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5篇
  免费   137篇
  国内免费   91篇
耳鼻咽喉   12篇
儿科学   16篇
妇产科学   22篇
基础医学   104篇
口腔科学   49篇
临床医学   195篇
内科学   155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45篇
特种医学   87篇
外科学   167篇
综合类   406篇
预防医学   139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181篇
中国医学   241篇
肿瘤学   7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176篇
  2011年   195篇
  2010年   166篇
  2009年   170篇
  2008年   149篇
  2007年   139篇
  2006年   112篇
  2005年   117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7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41.
大鼠蛛网膜下腔置管及背根神经节分离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芮海涛  张庆国  徐世元 《广东医学》2007,28(12):1915-1917
目的 探讨改进大鼠蛛网膜下腔置管术与分离背根神经节的方法.方法 成年SD大鼠20只,麻醉后行背部L3-4间隙皮肤纵切口,钝性分离棘突周围肌肉,部分L3-4棘突切除.7号针头探查并穿破硬脊膜,以鼠尾突然出现侧摆及后腿抽动为成功标志.向尾侧置入PE-10导管2 cm.固定导管,埋于皮下.术后每天观察大鼠有无脊髓神经损伤表现.术后第2天鞘内注射2%罗哌卡因40 μl,观察双下肢阻滞效果.术后第7天,鞘内注射20 μl亚甲蓝标记导管尖端位置,4%多聚甲醛灌注固定后打开椎管及椎间孔,观察导管位置,辨认并分离背根神经节,显微镜下确认组织结构.结果 术后每天观察置管后的大鼠,未见明显脊髓神经损伤症状,20只均未出现神经并发症.术后第2天,鞘内注射2%罗哌卡因,大鼠全部出现双下肢麻痹.术后第7天,解剖大鼠椎管证实置管位置正确.显微镜下观察确认所取组织为背根神经节.结论 改进后的大鼠蛛网膜下腔置管术损伤小,成功率高.背根神经节分离方法 简单、组织破坏小.  相似文献   
42.
小剂量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在全身麻醉拔管时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小剂量丙泊酚复合芬太尼抑制全身麻醉拔管反应的效果。方法40例ASAⅠ~Ⅱ级的妇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2组患者应用相同的麻醉药物实施全身麻醉,手术结束,待患者清醒达到拔管条件时,观察组于拔管前3 m in静脉注射丙泊酚0.8 mg.kg-1、芬太尼0.5μg.kg-1;对照组不予用药,直接拔管。观察拔管前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及躁动、呼吸抑制、呕吐、误吸、苏醒延迟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和补液量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MAP、HR在T1时高于T0、T2、T3、T4各时点(P<0.05),T0、T2、T3、T4各时点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MAP、HR在T2、T3时高于T0、T1、和T4(P<0.05),T1时高于T0、T4时(P<0.05);观察组患者MAP、HR在T2、T3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其他时间点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各时点均无SpO2<90%、PETCO2<4.67 kPa或>6.0 kPa的情况发生;2组均无呼吸抑制、呕吐、误吸、苏醒延迟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小剂量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可有效地抑制拔管反应。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创伤后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6月~2007年3月救治的创伤后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32例。对创伤后ARF患者损伤程度进行评分,分析病因,对患者采用床头无肝素连续性静-静脉血液透析(CVVHD)。结果:创伤后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病因是多因素引起,早期透析死亡率低于晚期透析(P〈0.05)。结论:早期透析有利于改善创伤后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预后,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44.
 目的:观察SonoVue超声微泡靶向递送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FGF)对糖尿病心肌病(DCM)大鼠左室舒缩功能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24只健康雄性SD大鼠通过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DCM模型,再随机平均分成DCM组与aFGF治疗组。另选择正常对照组12只。aFGF治疗组经尾静脉注射SonoVue-aFGF溶液并同时给予心肌定点超声辐照。干预后4周对所有大鼠行心导管检查,测定左室收缩末压力(LVESP)、左室舒张末压力(LVEDP)和左室内压最大上升/下降速率(LV±dp/dtmax)。处死大鼠取心肌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心肌微血管密度(MVD),改良Masson胶原染色法测定心肌胶原容积分数(CVF),TUNEL法检测心肌组织凋亡指数(AI)。结果:干预后4周,aFGF治疗组大鼠LVESP和LV±dp/dtmax与DCM组比较明显增加(P<0.01),LVEDP较DCM组明显减低(P<0.01)。aFGF治疗组MVD测值与DCM组比较明显增加(P<0.01),而CVF及AI较DCM组明显减低(P<0.01)。结论: 超声微泡靶向递送aFGF可有效改善DCM大鼠的左心室功能,有望成为治疗DCM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45.
