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013篇
  免费   10865篇
  国内免费   6321篇
耳鼻咽喉   787篇
儿科学   1648篇
妇产科学   800篇
基础医学   8206篇
口腔科学   1990篇
临床医学   12204篇
内科学   11519篇
皮肤病学   985篇
神经病学   3951篇
特种医学   4171篇
外国民族医学   27篇
外科学   9301篇
综合类   22893篇
现状与发展   21篇
一般理论   2篇
预防医学   9196篇
眼科学   2186篇
药学   11394篇
  112篇
中国医学   8346篇
肿瘤学   6460篇
  2024年   386篇
  2023年   1374篇
  2022年   3405篇
  2021年   4763篇
  2020年   3930篇
  2019年   2789篇
  2018年   2926篇
  2017年   3215篇
  2016年   2831篇
  2015年   4384篇
  2014年   5552篇
  2013年   6268篇
  2012年   8876篇
  2011年   9138篇
  2010年   7404篇
  2009年   6313篇
  2008年   6822篇
  2007年   6558篇
  2006年   6025篇
  2005年   4898篇
  2004年   3871篇
  2003年   3431篇
  2002年   2699篇
  2001年   2250篇
  2000年   1678篇
  1999年   1074篇
  1998年   549篇
  1997年   602篇
  1996年   428篇
  1995年   352篇
  1994年   330篇
  1993年   200篇
  1992年   157篇
  1991年   143篇
  1990年   127篇
  1989年   100篇
  1988年   92篇
  1987年   71篇
  1986年   59篇
  1985年   30篇
  1984年   24篇
  1983年   28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3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目的观察比较泼尼松联用硫唑嘌呤和大剂量静脉用免疫球蛋白(IVIG)对扩张型心肌病(DCM)患儿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DCM患儿20例分为治疗Ⅰ和Ⅱ组,分别在传统抗心衰治疗基础上加泼尼松联用硫唑嘌呤和大剂量IVIG,治疗1个疗程后评价心功能,检测治疗前后左房横径(LA)、左室舒张期内径(LV)、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指数(CI),并计算其治疗前后变化。所有病例随访1年,计算1年存活率。结果治疗Ⅱ组心功能明显优于治疗Ⅰ组(P均<0.05);两组LA、LV、LVEF和CI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均<0.05);治疗Ⅰ组各参数变化明显低于治疗Ⅱ组(P均<0.05),其1年存活率明显低于治疗组Ⅱ(P<0.05)。结论泼尼松联用硫唑嘌呤和大剂量IVIG均能改善DCM患儿心功能,但IVIG疗效优于泼尼松联用硫唑嘌呤。  相似文献   
162.
目的探讨社区干预治疗对促进脑梗死患者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以自愿的方式选择通州区经委社区卫生服务站和八里桥社区卫生服务站所管辖社区内38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治疗组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社区干预治疗,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功能恢复情况(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通过1年的早期社区干预治疗,治疗组较对照组患者功能恢复效果明显提高(P<0.01)。结论早期社区干预治疗对脑梗死患者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3.
本文对1984年1~3月和1985年3~8月共107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住院患儿,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其急性期血清抗RSV特异性IgM抗体,并与病毒分离和/或中和试验比较,敏感性为82.1%,特异性为71.8%。RSV感染患儿发病后3天内大多数病例即可从血清中检测出RSV-IgM,因此该法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4.
伴ADHD的对立违抗性障碍儿童行为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伴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对立违抗性障碍(0DD)患儿的行为特征。方法:以ICD-10作为诊断标准对门诊就诊儿童进行诊断,得到ODD伴ADHD者40例(64.52%).ODD不伴ADHD者22例(35.48%)。自编家庭情况调查表调查患儿的基本情况。用家长填Achenbach儿章行为量表评定儿童行为。结果:与ODD组相比。合并ADHD组的家长更多对患儿经常打骂和严厉管教:对儿童的不良行为更多地采取打骂的方式。合并组父亲急燥易怒者比ODD组多;合并组起病年龄及就诊年龄比ODD组早:合并组在CBCI。思维、注意问题,违纪、攻击行为,外化性问题,行为总分均高于ODD组。结论:ODD合并ADHD的患儿在思维、注意问题,违纪、攻击行为,外化性问题方面表现更突出,家长对儿童管教方式及不良行为处理方式影响ODD的发生。提示要注重ODD、ADHD的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65.
