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044篇
  免费   6077篇
  国内免费   3938篇
耳鼻咽喉   457篇
儿科学   681篇
妇产科学   663篇
基础医学   5946篇
口腔科学   1275篇
临床医学   7283篇
内科学   7914篇
皮肤病学   515篇
神经病学   2810篇
特种医学   1968篇
外国民族医学   30篇
外科学   5312篇
综合类   10537篇
现状与发展   17篇
一般理论   7篇
预防医学   4406篇
眼科学   1286篇
药学   6442篇
  78篇
中国医学   4197篇
肿瘤学   4235篇
  2024年   252篇
  2023年   1011篇
  2022年   2531篇
  2021年   3548篇
  2020年   2661篇
  2019年   2037篇
  2018年   2123篇
  2017年   2110篇
  2016年   1855篇
  2015年   2763篇
  2014年   3333篇
  2013年   3306篇
  2012年   4624篇
  2011年   5031篇
  2010年   3260篇
  2009年   2631篇
  2008年   3149篇
  2007年   2917篇
  2006年   2748篇
  2005年   2488篇
  2004年   1830篇
  2003年   1537篇
  2002年   1440篇
  2001年   1029篇
  2000年   916篇
  1999年   952篇
  1998年   570篇
  1997年   512篇
  1996年   386篇
  1995年   363篇
  1994年   286篇
  1993年   217篇
  1992年   268篇
  1991年   211篇
  1990年   183篇
  1989年   169篇
  1988年   149篇
  1987年   141篇
  1986年   124篇
  1985年   116篇
  1984年   54篇
  1983年   36篇
  1982年   24篇
  1981年   24篇
  1980年   16篇
  1979年   20篇
  1978年   12篇
  1974年   9篇
  1971年   10篇
  1970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81.
脾切除治疗原发性骨髓纤维化适应证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脾切除治疗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的可行性及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收治的5例行脾切除治疗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的病人资料。结果:本组病人均行脾切除术,其中2例加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术后发生脾窝积液1例,肺部感染1例。随访3月至5年,病人贫血状况、左上腹疼痛症状均得到缓解.生活质量得到改善。结论:脾切除对有适应证的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是可行的治疗手段,可明显改善病人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2.
支架内血栓形成是支架置入术后的一种常见并发症。术后血管内皮损伤、胶原组织暴露和作为异物的支架均为引发血栓形成的可能机制。不能及时识别处理则成为再狭窄的重要原因。我们报告1例发生在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支架内的血栓形成,探讨其识别处理过程和可能的机制。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人胰腺导管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之间差异的表达蛋白。方法:利用双向凝胶电泳(2-DE)对8例胰腺导管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总蛋白进行分离,并用质谱仪对两组间差异蛋白质点进行肽指纹谱和串联质谱鉴定。利用蛋白质印迹分析和免疫组化法检测差异蛋白在胰腺癌和癌旁组织的表达。结果:2-DE显示,肿瘤组织中有28个蛋白质点表达上调,17个表达下调。上述蛋白质点经质谱鉴定得到30个蛋白质,包括酶类、抗氧化蛋白、信号转导蛋白、钙结合蛋白、结构蛋白及分子伴侣等。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差异表达蛋白annexin II在胰腺癌组织中表达上调,与2-DE结果一致。结论:以2-DE为基础的蛋白质组学技术是研究肿瘤的一种重要手段。本实验所得的annexin II等差异表达蛋白可能成为潜在的诊断胰腺癌的分子标志或控制肿瘤生长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84.
蟾蜍灵对白血病小鼠脾脏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蟾蜍灵对白血病小鼠脾脏系数的影响 ,探讨其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机制。方法 :建立小鼠L72 12白血病模型 ,以蟾蜍灵腹腔注射给药 ,1次 /d ,连续 7d ,于第 8d将小鼠处死 ,计算脾脏系数。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小鼠相比差异显著 ,实验组小鼠脾脏系数明显减小 (t检验 ,t =3 70 ,P <0 0 1)。结论 :蟾蜍灵对L72 12白血病小鼠的脾脏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5.
目的 :探讨起搏器高度依赖性患者起搏器置换方法与疗效。 方法 :对 8例起搏器高度依赖性患者 ,在起搏器与电极的接口松解前 ,应用在体起搏器间断接触法 ,使自身逸搏心律得已恢复 ,然后再行松解接口以及必要的起搏参数测试。 结果 :起搏器离体次数为 3~ 7(5± 2 )次 ,最长逸搏间期为 3.38~ 6 .2 0 (4.5 1± 1.11)s,自身逸搏心率为 30~ 4 3(38± 5 )次 /min ,均顺利完成起搏器置换。 结论 :在体起搏器间断接触法切实可行 ,能够明显提高起搏器高度依赖性患者起搏器置换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6.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不同速率罗比卡因在开胸术后硬膜外腔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60例开胸手术后病人随机分为3组,Ⅰ组0.05%罗比卡因十芬太尼1ug/ml,8ml/h;Ⅱ组0.1%罗比卡因十芬太尼2ug/ml,4ml/h,Ⅲ组,0.2%罗比卡因十芬太尼4ug/ml,2ml/h.观察病人静息和咳嗽疼痛评分.结果Ⅰ、Ⅱ组较Ⅲ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Ⅰ、Ⅱ组对开胸手术后病人不仅有良好的镇痛效果,而且对运动神经及循环影响轻微.  相似文献   
87.
