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96篇
  免费   2778篇
  国内免费   1469篇
耳鼻咽喉   194篇
儿科学   423篇
妇产科学   86篇
基础医学   1453篇
口腔科学   371篇
临床医学   2913篇
内科学   2237篇
皮肤病学   200篇
神经病学   587篇
特种医学   931篇
外科学   2062篇
综合类   7396篇
现状与发展   4篇
预防医学   3093篇
眼科学   236篇
药学   2840篇
  42篇
中国医学   2796篇
肿瘤学   1279篇
  2024年   111篇
  2023年   362篇
  2022年   818篇
  2021年   1029篇
  2020年   947篇
  2019年   518篇
  2018年   546篇
  2017年   711篇
  2016年   554篇
  2015年   1018篇
  2014年   1392篇
  2013年   1676篇
  2012年   2488篇
  2011年   2479篇
  2010年   2216篇
  2009年   2033篇
  2008年   2050篇
  2007年   2000篇
  2006年   1740篇
  2005年   1281篇
  2004年   901篇
  2003年   705篇
  2002年   541篇
  2001年   471篇
  2000年   324篇
  1999年   110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51.
 目的 探讨阴道分娩孕妇产前低纤维蛋白原( fibrinogen, Fib)水平与产后出血的相关性,为预测产后出血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石家庄市妇幼保健医院产科门诊2017-01至2019-02按期产检、随访的阴道分娩孕妇450例,产前血浆纤维蛋白原(Fib)>3 g/L的孕妇150例为高Fib组;选取300例为产前血浆Fib≤3 g/L的孕妇,随机分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低Fib组和低Fib组,每组150例;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低Fib组待胎肩娩出后给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50 mg肌内注射,高Fib组和低Fib组待胎儿一肩娩出后给予缩宫素20 U肌内注射。观察产后出血情况、同时待胎盘娩出后检测产后Fib水平。结果 低Fib组产后出血15例(10.0%);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低Fib组产后出血8例(5.33%);高Fib组产后出血2例(1.33%),三组产后出血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低Fib组较低Fib组产后出血量明显减少[(399.00±158.10)ml vs (512.67±175.49)ml],但仍多于高Fib组(281.00±10.39)ml,三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0),高Fib组和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低Fib组产前、产后Fi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Fib组产后Fib水平较产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 产前低水平Fib使产后出血发生率增高,其原因可能与产后Fib明显降低有关,因此产前低水平Fib可做为发生产后出血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952.
 目的 分析血清硫氧还蛋白1 (thioredoxin 1,Trx1)水平同脑外伤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东莞市松山湖中心医院84例脑外伤患者,按照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lasgow coma scale,GCS)将其分为A组(重度,GCS为3~8分,n=29)、B组(中度,GCS为9~12分,n=31)、C组(轻度,GCS为13~15分,n=24),所有患者随访后均按照死亡和持续性神经退行性病变发生情况分为D组和E组,分别在入院时、30 d后测量患者的脑白质FA值和血清Trx1指标,比较各组间上述指标,分析血清Trx1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C组入院时的血清Trx1水平、脑白质各区FA值均比A组、B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30 d后各组的脑白质各区FA值均比入院时明显增加,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C组30 d后的脑白质各区FA值和血清Trx1水平均比A组、B组明显增加,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D组的血清Trx1水平比E组的明显降低,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Trx1水平同患者死亡和持续性神经退行性病变的发生相关(r=0.824,P<0.05);Trx1水平同患者右侧扣带束、右侧内囊前肢、左侧扣带束、胼胝体压部FA值相关(r分别为0.841,0.759,0.710,0.708,P<0.05)。结论 Trx1同脑外伤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预测患者脑白质的恢复和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953.