目的:研究纳米载银无机抗菌剂对白色念珠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XTT减低法检测纳米载银无机抗菌剂对白色念珠菌生物膜活性的影响,结晶紫含量测定法检测纳米载银无机抗菌剂对白色念珠菌生物膜生物量的影响,并以结晶紫染色观察生物膜形态。结果:在0.62mg/ml抗菌剂应用液中,白色念珠菌生物膜活性及生物量分别减少(96.1±3.0)%和(95.4±2.7)%,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发现,生物膜没有形成。结论:纳米载银无机抗菌剂可抑制白色念珠菌生物膜的形成。  相似文献   
46.
甘草酸磷脂复合物自乳化浓缩液的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考察甘草酸磷脂复合物自乳化浓缩液的稳定性。方法通过低温试验(4℃),冷热循环试验(4℃,37℃)和长期试验,观察自乳化时间及乳化效果,并用HPLC测定不同条件下甘草酸的含量。结果经低温存放7 d、冷热循环7 d、常温留样6个月,自乳化浓缩液均为澄清透明溶液,无药物析出,所考察指标未见明显改变。结论甘草酸磷脂复合物自乳化浓缩液澄清透明,性质稳定。  相似文献   
47.
胡汉  茹文鑫  岳建伟  周婷  黄国伟  杨清  高玉霞 《军事医学》2021,45(4):293-298,306
目的 探究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LTL)和线粒体基因拷贝数(mtDNA?CN)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预测价值,并从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和线粒体氧化损伤的角度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 选取AMI患者80例,并选同期行冠脉造影检查且结果显示冠脉大致正常者80例作为对照.收集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和空腹全血,以qPCR法检测外周血LTL、TERT mRNA、mtDNA?CN和线粒体氧化损伤程度,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上述指标间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LTL和mtDNA?CN与AMI发生风险的关系,以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价LTL和mtDNA?CN对AMI诊断的预测价值.结果 AMI组患者外周血LTL、TERT mRNA表达水平和mtDNA?CN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线粒体氧化损伤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AMI组和对照组中,LTL分别与TERT mRNA的表达水平和mtDNA?CN呈显著正相关,与线粒体氧化损伤水平呈显著负相关(均P<0.05).在AMI组中,mtDNA?CN与线粒体氧化损伤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0.03),但在对照组中两者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20).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长LTL和高mtDNA?CN是AMI的保护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LTL、mtDNA?CN以及两者联合预测AMI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48、0.704、0.767.结论 外周血LTL和mtDNA?CN对AMI具有一定的预测诊断价值.AMI患者外周血LTL的缩短可能与TERT mRNA表达的降低有关,外周血白细胞线粒体氧化损伤水平的升高可能是mtDNA?CN降低和LTL缩短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8.
Objective:Atherosclerosis(AS),a chronic inflammatory disease,is the basis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Although the treatment has been greatly improved,AS sti...  相似文献   
49.
壳聚糖凝胶对大鼠腹膜粘连的预防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壳聚糖凝胶对三种不同原因所致的大鼠腹膜粘连的预防作用.方法:144只SD大鼠,随机分成创伤致粘连组(A组)、滑石粉致粘连组(B组)及结扎血管致粘连组(C组).各组分别用相应的致粘连方法来处理大鼠蚓突盲端,再将每组大鼠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大鼠直接关腹,实验组用壳聚糖凝胶均匀涂布于经处理的蚓突浆膜面,然后关腹.处理后2 w、4 w再次打开腹腔,肉眼评定蚓突盲端同其周围组织的粘连程度,并取蚓突盲端组织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①粘连评定:术后2 w和4 w,A组和C组中实验组的粘连程度均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而B组中的实验组和对照组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②病理改变:A组处理侧浆膜面以纤维组织增生为主,而C组蚓突全层均有纤维组织增生,以浆膜层为重.B组处理侧浆膜面有大量异物巨细胞反应及肉芽肿形成,并伴有程度不同的纤维组织增生.结论:壳聚糖凝胶对创伤及缺血所致的腹膜粘连有明显的预防作用,而对异物所致的腹膜粘连作用则不明显.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应用于帕金森病患者脑深部刺激器(DBS)立体定向植入术的镇静、镇痛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DBS立体定向植入术的帕金森患者28例,年龄39~72岁,ASAⅡ或Ⅲ级。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镇静,记录患者入手术室时(T0)、手术开始前(T1)、局部浸润麻醉时(T2)、调节DBS时(T3)、调节DBS完毕后5min(T4)患者的SBP、DBP、HR、SpO2、RR、BIS和Ramsay镇静评分;术后2周随访进行帕金森病评分量表运动评分(UPDRS)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结果与T0时比较,T1~T4时HR明显减慢,SBP明显降低,Ramsay评分明显升高,BIS明显降低(P<0.05)。在调节DBS时右美托咪定达到满意镇静的静脉泵注速度为(0.36±0.11)μg·kg-1·h-1。术后2周随访患者开、关状态下UPDRS运动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1d,且ADL评估(15±4)分明显低于术前1d的(34±5)分(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应用于顽固性帕金森DBS立体定向植入术具有良好的镇静、镇痛效果,能满足手术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