锁定肱骨近端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锁定肱骨近端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切开复位AO锁定肱骨近端接骨板(LPHP)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12例。结果所有患随访3~13个月,平均7.5个月。临床疗效评估:优7例,良3例,进步2例,优良率为83.3%。结论LPHP具有固定可靠、减少软组织损伤、保护血运、利于关节囊和肩袖修复、有助于骨折愈合和肩关节功能恢复的特点,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88.
泰素蒂加顺铂治疗进展期NSCLC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泰素蒂加顺铂方案治疗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毒副作用。方法收集可评价疗效的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50例,以泰素蒂加顺铂方案进行化疗,泰素蒂75 mg/m2静脉滴注,第1天;顺铂25 mg/m2~30 mg/m2静脉滴注,第2天~第5天,每3周为一个周期,2~3周期后评价疗效和毒副反应并随访。结果50例患者中,总有效率为50.0 %,其中初治病例为53.1 %,复治病例为44.4 %,初复治病例间差异无显著性(P >0.05)。中位缓解期为5个月。中位生存期为9.5个月,1年生存率为61.0 %。毒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白细胞下降达Ⅲ度、Ⅳ度者52.0 %,血小板下降达Ⅲ度、Ⅳ度者为14.0 %。血红蛋白下降不严重。其他毒副反应还有脱发、过敏反应、水钠潴留、静脉炎、末梢神经炎、口腔炎、腹泻等,但发生率均较低。结论泰素蒂加顺铂方案治疗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特别是复发病例,临床疗效比较满意,毒副反应能够耐受。辅以G蛳CSF可防治重度的骨髓抑制,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9.
目的 探讨肾小球疾病免疫球蛋白、补体水平与免疫病理的相关性.方法 112 例肾小球疾病患者,14 例健康人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112 例肾小球疾病患者,112 例患者行肾活组织病理检查.结果 112 例肾小球疾病患者 IgG 升高 11 例(9.82%),降低 29 例(25.89%),IgA 升高 33 例(29.46%),降低 2 例(1.79%).IgM 升高 7 例(6.25%),降低 3 例(2.68%),三种免疫球蛋白的变化有显著差异(x2=70.587,P=O.000);C3 减低 29 例(25.89%),C4减低 32 例(28.57%),两者比较无显著差异(X2=0.203,P=0.653).免疫荧光阳性率依次为C3(50%)>lgA(49.11%)>IgG(40.18%)>lgM(21.43%)>C4(14.29%)(x2=49.303,P=0.000);免疫荧光 IgA 阳性者血清 lgA 水平较阴性者高(P=0.042),C3、CA阳性者血清 C3、c4 水平较阴性者低(P=0,P=0.007),IgG、IgM 阳性者血清 IgG、lgM 水平与阴性者比较无差异(P=0.136,P=0.383).结论 肾小球疾病存在体液免疫紊乱,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补体及行肾组织免疫病检有助于了解体液免疫状况,估计疾病活动度,判断疗效,但两种检查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可相互补充,不能相互替代.  相似文献   
90.
The mechanism of action of systemitically administered(±)-MDMA (3, 4-methylenedioxymethamphetamine) on spontaneously active neurons in the medial prefrontal cortex (mPFc) of chloral hydrate anesthetized rats was examined using standard single unit extracellular recording techniques. Intravenously administered MDMA dose-dependently decreased the firing rates of the majority of mPFc neurons in control rats. In contrast, in rats that were pretreated withp-chlorophenylalanine (PCPA), which depletes the brain serotonin (5-hydroxytryptamine, 5-HT) content by inhibiting tryptophan hydroxylase, the rate-limiting enzyme in the synthesis of 5-HT, MDMA was largely ineffective in inhibiting the firing of mPFc cells. In PCPA-treated animals, the administration of 5-hydroxytryptophan (5-HTP), which presumably restored the brain 5-HT content, but notl-DOPA, reinstated MDMA's inhibitory action in PCPA-treated rats. In rats that were pretreated withα-methyl-p-tyrosine (AMPT), which depletes the brain dopamine (DA) content by inhibiting tyrosine hydroxylase, the rate-limiting enzyme in the synthesis of DA, MDMA inhibited the firing of all of the mPFc cells. MDMA's effect on mPFc neurons was reversed by 5-HT receptor antagonists such as granisetron and metergoline. These results strongly suggest that MDMA exerts its action on mPFc cells indirectly by releasing endogenous 5-H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