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932篇 |
免费 | 454篇 |
国内免费 | 258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8篇 |
儿科学 | 104篇 |
妇产科学 | 16篇 |
基础医学 | 328篇 |
口腔科学 | 90篇 |
临床医学 | 597篇 |
内科学 | 411篇 |
皮肤病学 | 37篇 |
神经病学 | 165篇 |
特种医学 | 145篇 |
外科学 | 394篇 |
综合类 | 1345篇 |
现状与发展 | 4篇 |
预防医学 | 564篇 |
眼科学 | 33篇 |
药学 | 709篇 |
9篇 | |
中国医学 | 488篇 |
肿瘤学 | 17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2篇 |
2023年 | 70篇 |
2022年 | 121篇 |
2021年 | 153篇 |
2020年 | 162篇 |
2019年 | 86篇 |
2018年 | 82篇 |
2017年 | 94篇 |
2016年 | 91篇 |
2015年 | 168篇 |
2014年 | 192篇 |
2013年 | 284篇 |
2012年 | 421篇 |
2011年 | 423篇 |
2010年 | 423篇 |
2009年 | 397篇 |
2008年 | 433篇 |
2007年 | 381篇 |
2006年 | 345篇 |
2005年 | 259篇 |
2004年 | 184篇 |
2003年 | 130篇 |
2002年 | 112篇 |
2001年 | 117篇 |
2000年 | 63篇 |
1999年 | 29篇 |
1998年 | 24篇 |
1997年 | 28篇 |
1996年 | 22篇 |
1995年 | 22篇 |
1994年 | 14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12篇 |
1986年 | 12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9篇 |
1980年 | 8篇 |
1979年 | 10篇 |
1959年 | 16篇 |
1958年 | 14篇 |
1957年 | 18篇 |
1956年 | 13篇 |
1955年 | 22篇 |
1954年 | 17篇 |
1948年 | 10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6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分析在喂养不耐受早产儿中联合应用小剂量红霉素、微生态制剂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12月该院收治的102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采用微生态制剂予以治疗)和研究组(采用小剂量红霉素+微生态制剂予以治疗),每组各51例,比较两组早产儿的治疗效果。结果①研究组早产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33%(47/51),对照组为67.31%(35/51),研究组早产儿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②两组早产儿均未见不良反应,安全性好。结论在喂养不耐受早产儿中联合应用小剂量红霉素和微生态制剂,效果显著,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介入治疗后心电图ST-T改变在评估左心功能和临床预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观察87例ST段抬高并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0治疗的AMI患者,根据PCI治疗后ST-T段演变分为ST-T改变组(A组)和无ST-T改变组(B组)。根据发病后行PCI的时间分为≤6h组和≤12h组,观察心电图ST-T改变情况。结果PCI≤6h组和≤12h组患者ST段回落指数均〉50%,≤6h组回落程度显著优于≤12h组(P〈0.01)。A组患者PCI术后情况稳定,心功能情况较好;B组心功能情况较差,临床表现为多发性反复发作左心衰竭。A组患者随访第1个月和第6个月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明显优于B组。A组再发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6.56%,明显低于B组的34.62%(P〈0.05)。结论通过监测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后心电图ST-T变化情况,可以更好地评价血管再通后心肌再灌注的效果,对评估AMI患者PCI术后心脏功能和临床预后情况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观察中药更年春方(Gengnianchun,GNC)对去势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下丘脑内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 分为两批实验,均选用3月龄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卵巢切除(ovariectomy,OVX)组、OVX+GNC组、OVX+戊酸雌二醇(estradiol valerate,E2)组、OVX组、Sham+GNC组和Sham组,第1批实验连续灌药3个月后经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各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第2批实验连续灌药1个月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各组大鼠下丘脑内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5-羟色胺(5 HT)和5-羟吲哚乙酸(5-HIAA)的水平。结果 第1批实验中OVX1组与Sham1组比较,学习记忆能力明显减退(P<0.05);OVX1+GNC组、OVX1+ E2组与OVX1组比较,学习记忆能力明显增强(P<0.05);Sham1+GNC组与Sham1组比较,学习记忆能力明显减退(P<0.05)。第2批实验中,OVX2组与Sham2组比较,NE、DA含量明显减少(P<0.05),5-HT、5-HIAA含量明显增加(P<0.05);OVX2+GNC组、OVX2+ E2组与OVX2组比较,NE、DA含量明显增加(P<0.05),5-HT、5-HIAA含量明显减少(P<0.05);Sham2+GNC组与Sham2组比较,NE、DA、5-HT、5-HIAA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GNC具有提高去势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作用,并可维持下丘脑内神经递质的平衡,但未出现卵巢功能衰退则不宜补充GNC。 相似文献
