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566篇
  免费   3201篇
  国内免费   1924篇
耳鼻咽喉   202篇
儿科学   379篇
妇产科学   246篇
基础医学   2458篇
口腔科学   538篇
临床医学   3883篇
内科学   3069篇
皮肤病学   298篇
神经病学   1090篇
特种医学   1428篇
外国民族医学   7篇
外科学   2632篇
综合类   7905篇
现状与发展   11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3004篇
眼科学   367篇
药学   3519篇
  60篇
中国医学   2774篇
肿瘤学   1820篇
  2024年   161篇
  2023年   477篇
  2022年   1142篇
  2021年   1500篇
  2020年   1337篇
  2019年   761篇
  2018年   796篇
  2017年   982篇
  2016年   816篇
  2015年   1336篇
  2014年   1774篇
  2013年   1789篇
  2012年   2640篇
  2011年   2867篇
  2010年   2355篇
  2009年   2031篇
  2008年   2123篇
  2007年   2134篇
  2006年   1898篇
  2005年   1549篇
  2004年   1084篇
  2003年   921篇
  2002年   750篇
  2001年   636篇
  2000年   523篇
  1999年   292篇
  1998年   149篇
  1997年   131篇
  1996年   136篇
  1995年   114篇
  1994年   87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62篇
  1991年   62篇
  1990年   49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9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4篇
  1974年   2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目的 探讨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儿童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分析了本院39例室上性心动过速儿童射频消融治疗情况.结果 39例患儿均未发现器质性心脏病,其中男21例,女18例;年龄4.7~18.4(11.0±3.5)岁.心内电生理检查证实房室折返25例(64.1%),房室结折返11例(28.2%),持续性房速3例(7.7%).25例房室折返患儿中,显性旁道12例,隐匿性旁道13例;左侧游离壁旁道9例,右侧游离壁旁道8例,右侧间隔旁道8例.本组消融成功率37例(94.9%),2例复发(5.1%),术后随访所有患儿无消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儿童室上性心动过速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32.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社区人群左心房应变率,及其与左心室舒张功能分级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为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的社区人群,共708例脱机处理,根据多普勒二尖瓣口血流、二尖瓣环组织、肺静脉血流对左心室舒张功能进行分组:A组(左心室舒张功能正常组)、B组(左心室舒张功能轻度受损组)、C组(左心室舒张功能中/重度受损组)。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STE),测量收缩期左心房应变率峰值SRs,舒张早期左心房应变率峰值SRe和舒张晚期左心房应变率峰值SRa。结果:①B组、C组SRs较A组降低,分别为(1.07±0.35)s-1、(0.90±0.24)s-1和(1.12±0.28)s-1(P<0.01),B组、C组SRe较A组亦明显降低,分别为(-0.79±0.35)s-1、(-0.65±0.29)s-1和(-1.02±0.33)s-1(P<0.01);SRa在B组高于A组[分别为(-1.60±0.58)s-1和(-1.48±0.47)s-1,P<0.05],亦高于C组[分别为(-1.60±0.58)s-1和(-1.24±0.48)s-1,P<0.01],且C组显著小于A组[分别为(-1.24±0.48)s-1和(-1.48±0.47)s-1,P<0.01]。②SRs、SRe与左心室舒张功能分级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178和-0.366,P<0.01)。结论: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量左心房应变率,可间接反映左心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933.
目的检测冠心病(CHD)患者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CD31)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分析其与CHD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入选研究对象97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1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43例)和正常对照组(33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CD31,凝固法测定血浆FIB的表达水平。结果 ACS组血小板表面活性标志物CD31[(93.85±14.84)%],血浆FIB水平[(3.66±0.91)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78.69±27.09)%,(3.06±0.62)g/L]和SAP组[(82.80±28.00)%,(3.14±0.56)g/L(均为P<0.05)];而对照组与SAP组CD31、FIB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相关分析显示CD31与FIB呈显著正相关(r=0.337,P<0.01)。结论检测CHD患者CD31、FIB水平,能较好地反映CHD严重程度,对临床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34.
目的:探讨重组人脑钠尿肽(recombinant human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rhBNP)对房间隔缺损(ASD)并发肺动脉高压封堵术后的肺动脉高压的影响。方法:选择56例房间隔缺损并发中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封堵成功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术后静脉点滴rhBNP患者为处理组(30例),未应用的为对照组(26例),比较两组术前、术后48 h及术后6个月肺动脉压、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six minute walking distance,6MWD)、血浆内皮素(endothelin,ET)水平的变化。结果:在术后48 h和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肺动脉压及ET水平术后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6MWD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术后48 h和术后6个月处理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肺动脉压及ET水平(P<0.01),显著增加6MWD(P<0.01)。结论:封堵术后静脉点滴rhBNP可进一步降低肺动脉压及ET水平,增加6MWD。  相似文献   
935.
936.
937.
Graefe's Archive for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Ophthalmology - To compare 1-year visual outcomes after implantable collamer lens V4c (EVO-ICL) implantation and 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相似文献   
938.
目的探讨内皮脂肪酶基因启动子-384A/C基因多态性与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及血脂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241例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和181例健康体检者内皮脂肪酶基因启动子-384A/C基因型。结果中国常州地区汉族人群老年人存在EL-384A/C基因多态性,C等位基因频率为13.74%。对照组与老年ACS组EL-384A/C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校正性别、年龄、糖尿病、高血压、吸烟、高脂血症等冠心病危险因素后,结果仍然表明该多态性与老年ACS无明显相关性。不同基因型亚组间血脂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EL-384A/C基因多态性与老年ACS及血脂无明显相关性,该多态性可能不是中国常州地区汉族人群老年ACS发病的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   
939.
目的观察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后的囊袋并发症,寻找其原因,探讨处理对策,以减少其发生率。方法系统性回顾总结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心血管内科26年中1368例缓慢性或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囊袋并发症。结果1368例中,囊袋积血80例,发生率5.8%,抽吸或切开27例(2.0%),囊袋积血与高龄、营养状况差、术前未停用抗凝药物、血小板低、分离制作囊袋术中解剖层次不对及操作不细致等因素有关,而与起搏器重量、起搏器类型等无明显关系;及时发现,延长压迫时间,根据情况抽吸积血往往奏效,个别需切开引流。囊袋破溃6例,发生率0.4%,囊袋破溃主要与起搏器重量较大、囊袋深浅和(或)位置和(或)大小与起搏器不匹配、多余的电极导线盘绕有张力和(或)在起搏器浅面等有关,个别与排斥有关。囊袋感染3例,发生率0.2%,均为囊袋破溃后起搏器外露继发感染;局部彻底清创消毒后囊袋易位,配合全身抗感染、加强营养等处理部分病例有效,最终解决感染问题需电极导线拔除。结论囊袋并发症与患者体质有关,术前准备不充分、术中操作不细致、术后压迫或处理不当等也会增加囊袋并发症;术前充分准备,术中规范操作,及时发现并恰当处理,囊袋并发症可降低。  相似文献   
940.
肛门和尿道括约肌肌电图对多系统萎缩(MSA)具有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本文综述了两种检查方法的解剖及病理生理基础、方法学、正常和异常表现以及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目前,两种检查方法对多系统萎缩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仍存在争议,对MSA诊断的特异性及敏感性,二者差异与临床特点的相关性,以及是否可以互相弥补尚未见报道。肛门和尿道括约肌肌电图在MSA时表现为神经源性损害的改变,在怀疑MSA时该项检查可作为常规的电生理检测手段,对于鉴别诊断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尚有进一步研究的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