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870篇
  免费   5807篇
  国内免费   3842篇
耳鼻咽喉   512篇
儿科学   784篇
妇产科学   472篇
基础医学   5291篇
口腔科学   1058篇
临床医学   8484篇
内科学   6826篇
皮肤病学   644篇
神经病学   2045篇
特种医学   213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9篇
外科学   4949篇
综合类   14829篇
现状与发展   14篇
一般理论   4篇
预防医学   5974篇
眼科学   1042篇
药学   7351篇
  104篇
中国医学   4791篇
肿瘤学   4191篇
  2024年   202篇
  2023年   774篇
  2022年   1975篇
  2021年   2923篇
  2020年   2452篇
  2019年   1566篇
  2018年   1635篇
  2017年   1831篇
  2016年   1569篇
  2015年   2765篇
  2014年   3552篇
  2013年   3878篇
  2012年   5556篇
  2011年   5833篇
  2010年   4783篇
  2009年   4010篇
  2008年   4316篇
  2007年   4112篇
  2006年   3739篇
  2005年   3037篇
  2004年   2019篇
  2003年   1737篇
  2002年   1419篇
  2001年   1228篇
  2000年   1078篇
  1999年   761篇
  1998年   410篇
  1997年   458篇
  1996年   302篇
  1995年   278篇
  1994年   251篇
  1993年   136篇
  1992年   162篇
  1991年   139篇
  1990年   125篇
  1989年   84篇
  1988年   93篇
  1987年   91篇
  1986年   60篇
  1985年   51篇
  1984年   40篇
  1983年   28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10篇
  1964年   4篇
  1960年   1篇
  1954年   1篇
  194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41.
目的 根据大白鼠皮肤碱烧伤创面早期病理组织学观察复制Ⅱ、Ⅲ度碱烧伤模型,研究碱烧伤的临床治疗.方法 Wistar纯种健康大白鼠20只,以不同浓度2mol/l、2.5mol/l、5mol/lNaOH,作用时间分别为30秒、45秒、60秒、75秒,涂抹于脱毛后的表皮.结果 2mol/L(60s)、2.5mol/L(45s),5mol/L(30s)即可直接造成Ⅱ度~深Ⅱ度烧伤;2mol/L(75s)、2.5mol/L(60s)、5 mol/L(45s)即可造成Ⅲ度烧伤,其烧伤深度与NaOH溶液浓度和作用时间呈正比.结论 Ⅱ度、Ⅲ度碱烧伤均为渐进性烧伤,与文献中介绍的潜拙样损伤似乎不同.另外,不同浓度NaOH溶液在相同时间对皮肤组织的损伤及同一浓度NaOH溶液在不同时间对大白鼠皮肤的损伤病理学变化均有差异.  相似文献   
142.
目的介绍实验性骨折愈合研究中活体顺序性荧光标记的技术与方法。方法以成年兔胫骨骨折外固定为模型,术后分别以Tetracydin(TC,黄色,25mg/kg)、Calcein(CG,绿色,10mg/kg)、Xylenal(XO,桔色,90mg/kg)、Alizarin—complen(AE,红色,30mg/kg)四种荧光染料于兔颈部皮下定期注射;并于术后第3、6、12及24周活杀动物,解剖出胫骨,梯度乙醇脱水、脱脂,甲基丙烯酸甲脂包埋,切片厚度40~100μm,打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摄像;同时通过组织学观察、X线摄片了解骨愈合速度与质量。结果顺序性荧光标记显示,加压组中钙化的内、外骨痴均于术后第2周出现于截骨处的远、近断端,但尚未形成骨性连接。亦无骨皮质的改建。外骨痴增生停止于术后12周,且骨皮质的改建至12周已渐减少.至术后24周已基本完成;对照组:内骨痴于术后第3周出现于截骨处远、近断端,无钙化的外骨痴形成,亦无骨皮质的改建;外骨痂增生停止于术后12周,骨皮质改建至24周尚未完成,其结果与组织学观察、X线摄片具有一致性。结论活体顺序性荧光标记技术可以从细胞水平判断新骨的开始时间、骨生长速度及生长方向,并能节约实验动物数量,是实验性骨折愈合研究中较为理想的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143.
目的 探讨肱骨髁间骨折的手术方式并评价疗效。方法 1998年1月~2004年12月共手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28例,进行随访分析。结果 28例中26例获随访,时间6个月~4年7个月,其中22例获2年以上随访。疗效评价参照casse‰。评分系统,优良率为65%。结论 骨折类型及手术方式直接影响预后。关节良好的复位和牢固的固定,以及术后早期积极的功能锻炼是得到良好疗效的保证。  相似文献   
144.
