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21篇
  免费   665篇
  国内免费   546篇
耳鼻咽喉   97篇
儿科学   141篇
妇产科学   35篇
基础医学   471篇
口腔科学   70篇
临床医学   923篇
内科学   830篇
皮肤病学   81篇
神经病学   82篇
特种医学   312篇
外科学   558篇
综合类   1885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690篇
眼科学   36篇
药学   779篇
  3篇
中国医学   665篇
肿瘤学   473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205篇
  2021年   257篇
  2020年   236篇
  2019年   115篇
  2018年   133篇
  2017年   192篇
  2016年   139篇
  2015年   231篇
  2014年   343篇
  2013年   402篇
  2012年   671篇
  2011年   721篇
  2010年   654篇
  2009年   559篇
  2008年   578篇
  2007年   536篇
  2006年   530篇
  2005年   431篇
  2004年   314篇
  2003年   235篇
  2002年   167篇
  2001年   176篇
  2000年   114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探讨在超声引导下经皮胸腔细针吸取活检对肺外周型肿块、肺的弥漫性病变和纵隔肿块细胞学、病理学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68例影像学检查提示肺外周型肿块、肺弥漫性病变或纵隔肿块,而痰细胞学和支气管镜检查阴性的病例。应用 ALOKA-SSD 650实时灰阶超声仪。采用日本18G与 21G细针活检。 68例全部做细胞涂片,40例除做涂片外同时吸取组织块做石蜡切片。计算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结果:经细胞学、组织学两种方法诊断恶性肿瘤43例,仅细胞学诊断为恶性肿瘤40例,良性病变28例,其中3例假阴性。细胞学检查敏感度为93%,特异性100%。细胞学总准确率为95.6%。被检查者无气胸或出血等合并症。结论:该方法简便、迅速、安全且准确。尤其对细支气管肺泡癌的诊断更有帮助。  相似文献   
92.
毛节缬草的解剖构造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黑龙江省毛节缬草的解剖构造,明确其鉴别特征,为进一步制定缬草的质量标准及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石蜡切片技术。结果:明确了黑龙江省毛节缬草的根、根茎、茎和叶的显微特征。结论:这些显微特征可作为毛节缬草的鉴别手段。  相似文献   
93.
陈珊  单江  金戈 《中国药学杂志》2003,38(3):187-189
 目的观察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钠对大鼠心肌坏死的保护作用。方法大鼠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2 mg·kg-1)造成心肌坏死模型,ig给予孟鲁司特钠,测定血清AST,LDH,CK,MDA含量,心肌NO含量和坏死心肌面积。结果大鼠预先给予孟鲁司特钠10.0,30.0 mg·kg-1,可以降低血清LDH,CK,MDA含量,减少心肌坏死面积。孟鲁司特钠30.0 mg·kg-1还能促进心肌NO释放。结论孟鲁司特钠对大鼠异丙肾上腺素心肌坏死具有保护作用,有进一步研制成心肌缺血治疗药物的可能。  相似文献   
94.
中草药中硒的生物功能及测定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具有可抑制结肠癌、肝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和白血病等多种癌症发生和发展的作用。适当补硒具有使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得到改善等多种生物功能。简述硒的生理和药理作用及近年国内中草药中硒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小白菊内酯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培养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Western印迹杂交法检测c-fos,c-myc,p15,p16,p18,p19蛋白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VSMC周期情况,[3H]TdR参入测定VSMC的DNA合成。结果:小白菊内酯以时间依赖关系抑制c-fos,c-myc蛋白表达,但不影响p15,p16,p18,p19蛋白表达,以剂量依赖关系使VSMC周期中的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增多,S期细胞比例显著减少,同时抑制VSMC的[3H]TdR参入。结论:小白菊内酯可能通过抑制c-fos,c-myc蛋白表达,而不是影响p15,p16,p18,p19蛋白表达来抑制VSMC增殖。  相似文献   
96.
目的 :通过分析消化性溃疡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 ,找出危险因素以指导此合并症的预防。方法 :胃溃疡 (GU)40例 (其中出血亚群21例 ,无出血亚群19例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DU)70例 (其中出血亚群38例 ,无出血亚群32例 )共110例 ,对其13个临床特征及内镜所见变量 ,按统一表格逐一进行询问与记录。GU及DU各自的出血亚群与无出血亚群各个变量间的差异用x2检验 ,求其优势比 (O.R.)及其95%可信限。结果 :年龄55岁以上、吸烟、饮酒及溃疡直径≥1cm的胃溃疡出血危险性显著增加 (P<0.05) ;年龄24岁以下 ,病程3年以上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危险性显著升高 (P<0.05)。结论 :首症年龄、吸烟、饮酒及溃疡直径是GU出血的危险因素 ;年龄、病程是DU出血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7.
