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852篇 |
免费 | 2690篇 |
国内免费 | 1422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91篇 |
儿科学 | 414篇 |
妇产科学 | 83篇 |
基础医学 | 1371篇 |
口腔科学 | 350篇 |
临床医学 | 2770篇 |
内科学 | 2164篇 |
皮肤病学 | 187篇 |
神经病学 | 554篇 |
特种医学 | 858篇 |
外科学 | 1899篇 |
综合类 | 7110篇 |
现状与发展 | 4篇 |
预防医学 | 3070篇 |
眼科学 | 231篇 |
药学 | 2722篇 |
43篇 | |
中国医学 | 2738篇 |
肿瘤学 | 120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9篇 |
2023年 | 372篇 |
2022年 | 822篇 |
2021年 | 1032篇 |
2020年 | 926篇 |
2019年 | 536篇 |
2018年 | 533篇 |
2017年 | 692篇 |
2016年 | 535篇 |
2015年 | 979篇 |
2014年 | 1344篇 |
2013年 | 1577篇 |
2012年 | 2324篇 |
2011年 | 2340篇 |
2010年 | 2119篇 |
2009年 | 1926篇 |
2008年 | 1917篇 |
2007年 | 1880篇 |
2006年 | 1649篇 |
2005年 | 1211篇 |
2004年 | 857篇 |
2003年 | 686篇 |
2002年 | 535篇 |
2001年 | 464篇 |
2000年 | 313篇 |
1999年 | 110篇 |
1998年 | 23篇 |
1997年 | 19篇 |
1996年 | 19篇 |
1995年 | 14篇 |
1994年 | 11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6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2篇 |
195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目的:整理《普济方》有关针灸内容,为后学学习古代针灸文献提供参考。方法:以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年出版的《普济方》为蓝本,整理《普济方》中有关针灸的经络腧穴、刺灸方法、治疗取穴等内容。结论:《普济方》收集大量针灸文献,择各家之所长,汇历代之精华,具有较高的理论学术性和临床实用价值,为针灸文献的保存、考证、校勘等研究提供了便利。 相似文献
42.
43.
从催化剂活性组分、助剂、载体和还原方法等多方面综述了近年来肉桂醛多相选择性加氢制备肉桂醇的方法研究,探讨了肉桂醛加氢活性和肉桂醇选择性的影响因素,并展望了肉桂醛选择性加氢的发展前景。通过催化剂设计提高非贵金属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并进一步降低反应温度和压力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4.
目的 通过检测瞬时受体电位通道家族M8(TRPM8)亚型在偏头痛模型大鼠三叉神经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探讨TRPM8在大鼠偏头痛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将20只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 每组10只。采用颈背部每周1次皮下注射硝酸甘油(10 mg/kg)建立无先兆性偏头痛大鼠模型, 共5周; 对照组则用生理盐水代替硝酸甘油行皮下注射。最后一次皮下注射4 h后, 对各组大鼠行行为学评分, 而后采集两组大鼠颅底三叉神经节,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三叉神经节中谷氨酸受体(NMDAR)的表达变化; 采用免疫荧光检测法观察两组三叉神经节中蛋白激酶A(PKA)的表达; 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TRPM8蛋白在两组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模型组大鼠在建模过程中每周的行为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模型组中NMDAR、PKA及TRPM8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行为学评分与TRPM8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822, P<0.01); NMDAR与TRPM8表达水平亦呈正相关(r=0.794, P<0.01)。结论 TRPM8可能参与了偏头痛的发病机制, 并且可能是通过NMDAR途径实现。 相似文献
45.
儿童骨嗜酸性肉芽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提高对骨嗜酸性肉芽肿的诊断及治疗水平,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97年~2001年间收治的29例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学资料、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行手术刮除病灶及植骨术治疗17例,仅作病灶活检术的5例,非手术治疗7例。结果29例中初诊仅9例为骨嗜酸性肉芽肿,8例为骨病变待诊人院,有12例均诊断为其它疾病。手术治疗的17例中11例痊愈,随访2~5年无复发,3例有残余低密度灶,2例有骨骼的畸形愈合,1例疗效差并已失随访;作病灶活检术的5例中3例痊愈,2例病灶仍有待观察后必要时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的7例中2例治愈,4例病灶明显缩小,症状消失,1例放弃治疗。结论 儿童骨嗜酸性肉芽肿的X线表现多样,容易与其它病变混淆而引致误诊或漏诊,X线平片是发现骨破坏病灶和随访嗜酸性肉芽肿的首选和主要的检查方法,强调与临床、病理结合才能提高本病的诊断准确率。治疗上以手术刮除病灶及植骨为佳,在作活检术时尽可能刮除所有病变组织,避免二次手术。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在大鼠脑缺血损伤后的作用及嘎日迪-13对其影响。方法取雄性SD大鼠360只,将大鼠随机分为脑缺血模型组、假手术组及嘎日迪-13大、中、小剂量(0.24、0.12、0.06 g/kg)组,每组又随机分为缺血1、6、12、24、72、120 h的6个时相组,采用改良Zea Longa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ELISA法检测血清中NSE、TNF-α、IL-6水平。结果NSE、TNF-α、IL-6在假手术组表达少;而在模型组脑缺血损伤1 h后开始上升,NSE于12 h达高峰,TNF-α、IL-6在24 h达高峰,之后逐渐下降(P0.01);嘎日迪-13各剂量治疗组能显著降低神经功能评分,NSE、TNF-α、IL-6表达量明显受到抑制(P0.01、0.05)。结论嘎日迪-13对大鼠脑缺血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提示嘎日迪-13可能是通过减轻脑缺血损伤后神经元的损伤,调节炎症因子相互之间的作用,减轻脑组织损伤,从而发挥对脑缺血损伤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7.
