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522篇 |
免费 | 1378篇 |
国内免费 | 94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41篇 |
儿科学 | 204篇 |
妇产科学 | 138篇 |
基础医学 | 848篇 |
口腔科学 | 214篇 |
临床医学 | 1374篇 |
内科学 | 1119篇 |
皮肤病学 | 153篇 |
神经病学 | 274篇 |
特种医学 | 558篇 |
外科学 | 1001篇 |
综合类 | 3886篇 |
现状与发展 | 3篇 |
预防医学 | 1612篇 |
眼科学 | 230篇 |
药学 | 1677篇 |
24篇 | |
中国医学 | 1696篇 |
肿瘤学 | 69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9篇 |
2023年 | 196篇 |
2022年 | 425篇 |
2021年 | 555篇 |
2020年 | 455篇 |
2019年 | 293篇 |
2018年 | 280篇 |
2017年 | 391篇 |
2016年 | 340篇 |
2015年 | 547篇 |
2014年 | 699篇 |
2013年 | 934篇 |
2012年 | 1305篇 |
2011年 | 1372篇 |
2010年 | 1244篇 |
2009年 | 1024篇 |
2008年 | 1055篇 |
2007年 | 1048篇 |
2006年 | 961篇 |
2005年 | 719篇 |
2004年 | 479篇 |
2003年 | 381篇 |
2002年 | 318篇 |
2001年 | 301篇 |
2000年 | 269篇 |
1999年 | 79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11篇 |
1996年 | 12篇 |
1995年 | 17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目的:探讨使用腔内修复术治疗主动脉感染性假性动脉瘤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到2010年1月期间的主动脉感染性假性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治疗方式、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6例病人(平均年龄53岁)均行腔内修复术。1例病人并发主动脉支气管瘘,1例病人并发主动脉十二指肠瘘,4例为肾下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其中1例于麻醉后出现包裹性破裂)。所有病人于术中均行隔绝成功,静脉使用抗生素1~4周伴随终身口服抗生素,平均住院22 d。围手术期无死亡及并发症。2例主动脉瘘的病人在随访期中死亡。1例病人术后随访发现并发腰大肌脓肿;其余病人在术后随访期间恢复良好。结论:腔内修复术可作为主动脉感染性假性动脉瘤病人挽救生命的良好选择,但主动脉支气管瘘或主动脉肠瘘等意味着持续性感染存在的可能,必须于术后严密随访,必要时需行进一步外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3.
104.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GRP78、GRP94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析124例结直肠癌组织中GRP78、GRP94表达水平.免疫印迹法检测其蛋白表达水平验证免疫组化结果.将免疫组化检测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时间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统计学分析.结果 GRP78、GRP94阳性表达均定位于细胞质及少部分包膜,而临近的正常肠组织中少见阳性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蛋白表达水平与免疫组化结果一致.单因素分析GRP78和GRP94蛋白表达在分化程度、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状态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生存分析显示GRP78、GRP94蛋白高表达患者生存时间较低表达患者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25和P=0.010).多因素分析显示GRP94表达是结直肠癌的独立预后指标.结论 结直肠癌组织中GRP78、GRP94过表达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生长、侵袭、转移及预后相关,可认为是肿瘤进展和预后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探讨合并肝硬化肝外伤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 年1 月至2010 年1月我院合并肝硬化肝外伤24 例,非手术治疗6 例,手术治疗18 例.结果 治愈22 例,死亡2 例.非手术治疗6 例,均治愈,其中1 例发生胆瘘,经B 超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治愈.手术治疗18 例,2 例分别因术中失血性休克和术后肝功能衰竭死亡,16 例治愈,其中术后胆道出血1 例,保守止血痊愈;胆瘘1 例,充分引流治愈.结论 合并肝硬化肝外伤需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方法 ,术中仔细操作,注意处理合并伤,积极维护肝功能,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06.
107.
目的 探讨胰腺黏液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1999年1月至2007年6月我院腹部外科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22例胰腺黏液性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3例,黏液非囊性癌11例,黏液性囊性肿瘤8例.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影像学检查难以确诊.22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2例失访.黏液性囊性肿瘤术后1例因复发转移死亡;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1例出现复发转移死亡;黏液非囊性癌失访2例,其余均于5~22个月内死亡,平均生存期lO个月.结论 胰腺黏液性肿瘤是一种恶性或潜在恶性病变.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和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根治性切除术后疗效满意,胰腺黏液非囊性癌预后差,生物学特点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8.
目的:通过观察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在正常结肠及先天性巨结肠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se,HD)患者痉挛段、移行段、扩张段的分布,探讨HD的发病机制。方法:收集25例HD患儿标本,于术中分别选取扩张段、移行段、痉挛段肠壁的全层组织,另取6例手术患儿的正常结肠全层组织标本,常规固定石蜡包埋组织切片备用。对标本行c-Kit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光镜观察ICC的分布,计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结肠ICC主要分布在环肌内侧面与黏膜下层之间即黏膜下ICC(submucosal ICC.ICC—SM)、环肌与纵肌之间的肌间神经从周围即肌间ICC(myenteric ICC,ICC—MY)以及环肌与纵肌内。HD患儿痉挛段ICC—SM、ICC—IM细胞数较扩张段和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且ICC的细胞突起的分支亦减少,彼此之间不能形成完整的细胞网络。而扩张段ICC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HD患儿结肠ICC的异常分布,可能是HD发病、肠管蠕动障碍以及排便异常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9.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