目的 比较骨关节结核病灶中脓液、干酪、肉芽及死骨组织的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率,及结核分枝杆菌BACTEC MGIT 960(简称“MGIT 960”)培养、改良罗氏培养基培养、PCR检测的联合阳性率.方法 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收治的经病理明确诊断为骨关节结核的患者50例,通过手术获取病灶中的脓液(50份)、干酪(42份)、肉芽(48份)及死骨组织标本(43份),分别进行结核分枝杆菌MGIT 960培养及改良罗氏培养基培养,比较4种组织标本的培养阳性率,计算2种培养方法的联合阳性率;对脓液标本单独通过PCR方法进行了阳性率检测;计算脓液标本3种方法的联合阳性率.结果 4种标本MGIT 960培养的阳性率依次为:死骨组织(41.9%,18/43)>脓液(40.0%,20/50)>肉芽(33.3%,16/48)=干酪(33.3 %,14/42);4种标本改良罗氏培养阳性率依次为:肉芽(20.8%,10/48)>脓液(20.0%,10/50)>死骨组织(16.3 %,7/43)>干酪(14.3%,6/42);脓液的PCR检测阳性率为48.0%(24/50).MGIT 960和改良罗氏培养2种结核分枝杆菌培养方法的联合阳性率为50.0%(25/50),而PCR检测、MGIT960和改良罗氏培养3种方法的联合阳性率为68.0(34/50).结论 骨关节结核患者,应尽可能选择多种标本以提高培养阳性率.MGIT 960培养可以作为首选的细菌学诊断方法,但如果再联合使用改良罗氏培养和PCR扩增技术,能够进一步提高检出阳性率.  相似文献   
954.
目的 总结颈椎结核的影像学表现,为其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84例颈椎结核患者的X线片、CT及MRI检查。对结核病变部位累及椎体数量及分布情况、椎体的改变情况(骨质破坏的方式、骨质缺损高度)、病变椎体的椎间隙改变情况等进行分析,同时对于椎管的改变和椎旁软组织的改变情况进行分析。对于颈椎生理弧度的变化,如存在后凸成角畸形,则测量其Cobb角的度数,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软件SPSS 19.0)研究Cobb角与病变椎体前缘骨质缺损高度、病程时间的相关性,并计算相关系数,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颈椎结核累及单个椎体者1例,占1.2%(1/84);累及相邻2个椎体者63例,占75.0%(63/84);累及3个及以上椎体者20例,占23.8%(20/84);伴附件受累者13例,占15.5%(13/84),未见附件单独受累。84例患者颈椎的生理弧度均有改变。其中64例颈椎生理前曲表现不同程度的减小,占76.2%(64/84);20例颈椎或颈胸椎表现不同程度的后凸畸形,占23.8%(20/84);后凸畸形患者Cobb角范围12°~82°,平均(29.0±19.6)°。Cobb角与病变椎体前缘骨质缺损高度、病程时间显著相关(r=0.752~0.962,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76例椎体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破坏,占90.5%(76/84);8例椎体未见明显骨质破坏,仅MRI上有信号改变,占9.5%(8/84)。72例椎间隙有不同程度的狭窄,占85.7%(72/84);12例椎间隙未见狭窄,占14.3%(12/84)。39例患者椎管变形,硬膜囊、神经根受压,占57.4%(39/68);临床上伴有瘫痪症状者23例,占27.4%(23/84),其中有12例病变累及颈胸段椎体(C7~T1),占52.2%(12/23)。76例表现为椎旁软组织肿胀,占90.5%(76/84),其中28例表现为单纯椎旁软组织肿胀,占36.8%(28/76);48例脓肿形成,占63.2%(48/76)。 结论 影像学检查对于颈椎结核的诊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有助于明确病变侵及范围和程度,了解病变所致的颈椎形态变化,指导临床制订治疗规划。  相似文献   
955.
摘要: 人工智能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受到广泛关注。其中计算机辅助诊断 (CAD) 在消化内镜领域, 特别是结肠镜检查中的研究开展较多, 但尚未广泛应用于临床。结肠镜检查容易受操作者经验的限制, 影响其诊断的准确性。结肠镜检查中应用CAD有助于克服经验不足和视觉疲劳等因素, 提高结肠息肉检出率, 减少漏诊; 并有助于准确判断息肉的病理学类型, 识别肿瘤性病变。本文对CAD在结肠镜检查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并对该技术的应用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956.