首先,根据古代天文学、历法学和中医学原理,首次提出了光变时空理论,指出在《黄帝内经》中存在着多维的时空结构;其次,进一步分析了建立在光变时空基础上的阴阳观是时空诊疗的前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剖析了内经中存在的太阳周年、周日视运动光变时空结构、月亮光变时空结构及五运六气时空结构等与生命活动的内在规律关系,奠定了时空诊疗的基础;然后,提出了在光变时空规律的基础上,借助天干地支时空表达符号,根据患者发病时间和就诊时间开展时空诊疗的途径和方法以及根据时空诊疗确立治疗原则;最后,得出如下结论:中医学是时空医学,中医学经典理论《黄帝内经》中存在着多维的光变时空结构,这种多维的时空结构一直在中医实践活动中应用,应该称之为望闻问切之外的第五诊。在坚定文化自信、积极弘扬中医文化的大背景下,随着现代生物学、时间医学的发展,中医光变时空诊疗作为望闻问切之外的第五诊一定会越来越受到现代人的重视,也一定会在中医学理论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8.
微粉硅胶用于白芷提取物粉体改性及其促进元胡止痛分散片崩解的原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微粉硅胶用于白芷提取物粉体改性及其促进元胡止痛分散片崩解的原理.方法 采用混合与液相分散两种方法,微粉硅胶3%、5%、7%3种改性剂量对白芷提取物进行粉体改性,研究粉体改性前后在红外光谱、比表面积与孔隙度、接触角、差示扫描量热、扫描电镜的差异及其对元胡止痛分散片崩解时间的影响.结果 红外光谱显示液相分散法与混合法的改性方式相同,均属物理改性;改性后,粉体的比表面积与孔隙体积显著增加,接触角显著降低,热效应显著变化;当微粉硅胶用量达到5%时,两种方法均能改善元胡止痛分散片的崩解性能.结论 增强白芷提取物比表面积,增强吸水性、润湿性,分散提取物,降低黏性可能是微粉硅胶改性及促进分散片崩解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49.
目的观察大黄虫丸对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K562细胞抑制增殖、诱导凋亡及对PI3K/AKT表达的影响,进而探讨其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制备大黄虫丸含药血清,应用MTT法检测对K562细胞增殖的影响,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对细胞克隆形成的影响,用Annexin V FITC/PI法检测对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免疫印迹法检测PI3K/AKT信号通路重要蛋白Akt及其磷酸化形式p-Akt的蛋白水平。相关实验数据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大黄虫丸含药血清能显著抑制白血病K562细胞的增殖,且呈浓度、时间依赖性;能抑制K562细胞克隆的形成;能诱导K562细胞的凋亡,且将细胞阻滞于G0/G1期,呈浓度依赖性。随着浓度升高,p-Akt/Akt值呈降低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黄虫丸能够体外抑制K562细胞增殖和诱导其凋亡,可能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激活实现。 相似文献
50.
紫杉醇联合5-氟脲嘧啶持续输注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紫杉醇(PTX)联合5-氟脲嘧啶(5-Fu)持续静脉输注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和毒性。方法 对30例晚期胃癌患者第1,第8,第15天使用PTX60mg/m^2,静脉滴注;第1-15天使用5-Fu0.25g/m^2,24h中心静脉持续输注。28天为1个周期,2个周期后评定疗效。平均3.43个周期。结果 28例可评价疗效。28例中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14例,总有效率为60.7%,中位缓解期为6.4个月。中位生存期为11.5个月。毒副作用主要为剂量限制性毒性,表现为骨髓抑制。结论 紫杉醇加5-氟脲嘧啶持续静脉输注是治疗晚期胃癌较好的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