三氧化二砷脂质体的制备及其对鼠脑胶质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三氧化二砷(As2o3)脂质体注射液对大鼠体内C6胶质瘤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超声薄膜分散法制备As籼脂质体,将126只成瘤大鼠分为As2O3脂质体组、As2O3组、生理盐水组。原子荧光法检测注射As2O3脂质体和As2O3后大鼠脑组织中As2O3浓度。从电镜、TUNNEL和大鼠生存时间等方面研究As2O3脂质体对C6胶质瘤的影响。结果As203,脂质体提高了As2O3的血-脑屏障通过。电镜和TUNEL检测显示:As203脂质体组细胞凋亡率给药后3d为(13.53±1.68)%,7d为(20.03±0.79)%,多于As2O3组和盐水组。动物生存时间亦优于其他两组。结论超声薄膜分散法是制备As2O3脂质体的较好方法。As203脂质体可较As203更明显地诱导鼠脑胶质瘤细胞凋亡,延长载瘤鼠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45.
146.
急性胰腺炎恢复期并Wernicke脑病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34岁。大量饮酒后出现剑突下疼痛,伴恶心、发热,体温最高达38.5℃,发病3天入住当地医院治疗,诊断为“急性胰腺炎”。经禁食、胃肠减压、抑制胰酶分泌、抑酸、抗感染治疗,3天后疼痛明显减轻,血淀粉酶恢复正常、尿淀粉酶仍高于正常值。维持原治疗,治疗16天后,自觉上述症状消失后拔除胃管,但化验检查发现尿淀粉酶高(1294u/L),1天后再次留置胃管行胃肠减压,治疗33天后拔除胃管。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予以“吗丁啉、思密达、多酶片”等药物对症治疗,效差。治疗38天后出现复视、视物不清、耳鸣,为进一步诊治,以“尿淀粉酶升高42天,呃逆1天,复视、乓鸣5天”为主诉入住我院。  相似文献   
147.
王霞  洪威 《中国疗养医学》2006,15(4):277-278
不论是责任制护理还是整体护理,均以护理程序作为核心,而护患交流在护理程序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护理观念的更新,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正逐步地取代原有的护理模式。护患交流使护士了解病人的身心状况,促进护患间的理解与支持,提高护理质量。护患交流包括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48.
介入化疗结合立体适形放射治疗晚期胰腺癌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晚期胰腺癌的介入化疗加立体适形放射治疗的临床疗效。先选择性胰腺动脉化疗,药物:CF 300 mg、5-FU 1 000~1 500 mg、DDP 60~80 mg和健择1.2~2.0 g,共4次。介入化疗后或两次介入之间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放疗采用4~6个适形野,总剂量为35~45 Gy,4~8 Gy/次,每周3次,21例患者CR率42.85%(9/21),PR率42.85%(9/21),SD 4.76%(1/21),PD 9.52%(2/21),总有效率(CR PR)85.70%(18/21)。初步研究结果提示,主观指标评估,2例临床症状完全消失,17例主观症状有所改善。介入化疗结合立体放射治疗晚期胰腺癌不失为临床选用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49.
According to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the courses in preclinical medicine including pharmacology are separately run. This mode causes a series of disadvantages including loose connection between knowledge in different disciplines and weak ability to bridge basic preclinical knowledge and clinical practice. In order to overcome the disadvantages and promote the teaching efficiency, we constructed a new integrated course-Course of Basic Medical Sciences, which includes 6 traditional courses, anatomy, histology and embryology, physiology, pathology, pathophysiology and pharmacology. We integrated these courses based on the human organ systems and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From macro to micro, From morphological to functional, From normal to abnormal and From disease to drug therapy" and published the series of textbook in 2004. The contents of pharmacology are taught just after pathology and pathophysiology in every organ system. In comparison with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teachers of pharmacology need not spend a lot of time to review preceding knowledge of anatomy and histology, physiology, pathophysiology and pathology. This is helpful in saving time and improving the teaching efficiency.  相似文献   
150.
保留后方韧带复合体在胸腰椎骨折治疗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伟  任龙喜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6,14(18):1366-1368,i0001
[目的]探讨保留后方韧带复合体在胸腰椎骨折治疗中的意义。[方法]1998~2002年单一节段胸腰椎爆裂骨折治疗中保留后方韧带复合体44例,同期行胸腰椎爆裂骨折治疗切除后方韧带复合体者35例。两种方法分别有15例(定义为A组)和12例(定义为B组)行2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物,比较AB两组间2次手术前后腰椎功能JOA评分。[结果]2次手术前腰椎功能JOA评分:A组平均24.5分(19~29分);B组平均22.8分(19~29分),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2次手术后JOA评分:A组平均24.8分(20~29分),B组平均17.5分(13~26分)。二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胸腰椎骨折治疗中保留后方韧带复合体,利于术后腰椎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