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57篇 |
免费 | 170篇 |
国内免费 | 66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4篇 |
儿科学 | 33篇 |
妇产科学 | 11篇 |
基础医学 | 109篇 |
口腔科学 | 24篇 |
临床医学 | 120篇 |
内科学 | 127篇 |
皮肤病学 | 11篇 |
神经病学 | 51篇 |
特种医学 | 44篇 |
外科学 | 71篇 |
综合类 | 629篇 |
现状与发展 | 2篇 |
预防医学 | 184篇 |
眼科学 | 8篇 |
药学 | 152篇 |
3篇 | |
中国医学 | 253篇 |
肿瘤学 | 5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13篇 |
2022年 | 31篇 |
2021年 | 57篇 |
2020年 | 46篇 |
2019年 | 29篇 |
2018年 | 31篇 |
2017年 | 35篇 |
2016年 | 33篇 |
2015年 | 63篇 |
2014年 | 61篇 |
2013年 | 87篇 |
2012年 | 143篇 |
2011年 | 135篇 |
2010年 | 116篇 |
2009年 | 120篇 |
2008年 | 153篇 |
2007年 | 159篇 |
2006年 | 102篇 |
2005年 | 97篇 |
2004年 | 75篇 |
2003年 | 77篇 |
2002年 | 64篇 |
2001年 | 77篇 |
2000年 | 45篇 |
1999年 | 29篇 |
1998年 | 1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61.
目的结合文献探讨中枢神经系统Whipple病的诊断与治疗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1例以头痛、左侧肢休无力,伴记忆力减退为首发症状的不典型性中枢神经系统Whipple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经过,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女性患者,35岁。首发症状表现为头痛、肢体无力及记忆力减退,但不伴发热、癫癎发作。病程进展过程中相继出现阵发性四肢抽动、右侧下肢无力、小便失禁、多食、体质量增加、停经、体温波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及青露素、复方磺胺甲噁唑等抗炎药物治疗无效,随着颅内压逐渐升高,脑疝形成。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测仅蛋广白定量显著升高。脑电图提示右侧前额颞区慢波。MRI呈以右侧大脑半球、额顶颢叶、半卵圆中心及基底节为主的大片长T1、长T2信号,并不均匀疏松团状强化,病灶周围水肿,占位效应明显,并累及左侧大脑半球。病理学检查呈现大片状坏死,脑组织及血管周围大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伴大量格子细胞渗出,胞质丰富,内含大量六胺银和PAS染色阳性的细小颗粒状物质。排除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脱髓鞘病变及炎性假瘤等疾病。结论中枢神经系统Whipple病极为罕见,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复杂多样,病理学检查仅能提示特殊感染,治疗困难,误诊率及病死率高。早期进行组织活检,结合临床表现及病理学特征可以明确诊断,经规范的抗生素治疗,患者可获得良好预后。 相似文献
962.
目的:基于P38MAPK信号通路探讨加味黄连膏对湿疹模型小鼠模型的治疗效果。方法:BALB/c小鼠60只,采用二硝基氯苯(1-chloro-24-dinitrochloro-benzene,DNCB)建立皮肤湿疹模型,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空白基质(模型对照组)、复方醋酸地塞米松软膏(阳性对照组)及高、中、低剂量组(加味黄连膏治疗组),对湿疹部位皮肤连续涂抹给药11d,以HE染色实验结果评价皮肤中炎症细胞浸润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小鼠皮肤组织中p-p38和p38蛋白表达;qRT-PCR法检测皮肤组织中p38MAPKmRNA的表达;ELISA法检测血清中促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 2,IL-2)、干扰素(IFN-γ)的水平。结果:药物治疗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小鼠皮肤肿胀明显减轻;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血清中细胞因子(IL-2,IL-6,TNF-α和IFN-γ)的水平,加味黄连膏治疗组各组细胞因子水平均低于模型组(P<0.05,P<0.01);且与模型组相比,加味黄连膏治疗组皮肤组织中p-p38MAPK蛋白水平明显下降,p-p38MAPK mRNA表达降低(P<0.05,P<0.01)。结论:加味黄连膏可以通过抑制p38MAPK信号通路的激活,抑制炎症反应,有效治疗皮炎湿疹。 相似文献
963.
黄芪多糖与人参总皂苷联用的免疫调节作用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研究黄芪多糖(APS)与人参总皂苷(TG)联用对正常人外周血T细胞增殖及对环磷酰胺(CY)处理后小鼠免疫功能 的影响。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并计算人外周血T细胞的增殖率;测定小鼠脾脏、胸腺等免疫器官重量。结 果:APS浓度在25-100μg/ml范围内、TG浓度在5-20μg/ml范围内均可促进人外周血T细胞的增殖,增殖率分别为102.3%- 141.1%和113.9%-163.1%,二者联用后的增殖率为262.3%-383.0%;与CY组比较,APS、APS+TG组小鼠脾脏指数明显更 高(P<0.05),而TG组无明显差异。结论:APS与TG联用能促进正常人外周血T细胞增殖和增强小鼠免疫功能,并具有一定的 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64.
目的建立以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复方盐酸苯海拉明搽剂中樟脑和薄荷脑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DB-WAX毛细管柱,柱温采取程序升温,进样口及检测器温度为250℃,载气为氮气,流速为1ml/min,分流比为25∶1,内标为正辛醇。结果樟脑、薄荷脑检测浓度线性范围分别为0.1~1.2mg/ml(r=0.9998)、0.2~1.2mg/ml(r=0.999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78%、97.88%。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可用于复方盐酸苯海拉明搽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65.