马维亚  何祥 《武警医学》1993,4(3):138-141
用放射免疫法对144例脑梗塞患者及24例对照者脑脊液中β—内啡肽(β—EP)、亮脑啡肽(LEK)、强啡肽A_(1-13)(D_(yn)A_(1-13))含量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脑梗塞急性期3天内β—EP、LEK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增高.D_(yn)A_(1-13)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一周后逐渐接近或达到对照组水平。同时也发现基底节区脑梗塞患者脑脊液中β-EP、LEK较其它部位梗塞为高,D_(yn)A_(1-13)较其它部位梗塞为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提示脑脊液中二种阿片肽含量变化与脑梗塞时缺血性应激反应有关。三者不平衡变化,参与了急性脑梗塞时缺血性脑水肿等病理生理过程。也提示脑梗塞急性期(尤其3天内)适量应用阿片受体拮抗剂或激动剂,有利于减轻缺血性脑水肿,缓解神经受损症状。  相似文献   
166.
异落新妇甙的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伊庆  易杨华  汤海峰  肖凯 《药学学报》1996,31(10):761-763
从百合科菝葵属植物土茯苓(Smilaxg labra Roxb.)根茎的乙醇提取物中分得一个新的天然化合物(I),命名为异落新妇甙(isoastilbin)。根据元素分析,UV,IR,1H-NMR,13C-NMR,2DNMR及FAB-MS,确定化合物I的结构为5,7,3',5'-四羟基二氢黄酮醇-3-O-α-L-鼠李糖甙。  相似文献   
167.
3种氟喹诺酮类药物抗生素后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40,自引:2,他引:38  
应用AVANTAGF分析仪的光密度法测定了环丙沙星(CPLX)、氧氟沙星(OFLX)和氟罗沙星(FLRX)的抗生素后效应(PAE).结果表明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对革兰氏阳性球菌和革兰氏阴性杆菌均产生明显的PAE.并随抗菌药物浓度的增大、对受试菌的PAE逐渐延长.呈现了明显的浓度依赖性;3种抗菌药物对铜绿假单胞菌的PAE都较长.MIC均较小.显示了良好的杀菌效果:氯罗沙星对除金葡球菌之外的受试菌的PAE均比其它2药较长.PAE的存在提示在临床设计给药方案时.可适当延长给药间期.减少给药次数与剂量.仍能维持抗菌效果。  相似文献   
168.
目的:研究重组人内皮细胞衍生的白细胞介素-8(IL8)对失血性休克的作用.方法:大鼠股动脉放血至MABP532kPa,维持90min,复制晚期失血性休克模型.输血后,静脉注射IL8250μg·kg-1.放免法测定血浆ET1和6KPGF1α含量.结果:给予IL8后,MABP显著提高,休克状态改善,2h存活率相应提高;休克晚期血浆ET1水平比正常明显升高(21±4vs82±18ng·L-1,P<001),血浆6KPGF1α含量明显降低(107±12vs157±11ng·L-1,P<001).IL8显著降低血浆ET1水平(10±4ng·L-1,P<001),提高血浆6KPGF1α含量(368±16ng·L-1,P<001).结论:IL8具有较好的抗休克作用.  相似文献   
169.
为进一步研究血清Ⅲ型原胶原(PCⅢ)含量与肝纤维化的关系,对肝炎患者血清PCⅢ含量与肝炎组织学变化进行对比分析.方法:用RIA法测定616例急、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的血清PCⅢ含量,其中102例同时做肝活检,按照Knodell肝组织炎症活动性指数标准记分.结果:急、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血清PCⅢ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差异有显著性(P<o.05~0.01).其升高的血清PCⅢ含量与肝细胞坏死范围及门管区炎症程度无相关性(r=0.494,P>0.05),而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r=0.668,P<0.01).结论:血清PCⅢ测定是判断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时肝纤维化程度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170.
妊娠期妇女的人体测量及脂肪贮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仪  王叶凡 《营养学报》1990,12(3):267-271
本文对30名居住北京城近郊区的健康初产孕妇,于妊娠早期、中期及末期连续进行人体测量,包括身长,体重,皮下脂肪厚度和肢体围,以观察孕期体重增长,身体脂肪含量及肌肉情况。测量结果,受试者从妊娠6周至37周平均体重增长13.0kg。三头肌、二头肌部位皮脂厚度在孕期无明显变化。肩胛下皮脂厚度至孕末期时明显较早期增加。髂骨上皮脂厚度在孕中期及末期均有明显增长,与早期相比差別显著。据皮脂厚度计算身体密度及脂肪含量络果,至孕末期身体脂肪含量占体重的百分比共增加3.7%。肢体围测量结果,仅臀围在妊娠中期后至末期明显较早期增大。大腿上部围略有增加,但与早期差别无显著意义。大腿中部、小腿腓肠肌部及上臂围孕期均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