风湿性心脏病是一种以长期、反复发作的风湿性心瓣膜炎导致慢性心瓣膜损害的疾病.炎症在风湿性心脏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近年来的研究发现,Notch信号通路与高血压、先天性心脏病如二叶式主动脉瓣、心瓣膜钙化以及室间隔缺损等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相关.Notch信号通路与淋巴细胞发育和增殖及炎症过程有密切关系,考虑Notch信号通路在风湿性心脏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57.
目的探讨磁控胶囊内镜在儿童再发性腹痛(RA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1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内镜中心125例行磁控胶囊内镜检查的RAP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镜下病变检出情况和胶囊内镜在消化道各部位运行时间等。结果125例患者中,35例拟行全小肠检查(1例因吞服失败而未完成),90例在磁控条件下行食管及胃部检查。磁控胶囊内镜在食管内的中位运行时间为8.5 (5.3,12.5) s,在胃内的中位运行时间为49.0 (17.7,94.0) min,行全小肠检查的患儿,胶囊内镜在小肠内的中位运行时间为252.0 (192.5,340.0) min,全小肠检查完成率为97.1%(34/35),检查完成后所有胶囊内镜均顺利排出体外。上消化道病变检出率为71.8%(89/124),小肠病变检出率为68.6%(24/35)。磁控胶囊内镜对儿童RAP的总体病变检出率为73.4%(91/124)。结论磁控胶囊内镜在RAP患儿胃肠道病变检查中有较高的病变检出率,且安全无痛苦,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58.
高危前列腺癌的生物学行为难以预测,目前仍然是前列腺癌治疗的难点。以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为核心的综合治疗策略能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术前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分层评估,有利于筛选合适的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进一步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59.
目的:探讨LIN28A和LAMP1在膀胱癌细胞系中表达情况,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推测其可能临床意义及对肿瘤进展的影响。方法:采用RT-PCR检测膀胱癌细胞系LIN28A、LIN28B和LAMP1表达,免疫荧光检测LIN28A和LAMP1二者蛋白表达定位;LIN28A敲减后通过qRT-PCR检测LAMP1的mRNA表达变化。结果:5个癌细胞系T24、UM-UC3、J82、5637和SW780和正常移行上皮细胞系SV-HUC-1均表达LIN28A,其中J82也表达LIN28B;5个癌细胞系均表达LAMP1,SV-HUC-1不表达LAMP1;LIN28A和LAMP1蛋白均定位在胞浆;LIN28A敲减后对LAMP1的mRNA表达变化无明显影响,相应蛋白变化需要进一步验证。结论:4个膀胱癌细胞系T24、5637、UM-UC3和SW780可以用于LIN28A与肿瘤相关的机制研究,而J82可用于LIN28B的机制研究。LIN28A对肿瘤细胞和干细胞的调控方面可能具有相似性,敲减后对其靶点mRNA表达量无明显影响,LAMP1蛋白可能对肿瘤细胞侵袭转移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60.
秦晓东  吕天润  李翔  范卫民 《中国骨伤》2014,27(12):1019-1023
目的:比较治疗髋臼骨折的髂腹股沟下入路和髂腹股沟入路的解剖学差别,并探讨髂腹股沟下入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男女新鲜尸体标本7具,同一标本做左右两侧对比研究,左侧采用髂腹股沟入路,右侧采用髂腹股沟下入路,切口内侧均自耻骨联合上方2 cm开始横行,切口外侧沿髂骨嵴至髂前上棘后外5 cm处,对比测量切口第1窗暴露的长径、横径和髂腰肌游离度.并随访观察2010年5月至2012年8月采用单一髂腹股沟下入路治疗的15例髋臼骨折患者的手术疗效,其中男12例,女3例;年龄20~65岁,平均40.6岁,采用Matta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髂腹股沟下入路在切口第1窗暴露长径、横径和髂腰肌游离度均优于髂腹股沟入路(P<0.01).临床观察15例髋臼骨折患者,根据Mata复位标准,10例获得解剖复位,5例复位满意;所有患者X线片结果为优.结论:相比经典的髂腹股沟入路,髂腹股沟下入路可显著扩大第1窗口的暴露范围,同时手术步骤简单.此入路是暴露髋臼前柱、前内侧壁和髋关节前方的理想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