目的 建立祛斑口服液的质量标准。 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处方中的党参、黄芪、赤芍、白芍、白术、当归进行定性鉴别;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对处方中赤芍和白芍中的芍药苷进行含量测定。 结果 定性鉴别方法分离良好、斑点清晰、专属性强。芍药苷检测浓度在18.20~2 330.00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72%,RSD为1.25%。 结论 本方法可对祛斑口服液的主要药味进行准确的定性和定量测定,有效地控制祛斑口服液的质量。 相似文献
966.
目的 为用数据识别虎杖饮片的真伪及评价其质量提供技术支持。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分析虎杖饮片提取物的指纹图谱,色谱柱:Agilent ZORBAX SB-C18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0.1%甲酸水溶液-乙腈(A-B);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06 nm;流速1ml/min;柱温30℃;进样量20μl。结果 成功分离出虎杖饮片提取液中的虎杖苷、白藜芦醇、大黄素、大黄素甲醚等有效成分。结论 该方法稳定有效,具有良好的耐用性,对虎杖饮片的数据识别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67.
目的 探讨三维步态分析系统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病情评价中的价值.方法 对31例AS患者进行三维步态分析检查,收集脊柱活动度参数、时空参数、时间参数,同时评估患者生活质量(HAQ评分)、疾病活动指数(BASDI)、功能指数(BASFI)、测量指数(BASMI),并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 ①AS患者行走时的脊柱左右侧倾幅度较正常值比较明显增大(P<0.01),脊柱前倾幅度较正常值比较亦有增大趋势,静止状态脊柱旋转幅度较正常值比较明显减小(P<0.01).②AS患者步长、步幅、步速与正常值相比均明显减少(P<0.05),患侧下肢的步长、步幅、步速数据减少尤为明显(P<0.05),健侧下肢的步长与步幅减少,步频加快(P<0.05).③患侧下肢单支撑相时间有缩短趋势,双支撑相时间有增加趋势.④患侧下肢的步长、步幅、步速、步频均比健侧下肢减小(P<0.05).患侧下肢单支撑相较健肢缩短,双支撑相较健肢延长,摆动相较健肢缩短(P<0.05).⑤患侧下肢、健侧下肢的步长、步幅、步速、步频均与HAQ、BASDI、BASFI、BASMI呈负相关;时间参数中患侧下肢支撑相与HAQ、BASFI呈正相关,双支撑相与HAQ、BASFI、BASMI呈正相关,单支撑相与BASMI呈负相关,摆动相与HAQ、BASFI负相关;时间参数中健侧下肢支撑相与BASMI呈正相关,单支撑相与HAQ、BASFI呈负相关,摆动相与BASMI呈负相关;脊柱侧倾幅度与HAQ、BASDI、BASFI、BASMI均呈正相关;BASMI与行走时脊柱侧倾幅度、脊柱前倾幅度呈正相关,与静止时的脊柱旋转幅度呈负相关;而所有步态分析数据与年龄、病程、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均无相关性.结论 三维步态分析系统能较好量化评估AS患者脊柱活动范围及步行功能,可作为评价AS患者疾病活动度和严重程度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968.
目的:建立透明质酸-单硬脂酸甘油酿-胰岛素(HA-GMS-INS)口服纳米给药系统,并进行成药性研究.方法:利用酿化反应合成载体HA-GMS,单因素法筛选制备工艺,通过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结构进行表征;采用低能乳化法制备HA-GMS-INS,用多分散激光粒度仪和透射电镜测定纳米乳的粒径及形态,并对胰岛素的体外释放性... 相似文献
969.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2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30例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实施早期急诊手术或择期进行手术治疗。结果治疗结束后,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73.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及出血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科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且并发生症发生率低,复发率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70.
评价中国中西部农村地区6~17岁寄宿制中小学生贫血及相关营养素水平,为学生营养改善提供依据.方法 在中西部地区选择人均GDP水平排名相近的河南省、安徽省、江西省、广西省、四川省及西藏自治区为调查省份,在各省中分别选取参与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农村初中和农村小学各1所,各学校各年级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1个班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总计2 180名.通过采集静脉血测试分析学生血红蛋白、铁蛋白、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叶酸及维生素B12生化水平,评价贫血及相关营养素缺乏情况.结果 西部地区6~8岁及9~11岁学生贫血率分别为3.2%和2.9%,6~8,9~11及12~14岁学生铁缺乏率分别为10.8%,13.8%及24.3%,12~ 14及15~17岁学生叶酸缺乏率分别为32.7%和49.4%,贫血、铁缺乏率和叶酸缺乏率均高于中部地区同年龄组(x2值分别为8.56,7.43;11.40,19.14,14.55;40.96,17.12,P值均<0.05).中部地区6~8,9~ 11,12~14及15~ 17岁学生维生素B12缺乏率分别为7.3%,19.4%,29.2%和45.5%,各年龄组维生素B12缺乏率均高于西部地区同年龄组(x2值分别为6.59,5.85,8.67,3.39,P值均<0.05).结论 西部地区学生贫血、铁缺乏及叶酸缺乏情况较中部地区严重,中部地区学生维生素B12缺乏程度较西部地区严重.中西部农村地区学生营养问题存在地域性差异,学生营养改善有待因地制宜开展. 相似文献