目的  比较新生儿疾病危重评分法和美国新生儿紧急生理学评分 (SNAP)的优越性 ,探讨更适合我国NICU应用的评分方法。 方法  对我院NICU39例病危新生儿分别用两套评分系统进行评分 ,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结果显示 ,非危重组无一例病情转重或死亡 ,危重组病死率为 30 4 7%,极危重组病死率为 10 0 %。随分值下降 ,具备单项指标的病例增多 ,各组间差异经卡方检验有显著性意义。SNAP结果显示 ,≤ 10分组无一例病情加重或死亡 ,10~ 2 0分组病死率为 2 7 78%,≥ 2 0分组病死率为 85 71%,随分值增加 ,具备单项指标的病例增多 ,各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两套评分方法高度相关 ,r=-0 86 16 ,P <0 0 1。 结论  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及SNAP对危重病例的检出率均可达 10 0 %,但前者仅有 10个项目 ,更为简便经济 ,更符合我国国情。单项指标与两套评分方法均平行 ,可作为一个可靠的分辨危重病病例的方法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98.
去窦弓神经大鼠的心血管及肾脏的形态学改变(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去窦弓神经 (SAD)对正常血压大鼠的血流动力学及心、肾、血管等器官病理形态学的影响。方法 采用SD大鼠施行SAD手术 ,术后 18周行股动脉插管 ,在清醒、自由活动状态下计算机实时记录 2 4h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 ,并计算血压波动性 (BPV)和心率波动性 (HRV)。处死动物后 ,取心、脑、肾及脾观察大体及光学显微镜下结构变化。结果 SAD术后 18周 ,SAD大鼠的血压和心率水平与假手术组相比无显著差异 ,但 2 4hBPV明显高于假手术组 ,HRV明显低于假手术组 ;大鼠心、肾及血管有明显的类似于高血压靶器官损伤的病理改变。结论 SAD可使大鼠的心、肾和血管发生类似于高血压靶器官损伤的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99.
目的 研究 3 羟 3 甲戊二酰辅酶A (HMG CoA)还原酶抑制剂辛伐他汀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凋亡的机制。方法 以荧光染料Fura 2 /AM负载后荧光分光光度计法检测细胞内游离钙浓度 ,以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流式细胞仪PI/膜联蛋白 (an nexin)V染色及半胱天冬酶 3激活来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辛伐他汀 30 μmol·L- 1孵育VSMC后 ,细胞内游离钙浓度显著升高 ,6h时达对照的 3倍以上 (P <0 .0 1) ,维拉帕米 80 μmol·L- 1与辛伐他汀 30 μmol·L- 1共同孵育VSMC 6h后细胞内游离钙浓度为 (14 4± 34)nmol·L- 1(P <0 .0 1)。辛伐他汀可诱导细胞凋亡率增高、“DNA梯状”样改变及半胱天冬酶 3的激活 ,这些变化均可被维拉帕米所逆转。结论辛伐他汀通过使细胞外钙大量内流而诱导VSMC凋亡。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研究环维黄杨星D对分离的大鼠心室肌细胞内向整流钾电流 (IK1 )、瞬时外向钾电流 (Ito)、L 型钙电流(ICa L)和动作电位时程 (APD)的影响。方法 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大鼠心室肌细胞IK1 、Ito、ICa L 和APD。结果  1和10 μmol·L- 1 环维黄杨星D明显延长分离大鼠心室肌细胞APD50 和APD90 ,10 μmol·L- 1 可明显降低静息膜电位 (RP)。环维黄杨星D对IK1 内向电流和外向电流均有明显抑制作用 ,当指令电压为 - 10 0mV时 ,1和 10 μmol·L- 1 环维黄杨星D分别使IK1 电流密度从给药前的 ( - 8.0± 1.1)pA pF降至 ( - 4 .1± 0 .7)pA pF和 ( - 3.4± 0 .8)pA pF ;当指令电压 - 30mV时 ,分别使IK1 电流密度从 ( 1.10± 0 .2 4 )pA pF降至 ( 0 .6 1± 0 .18)pA pF和 ( 0 .36± 0 .11)pA pF ;在钳制电位从 0到 + 6 0mV之间 ,环维黄杨星D明显抑制Ito,当指令电压 4 0mV时 ,1和 10 μmol·L- 1 环维黄杨星D分别使Ito电流密度从给药前的 ( 8.9± 2 .0 )pA pF降至 ( 5 .5± 1.2 )pA pF和 ( 4 .9± 0 .9)pA pF。环维黄杨星D浓度依赖性抑制ICa L,在指令电压为 10mV时 ,1和 10 μmol·L- 1 分别使ICa L电流密度从给药前的 ( - 9.9± 1.8)pA pF降至 ( - 6 .4± 1.4 )pA pF和 ( - 4 .2± 0 .6 )pA pF。结论 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