994.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Huanshuai Recipe Oral Liquid(缓衰口服液,HSR) on retarding the progression of renal dys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atherosclerotic renal artery stenosis(ARAS).Methods:A total of 52 ARAS patients with the Chinese medicine(CM) syndrome of qi deficiency and blood stasis,phlegm and dampness retention were recruited and randomly assigned into the treatment group(36 cases) and the control group(16 cases).Both groups received a basic treatment(high-quality low-protein diet,blood pressure control,lipid-lowering,correcting the acidosis,etc.).In addition,the treatment group received 20 mL HSR and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placebo,3 times a day for 6 months.Renal function(serum creatinine,blood urea nitrogen and uric acid) and blood lipids(cholesterol,triglycerides an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were examined monthly.The 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 and CM syndrome score were compared between groups.Results:After treatment,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the serum creatinine level,uric acid level and CM syndrome scor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P0.05 or P0.01),and the eGFR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P0.05).Conclusion:HSR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renal function and clinical symptoms of ARAS patients.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1受体信使RNA的表达与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4月在三峡大学仁和医院进行检验和治疗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80例,设为观察组,另外根据一般资料相近原则选择30例健康志愿者相关体检资料作为对照组,根据患者关节功能分为三个等级,分别采样后比较白细胞介素21受体信使 RNA 的表达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IL-21水平为(510.4±66.2) ng/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的(332.8±30.1) ng/L (t=13.80,P<0.05);三级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体内 IL-21水平分别为,Ⅰ级(410.5±57.1) ng/L,Ⅱ级(435.8±60.5) ng/L,Ⅲ级及以上(600.8±78.9) ng/L,三个等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4.01,P<0.05),其中Ⅱ级与Ⅰ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3,P>0.05),Ⅱ级与Ⅲ级及以上患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3,P<0.05)。结论 IL-21物质参与了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过程,故该物质的水平可用于疾病的检测,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6.
通过采集腿部肌肉5个通道的肌音信号,利用3层决策树对跑步、上楼、下楼、走路、静止5种步态动作进行模式识别研究。在决策树的第1层和第2层,应用双阈值门限法识别静止和跑步两种步态模式,在第3层,提出基于步态信号的自适应不等长分割算法以及改进的模糊熵算法,利用线性分类器对走路、上楼、下楼进行分类识别。结果表明:双门限阈值法可有效地对静止和跑步进行识别,当采用改进的模糊熵特征时,对走路、上楼、下楼3种步态模式的分类准确率达到了94.87%;而当综合利用近似熵、样本熵和改进的模糊熵3种特征时,其分类准确率达到了98.76%。 相似文献
997.
人工鼻和气体流量设置对气道内吸入气温度和湿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麻醉机呼吸环路气体低、中、高流量设置和呼吸环路加入人工界对气道内吸入气温度和湿度的影响。方法:选择60名ASA I~Ⅱ级病人,随机分为6组,3组呼吸环路内加入人工界,流量设置分别是0,5,1.5,4.5L/min;另3组不使用人工界,流量设置同上。应用温度湿度仪连续监测吸入气温度和相对湿度,公式计算绝对温度。机械通气3min后的测量值设为基础值,然后纪录15,30,45和60min的值。结果:随机械通气时间延长,人工鼻组的不同流量设置均显著增加气道内吸入气温度和湿度,当流量设置为0.5L/min最高,其次是1.5L/min,再其次为4.5L/min;不用人工鼻组,低、中、高流量设置显著影响气道内吸入气温度和湿度,随通气时间延长,流量为0.5L/min时温度和湿度逐渐升高,1.5L/min略有下降,4.5L/min则明显降低。结论:人工界能补偿气体中、高流量时气道内温度和湿度的降低,低流量增加气道内的温度和湿度。临床采用低流量麻醉技术和人工界对保护病人气道粘膜有利。 相似文献
998.
目的:通过观察自研眩晕引颈试验在临床鉴别诊断颈性眩晕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时的效果差异,研发一种具有特异性的颈性眩晕诊断方法.方法:收集2017年12月—2019年7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和住院部符合颈性眩晕或BPPV常规诊断标准的眩晕患者各50例.眩晕引颈试验前两组患者行眩晕残障量表评分(D... 相似文献
999.
目的:观察"一病一品"护理模式对心力衰竭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将2020年1月—12月本院收治的157例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观察组,对其采取"一病一品"护理干预;将本院2019年1月—12月收治的157例心力衰竭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其采取常规护理干预.以临床疗效、心功能指标、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护理满意度为评定指标,对两组不同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两组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95.54%)高于对照组(82.80%);两组心功能指标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心率恢复正常时间、水肿消失时间和气喘消失时间比较,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93.63%)高于对照组(78.34%),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力衰竭患者予以"一病一品"护理,能取得较好疗效,有助于改善患者心功能指标,促进机体恢复,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00.
目前,中医药成人教育在理念、资源、机制等方面已无法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对终身学习的期待.本文以近年来江西中医药大学进行改革实践为例,探讨如何以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高素质中医药人才为导向,围绕中医药人才岗位胜任力提升,构建中医药成人教育新型模式,为中医药人才终身学习、事业发展提供能力保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