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18篇
  免费   468篇
  国内免费   258篇
耳鼻咽喉   28篇
儿科学   104篇
妇产科学   16篇
基础医学   328篇
口腔科学   90篇
临床医学   597篇
内科学   411篇
皮肤病学   37篇
神经病学   165篇
特种医学   145篇
外科学   394篇
综合类   1345篇
现状与发展   4篇
预防医学   564篇
眼科学   33篇
药学   709篇
  9篇
中国医学   488篇
肿瘤学   177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70篇
  2022年   121篇
  2021年   153篇
  2020年   162篇
  2019年   86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94篇
  2016年   91篇
  2015年   168篇
  2014年   192篇
  2013年   284篇
  2012年   421篇
  2011年   423篇
  2010年   423篇
  2009年   397篇
  2008年   433篇
  2007年   381篇
  2006年   345篇
  2005年   259篇
  2004年   184篇
  2003年   130篇
  2002年   112篇
  2001年   117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9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10篇
  1959年   16篇
  1958年   14篇
  1957年   18篇
  1956年   13篇
  1955年   22篇
  1954年   17篇
  1948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目的 了解山西省临猗县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的患病情况,探讨氟中毒与尿氟之间的关系,为当地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2006年在临猗县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重、中病区和非病区各选取1个村作为调查点,采用Dean法和离子选择电极法对当地居民进行氟斑牙和尿氟检查,对病区30岁及以上成年人进行前臂正位X线(包括肘与腕)拍片,进行氟骨症患病情况调查.结果 3个地区人群氟斑牙检出率明显不同(X~2=410.945,P<0.01),其中,中病区、重病区氟斑牙检出率分别为92.34%(253/274)、90.09%(291/323),明显高于非病区[23.27%(64/275),X~2值分别为274.927、268.287,P均<0.01].重病区氟骨症检出率[59.75%(141/236)]明显高于中病区[24.76%(52/210),X~2=183.578,P<0.01].3个地区人群尿氟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411.197,P<0.01),其中重病区为(4.69±0.17)mg/L、中病区为(4.86±0.13)ms/L、非病区为(1.75±0.04)mg/L;而氟骨症患病程度与人群尿氟之间呈直线相关关系(r=0.508,P<0.01).结论 山西省临猗县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氟斑牙、氟骨症患病情况严重,氟骨症患病程度与尿氟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92.
TTV与其它肝炎病混合感染及其基因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TTV与其它肝炎病混合感染对肝脏病变的影响及本地区TTVDNA的基因型。选TTV ORF1的保守序列作内外引物,采用微板核酸杂交-ELISA方法检测患者血清TTVDNA并对检测结果和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选取异源性大于50%的序列作显色探针Ⅰ和显色探针Ⅱ,进行分型研究。学生、非甲-非戊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血清TTV阳性率分别为3.3%、14.3%、12%、16%。TTV阳性和TTV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在年龄、性别、ALT和TBil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本地区流行的TTV可分为两个主要的基因型,即I型(66.75)、Ⅱ型(25%),部分存在混合感染(8.3%)。TTV可能与HBV、HCV有类似的传播途径,故常重叠感染。TTV与乙型肝炎及肝硬化混合感染后不影响两者的肝脏病变。TTV不是本地区非甲-非戊型肝炎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93.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是心肌梗死所致心室结构及功能的改变引起二尖瓣关闭不全,是冠心病常见的并发症。左室重构基础上发生的瓣叶栓拉与关闭动力失衡,瓣环形变等多种因素参与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发生。心脏超声不仅可评估二尖瓣反流严重程度,还能明确瓣叶、瓣环、腱索、乳头肌和左室壁结构功能改变,有助于确诊和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94.
目的:查明新兵中以单项血清转氨酶增高为主要特征的肝损害患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临床特点。方法:对207名2001年入伍新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血清和粪便进行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肝组织活检以及临床特点分析。结果: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检测结果,这些病人可排除各种中毒因素,已知肝炎病毒的血清标志物均阴性,均无症状体征,肝组织活检肝细胞普遍肿胀变性,点状坏死,汇管区炎症细胞浸润,1个月内转氨酶升高的新兵占新兵总人数的36.23%,从病人血清和粪便中可以检出TTV DNA。结论:本次肝炎流行可能是由TTV引起的,属非甲~庚型病毒性肝炎,传播方式可能是TTV污染碗筷引起的消化道传播。  相似文献   
95.
胸腔热灌注化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胸腔内热灌注化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管引流彻底后,将DDP加热到42℃,胸腔内灌注.结果 显效(CR)14例,有效(PR)5例,稳定(SD)1例,无效(PD)2例,总有效率(RR)86.4%.结论 在观察胸腔积液的变化、原发灶的变化、生活质量的改善以及不良反应方面,总结出胸腔热灌注化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方法 便于掌握,费用低廉,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6.
