化试液进行的皮肤点刺试验;分析狗、猫上皮变应原的皮试结果及合并其他气传变应原阳性的比例;并根据是否有环境接触分类,比较各组在阳性率分布上的差异.结果 常年性变应性鼻炎中狗上皮变应原皮试阳性占13.80%,猫上皮阳性占6.95%;且98%以上合并其他气传变应原阳性,尤以合并粉尘螨、屋尘螨阳性居多.其中21.93%和26.32%环境接触狗/猫的变应性鼻炎相应狗/猫上皮变应原皮试阳性;无环境接触组的阳性率分别为12.78%和6.5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狗上皮及猫上皮的阳性率位居前列,其中绝大多数合并其他气传变应原阳性.鉴于环境接触对狗、猫上皮过敏的高危险性,变应性鼻炎患者应该尽可能地避免饲养、接触宠物.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本研究采用新的统计方法处理速度-正确率平衡问题。方法:提出了"真实能力"和"使用策略"两个指标,而不采用传统的根据正确率的指标删除某些被试后再做统计的方法。结果:在儿童视觉搜索能力的发展中,对字母和汉字的真实搜索能力的发展存在这样的规律:搜索字母的真实能力从8到9岁有显著的提高,搜索汉字则从10到11岁有显著的提高,对数字的搜索则从7到12岁都有稳步的提高;而在搜索策略的使用方面:对于字母搜索的策略的显著提高出现在9到10岁的过渡,对数字搜索的策略在11到12岁有非常显著的提高。结论:新的统计方法支持了视觉搜索是以平行加工为主,部分存在序列加工的理论,而且其中的序列加工只和被试的策略有关,而与其真实能力无关。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建立适用于株间鉴别的白念珠菌快速微卫星基因分型方法,探索生殖器白念珠菌感染特点.方法 采集39例女性和27例男性生殖器念珠菌病患者生殖器、肛管和口腔的白念珠菌分离株.以三色荧光标记引物,PCR扩增白念珠菌保守基因CDC3、EF3和HIS3微卫星序列,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行微卫星多态性基因分型.结果 三基因联合分析显示,男女生殖器白念珠菌感染者共获18种基因型,主要致病菌株基因型为116:124、122:131、160:200,占感染者的50%以上.3种共有基因型占71%.女性患者中肛管部位菌株基因型与生殖器部位完全一致的占80%,男性则仅占3.8%.女性患者口腔部位的菌株基因型与生殖器部位完全一致的仅占2.7%,男性未见口腔和生殖器一致的菌株基因型.71%的夫妻共患者间生殖器白念珠菌基因型完全相同,其中80%的致病菌株基因型为两性皆感染的主要致病性白念珠菌.结论 改良的白念珠菌微卫星多态性基因分型法能够特异、准确、稳定和快速地进行菌株间鉴别.生殖器白念珠菌感染存在优势基因型. 相似文献
1000.
复方次氯酸钠消毒剂用于口腔器械消毒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复方次氯酸钠消毒剂对医院口腔器械消毒的效果。方法采用口腔器械模拟现场消毒试验方法对污染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灭活效果进行观察。结果用含有效氯500 mg/L以上复方次氯酸钠消毒液浸泡作用10 min,对污染到口腔器械表面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灭活率达到100%。含有效氯1000 mg/L的复方次氯酸钠消毒液连续浸泡常用口腔器械10 d未见明显腐蚀。结论本研究复方次氯酸钠消毒剂对污染到口腔器械上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具有快速的灭活效果,并且对器械基本无腐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