目的 了解终末期肾病慢性腹膜透析(腹透)患儿贫血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2年4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我院)肾脏风湿科登记并行长期规律腹透治疗患儿,腹透后建立随访档案,要求每3个月来我院随访1次,至少随访12个月,并行随访指标的检查。腹透开始前的基线随访指标以例数表现,腹透后随访指标中的计量计数指标(体检项目、实验室检查项目和感染情况)以例次表现,选取每3个月随访时间±3 d时Hb值判断贫血,如符合贫血诊断标准则该阶段随访指标纳入贫血组统计,反之纳入非贫血组统计。 单因素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符合本文纳入排除标准的32例患儿进入分析,开始腹透年龄(8.4±3.7)岁,开始腹透前30例(93.8%)存在贫血;开始腹透后共随访120例次,8例次失访,贫血组57例次(47.5%),非贫血组63例次,贫血组Hb、红细胞压积均明显低于非贫血组。(2)单因素分析显示:①基本情况:贫血组与非贫血组相比,腹透时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体检项目: BMI、收缩压、舒张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实验室检查项目:随访12个月,贫血组血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水平高于非贫血组[(605±582) vs (386±434) pg·mL-1, P<0.05],血清iPTH在500~1 000 pg·mL-1患儿贫血的发生率显著高于iPTH<500 pg·mL-1者(P<0.05);贫血组残肾Kt/V值低于非贫血组[(0.35±0.42)vs (0.62±0.63),P<0.05],左心肥厚的发生率高于非贫血组(62.5% vs 35.1%,χ2=5.758, P=0.016);贫血组血清白蛋白、总Kt/V、总CrCL、残肾CrCL均低于非贫血组(P>0.05),血尿素氮、肌酐均高于非贫血组(P>0.05);④ACEI使用率贫血组与非贫血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贫血组元素铁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剂量均低于非贫血组[元素铁剂量:(3.5±1.9) vs (4.2±1.2) mg·kg-1·d-1; EPO:每周(134±66) vs (170±62) U·kg-1, P<0.05];⑥感染发生率贫血组高于非贫血组(35.1% vs 19.0%,P<0.05);(3)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血清iPTH水平、残肾Kt/V、感染与慢性腹透患儿的贫血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 ①慢性腹透患儿血清iPTH水平、有无感染和残肾Kt/V与贫血具有相关性;②强调EPO、铁剂的个体化治疗,在高血清iPTH水平、感染等情况下,可能需要更大剂量的EPO、铁剂改善贫血;③应加强对慢性肾脏病患儿管理,重视肾性贫血的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97.
目的总结代谢性心肌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通过串联质谱检查、血清酶学检测、尿黏多糖检测及基因检测等方法确诊的11例代谢性心肌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11例患儿中有6例经血串联质谱检测及SLC22A5基因测序确诊为原发性肉碱缺乏症(primary carnitine deficiency,PCD),4例经外周血α-酸性葡萄糖苷酶活性测定确诊为糖原累积病Ⅱ型(glycogen storage disease,GSDⅡ),1例经尿黏多糖定性检测确诊为黏多糖贮积症(mucopolysaccharidosis,MPS)。6例PCD患儿予以补充左旋肉碱及抗心力衰竭治疗后随访2~10个月,心功能均恢复至正常;4例GSD和1例MPS患儿因缺乏有效治疗在诊断后数天~5个月内死亡。结论遗传性代谢缺陷是儿童心肌病的重要病因,不同代谢缺陷所致心肌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方法以及预后不同,早期确诊及针对性治疗可逆转部分代谢性心肌病。  相似文献   
98.
自控镇痛用于前列腺切除术后膀胱痉挛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自控镇痛用于前列腺切除术后膀胱痉挛的效果。方法将117例良性前列腺增生切除术后的患者根据其意愿分为两组,实验组61例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泵镇痛,对照组56例采用传统药物间断镇痛法止痛。通过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对患者的镇痛效果进行评价,同时对两组患者膀胱痉挛发生情况、留置尿管时间、膀胱冲洗时间、冲洗液转清时间等指标进行观察,并对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实验组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实验组膀胱痉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留置尿管时间、膀胱冲洗时间、冲洗液转清时间都较对照组有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良性前列腺增生切除术后应用自控镇痛泵防止膀胱痉挛效果明显,有利于术后康复。同时,应重视应用自控镇痛泵的护理,以及减轻和缓减膀胱痉挛的其他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99.
Objective To study the pulmonary functions of pediatric ALI/ARDS(acute lung injury/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survivors. Method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of all survivors of ALI/ARDS in the PICU of Beijing Children's Hospital was performed.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0-3 years of age,3 ~ 7 years of age, and over 7 years of age) and followed up three months after diagnosis. Results There were 36 survivors in total of 44 ALl patients, three patients lost follow-up, 12 died and 21 survived. Five survivors refused to participate in the study because of asymptomatic, and one was unable to participate because of lymphoma com-bined with sepsis. A total of 15 children completed the whole survey (11 patients were less than 3 years old, andfour were over 7 years of age). Twelve patients had no discomfort in their respiratory tracts. Three months after be-ing enrolled, the pulmonary functions of all children improved, especially in terms of tidal volume and respiratory compliance (P<0.05). Conclusions The abnormal respiratory symptoms and signs in most children disap-peared three months after discharge. Most survivors still have pulmonary dysfunction at 3 monthes after discharge, but better than discharge.  相似文献   
100.
多发性骨髓瘤血清蛋白电泳与免疫学分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38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清蛋白电泳、免疫电泳及免疫球蛋白进行定量分析,以探讨M蛋白、MM型别分布及其在MM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血清蛋白和免疫电泳采用全自动琼脂糖凝胶电泳仪进行电泳和扫描;免疫球蛋白定量采用Beckman CS-免疫化学分析仪,以全自动方式进行速率散射比浊分析,测各样本的免疫球蛋白(IgG、IgA、Ig M)含量。结果38例MM全部检出M带,22例MM尿液检出本-周氏蛋白,检出阳性率为57.90%。血清免疫电泳分型IgGκ型14例,占36.84%;IgGλ型10例,占26.32%;IgAκ型5例,占13.16%;IgAλ型6例,占15.79%;Ig Mλ型3例,占7.89%,为最少。结论血清蛋白及免疫电泳能快速、准确地进行MM分型,对MM的诊断、病情判断、治疗及预后评估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